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 |
释义 | 1 汉字◎ 汉字释义◎ 基本信息拼音:shēng 部首:生, 部外笔画:0, 总笔画:5 五笔86&98:TGD 仓颉:HQM 笔顺编号:31211 四角号码:251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51F ◎ 基本字义生 shēng ㄕㄥˉ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 2. 造出:~产。 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 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 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 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 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 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 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 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 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 12. 不熟练的:~手。 13. 未经炼制的。~铁。 14. 硬:态度~硬。~吞活剥。 15. 甚,深:~怕。~疼。 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 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 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 19. 词尾:好~休养。 20. 姓。 ◎ 详细字义生 shēng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 同本义 [grow]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好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生于道左。——《诗·唐风·有杕之杜》 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生盛(生长繁茂);生化(生长化育);生骨(主骨骼的生长);生落(生长与凋落);生遂(生长);生荣(生长繁荣);生处(生长的地方);生肌(长出新肉);生条(长出枝条) (4) 生育;养育 [bear;give birth to;bring up;rear] 父母生我。——《诗·小雅·正月》 郑武公娶于 申,曰 武姜,生 庄公及 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生以驭其福。——《周礼·太宰》。注:“犹养也。” 孔子生 鲁昌平乡陬邑。——《史记·孔子世家》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生聚(繁殖人口,积聚财物);生落(出生);生育率(反映生育年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生遂(生育);生月(出生的月份);生年(出身;出身以来);生身(出生);生时(出生的年、月、日、时);生岁(出生之年支);生诞(出生) (6) 生存;活。与“死”相对 [subsist;exist;living]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 陷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今赵亡。——《史记·魏公子列传》 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7) 又如:生得(生获,活捉);生寇(活的敌人);生犀(活犀牛;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生间(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生割(活活宰割);生魂(活人的魂魄);生博(生取;活捉);生抢(生取;活捉);生碑(为活人立的碑);生传(为活人作的传记) (8) 滋生;产生 [happen;breed;produce]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明· 刘基《苦斋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生火(产生焦躁的情绪。产生火气、热气);生心(怀有图谋不轨的异心);生嗔(对别人的行为不满,生气);生忿(发怒;忤逆,不孝);生风(产生风;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生隙(产生嫌隙或事端);生怜(产生怜爱之情) (10) 转世 [go into society]。如:生处(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生缘(受生转世的因缘);生死海(佛教语。谓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11) 〈方〉∶安装 [set up;settle] 在太岁头上动了土,把棺材生好牛头杠,八抬八绰的扛出门去。——《何典》 (12) 救活,使活 [bring back to life] 幸先生生我。——马中锡《中山狼传》 (13) 燃着,点燃 [light]。如:生炉子;生火 (14) 制造[事端等] [create]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宋· 苏轼《教战守》 (15) 生产;制作 [product]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富何得不蹶?——汉· 贾谊《论积贮疏》 (16) 又如:生货(指制造业以外的生产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的产品);生众食寡(生产的多,消费的少) ◎ 词性变化生 shēng 〈名〉 (1) 生命 [life]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者。——[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生力(生命力;气力);生本(生命的根本);生全(保全生命,全身);生次(生命的存在);生聚(生命财产);生类(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 (3) 人的一生 [a lifetime] 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生世(一生;一生一世);生禄(指人的寿限) (5) 生活 [live]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6) 又如:生资(赖以生活的资财);生赖(赖以生活之资,生计);生生(养生;生活) (7) 指生日 [birthday]。如:生申(申伯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生甲(生辰);生朝(生辰);生期(生日) (8) 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offspring;descendent]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9) 生物 [living things]。如:生活力(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生植(指生物);生品(生物的品类) (10) 生计,谋生手段 [livelihood]。如:谋生;生路 (11) 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student]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2) 又如:新型师生关系 (13) 戏剧角色名 [the male character in Beijing opera]。如:老生;武生;小生。元杂剧中也称末 (14) 妓女 [prostitute] 呼妓为生,未知始于何时。——徐士銮《宋艳》 (15) 俘虏 [captive] 每捉生踏伏,沔必在数。——段成式《酉阳杂俎·喜兆》 (16) 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gentleman]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 鲁高堂生。——《史记》 (17) 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scholar] 侯生遂为上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通“性”。资质;禀赋 [intelligence;natural endowment]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书·君陈》。孔颖达疏: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故必慎所以示之。 文王蹶厥生。——《诗·大雅·緜》 辨五地之物生。——《周礼·地官·大司徒》 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荀子·富国》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9) 姓 生 shēng 〈形〉 (1) 天生,生来 [innate]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2) 又如:生巧(天生巧慧);生来(天生。从小时候起;从来);生才(天才;英才) (3) 生的,未煮熟的 [uncooked]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生菜;生鱼,生肉;生吞(未经煮熟即吞下去)。又指未加工或未锻炼过的。如:生铁;生石膏;生金(未经冶炼的丹砂、金砂);生眼布(未染的细布) (5) 新鲜的 [fresh]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新唐书·后妃传》 (6) 又如:生鲜(鲜活);生卉(鲜草);生肉(鲜肉);生花(鲜花) (7) 未开垦种植的(土地) [uncultured]。如:生田(未开垦的荒地) (8) 生疏 [strange;unfamiliar] 自别城中礼数生。——王建《村居即事》 (9) 又如:生人;生手;生帐子货(陌生人);生客(陌生的客人) (10) 具有活力的 [vivid] 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宋史》 生 shēng 〈副〉 (1) 机械地,无意识地 [mechanically]。如:生凑;生搬硬套;生是(硬是);生各支(生各扎,生扢扎。活活地,硬是);生擦擦(生察察。平白地,活生生地);生可擦(生磕擦、生扢察。生生地,硬硬地) (2) 很、甚、极其 [very]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窦娥冤》 (3) 又如:生恐(方言。很怕;很担心);生疼(很疼,特别疼) ◎ 常用词组生搬硬套 生变 生病 生不逢辰 生财 生财有道 生财之道 生菜 生产 生产力 生辰 生成 生齿 生词 生祠 生凑 生存 生地 生动 生动活泼 生端 生而知之 生发 生法 生番 生防 生分 生风 生俘 生父 生革 生根 生光 生花妙笔 生还 生荒 生辉 生活 生火 生货 生机 生机盎然 生机勃勃 生计 生忌 生姜 生境 生就 生聚 生角 生客 生恐 生拉活扯 生拉硬拽 生来 生老病死 生冷 生离死别 生理 生理盐水 生力军 生利 生料 生灵 生灵涂炭 生龙活虎 生路 生霉 生闷气 生猛 生米煮成熟饭 生面 生民 生命 生命力 生母 生腻 生怕 生皮 生僻 生平 生漆 生气 生气勃勃 生前 生擒 生趣 生人 生日 生肉 生色 生涩 生杀予夺 生杀之权 生身 生生 生生 生生世世 生石膏 生石灰 生事 生势 生手 生受 生疏 生水 生丝 生死 生死关头 生死肉骨 生死攸关 生死有命 生死与共 生死之交 生态 生铁 生土 生吞活剥 生物 生物制品,生物制剂 生物钟 生息 生相 生硝 生肖 生效 生心 生性 生锈 生涯 生衍 生厌 生养 生药 生业 生疑 生意盎然 生意 生意经 生硬 生油 生育 生员 生愿 生造 生长 生长点 生长激素 生殖 生殖器 生猪 生字 ◎ 英汉互译accrue;crude;rawness;unripe;give birth to; grow;living;procreate;student; ◎ 康熙字典《午集上》《生字部》 ·生 〔古文〕《唐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甥。《说文》进也。《玉篇》起也。《庄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注》生,起也。 又《玉篇》产也。《博雅》人十月而生。《谷梁传·庄二年》独隂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又出也。《易·观卦》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注》生,犹动出也。 又养也。《周礼·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驭其福。《注》生,犹养也。贤臣之老者,王有以养之。《左传·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训。 又《韵会》死之对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汉·文帝纪》世咸嘉生而恶死。 又造也。《公羊传·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词。 又性也。《书·君》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 又《左传·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疏》怀生者,谓有怀 之心。 又《诗·衞风》旣生旣育,比予于毒。《笺》生,谓财业也。《前汉·高帝纪》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抟。《注》相犹择也,生谓无瑕蠹也。抟谓圜也。 又不熟也。《史记·项羽纪》与一生彘肩。 又语辞。《李白·戏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欧阳修诗》问向靑州作麼生。 又平生,畴昔也。《阮藉诗》平生少年时,赵李相经过。《杜甫诗》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又《正字通》凡事所从来曰生。宋高宗朝,孙楙入觐,尝论公生明。上问何以生公。曰:廉生公。问何以生廉。曰:俭生廉。上称善。 又所生,祖父也。《诗·小雅》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疏》当早起夜卧,行之无辱汝所生之父祖也。 又友生,朋友也。《诗·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又先生,师之称。诸生,弟子之称。《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史记·郦生传》高祖谓郦食其,以万戸封生。《注》师古曰:生犹言先生。文颖曰:诸生也。 又先生,父兄也。《论语》有酒食,先生馔。 又《仪礼·士冠礼》遂以挚见於鄕大夫鄕先生。《注》鄕先生,鄕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史记·五帝纪》荐绅先生难言之。 又《诗·商颂》以保我後生。《朱注》我後生,谓後嗣子孙也。 又门生。《裴皡诗》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 又苍生,民也。《晋书·谢安传》安石不出,其如苍生何。《张协杂诗》冲气扇九垠,苍生衍四垂。 又《前汉·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注》师古曰:嘉生谓众瑞。 又《楚语》滞则不震,生乃不殖。《注》生,人物也。 又水名。《山海经》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注》卽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东北流。 又姓。《正字通》汉生临,明生甫申。又微生,浩生,俱复姓。 又与牲同。《前汉·昭帝纪》令破乌桓。斩虏获生有功。《注》获生口也。 又与狌同。《汲冢周书》郭都生生。 又《广韵》《正韵》所敬切《集韵》《韵会》所庆切,音貹。产也。《字汇》俗谓鸡生卵。 又《集韵》《韵会》所景切,音眚。育也。《论语注》四乳生八子。《陆德明·音义》生,所幸反。又如字。 又《正韵》息正切,音性。《周礼·地官·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土之物生。《注》杜子春读为性。 又《韵补》叶师庄切,音商。《傅毅·舞赋》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 又叶桑经切,音星。《诗·小雅》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宁平。《东方朔·七谏》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又叶尸连切,音羶。《黄庭经》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考证:〔《韩愈·进学解》诸生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 谨按原文无诸生弟子句。今改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 ◎ 说文解字【卷六】【生部】生 进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属皆从生。所庚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进也。象艸木生出土上。下象土。上象出。此与𡳿出𣎵以类相从。所庚切。十一部。凡生之属皆从生。 ◎ 相关词语(1):1.生育; 2.生长; 3.生存; 4.生计; 5.生命; 6.生平; 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 8.产生,发生; 9.使柴.煤燃烧; 10.姓。 ◎ 哲学解释生字的本意是指:新事物成长到一定程度(量变),打破其原有的平衡状态,突破重重障碍而展现出新的面貌(质变)。 ◎ 中医名词生 ⑴出生。唐·王冰《素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 ⑵发生,产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⑶生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⑷活着。《素问·阴阳别论》:“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⑸长出。《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⑹生育。《素问·上古天真论》:“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明·钱谦益《 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严谴而不悔。” ⑺未经炮制的。《灵枢·寿夭刚柔》:“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 ⑻指春生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⑼生发。《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⑽指五行生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 ⑾供奉、奉养。《素问·太阴阳明论》:“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⑿不常见,不熟悉。《吴医汇讲·方书宜人共识说》:“若图立异矜奇,致人眼生不见。” (2):1.果实没有成熟; 2.没有煮过或没有煮够火候的; 3.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 4.生疏; 5.生硬,勉强; 6.很。 (3):1.学习的人; 2.旧时候读书人; 3.戏曲角色行当,扮演男子,有老生,小生,武生等区别; (4)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5)“生”作“虚词”用。 生——生长的生,本为动词,后当作虚词。《诗经·小雅·常棣》:“不如友生”,此“生”不作“生长”、“生活”解。唐李白诗:“借问别来太瘦生”句,生做虚词是唐人语,明代也有“作么生”、“可怜生”之语,都作虚词。若作如今的学生或先生解,不通(明·吴震亨《唐音癸蕺》卷二十四《诂笺九》)。“生”在反义词中,当作它反面熟义字,又当别论。(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50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6)中国古代奇门遁甲中八门之一:生门。 (7) 又如:生得(生获,活捉);生寇(活的敌人);生犀(活犀牛;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生间(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生割(活活宰割);生魂(活人的魂魄);生博(生取;活捉);生抢(生取;活捉);生碑(为活人立的碑);生传(为活人作的传记) (8) 滋生;产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明· 刘基《苦斋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生火(产生焦躁的情绪。产生火气、热气);生心(怀有图谋不轨的异心);生嗔(对别人的行为不满,生气);生忿(发怒;忤逆,不孝);生风(产生风;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生隙(产生嫌隙或事端);生怜(产生怜爱之情) (10) 在先秦文献中,本有近似现代语言中的生化、生育的含义。先秦哲人把天地看成是不断生化的天地。这是用生命的观点来看待天地、万物和人体器官。《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聂文涛认为,自上古以来能够上达于天的,是生化力量的本身。生化力量本身就在阴阳。这样的理解全文语义才上下贯通。如果把先秦的生简单理解成现代汉语的“生命”,而把“通天者”理解为人,那么与后面的语义不相关。把生理解为生化,把“者”理解成代指“生”,则合于古人生命哲学观。 (11) 转世。如:生处(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生缘(受生转世的因缘);生死海(佛教语。谓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2 戏曲术语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指剧中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属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类。 ◎ 介绍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因多戴髯口,故又称须生,俗称胡子生。京剧老生行又分唱功、做功、靠把和武老生,另有红生一行,主要扮演关羽,因勾红脸,故又称红生。 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指剧中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属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类。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因多戴髯口,故又称须生,俗称胡子生。京剧老生行又分唱功、做功、靠把和武老生,另有红生一行,主要扮演关羽,因勾红脸,故又称红生。 小生扮演青年男性,分中生(扇子生)、冠生(官生)、穷生、雉尾生(翎子生)、武小生等。外,泛指生的副角,不表现确定的性格特征,唯汉剧的外唱、念、做并重。末,沿袭南戏、北杂剧之名目,今多数剧种已并入老生行。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人物,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娃娃生扮演儿童角色,京剧中还有娃娃武生。 生除了红生某些勾脸的武生之外,其他都是素脸,也就是内行说的“俊扮”。 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一般用作净、丑以外的男脚色的统称。 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其含义与北杂剧的正末相当。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 3个男主角张协、延寿马和孙必达,虽然身份和性格各不相同,但皆为生扮。明代的南曲系统各剧种如昆山腔和弋阳诸腔等仍沿南戏旧制。随着表演艺术的逐步提高和艺术技巧的逐步积累,生行逐渐分化,至清初以后昆山腔表演艺术发展的成熟期,形成了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扬州画舫录》);高腔、梆子和皮簧等各系统剧种也都各有自己的创造,因而又繁衍出更多的分支。按其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和娃娃生几类: ◎ 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因多戴髯口,故又称须生,俗称胡子生。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动作造型庄重、端方。扮演的人物有昆曲《鸣凤记》的杨继盛、《长生殿·弹词》的李龟年,京剧《空城计》的诸葛亮、《将相和》的蔺相如,梆子《蝴蝶杯》的田云山、《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等。京剧在老生中又有唱功老生、做功老生、靠把老生和武老生等分支:唱功老生以唱功为主,因动作造型要求安详、稳重,故又称安工老生,多扮帝王、官员、书生一类人物,如《捉放曹》的陈宫、《法门寺》的赵廉;安工老生中扮演帝王的,又称王帽老生,如《上天台》的刘秀。做功老生俗称衰派老生,是唱、念、做诸功并重而以做功为主的脚色,扮演人物有《四进士》的宋士杰、《清风亭》的张元秀、《坐楼杀惜》的宋江等。靠把老生因扎大靠和善用刀枪把子而得名,多扮大将,如《定军山》的黄忠、《战太平》的花云;武老生为兼重唱功的武生,扮演人物有《反五关》的黄飞虎、《火烧百凉楼》的吴桢等。两者都兼重唱功,但前者重工架,着重表现人物的气度和神采;后者重武打,着重表现人物的英武勇猛。汉剧、粤剧、湘剧等剧种,将上述各类人物分别归入生、外、末三行,生特指戴黑髯、以唱功为主的脚色,如汉剧《哭祖庙》的刘谌、《四郎探母》的杨延辉等即为生扮。 老生中另有红生一行,主要扮演三国戏中的关羽。关羽在昆山腔中原属红面即红净的本工,徽剧、京剧等改由老生扮,因勾红脸,故称红生。表演上有特殊要求:唱腔高亢激越,动作凝重简练,唱做中蕴含着一股内在的力量,着重表现关羽的威严和神勇,为戏曲舞台上独特的性格造型。赵匡胤等人物也由红生扮演。 ◎ 小生与老生相对应,小生扮演青年男性。小生的名目出现甚早,定型却较晚。早期小生只是生的副角,并不表现确定的年龄或性格特征。如明刊本《明珠记》的古押衙,自称“老夫”,台词中还有“如今年近六旬”等语;清初抄本《琥珀匙》的束御史自称“我这一把年纪”,却都由小生扮演。故徐渭《南词叙录》把小生作为“外”的同义语(即生外之生),王骥德《曲律》则径称之为“贴生”。北杂剧有“软末泥”的名目(夏庭芝《青楼集》),扮演的当为青年书生一类,但不称小生。小生之 逐步稳定为扮演青年男性的独立行当,当在清初以后昆山腔表演艺术走向成熟的时期。其后高腔、梆子、皮簧等系统剧种又各自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小生的表演在不同剧种中各具特色,但也有共同之点。在音色运用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用真声,高腔和地方小戏系统剧种多用之;一类是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昆曲和皮簧系统剧种多用之。动作造型的基调儒雅倜傥、秀逸飞动。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又有巾生、冠生、穷生、雉尾生和武小生之分: ①巾生 又称扇子生,因戴文生巾或持折扇而得名,多扮儒雅潇洒的青年书生如昆曲《牡丹亭》的柳梦梅、川剧《柳荫记》的梁山伯等。唱、念、做诸功并重。川剧文小生有“站如亭亭玉树,行如风送落叶”之说,基本上可概括巾生的表演特点。 ②冠生 一作官生,昆曲特有的行当,为巾生之变格。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气质,又分大冠生、小冠生两类:大冠生实为戴髯口的小生,多扮风流蕴藉的皇帝或狂放不羁的才子,如《长生殿》的唐明皇、《彩毫记·醉写》的李白等;小冠生又称纱帽小生,多扮春风得意的年轻新贵,如《荆钗记》的王十朋、《白罗衫》的徐继祖。动作造型要求在儒雅秀逸的基调中透出气宇轩昂的神态。京剧受昆曲影响而有纱帽生,扮演《玉堂春》的王金龙一类人物,但不称冠生。 ③穷生 常扮穷愁潦倒的落魄书生,如川剧《彩楼记》的吕蒙正、昆曲《绣襦记》的郑元和、京剧《棒打薄情郎》的莫稽等。穷生走路要略带移步,类似拖着鞋皮;两手经常抱胸,却不能耸肩缩颈。这种动作造型,是对这类人物寒酸迂腐而又傲骨嶙峋的精神状态的微妙表达。因有“拖鞋皮”的步法,故昆曲又称为鞋皮生,也称黑衣生。 ④雉尾生 一作翎子生,因常在帽盔上插两根雉尾而得名,扮演雄姿英发的青年将领如《群英会》的周瑜、《连环记》的吕布等。唱、念、做、打诸功并重。很多梆子剧种有“耍翎子”特技,用来突出特定人物的内心活动。 ⑤武小生 扮演年轻小将。重武功。如京剧《八大锤》的陆文龙、《岳家庄》的岳云、《九龙山》的杨再兴。 ◎ 外南戏和北杂剧均有此名,泛指生或末的副角,意为生外之生、末外之末,不表现 确定的性格特征。明代南曲系统诸剧种中开始向扮演老年人发展。但有时仍用来扮演副角,如明刊本《岳飞破虏东窗记》中岳飞之子岳云和义子张宪,一作大外,一作小外,就是与生扮的主角岳飞相对应的称谓;至昆山腔中渐趋定型,成为扮演老年人的独立行当。因常戴白髯,故又称老外。李斗《扬州画舫录》记清代著名老外演员王丹山的表演“气局老苍、声振梁木”,基本上概括了老外的艺术特点。扮演人物有《浣纱记》的伍员、《鸣凤记》的夏言、《西楼记》的周旺等。今昆、汉、湘、粤等剧种仍有此行。唯汉剧的外不同于昆曲的老外,是唱、念、做并重、兼演靠把戏的行当,《合银牌》的韩弘道、《烹蒯彻》的蒯彻、《表功》的秦琼、《战太平》的花云等,均由外扮。京剧、梆子等剧种并入老生,不另分行。 ◎ 末南戏和北杂剧皆有此名,但两者含义不同。南戏的末有三种职能:①演出开始时向观众介绍剧情梗概和剧本主题,叫做“副末开场”;②与净、丑配合,滑稽调笑;③扮演社会地位低下的次要人物。北杂剧的末为正剧性男脚色的统称,以正末为末中正角。由明至清,经过南曲系统诸剧种的创造发展和相互交流,末的内涵和表现形态都有了很大变化:“副末开场”的职能仍被保留,喜剧色彩完全消失,扮演的人物逐渐稳定,艺术上也有了自己的特色,成为独立的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并重的人物。昆曲《一捧雪》的莫诚(成)、《荆钗记》的李成、《浣纱记·寄子》的鲍叔等皆由末扮。近代戏曲中,末的发展大致有两种情况:①有些剧种如汉剧、湘剧等,末仍是重要行当之一,经常扮演主要人物,如《兴汉图》的刘备、《李陵碑》的杨继业,《四进士》的宋士杰、《扫松下书》的张广才等,都是末行的重头戏;②多数剧种已并入老生,不另分行。如早期京剧还用末扮次要人物,《李陵碑》的杨延昭、《文昭关》的皇甫讷等,向例须由末扮,后归入老生行。 ◎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人物,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长靠武生扮演大将,以扎大靠、穿厚底靴而得名。念白讲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更重身段工架,以突出人物的大将风度和英武气概。京剧《挑滑(华)车》的高宠、《长坂坡》的赵云等,都是长靠武生的本工戏。京剧中另有勾脸武生一类,如《铁笼山》的姜维、《艳阳楼》的高登、《状元印》的常遇春、《金钱豹》的金钱豹等,原为武净的本工,后改由长靠武生兼演,但仍勾脸谱,故称勾脸武生。短打武生常穿抱衣抱裤和薄底靴,以动作的轻捷矫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炽烈见长。京剧《三岔口》的任棠惠、《十字坡》的武松、《白水滩》的十一郎、《恶虎村》的黄天霸等,都是短打武生的本工。《闹天宫》等剧的孙悟空也由短打武生扮演。京剧还有娃娃武生一类,扮演精于武艺的儿童,如《乾元山》的哪吒,要求在武打表演中透出儿童的稚气。 娃娃生 扮演儿童角色。京剧《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湾》的薛丁山等,皆由娃娃生扮。昆曲的儿童角色例由贴旦兼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