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圣玛利亚修道院
释义

圣玛利亚修道院位于意大利米兰市的圣玛利亚广场上,修道院内有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

信息

【名称】意大利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和教堂

【类别】世界遗产

【批准年号】1980年

【遗产原属】修道院和教堂始建于1463年

【遗产现状】意大利伦巴底大区米兰市圣玛丽感恩广场内。198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简介

作为四个世纪西班牙宗教建筑中的特例,圣玛利亚皇家修道院象征着发生在1492年的世界历史上的两个重大事件:天主教统治者收复伊比利亚半岛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修道院内著名的圣母雕像成为多数新大陆地区基督教化的有力象征。

瓜达卢佩的圣玛利亚皇家修道院位于卡塞雷斯省埃斯特雷马拉杜自治地区的西北方。

规模

巨大的皇家修道院具有明显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其占地面积超过20,000平方公里,其中林林总总的各种建筑物是建造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精品。具有哥特式的主教堂,由内而外都被装饰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卡马林圣女院是一座小型的建筑物,呈八边形,里面拥有绚丽多姿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出自于吕卡·焦尔达诺之手的壁画,整个建筑物中最负盛名的瓜达卢佩圣母雕像也位于这里。圣卡塔丽娜小礼拜堂是一个建于15世纪的正方形建筑物,具有一个八边形的圆顶阁,其中安置的装饰灯将这个阁楼照得分外辉煌;里面还有建于17世纪的华贵的坟墓。穆德加尔修道院是整个建筑群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物,修建于1389-1405年间,是由红砖和白砖相间建造成的。此外,这里还有两座建筑物,一座是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小修道院,其中的走廊和拱廊都是经过精心的整葺装饰的;另一座建筑物则是一个"新"的巴洛克式的教堂。

历史

圣玛利亚皇家修道院的建造始于13世纪,当时,一位牧羊人在瓜达卢佩河流附近偶然发掘出了瓜达卢佩圣母塑像,之后,人们就开始决定建造一个小教堂,目的只是用来储备这尊塑像而已。小教堂建造之后不久,国王阿方索六世统帅的军队在1340年的萨拉多战役中,由于受到了圣母神灵的庇护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国王阿方索六世正式宣布这个修道院为皇家神殿,从而这个最初的小教堂由于不断的扩建,日益发展成为声明卓著的大教堂。在以圣耶罗姆命名的447年里,这个修道院在西班牙境内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不仅如此,它还是所有的基督教国家的修道院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修道院。1492年,随着新大陆的发现,瓜达卢佩圣母的信徒们也开始汇集在一起,成为殖民地化和推翻南美洲的重要里程碑。在同一年,天主教统治者收复伊比利亚半岛,并将穆斯林军队驱逐出去,这件事同样与这座修道院的命运休戚相关。

建筑物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展现了数世纪以来建筑历史的演化发展情况。遗址所处的自然环境为这些华丽的建筑精品创造了一个美不胜收的背景,从而为这些建筑物格外增添了几份妖娆和美丽。

创作

意大利,绘有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油画的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和教堂,文化遗产,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修道院和教堂始建于1463年,15世纪末由布拉曼特重修,圣玛丽亚修道院牧师住宅的北墙上有达·芬奇于1495年至1497年间创作的壁画"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标志着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绘有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油画的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和教堂,位于意大利伦巴底大区米兰市圣玛丽感恩广场内。198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圣玛丽亚感恩修道院和教堂是米兰建筑师索拉里兄弟于1463年开始修建。后来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札想在教堂安置自己和妻子之墓,准备扩建修道院。达芬奇被这个计划所吸引,同期抵达米兰还有另一位文艺复兴大师和建筑家布拉曼特,他们联手使米兰这座充满中世纪传统气氛的城市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地一个典范。他们把教堂后部的半圆顶穹窿拆除,改建为一个高大的圣坛。另建有餐厅、圣器室和方形回廊。而达芬奇则在1495-1497年间在大厅北墙绘制了油画《最后的晚餐》。达芬奇至少用了20年的时间起草,真正开始绘画到完成,则只用了3年时间。它成为整个建筑群体中的极品,画面长8.85米,高4.97米,上方有3个半圆天窗,中间一个最大天窗由庐多维科的王徽装饰,因为这幅画是他委托达芬奇画的。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这一题材在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上都难以把握。达芬奇主要在当时的绘画透视技法中融入处于萌芽的巴罗克艺术一些因素,建立一种由上而下展开的稳定型构图。他明显地把主题人物表现出来---门徒聚在一起,光看手姿的多样化:巴多罗迈双手按桌,小雅各和安得列的手呈现怀疑,彼得转身时手握餐刀,犹大紧攥的手中握住赏钱,约翰清白的手,耶稣摊开的手,多马竖指发问,大雅各张开双臂,像在进行辩解,非利扪心自问表白的手势,马太、西门和达太相互问询,显得无辜的手伸向基督,他们虽然姿势各异,但是面向中央基督的神情具有均衡的动感,背景和远景描绘色调比较暗淡,只有基督与门徒群像明显浮现在画面上。

在画的内容上达芬奇所表现的不是一般人所展示的庆祝逾越节场面,而是基督告诉门徒,那夜他们中有一个人将要出卖他(马太福音26章22节)时大家的反应。在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之际,这幅画显露出各人内心深处的灵魂。每个人都在问"是我吗?"他们的反应通过持续不断的运动,向基督身上流去又从他身上流走,但总是集中回到他的身上。使徒自然形成3人1组共4伙人,在运动与反运动的涟漪中集聚在一起。以前描绘最后晚餐的画,一般是把犹大单独安排在和别的门徒对立餐桌的那一边,他把犹大放在众人之中,甚至靠近耶稣,以使主题更戏剧性:我身边的人要卖我。这幅画与其说是从肉体,不如说是从精神上孤立他,他是唯一在面部阴影笼罩的一人,而且他从基督面前强烈地向后退缩。《最后的晚餐》这幅画有个特点是,所有人物都没有圣光,强调的是现实生活,是普普通通的人。就连耶稣头上都没有圣光,达芬奇只用透视法,让耶稣成为中心,用窗口之光取代圣光,并使犹大背光置身于黑暗中。可以说达芬奇透过这幅画,发挥了文艺复兴时代最重要的、据以反叛前时代的主题"人生与人性"。哥特时期,也就是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们仍受中古绘画观念的影响,将耶稣与马利亚描绘的只有其神性,而其人性特质包括痛苦、哀伤、惊惧等等,全淡化到难以察觉,甚至身体都轻飘飘,仿佛是个灵体。而文艺复兴晚期,却出现完全相反的状况,将耶稣的人性特质凸显,直到难以察觉他是神的儿子。

艺术

《最后的晚餐》另一个绝妙的地方,在于基督背后的窗,在墙壁上创造了一个通向消失点的平衡框架,这个消失是在基督身后窗子上方的山花,但晕涂法缓和这种严格的平衡,而人物形象自然活动感又进一步缓解。同时由于在高处描绘打开的窗户,所以室内的气氛自然偏重于上方,让仰望观赏的人不致有沉重的压迫感。而且窗口透射进来的光线,正好强调出坐在窗户前面的基督的脸孔具有相当于后光的作用,这都是达芬奇针对餐厅空间所作的处理的技巧,这正是体现了人类创造力的杰作之一。《最后的晚餐》花费了达芬奇四年的心血,他开创了西方文艺复兴的崭新境界,并成为与米开朗基罗的《末日审判》、拉斐尔《雅典学院》并称的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三大杰作之一。

壁画现状

在1652年,僧侣为了扩大门洞,把画中央人物的脚部都挖去了一块。1796年,拿破仑一世军队侵占米兰,把食堂做了马厩,士兵把壁画中的人物头部作为抛掷石块比赛的目标。由于达芬奇选择材料不当,画面没有打底就直接将颜料涂在干燥的壁面上,所以在壁画完成之前已经开始出现裂痕。之后再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残和现代空气的污染,画面已经损坏剥落,加上二次大战以后因修复工作不力所留下的痕迹,壁画《最后的晚餐》已经惨不忍睹。而这幅杰作仍保存20多幅临摹本。其中最佳的一本奥乔纳临于1510年,与原作少有差异,现存于巴黎卢浮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这幅名画,于20世纪90年代组织的抢救工作已经完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