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玛尔塔锥尾鹦鹉 |
释义 | 圣玛尔塔锥尾鹦鹉(学名:Pyrrhura viridicata)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高山鹦鹉,栖息于云雾弥漫的林区、凉爽又邻接开阔地区的树木生长线地带,从1800米到2800米的高度都是其活动的范围。通常都是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有时候也会单独行动。主要以种子、水果、坚果、浆果,特别是野生的黑苺等为食。 中文学名:圣玛尔塔锥尾鹦鹉 拉丁学名:Pyrrhura viridicata 别称:圣马塔鹦哥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族:锥尾鹦鹉族 命名时间:Todd, 1913 英文名称:Santa Marta Parakeet 英文名称:Santa Marta Conure 外形特征圣玛尔塔锥尾鹦鹉身长25厘米;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额头有一条细窄的红色带状羽毛;颈部、喉咙以及胸前的羽毛带有细窄的紫棕色滚边;耳羽为紫棕色;下腹部分布著不同程度的橘红色;翅膀边缘、翅膀弯曲的地方以及翅膀内侧的覆羽为黄色,并点缀零星的分布些橘红色的羽毛;主要飞行羽的覆羽为蓝绿色;尾巴上方为绿色,内侧为暗红棕色;眼睛外围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鸟喙为蜡白色,虹膜为棕色。 生活习性圣玛尔塔尾鹦鹉主要栖息于云雾弥漫的林区、凉爽又邻接开阔地区的树木生长线地带,从1800米到2800米的高度都是他们活动的范围。它们通常都是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有时候也会单独行动;个性胆小内向,都是在飞行的时候被看见,。在森林中活动的时候则会隐藏在浓密的枝叶间,利用身体的羽色当作掩蔽;有时候会在林中忽然冒出一小群,过了一会儿就整群忽然消失。如果受到惊吓会整群飞起伴随刺耳的尖叫,偶尔它们认为危险过去以后,还会再度回到现场;在白天偏好在遮蓬附近活动,非常活耀;在中午或是下午两三点,喜欢停留在比较高的枝头休憩,之后会回到比较低的地区觅食;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迁移的地点完全视食物充足与否。 圣玛尔塔尾鹦鹉主要以种子、水果、坚果、浆果(特别是野生的黑苺)等为食。 地理分布仅栖息于哥伦比亚北部的圣玛尔塔山。 生长繁殖在野外的繁殖季大约为6月到9月,亲鸟每年6月会在距离地面6米高的枯死树洞中筑巢,9月则会看见幼鸟,其他的资料均不详。 种群现状圣玛尔塔尾鹦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高山鹦鹉,仅栖息于哥伦比亚北部的圣玛尔塔山中的几个小区域,不仅很少人知道,也无人繁殖饲养,哥伦比亚是南美洲国家中,唯一临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国家。持续四十多年越演越烈的内乱加上走私贩毒情况猖獗,使得哥伦比亚的政经情势以及生态保育状况一直非常恶劣。由于哥伦比亚境内种植古柯植物的情况非常严重,为了彻底扫荡古柯碱这种毒品,因此政府当局大量的使用广效性除草剂来大幅消灭古柯植物,结果不仅无法彻底消灭种植古柯,反而将许多珍贵而且稀有的热带雨林植物一并杀死,造成哥伦比亚某些区域,例如安第斯山北部、以及圣玛尔塔山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地表缺乏植物覆盖导致泥土不断被腐蚀、也缺乏小水塘和水源等重要的生态补给点;此外,大量的使用广效性除草剂也使得许多动物赖以维生的植物枯死、鸟类筑巢以及栖息的树木消失,也没有树木提供果实以及昆虫供他们食用,造成许多仅栖息于当地的珍稀动物陆续绝种,面临很大的危机。圣玛尔塔尾鹦鹉所栖息的地区几乎完全都被古柯植物所包围,因此它们也成为当地使用除草剂消灭古柯的头号牺牲者,原本数量很多的圣玛尔塔尾鹦鹉,因为赖以维生的树木、植物以及食物全都消失了,数量因此骤减,圣玛尔塔山仅剩下不到15%的原生性植被,加上当地农民放火烧地,不断滥垦未被开发的林地种植作物、放牧饲养牲畜等等,都使得圣玛尔塔尾鹦鹉的生存更加艰困,估计圣玛尔塔尾鹦鹉全球仅剩下4000只以下,急需保育人士伸出援手。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濒危(EN)。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