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铁垛 |
释义 |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城东镇林湖乡生铁垛原名陈家舍,曾用名生铁砣。北近魏家庄,南濒白涂河,与喊陈舍隔河相望,西接西丁庄,东毗刘陆舍,与昌荣镇东丁庄沿河相对。距县城22公里。 生铁垛的过去庄上的陈姓原籍大丰白驹场(今大丰狮子口南陈庄)。元至正廿一年(1361年)苏州阊门的备宇公弥留之际令其四子(老大天球公,字九一;老二天福公,字九二;老三天杨公,字九三;老四天锡公,字九四。)渡江北上徙盐淮以避战乱。备宇公将一铁锅砸成四块,要四子各执一块,以供日后兄弟重逢之凭证。备宇公死后,九一率弟弟们北逃。1364年至通州。1366年沿范公堤继续北上,先在白驹场(今大丰狮子口)将已婚未育的九二安顿好,定地名南陈庄。接着在范公堤东的伍佑场安顿了九四,定名东陈庄(现盐城伍佑陈家巷)。后九一到上冈落户,定名中陈庄(今建湖孟杨庄)。九三到建湖北陈庄(今大南庄)落户。 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兴化发生了“孙关保案”。东南乡如皋藉人孙关保妄奏兴化人欺隐田粮。永乐帝怒将兴化士民800户数万人强行迁徙北京南郊良乡、天津涿州皇庄“填实京师”,入藉为奴。又将苏州一带及东乡人迁城东无人之里补缺,耕种无主之地。九二的三个孙子带着祖传的一块铁锅片,来到了魏家庄南的白涂河北岸落户。老大在刘家舍(刘姓一支于1369年洪武二年从昆山迁此、一支于明末从永丰刘家寨迁此)、陆家舍(陆姓1368年洪武元年从苏州阊门迁此)的西首安顿,取名陈家舍。老二在白涂河对岸落户,取名南陈舍(后改为喊陈庄,一喊就到的陈家兄弟之意。现属昌荣镇。)老三到魏家庄荒田北首安家,取名野陈舍(在野处的陈家兄弟之意。现属海南镇。)。 蔡姓来历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内犯,蔡姓从东乡蔡家舍逃落陈家舍。后来,蔡姓渐富,陈姓渐穷。占全庄5%左右的蔡姓拥有了70%的田地。当时旱、涝、蝗灾频发,土匪强盗盐侉子横行,田少人多的陈姓苦不堪言。他们认为庄上的风水不好,纷纷投亲靠友,迁往邻近的魏家庄、东丁庄、西丁庄等几个大庄子上,有的逃往江南。 明末,庄上一部分未迁走的陈姓说服动员庄上的蔡姓及魏家庄的几个财主募捐义银,在庄西劫港边(又名杀人港,强盗土匪和人贩子出没之港。)新建了一座奶奶庙,以祈求平安富贵。哪知,菩萨并没有庇护他们。庄上的陈姓仍然被重赋、天灾、匪患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请来风水先生选择转徙他乡的吉日和佳处。风水先生说:(陈家)舍上种了菜(指蔡姓),外出东西不能带。东(庄)丁叮(钉),西(庄)丁叮(钉),最好逃到大海边。南喊陈,北魏庄,逃生的佳期没法估匡。时倭寇内犯,东乡出现了兴武热。与陈家舍相邻的东丁、西丁两个庄上的十几爿铁匠铺里锻刀剑、打铁钉的叮当声搅得陈姓人心慌意乱。风水先生的胡诌,燃起了他们心中的怨火。他们轰走风水先生后发誓:永居此地,与命运抗争到底。他们取出已锈成铁砣状的祖传的“铁锅片”,敬供于祠堂香案上,定期举行念祖数宗活动,激发族人创业雪耻的热情。他们把庄名改为“生铁砣”,喻含:“不怕种‘菜’,不惧丁叮(钉)、不畏锤锻”之意。 生铁垛名称的来历数年后,陈姓人靠辛勤的劳动赎回了部分祖产。但当东、西陈家舍(现东、西财主庄)出了两位大财主,姚家舍(现属昌荣镇)出了“涨天津,敌百万”的武举人“姚呆子”后,他们又心生妒意了:西庄出财主,东庄出贵人,非是吾无能。富贵非吾愿,宦乡不可至。菩萨把吾欺,岂咽这口气?一个夏天的夜晚,他们乘着漫天的大雾,放跑西丁庄大财主郑黄桥家牛汪塘中的100条水牛,把庄西劫港边的大庙拆除,用船运到白涂河边的“瘦马沟”。天亮后,附近庄上的人,看到南移的大庙,议论纷纷,陈姓人笑而不答。人们传言:神仙(指郑家的一条会说话的‘神牛’)用铁鞭子赶着九十九条牛,用一百九十八根铁绳将东岳庙拉到“瘦马沟”镇妖去了。后来,他们将庄名改为“生铁垛”,庙名改为“镇沟庙”(现名镇沟禅寺,俗称镇口庙,为古时兴化著名的九寺十三庙之一。)港名改为“铁绳港”。 历史的结局和影响至清末,生铁垛的蔡姓家境衰落,人丁渐稀。他们人力单薄,无力更改庄名,遂举家移至庄南,取名“蔡家垛”。在建房时,他们把一块土墼埋于房屋中间,以利菜(蔡姓)的生长。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生铁垛的先民面对贫穷落后的命运,不是落草为寇,逃避现实,也不是欺世媚俗,难得糊涂,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顽强抗争。他们不依附上苍,没有选择“逃亡”“横索”之路,不甘于成为“插草标”“填沟壑”之物,实乃傲然明智之举也。 带有传奇色彩的“生铁垛”这个历史地名,凝固着生铁垛庄的整部兴衰史,凝固着生铁垛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她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与贫穷落后命运顽强抗争的物化见证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