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物卫星 |
释义 | 生物卫星(biosatellite):用于生物学实验与研究的人造地球卫星。是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为载人航天飞行做准备的科学卫星,也是一种返回式卫星。在生物卫星上进行的生物学实验主要有重力生理学实验、放射生物学实验和发育生物学实验等。生物卫星一般由服务舱和返回舱两部分组成。服务舱内装有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和其他保证卫星正常工作的设备,与返回舱分离后留在天上运行,而不返回地面。返回舱内装有实验生物样品、记录仪器,在轨实验后携带样品返回地面。返回舱相当于无人空间生物实验室,可研究失重、超重、辐射和其他各种空间飞行环境对生物生长、发育、代谢、遗传等方面的影响和防护措施,揭示地面条件下发现不了的生物学现象。前苏联/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等国相继发射了生物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中最让普通人感兴趣的是生物卫星。我们知道,在载人航天之前必须先进行动物试验,看看动物能否适应太空生活,看看太空失重,强辐射的环境对动物生长,发育,遗传,生育有什么影响,采取什么防护措施,然后才能慎重地将人送上天。 前苏联自1966年起开始执行专门研究空间生命科学的生物卫星计划,基本上每隔1至2年发射一颗生物卫星。星上载有猴子、狗、白鼠、乌龟、苍蝇、细菌、藻类、植物种子等生物,科学家对它们进行了重力生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实验。卫星飞行最长时间为22天,最短为 5天。前苏联的生物卫星计划是一项国际合作项目,东欧诸国、美国、法国等都参加了实验。 中国在 1990年10月5日发射的返回式卫星上也进行了太空动物试验,两只雄性小白鼠率先光顾宇宙。它们在天上生活5天零8个小时,由于种种不适应,在返回地面之前死去了。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