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生查子·西津海鹘舟
释义

作品名称:生查子·西津海鹘舟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生查子

作者:贺铸

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宋太祖贺皇后族孙。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词作原文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词作鉴赏

整体概述

在长期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妇女一直作为男子的附庸,因而产生了许多“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家庭爱情生活悲剧。这首词就是为讽刺“陌上郎”之流的“负心汉”而作的。“陌上郎”,用《秋胡行》的典故。据刘向《烈女传》:“鲁秋胡纳妻五日而官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有美妇人采桑,悦之,下车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曰:‘采桑力作,纺绩织紝,以供衣食,奉二亲,吾不愿金。’秋胡归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妇污其行,去而东走,自投于河而死。”这里的“陌上郎”指秋胡。比喻对爱情不忠的丈夫。

而这阙词是描写的一个薄情郎抛家弃子,妇、女盼归的情形

上片——送君别

词的上片,写丈夫冒雨登船,冷酷的离开。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描绘了一幅飞舟渡江的图画。“西津”,指西方之渡口,泛指分别的地点。“海鹘舟”,是一指快船。“鹘”是老鹰一类的猛禽,能长距离迅飞。故船上常雕刻鹘的形状,寓意像老鹰一样迅速。这里只写装载丈夫远去的海鹘舟,撇下岸上送别的妻子女儿,径直地渡过沧江,消失在迷蒙的烟雨之中。至于丈夫的铁石心肠,妻子的绵绵别情,却蕴含在形象的描绘之中。一个“径”字,大有深意,写出了这个丈夫不顾一切,毫无情意,一点也不留恋地径直而去。

“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两句,采用“移情”手法,以双橹有情衬托郎君之无情。说双橹本无情之物,但船行时摇橹的声音,像是对送行人呀呀作语。让人更加感到郎君是如此的冷漠无情。

下片——盼君归

词的下片转写弃妇凄怨的等待以及向负心郎的诘问。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两句,写丈夫变成了挥金如土的陌上郎,妻子变成了永立江头望夫不归的“望夫石”。前一句借秋胡戏妻的典故比喻对爱情不忠贞的丈夫。后一句借“望夫石”的典故喻妇人的忠贞。“化石”的典故,事见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传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是作反问这位负心汉的丈夫,说有什么能垂系你的铁石心肠呢?恐怕只有扶床学步的三岁女儿了。但试想一心追求利禄、喜新厌旧、不知爱情为何物的负心汉丈夫,连夫妇之情都不要,哪里会有父女之义呢?显然这也是徒然的空想。而愈是落空,愈是显出弃妇的可怜。作者谴责之意也就愈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