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土望君归 |
释义 | 概述“圣土望君归”由 “望君归玉玺”、“中原圣土”、“中原览圣图基座”三部分组成。“望君归玉玺”印纽为天安门华表上的“望君归(龙太子)”,造型雄伟、形态慈祥,玉玺篆刻“复兴”二字,带有祈盼中原崛起之意;下部为圆形基座,形式创意来源于客家人的典型建筑“土楼”;基座“中原览圣图”由人文始祖三皇五帝、母亲河黄河、河图洛书、甲骨文、姓氏盘、古城池等中原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绘制而成,神圣、庄严、厚重;望君归基座内置圣土盒,由金色丝袋盛装着在淮阳太昊陵、新郑轩辕故里等九市、县始祖文化圣地采集的“中原圣土”原质土壤。 创意与设计根据河南是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一亿二千万客家人祖根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河南省客家联谊会、河南省客家文化发展公司等于2009年10月26日---12月5日发起了旨在“勾画全球客家人回归中原之路”的“世界客家播迁路”全球文化交流活动和“采集中原圣土,打造文化标志-圣土望君归”活动。活动受到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河南省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河南省淮阳、新郑等九个始祖圣地政府以及福建、广东、香港、台湾、澳门等20多个省市、地区客家人祖根地、居住地的政府以及海内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社团、客属社团的响应和支持。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采集中原圣土”及“中原寻根之旅”等活动分别在河南省的9个文化圣地和台湾宝岛举行了庄严、神圣、热烈的传统仪式和寻根活动。河南省及有关市、县的主要领导,历史、文化、旅游、艺术等各界知名人士;泰国、德国、加拿大等国驻华使节和各地群众十多万人分别参加了系列活动,并获得圆满成功,在海内外造成轰动的社会影响。 世界客家播迁路活动组委会在“采集中原圣土,打造文化标志”成果的基础上,邀请、组织海内外著名工艺、历史、文化专家张海、二月河、王立群、肖红、蒋晔、许顺湛等一批专家参加了“圣土望君归”的论证、研制、开发、设计工作;组成了由肖红、吴元全、许顺湛以及省社科院等单位历史、文化、艺术专家组成的创作班子,根据中原文化的属性,共同研制开发出了“圣土望君归”标志性纪念物。 重要文化交流活动1、2009年12月14日,“圣土望君归001号”由时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孔玉芳部长、曹维新秘书长等省委领导代表河南人民赠送给世界客属总会总会长吴伯雄,作为献给台湾同胞、客家乡亲的一份美好祝愿。 2、2010年11月30日,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闭幕晚会上,世界客家播迁路活动组委会名誉主席,河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林先斋,共同将“圣土望君归”赠送给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组委会主任、中共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和河源市市长刘小华。 3、2010年12月2日在香港展览中心举行的2010客家文化节开幕式上,由世界客家播迁路活动组委会副主席林雪梅、司马众志、林健代表河南人民向本届香港客家文化节筹委会主席、著名客家领袖何志平先生赠送了 “圣土望君归”。 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外交部驻香港公署、香港民政事务局等政府领导及曾宪梓大紫荆勋贤、刘皇发大紫荆勋贤、田家炳大紫荆勋贤等著名客家首领共同出席了本次“圣土望君归”交接仪式。 筹委会主席何志平教授盛赞河南省所打造的“圣土望君归”堪称客家神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称其打造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将会为中原文化的传承做出卓越的贡献,并表示将把它供奉在客家的神圣殿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