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井 |
释义 | 瑞安圣井山圣井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浙江省瑞安市大南乡境内,是温州市级风景名胜区。圣井山风景名胜区以浙南宗教圣地圣井山而命名,历史悠久。 圣井山简介圣井,它在山巅石殿神座前供桌下,“深广不盈尺,永无盈涸,清冽甘甜”。其水饮之,满口清香,通体舒畅,真乃人间仙水,世上甘露。所以人们就称之“圣井”。 圣井山又名许峰山、景福山,约在宋末成为宗教胜地和旅游风景区。明《(嘉靖)瑞安县志·山川》记载:“许峰山世传许旌阳炼丹其上,丹灶尚存。山高数千仞。豸岩、牛皮岭在山之南。许峰潭,水自姜家山下纳于潭。圣井,在顶,深广不盈尺,遇旱有水,或称海眼,随潮升降,祷之水涌,即雨。涌瀑泉、莼菜池,横亘十亩,可以登眺。”山上的石殿现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井,在石殿神座前。井深广皆不盈尺,探之及沙,常常可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泉水终年不溢、不涸,水位始终不变,日流量约700立方米。古时人们常来此祈雨。井水清冽甘甜,人们离开时多携回泉水馈赠亲友,因而人们口碑相传,称为"圣井"。久而久之便把原祀许旌阳的许真君殿也称作圣井山石殿,进而把整座许峰山也称为圣井山。 圣井山景区由圣井山、大南湖、景福寺、枫叶坑等四大风景区组成,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圣井山石殿为浙南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石构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石殿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现存的为明代万历至清光绪年间(1573-1908)所筑。内有一井,深不盈尺,水清而甘甜,终年不盈不涸,人们以“圣井”名之,又名“青龙泉井”。 景区内还有保昌寺、通济寺等,皆富浓郁的神秘色彩。自然景观秀丽,有“夏日风霜冷,冬日垂银丝”的许峰瀑布,有水天一色的大南水库,有老虎山、老鹰山等奇峰,有老虎洞、桥司洞等怪洞,有“牧牛大王”等,悬崖峭壁令人叹为观止,山巅上平坦而宽广,时有白云飘浮,赛似缥缈仙界。人立山巅,任脚下烟翻雾涌,犹如身登天界,飘飘欲仙。此外,圣井山麓还有猫头鹰、红寿带、杜鹃鸟、野兔、山猴、山猫等10多种动物,游客身临身境,或野营、或采野味,其乐无穷。圣井山以石殿建筑群,宗教文化为特色,融优美的自然山水于一体,是观光旅览、宗教活动胜地,又是避暑疗养好场所。 大南乡圣井村圣井村隶属浙江省瑞安市大南乡,东北距城区39公里,以浙南宗教名山--圣井山得名。圣井山位于飞云江下游南岸,逶迤于大南乡和曹村镇镜内。1992年,全村51户、181人,耕地160亩,山地158亩。分4个自然村,座落在圣井山中部山腰,是圣井山风景区的中心地带。 常熟市墨井言子墨井在今江苏省常熟城区言子巷言子故居内。唐代史地学家陆广微在《吴地记》中记载:“常熟县北一百九十步有孔子弟子言偃宅,中有圣井,阔三尺,深十丈。旁有盟,盟北百步有浣纱石,可方四丈。”所记“圣井”即指墨井。前人有诗咏井:“吴公遗井在,水色同墨汁”;“言公墨井今安在?佥谓虞城委巷旁。”即称此井为“墨井”。清初大画家吴历居于此井旁,自号“墨井道人”。 井在第三进庭院中,井栏用天然湖石凿成,孔径0.32米,年深月久,勒出绳痕十余道。井身上部口径0.37米,仅水面稍大。井旁竖湖石子一块,上镌有篆书“墨井”两字。井深6米许,井壁用砖垒成。此井几经废堙,又多次被疏浚。清乾隆间言子后裔、五经博士言汝洙及襄阳知府言如泗整葺,砌砖垒石,并构亭子与其旁,以供拜谒者休憩。清末亭毁。井旁原有洗衣石,据《与地志》载:“梁萧正德为郡太守,将石去,莫知所在”。此井系常熟境内有史记载最早的古井。1982年11月,墨井与言子故居同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县圣井村圣井村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寿县炎刘镇东南端,瓦东干渠西岸,炎吴路穿境而过,为新修建的寿县至新桥机场快速通道起点,交通便利,林业资源丰富,村因水质优良的圣井而得名,历史悠久。 全村共有农业人口4383人,耕地面积6837亩,辖29个村民组,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138名党员,其中女党员8人。 本村以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种植为主,全年农业总产值突破千万元,2008年上报人均纯收入36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 村级养殖业发展态势良好,波尔山羊养殖百头以上2户,养猪大户4户,养鸡大户1户,特色经济以西瓜、苗木为主,拥有苗木经济合作社,育苗突破百亩。 圣井村是炎刘镇老工业区所在地,境内有远翔油脂、兴东木业、大圣井纯净水、炎刘粮贸、炎刘液化气公司、圣井农业综合养殖场和瓦东水利分局、刘岗电站等多家企业和单位。另有精养鱼塘300余亩,林地500余亩。 莱芜圣井村圣井村位于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南部,村南是云台山、卧虎山、旗山,村西群山连绵,村北是石门水库。圣井村是牛泉南部山区的文化商贸中心,地处莱城西南20公理,南依巍巍莲花山,全村有村民2685人,党员87人,耕地2300多亩,山林面积2300多亩。山区盛产燕子石等化石,品质上乘,是莱芜燕子石的精品 章丘圣井镇详细情况请参考词条“圣井镇”。 圣井镇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西部,是章丘实现与济南零距离对接融合的最前沿。 “章丘八景”之首的“高耸危山圣井澄”坐落于镇内,并以“圣井”为镇名。全镇总面积52.61平方公里,下辖46个行政村,人口36700人。圣井镇交通条件优越,济王路、胶济铁路横贯东西,〇九公路、潘王路纵贯南北,规划建设了20条框架道路纵横交织,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该镇区位优势明显,地域宽满,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圣井人民,围绕建设“富而美的新圣井”这一宏伟目标,常规工作抓进度,阶段工作抓速度,重点工作抓力度,创新思路,扎实苦干,圣井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节节攀升。突出招商引资重中之重的地位,圣井高科技组团迅猛发展,目前已引进企业36家,总投资达到39.86亿元,形成了以蓝孚生物、生化药业等企业为主的生物制药产业板块,以津单幕墙、水利科技产业园、李福新材料等企业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板块,以志友集团、德士公司等企业为主的机械电子产业板块,产业集群优势凸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机械制造、锻打加工等中小企业群,圣井民营经济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落地提供充足的空间。现代化都市农业蓬勃兴起,培育出了大红鼓奶业、风船酿造、益龙饲料等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危山系列绿色食品已经通过专业认证,风船系列食品调料畅销全国。城镇建设高潮迭起,框架路、主干路、园区路、乡村路,构筑起新城区发展的框架;危山风景区古朴厚重,风景这边独好;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危山汉代兵马俑大大提高了危山风景区的知名度。 圣井的传说 圣井(又名圣泉),在章丘明水西南约10公里之危山北坡处。泉水清冽味甘,烹茶为饮甚佳。井泉北侧有十五六米见方的池泉,常年不涸。清道光《济南府志》记载:昔日有高僧在此建庙,名叫“圣泉寺”。旧时被列为章丘八大景之首,称为“危山圣井”。这里景色秀丽,林木葱郁。清朝邑人靳希孟曾赋《重游圣泉寺》诗赞曰:“一峰侧处一峰横,林木苍苍梵宇清。涧石多年丛细草,山僧少小不知名。经声罄韵空尘世,叠峰流泉列画屏”。 山上建有圣泉寺(又名:元音寺)、元音塔、讲经堂、玉皇阁等,每逢农历的三月三和八月八,当地人民都举办危山庙会。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说起圣井,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则小故事。 据说有这么三年,危山地区没落个雨点,土地干裂,颗粒不收。当地的老百姓别说吃饭遭遇饥荒,竟连喝水也困难了。 有一天夜里,村民们隐隐听见危山上传来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好事者便跑到山上,看有没有人在凿石头,然却什么也没看到。再仔细一听,原来声音是从山壳里面传来的,好像还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有一好事的村民问道:“里面的在干什么啊” ?没想到里面竟然传出一声应答:“凿井呐”。村民又问:“什么时候凿开啊?”里面又答:“等到扁担开花,铁牛上树。”村民们一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说:“是谁这么能忽悠啊?有谁会相信扁担能开花,铁牛会上树啊!”众人哈哈一笑,没人当真。 第二天正逢山后寨大集。一个村民买了一些干草,用扁担挑着回家,顺便给女儿买的一枝鲜花插在了扁担头上,就这样往回走。此时,有一个叫铁牛的小孩在危山上拾干柴。日近中午时分,便背起干柴往家走。当铁牛走到危山北坡一棵大树下的时候,忽然看到满树上的枯枝,于是,他就爬上了大树折枯枝。这时,铁牛的妈妈来寻找儿子回家吃午饭。她老远看见儿子在树上,就大声喊道:“铁牛,你上树干什么了,还不来家吃饭!”这时,担着干草回家的那村民也正好走到这棵大树下。恰在此时,危山的山坡上突然“哗啦”一声,开了一个大井洞。过路的村民们吓了一大跳,忽见一个和尚从井洞中窜了出来,自言是从天竺国来的僧人。因见危山人民遭受干旱之苦,动了恻隐之心,便遁潜入山中凿了此井洞。 正在众人诧异之际,就见天竺僧用禅杖指着洞口说:“此时不出水,更待何时?”话音刚落,只见一股清水自洞中喷涌而出。捧一口,甜如甘汁,清凉入脾。再寻那大和尚时,竟见他架一片祥云飘然而去。由是,老百姓把天竺僧人奉若神明,称为“圣僧”。那井也就叫做“圣井”,那井中之泉叫做“圣泉”。自此,圣井之水源源不断地流下山来。她不仅滋润着危山周围的土地,养育着当地的父老百姓,而且一直流到平陵城的护城河里,哺育了远古的龙山文化,繁荣着平陵城的经济。 此后,每逢农历的三月三和八月八,当地人民依旧举办危山庙会。远方信客也纷纷慕名而来,庙会时,山上山下,人群如织,一片欢腾景象,商来贾往络绎不绝。危山大寺内的“圣泉书院”里,更有无数文人墨客,或讲学探经,探奇揽胜;或吟诗作赋,挥毫泼墨。那情那景,蔚为大观。 邯郸圣井岗圣井岗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北10公里处,其主体建筑有戏楼,山门,前殿,后殿,钟楼,东道房,东配殿,送子奶奶庙、西道房,配殿,眼光奶奶庙等,整体布局对称统一。 “圣井”在前殿前的院子里,深丈余,井水常年清澈如镜,且无论旱涝水量均等,故名圣井。旧时附近人民定时前来请牌求雨,应验后再将牌送回,故而井内出土百余块银、铜、铁牌。后殿规模宏伟,是一处可与黄梁梦吕仙祠媲美的古代建筑群。 圣井岗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圣井岗龙神庙始建于元代,距今已六百余年,现占地1.5万平方米,有殿房建筑百余间,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庙宇雄伟壮观,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一组完整的道教庙院,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神庙的九龙圣母殿内有圣井一口,水质清凉甘甜且涝不溢旱不枯,旧时周边数省官民多来此取水祈雨,“灵岗香市”也成为邯郸古十景之一。近年来,邯郸县政府加大了投入管理力度,对庙院进行了修整完善,使其达到了国家A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