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命因你而动听 |
释义 | 美国影片《生命因你而动听》,洋溢着温情,像热烈阳光下的海洋般汹涌,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毫不渲染地时时冲击我们缺乏温暖的心。它以在表达教师高尚地同时,细腻地描述了家庭生活的波折和幸福而更胜一筹的故事。导演:斯蒂芬·赫雷克,主演:理查德·德莱福斯、奥林匹亚·杜卡基斯、威廉姆·H·梅西等。该片由博伟电影公司发行,1995年12月上映。 中文名:生命因你而动听 外文名:Mr. Holland's Opus 出品时间:1995年12月29日 出品公司:博伟电影公司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斯蒂芬·赫雷克 编剧:Patrick Sheane Duncan 制片人:Robert W. Cort/等 主演:理查德·德莱福斯, 奥林匹亚·杜卡基斯, 威廉姆·H·梅西 类型:剧情,音乐 片长:143分钟 主要奖项:1996年BMI电影与电视音乐奖1996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奖 影片简介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讲述音乐家荷兰先生的真正志愿是作首流芳百世的交响乐,却为生活无可奈何当起高校的音乐老师来,其后更将自己三十多年的青春贡献于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后来也才惊觉自己成就原来是那么大。他启发并改变了数以百计的学生。荷兰先生受到学生及家人的启示,最终明白到人生并不会常常按照我们的计划而行,而是要求我们接受意料之外事情的故事。 该片导演:斯蒂芬·赫莱克,主演:理查德·德瑞福斯,格莱娜·海德利,杰·托马斯,威廉·梅西,奥林匹娅·杜卡基斯,艾丽西亚·维特 ,泰伦斯·霍华德等。该片其它译名:霍兰先生的乐章(中国)/春风化雨1996(台湾)。由博伟电影公司发行,1995年12月29日在美国上映。译制:上海电影译制厂,翻译:解东,导演:严崇德,主配:程玉珠、姜玉玲、王建新、沈晓谦、狄菲菲、彭年(丁建华的女儿),字幕:中繁/英文/中简(带隐藏字幕,中文字幕根据配音整理)。 故事梗概1964年的秋天,美国俄勒冈州。心怀远大理想的作曲家格兰·霍兰为了挣钱完成他的事业,在一所中学谋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他这么做完全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家庭生活的重担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音乐基础级差的学生们便给了他一个难堪的下马威。他们在弹奏乐器时不但走调,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古典作曲家巴赫都没有听说过。霍兰的信心遭到了打击,女校长杰克布也多次向他提出善意的批评。在丈夫的工作遇到挫折时,从事摄影工作的妻子在一旁耐心地劝解和宽慰他;好友体育教师比尔·梅斯特也用自己从教以来的亲身经历,向霍兰证明教导学生需要无私的爱心和充分的时间。 在霍兰的悉心培育下,原本对音乐一窍不通的白人学生格楚特·兰和黑人学生路易斯·鲁斯,分别学会了单簧管和大鼓这两样乐器。就在霍兰醉心于教学生活的时候,他的儿子降生了,谁知却是个先天性的失聪患儿。这一重创使霍兰对家庭的重心有所转移,消极彷徨中和漂亮的女学生露韦娜·摩根有了一段朦胧的恋情。妻子察觉到了丈夫的细微变化,但并没有点破。摩根去纽约深造后,霍兰便将全部的身心转移到了儿子和教学上,和妻子的关系也冰释前嫌。之后的30年间,霍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而且还用爱心、信任和理解赢得了大伙的尊敬和爱戴。在他退休前,深怀感激之情的历届学生们欢聚一堂,为老师开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管弦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雄壮的“美国交响曲”向霍兰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 精彩看点著名电影音乐家迈克·凯曼为为该片配乐,不论是既成音乐的选用或原著音乐的创作,凯曼都展现了纯熟的音乐技巧与丰沛的情感,成功的刻划出电影的神髓,可以说和男主角理查德·德瑞福斯一同成为这部音乐电影的灵魂人物,之后凯曼与理查德·德瑞福斯,以及该片导演Steven Herek成立了Mr.Holland's Opus基金会,目前该基金会已捐助超过1800件乐器给需要的学童与学校,让音乐教育能普及到更多的地方。1997年,凯曼荣获南加大音乐系的Magnum Opus Award,并且该校也设立以他命名的奖学金。 获奖情况1996年本片获BMI电影与电视音乐奖,1996年本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奖。 幕后制作一个好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每个人都有亲身体会。影片跨30载,德莱弗斯以精湛演技毫无破绽的化装诠释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家庭生活痛苦的教师形象,他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遭遇诸多不幸,如儿子失聪。但他仍忠于职守,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透过教育传达给学子,可以说是音乐版的《万世师表》。全片故事虽无太多新意,但处理得当,非常内敛,因此感人而煽情。 拍摄花絮·年轻的Gertrude学的那首曲子是Acker Bilk的《Stranger on the Shore》(《海滩上的陌生人》)。 ·片中他们住的房子是俄勒冈州的一个废弃罐头厂改造的,外观模仿的是在波特兰的另一座建筑。 ·影片结尾当荷兰先生完成了交响乐的指挥,科尔给他的爸爸--荷兰先生的手势的意思是"我爱你"。 穿帮镜头·在荷兰先生跟学生们讨论完贝多芬之后,镜头对准了唱机,在唱片上映出镜头的影子。 ·当艾瑞斯在结尾演出后准备跟大家说话时,她身后一个手语翻译出现了两次。 ·荷兰先生说他15岁时爱上了John Coltrane的音乐,根据他的年龄那是1950年,而Coltrane发行第一张专辑是1957年。 ·当荷兰先生弹《Lovers' Concerto》时,他的手指跟音乐对不上。 精彩对白Glenn Holland: Playing music is supposed to be fun. It's about heart, it's about feelings, moving people, and something beautiful, and it's not about notes on a page. I can teach you notes on a page, I can't teach you that other stuff. 策荷兰:演奏音乐是应该一件愉快的事。要发自内心、有感觉、打动人,它是美好的,而不只是乐谱上的音符。我可以教会你这些音符,但是我无法教会你其它的。 Principal Jacobs: A teacher has two jobs; fill young minds with knowledge, yes, but more important, give those minds a compass so that that knowledge doesn't go to waste. 雅各布校长:教师有两个职责:给年轻人灌输知识,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使用这些知识的方法。 Rowena Morgan: You love music and you made the kids love it with you. 摩根:你热爱音乐,你也让这些孩子跟你一样爱它。 Iris Holland: Why is everyone else's child more important than yours? 艾瑞斯·荷兰: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比你自己的重要呢? 演员阵容理查德·德莱弗斯1947年 10月29日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父亲是纽约的律师,9岁时他们全家迁居至洛杉矶,他大学只念了一年便到医院当职员,在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到处流浪寻找各种演出机会。默默无闻的他早在1967年便出现在《毕业生》(The Graduate,1967)等片中,直至出演了1973年的《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1973)才崭露头角。1975年,他参演了史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导演、轰动一时的影片《大白鲨》(Jaws,1975),本人也跟着人气急升,两年后,他出演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另一部重要影片《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同年,在《再见女郎》(The Goodbye Girl,1977)中的表演令他以黑马姿态勇夺奥斯卡影帝宝座,跃登巨星之列。他在其后的20多年中继续主演过多部影片,以《生命因你而动听》(Mr. Holland's Opus,1995)再创表演事业的高潮。 威廉姆·H·梅西1950年3月13日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在1999年的名片《木兰花》中有出色演出的威廉姆·梅西,在《杀手无罪》中则是挑大梁,演出一名年届不惑,却对人生充满无力感的中年男子。他将中年男子的无力感,诠释得淋漓尽致。他对于这个有点悲情的小人物角色,感到相当具有挑战性。他表示,他向来对平凡男子身处在很不寻常的周遭环境的题材很感兴趣,这类故事比英雄在不寻常的周遭环境中来得有意思。这部黑色幽默的电影早在2000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中广受好评,事隔1年多才将在美国正式上映,该片也入选了香港电影节。这部电影,是继《美国丽人》之后,再次在美国掀起一阵中年危机话题的好莱坞佳作。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角色就是《冰血暴》中的杰瑞,也因此入围金像奖,并赢回独立精神奖最佳男配角奖。威廉梅西因为精湛演技,入围奖项不计其数,作品则有《侏罗纪公园3》、《不羁夜》、《空军一号》、《密西西比谋杀案》等。梅西与艾伦·艾克哈特、罗伯特·杜瓦尔合作独立制片电影《感谢你抽烟》。梅西完成了TNT电台的《羊毛帽》,该片由他与史帝芬·萨克特共同改编一九六二年的老片,并由后者执导。梅西以此片入围金球奖、演员工会奖,他与萨克特也因此入围作家工会奖,该片则入围影评佳选奖。威廉姆·梅西还因为2003年知名的《奔腾年代》入围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奖。 泰伦斯·霍华德1969年出生在美国的芝加哥市,泰伦斯·霍华德的祖母、母亲以及叔叔们都曾有过表演经验,他在家中共有十位兄弟姐妹,父母都是多民族混血儿。不到三岁的时候,泰伦斯的父亲由于过失杀人而被判刑,十一个月后出狱但随后便和妻子离婚。16岁之际,泰伦斯·霍华德和父母解除了关系并度过了一段靠救济金生活的岁月,18岁时他搬家到了纽约,在那里艰难地被著名得布拉特艺术学院录取,不过通过面试得到《考斯比秀》(The Cosby Show)中一个角色之后他便放弃了学业。80年代后期泰伦斯·霍华德在多部剧集中亮相,1995年通过《生命因你而动听》(Mr. Holland's Opus)一片登上大银幕,直到1996年主演了UPN情景喜剧《Sparks》之后才开始受到关注,而在04至06年间出演的一系列反映良好的影片包括《四兄弟》、《拉克万纳布鲁斯》、《要钱不要命》、《爱德怀德》,特别是《灵魂歌王》、《撞车》、《川流熙攘》三部奥斯卡热门影片帮助之下,泰伦斯·霍华德终于得以跃然进入主流视野,并成为黑人演技派中的一线大牌。他在05年凭借《川流熙攘》同时获得了奥斯卡和金球奖的提名,并于次年受邀加入了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近几年泰伦斯出演的名片包括《勇敢的人》、《声梦奇缘》、《荣耀》等。他还在08年的卖座大片《钢铁侠》中扮演钢铁侠的好友。接下来泰伦斯的新作有动作片《地下拳击场》等。 影片点评理查德·德瑞福斯的精彩表演是本片的亮点之一,他因此获得了金球奖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提名。音乐教师个人的家庭生活并非本片的重点,戏里的大量篇幅着眼于霍兰如何对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方面。本片虽然稍显冗长,但仍不失为一部感人肺腑、温情脉脉的文艺佳作。影片在表现时间的流逝感上,加入了各个历史时期珍贵的纪录片镜头,流畅地完成了不同年代的交替过程。音乐爱好者对此片也一定会爱不释手的——为了配合剧情的需要,片中融合了巴赫和贝多芬等古典作曲家的经典乐曲片段(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多部作品也不失时机地出现在剧中,悦耳动听的旋律极好地烘托了影片的整体气氛。 亲情、爱情、家庭、学校、要怎样权衡两者,Mr.Holland让你看到什么是对家庭的责任,什么是对教育的认真。Mr.Holland本是一名音乐人,后来在三十岁的时候转为学校的老师。一开始的他很不情愿做老师,可是他认知到、音乐、艺术对一个学生修身养性是多么的重要。他教他们认识音乐,爱上音乐。他一直都想自己写一首交响乐,可是因为学校、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好像命运一直对他开玩笑,他的儿子Cole是一个先天丧失90%听力的孩子,他一直认为儿子不懂音乐、他放在学校孩子身上的时间比放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时间多得多。可是就在约翰列侬去世的那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懂音乐,懂自己对音乐的热衷,所以他用手语为儿子唱了一首约翰列侬写给自己小儿子的歌《Beautiful boy》。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十年过去了,Mr.Holland已经六十岁了,时代也在变化、开始流行起各种流行音乐。教育部为了削减教育经费而放弃了音乐课程,因此、Mr.Holland退休了。这时候的Mr.Holland已经爱上了这个教育事业,在他要走的那一天、他以前的学生全都来为他送行,并为他演奏了他自己写的《美国交响曲》。 Mr.Holland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他教一个吹不好黑管的女孩什么叫坚持、那个女孩最后成为了州长。他教一个根本不懂音乐的却在体育方面极有天赋的男孩打鼓,后来那男孩参军后为国殉职。然而、最深刻的莫过于他与Miss.Morgan的那种微妙的情感,他排演一部音乐剧,女主角正是Miss.Morgan,他告诉女孩怎样理解音乐,他教她去选着自己该走的路,女孩慢慢的爱上了这个老师,她决定去纽约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走之前她告诉Mr.Holland,希望他和自己一起去纽约,一起实现梦想。Mr.Holland一定矛盾了很久、他默默的看着妻子为自己拍的照片,他最终决定留在学校、留在妻子儿子身边。在离开的那个晚上,他去送女孩,女孩在上车之前,想要亲吻他,他只是在女孩脸颊上清硺了一下,他其实喜欢那女孩。可是,家庭的责任让他留下了。印象最深的是在最后一场表演时,女孩独唱,Mr.Holland指挥,女孩看着她轻轻的唱出歌,他也静静的看着她,那一刻觉得周围所有人都不在了、只剩下他两人在无尽的温柔中对视。 这是继Robin的《死亡诗社》又一部让人哭泣的关于老师的电影,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如此的伟大,能够舍弃自己的梦想,只为教育一代又一代学生。这种精神是如此伟大,在这篇文章里放的背景音乐不是大家熟悉的《昨日重现》,而是另外一首同样感人的歌曲《落日之幻影》,教师真的很伟大。 经典片段最终校方因开支日益紧张,决定取消音乐、美术和戏剧课缓解经济压力。贺伦十分伤感,开始怀疑自己从事了多年的音乐教学,是否真的可有可无。妻子和儿子来学校接他回家,儿子已长成了小伙子,能够和他像朋友一样的交流。贺伦经过音乐厅,推门进去,他惊呆了——悬挂的横幅上写着他的名字,观众席坐着校长和他教过的很多学生,在大家的掌声中,贺伦感到十分欣慰。 当年吹单簧管的小女孩已成为本州州长。演奏前她发表了深情的致辞:“贺伦老师对我的一生有深远影响,对我们许多人的一生亦然。据说他经常在写交响乐,那可令他名成立就的交响乐,但他没有发达,也没成名,除了本区,所以他或会以为自己很失败,但他错了,因为我认为……他的成功比功成名就就更甚。环顾你四周的人吧,这里没有一人不曾受你影响,全因你,我们都成了更好的人。我们是你的交响乐,我们是你作品的音符和旋律,我们是你生命的乐章!”……热泪从贺伦的心底涌出,他走向舞台,最后一次指挥他用生命谱就的华彩乐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