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湖玛旁雍措 |
释义 | 玛旁雍错位于冈仁波齐峰东南20公里处,纳木那尼雪峰北侧,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7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天气晴好时湖水蔚蓝,碧波轻荡,白云雪峰倒映其中,湖周远山隐约可见,景色奇美。 许多宗教典籍和传说中都曾记载描述过玛旁雍错。印度传说中称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而西藏的古代传说认为这里是广财龙神居住的地方。玛旁雍措又称玛法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据说这是为纪念11世纪佛教战胜当地本教所取的名字,源起于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 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对玛旁雍措也有所描写,将这里称为“西天瑶池”。佛教经典中将一处湖泊称为“世界江河之母”,所指就是与神山并列齐名的“圣湖”——玛旁雍措。过去湖周围有九座寺庙,它们分别是位于东面止贡噶举的修习地色瓦龙寺,位于东南面的萨迦派聂果寺,南面的格鲁派的吹果寺,西南面的止贡噶举大德果仓瓦的修习地果祖寺,西面的莲花生大师的修习地切马寺,西北面的高僧修习洞,北面的竹巴噶举派的朗那寺和东北面的格鲁派的日笨寺。 历来的朝圣者都以到过此湖转经洗浴为人生最大幸事。其实,玛旁雍错作为圣湖之王的地位,即便仅对一般旅游观光客来说,也是无可置疑的。 信徒们认为,这里的圣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印度人对玛旁雍湖的敬仰之情还由于印度著名的领袖圣雄甘地的骨灰也曾撒入了玛旁雍湖。所以每年夏季,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香客纷到此朝圣沐浴以求功德,他们还将圣湖的水千里迢迢带回家去,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 圣湖有四大浴门:东为莲花浴门,南为香甜浴门,西为去污浴门,北为信仰浴门。楚古寺周围被尊为圣洁的浴场。圣湖四面还有四水之源:东面是马泉河,北面是狮泉河,西面是象泉河,南面是孔雀河。以天国中的马、狮、象、孔雀四种神物命名的这四条河,分别又是南亚著名的恒河、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为尊重和保护西藏各地和邻国教徒的宗教信仰,中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相关规定,同印度、尼泊尔等邻国签定了允许信教徒入境朝圣的有关条文及事项。1997年中国国务院就西藏阿里地区对外开放朝圣事宜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更加方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的朝圣活动。 藏文古籍《冈底斯山海志》中是这样记叙的:圣湖玛旁雍错中有一座广财龙王的龙宫,龙宫中聚集了世间众多的财宝。来到这里朝圣的人,只要绕湖一圈或者在湖边能得到湖中的一条小鱼、一块小石头、一根飞鸟的羽毛便算是得到了龙王的赏赐。在佛教传说中,认为玛旁雍错的湖水直接来自神山的融雪,是圣水,用它来洗浴能清除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肌肤上的污秽,使人的心灵纯洁。而印度教的故事则说,湿婆神与他的妻子乌玛女神居于神山,乌玛女神每天在玛旁雍错里沐浴,所以湖水成了圣水。 【传说】 关于玛旁雍错地传说不胜其多。由于它与冈仁波钦一道同为佛教、苯教、印度教所崇奉,所以被不同的宗教赋予不同的解释和功能。 在西藏,早期的苯教徒称它为“玛垂措”,传说湖底聚集了众多的珍宝,于是以龙王之名“玛垂”命名。玛旁雍错得名于11世纪在此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它在藏语中意为“永恒不败之湖”。曲尼多吉所著《玛旁雍错概说》中是这样介绍湖的形成的:玛旁雍错诞生之前,曾有一位菩萨心肠的国王木崩,在去往丛林的路上看到乐人们生老病死的苦状,便求教于其师:这些痛苦应属贤明君子吗?答道:应属于所有芸芸众生。国王便请教解除痛苦之法。答道:惟有布施。于是国王令人修了许多房子并邀请乐所有贫苦受难者为他们提供为期12年的温饱。随着烧饭的淘米水愈聚愈多,12年的光阴便成就了一个湖泊。 在印度,它的名字叫玛那沙罗发尔--玛那沙湖。在古老的印度经典中有这样的记载:凡是身体触到玛那沙罗发尔的土地,或在它的浪潮中沐浴过的人,将走进勃拉马的天堂;凡是饮过它的水,则将升上湿婆的天宫里,并解脱百次轮回的罪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