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狮子窝
释义

简介

狮子窝,亦名大护国文殊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三十二年(1604年)完工。为八角十三层琉璃塔,高32米。底径12米,顶径4米。基座石砌束腰须弥式,雕仰覆莲瓣。塔中有阁,顺塔洞可上至六层。塔身外表全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以绿色琉璃为主。塔外表有琉璃佛像一万尊,故称万佛塔,又名“佛像典翠琉璃塔”。为僧智光等53人建的十方净土院。可惜寺院已毁,仅存佛塔一座。塔在中台西南,距砂河镇15千米。塔座为石砌八角束腰须弥座,座的上下部分雕仰覆莲瓣,束腰浮雕动植飞潜图案。此塔位于繁峙县岩头乡庄子村。

狮子窝资料

狮子窝座落在山西省五台山的竹林岭(又称狮子岭)上,它东邻竹林寺,南近金阁寺,是中西二台的要冲,与五台相连,狮子窝是五台山著名的大道场之一,这里崇山峻岭,云雾缭绕,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真可谓景色迷人的人间仙境。

相传,很久以前文殊菩萨从离隔万里的印度佛国乘狮东来,行至五台山竹林岭上,仙狮驻足不前,且吼声不断,恰似雷鸣,文殊菩萨乃大智圣者,顿悟到,我佛弘法喻狮子吼,看来此处必是弘法之地。遂点一道场,念其仙狮缘起,起名"狮子窝。"

从此之后,这位菩萨便云游五台并逐一建寺演法,由此五台山成为佛门圣地,文殊道场。

万佛宝塔的缘起

万佛宝塔是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的代表性建筑,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新皇帝登基年龄甚小,其母李娘娘,整日为国事担忧,恐江山有变,为祈愿国泰民安,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忽一日,娘娘似来到一处,周围有五座大山,近前有一对绿色狮子,狮子后有一宝塔,巍巍而立,千万诸佛绕塔而坐,佛光万道,祥云缭绕,一片祥和之象,娘娘欢喜非常,从梦中醒来。事后娘娘一行暗访五台山,来到狮子窝处,见到寺前两尊绿三石狮栩栩如生,寺中确有一塔,名曰:狮子塔,寺院正处五台之中,娘娘赞叹此间正是梦中所见之处,便将破旧的狮子塔拆除,在其原位建造一座十三层大塔,由于塔皆是琉璃佛像构成,且塔内外筑成佛恰好一万尊,故名曰:《琉璃万佛大宝塔》,自建塔后,明朝中叶,进入昌盛时期。

清朝康熙帝,寻父曾路经此地,被山风吹落头纶,遂入寺朝拜万佛塔并题诗一首(已失传),其孙乾隆皇帝为狮子窝赐名《大护国文殊寺》。事后派大太监王忠送金佛两尊,供奉在万佛宝塔上下两处,并施银数千两,寺院万佛塔再度重修。

狮子窝塔院

狮子窝位于北京香山东南、八大处以北、杏子口之西,名青龙山,俗称狮子窝。据旧书记载:此处为明代太平院,寺名福惠寺。这是西山一处年代久远的遗迹。古寺地势颇高,建在青龙山最高点下面的山坳中。从南辛庄北山道西行,曲折迂回,经辘轳井沟可到达青龙山。山坡有一座废遗址,殿堂大多倒塌,佛像、石碑不见踪影,仅有石刻匾额一方,知为昌化寺。据《日下旧闻考》载:此寺殿壁曾绘有五百尊罗汉“穿崖渡海,神通游戏,”是明宣宗时吴伟手笔。殿内悬挂清雍正御书“卧松云”匾额。明代何景明《夜归昌化寺》诗,也有“日落归山刹,松风处处声”之句,可惜如今寺庙全毁,松林也已砍伐殆尽。

福惠寺始建年代不详,据《重修青龙山福惠寺碑记》记载:明嘉靖年间,太监魏双庆、五福喜曾捐巨款,使废刹福惠寺焕然一新。清康熙年间,曾重修福惠寺,易名“太平院”。乾隆年间,再次重修,同治年间,太监刘多升等三人,重修太平院,恢复了福惠寺的寺名。

沿山路盘旋西上,山腰有一峭壁,崖石顶端雕刻“狮子窝”三字。下边是一丈见方揩书“佛”字,旁署“嘉庆八年(按即癸亥,1803年)2月,庆魁重修。此石下方偏北,仍有两块崖壁,仿佛也有刻字。仔细辩认,方知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和三十三年)1768年)狮子窝太平院住持僧源方两次修盘道、建寺宇的记载,其中一块写道:“乾隆十六年僧源方住狮子窝,虽有庙基,并无房舍。自本年同穆克登额开山修道,建立庙宇”。左上方还有两行小字:“万人舍万人行结万人善缘,十方来十方去成十方功德”。乾隆三十年那块崖壁,字迹清晰,但书法拙劣,刻有“石匠胆从亮、胆从新拙手”。这几块历经数百年的摩崖石刻,增加了我们对狮子窝历史的了解。过东茶棚,在西山坡古香道旁有“修道碑”。修道碑上方刻“狮子窝”3字,其下刻一“佛”字。碑文围绕佛字镌刻:“宝相寺喇嘛蔡福寿敬施满钱五十吊,信士王彬敬施钱拾吊,殷亳隆银拾两。自此道口往西至念佛桥,上三家店,通天太山桥东。太平院行僧源方、弟子广达,月米助工,共修道三百六十丈。乾隆三十四年穆克登额镌记”。沿盘道继续高攀,出现一块广约数亩的平台,当为原福慧寺遗址,源方僧舍已荡然无存。据《西山名胜记》载:“此庙建设宏伟,东面有一长廊,原有聊斋壁画”,廊“长四十八间,作为甬道,通一亭”。如今庙址上建起一座三层楼房,残留的廊基尚可辨认。

现在能看到的古建筑只有三处。一处是仙水洞,石砌拱形门洞,下台阶后入洞,洞深约10余米,洞壁条石砌成,地面右侧沿墙角处有流水石槽,穿过石砌隧道里面为岩石洞穴,略显宽敞,现洞顶已有部分坍塌。洞内原有山泉流出,供寺内饮用,现只有一汪清水,仙水洞也用于存什物了。

第二处是汉白玉石桥,桥为一面迤山的单拱石桥,造型优美,桥下面并无水可流,桥建于此地只起到装饰和联结作用。现在石桥已经没有栏杆,只有桥上栩栩生的雕刻。

第三处是摩崖石刻和崖画,单孔石桥上方,在山崖下有一平地,巨崖之下,有一片不规则石刻,由于多年风化剥蚀,难以识别。除此之外,还有一钟馗画像,这幅画像似钟馗打鬼,同时又由“克已复礼修身正己”八字组成,字形生动,画像逼真。在这偏僻的寺庙中,还能保存一幅北京地区并不多见的艺术品,实在是难得可贵。此地山高坡陡,人迹罕至。又长期驻军,摩崖石刻处建有猪舍,故艺术品未遭人为破坏。

福惠寺分前后两院,前院以山门、大雄宝殿为主。山门殿三间,面阔10.58米,进深7.2米,供奉四大天王、韦陀、弥勒佛,大雄宝殿三楹,面阔10.95米,内供三身佛,有释迦牟尼坐像三樽。所谓三身佛,即用形象的手法将一个佛的三种不同身子,表现出来。中间的叫法身佛,右边的叫报身佛,左边的叫应身佛。大雄宝殿前有八座石碑,左右各四块,东西排列。故前院无配殿。后殿以圆通殿为主,供奉观音菩萨,左右为配殿。

登上福慧寺西南数丈山道,便是“狮子窝塔院”门楼,门额刻石左方小字为“光绪壬辰(按即光绪十八年,1892年)冬月,龄昌敬书”,门联是:“三生慧石无量净,万古灵风 堵波。据载:清同治年间,刘诚印(清宫太监,曾为李莲英副手,白云观名誉方丈,号素云道人)、张善圃、张用五三人出宫以后,购买太平院庙产,再次重修后易名为“青龙山福惠寺”,并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自诩,他们把大雄宝殿改为关帝殿,同时修建狮子窝塔院。塔院坐西朝东,塔院门为八角形,8块条石上有雕刻精美的“暗八仙”图案。暗八仙常用于砖雕、石刻和彩绘:汉钟离所执还魂扇、张国老持的鱼鼓、李铁拐提的葫芦、曹国舅操的阴阳板、吕洞宾所握宝剑、蓝采和提的花篮、何仙姑所捧荷花、韩湘子吹的笛子。暗八仙图案表明这是座道教塔院。塔院门上石额镌“狮子窝塔院”5个大字,上款为“光绪壬辰冬月”,下款为“龄昌敬题”。塔院门两侧有楹联,联语:“三生慧石无量净,万古灵风 堵波”。北京西山的道教塔院极为罕见。狮子窝塔院有3塔,南北排列,中间为八角型塔座,左右为六角型塔座,均为喇嘛塔。3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今仅存狮子窝塔院院门。

进八角门后,原有砖制方孔矮墙一道,中间一门有青石雕刻卷云石一块,长1.6米,宽1米。进门还有石供桌、石碑,碑文记术塔院创建始末,碑为光绪二十年立。碑后有三塔,刘多升等三人葬于此。这种道士塔在北京并不多见,可惜上述遗物均已破坏,只有塔院门较为完整。

此处已接近顶峰,山高坡陡,如登高远眺,北京城尽收眼底,会给人一览众山小之感。

另据介绍,狮子窝的红叶最好。五十年前曾有人写诗赞美狮子窝风光:“满山红叶胜春花,惹得游人意兴赊。翠柏黄林相掩映,无边好景夕阳斜”。

路线:西山森林公园内至双槐处,东边不远往北的小路进去不远即为狮子窝 佛字石刻;双槐处往西至休憩处奔北古香道上就能看到狮子窝修道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