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三版) |
释义 | 《生活中的经济学》讲述的是茅先生在1993年留学美国,发现美国市场经济下值得学习和研究种种经济现象,以浅显易懂的生活片段展现给读者,潜移默化的灌输经济学思想,让读者以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社会,解读社会现象。 书中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体制三个部分,例如超市管理、后院经济、环境保护等日常点滴,篇篇反映出令人细细品味的经济学原理。 基本信息作者:茅于轼 ISBN:10位[7810798715]13位[9787810798716] 出版社:暨南大学 出版日期:2007-06 定价:¥28.00元 内容提要 本书共有44个题目,各成体系,作者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尤其着且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注意介绍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它们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它引导读者思考分析、含英咀华,从而体会出能自己审握的的经济学来。 工作繁忙的读者,只需片刻闲暇,就可以读上一两篇,有时间再作思考和分析,必能有所收获,使你的“知识人生”更臻完满。 作者简介茅于轼:1929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运输经济、数理经济,曾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1993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参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并担任主要领导至今。茅于轼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择优分配原理》、《生活中的经济学》、《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谁妨碍了我们致富》、《寻求社会致富之道》、《经济白话》等。 编辑推荐本书通过作者在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生活的点滴经验说明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把深奥的经济学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 茅于轼先生的经济学专著,影响了不少青年学者走上了经济学研究之路。 ——《中国改革报》 其“家常式”的经济学随笔,说的虽是日常琐事,却往生育折射出一些惊人的启示。 ——《中国经济时报》 书中有的论述不只是有理,而且大出常人意表,经他明示,大有醒醐灌顶之感。 ——《南方周末》 目录第一篇微观经济学 1.喜欢搬家的美国人 2.赌博在美国 3.从邮政的垄断与民航的竞争谈开去 4.节约时间创造财富 5.垃圾中的边际效用 6.公用事业的收费原则 7.美国人如何看待“按劳分配” 8.漫议超级市场 9.再谈超级市场 10.美国的进口货 11.喜欢旅游的美国人 12.有关“行”的经济学 13.多生产未必多享受 14.环境保护的经济学 15.政府为百姓服务 16.节约能源(上) 17.节约能源(下) 18.没有替代便没有经济学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 19.让银行为您服务 20.个体经济规律和总量经济规律 21.美国人如何存钱(上), 22.美国人如何存钱(下) 23.美国人一年生产多少财富?(上) 24.美国人一年生产多少财富?(下) 25.美国经济为什么会衰退? 26.美国如何对付经济衰退 27.美国的通货膨胀(上) 28.美国的通货膨胀(中) 29.美国的通货膨胀(下) 30.现在如何与将来做交易 第三篇经济体制 31.经济活动中的是非观(上) 32.经济活动中的是非观(下) 33.个人和社会的致富之道 34.一个人人都买、人人都卖的社会 35.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36.所有权漫议(上) 37.所有权漫议(下) 38.从交通规则到经济效益 39.美国的色情市场——一切交易都有利于买卖双方吗? 40.“金钱万能”的经济学意义 41.交易费用 42.再谈交易费用 43.市场经济的基础:优势交换 44.囚犯难题和市场规则 参考书目 附录一:作者近年发表的部分有代表性的经济学文章 附录二:关于作者及其作品的部分报道和评论 书摘第一篇微观经济学 1.喜欢搬家的美国人 根据美国政府发表的统计,全美国每年有17%左右的人搬了家。搬家的人中有约60%是就地迁居,其余的是搬往外地。这个比率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到20世纪末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对比之下,我国从1982年到1987年5年之内只有2.8%的人迁往他乡,平均每年只有0.58%的人跨市镇流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有显著加速的趋势。美国人是一个喜欢搬家的民族。也许这与美国人的祖先就是从外国搬来的有关,至少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故土难离的恋乡感情。 他们为什么搬家?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因为工作变动,有的人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有的人想节省开支,有的人为了照顾亲人等等。但主要原因是工作变动。 最初从欧洲来到美国的移民首先在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立足,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对新资源的需要,经济实力的增强,人口和资金逐渐投向西部。结果使约200年来美国的人口重心以每年4~10千米的速度不断向西移动,20世纪80年代初这个西移速度再次达到高峰,并且一直继续到90年代。这和我国人口、资金、技术力量不断朝东部沿海移动适成对照。 除了就业的地理分布的改变外,各行各业的盛衰也使人们改变他们的工作。服务性行业(包括运输、公用事业、商业、政府部门、金融和保险业)迅速膨胀,制造业(轻重工业)则相对缩小。前者在近20年内增加了3200万人,占20年前人数的60%,而后者只增加约100万人,只占5%。只有劳动就业发生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才能实现。不管是由于新技术(如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或是老资源(如美国的石油)的枯竭,还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如美国的汽车从出口变为进口(1996年进口为出口的4倍),都意味着人们就业的改变。选择职业的灵活性,使美国的经济富于适应性,而这一切往往伴随着居住地点的迁徙。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1700多种日报,90年代末减少到1500多种,到2005年还有1452种。其中大部分是地方报纸。这些报纸的广告主要内容之一是招聘和住房,而且这两种广告互相关联。凡是经济繁荣的地方,招聘的广告就比较多,从外地迁入的人口也较多,因而住房的需求也比较活跃。1986年由于石油跌价,南部几个产油州削减生产,失业增加,而东北部像马萨诸塞州等地由于发展了高技术行业,需要补充劳动力。于是有不少人来此州寻求工作,使该地房租以及地产飞涨一时。近年来东北部经历了比全国更严重的经济衰退,房地产价格大跌,以前购进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