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沈兹九
释义

沈兹九(1898—1989),名慕兰,女,德清城关镇人。早年毕业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秋东渡日本,就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艺术科。

个人简介

沈兹九(1898—1989),名慕兰,女,浙江德清人。沈西苓的姐姐。 早年毕业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秋东渡日本,就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艺术科。1925年学成归国,先后在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江苏松江女中、南京汇文女中任教。1932年夏,入中山文化教育馆上海分馆任《时事类编》助编。1934年主编《申报》副刊《妇女园地》。1935年7月创办并主编《妇女生活》杂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号召妇女抗日救亡。同年12月,参与和发起成立上海妇女救国联合会。1936年发起成立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任执行委员。同年11月,爱国会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参加宋庆龄、何香凝带头签名发表的《救国入狱》宣言,随宋庆龄等人赴苏州,要求国民党高等法院羁押。

人物经历

1919年毕业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后赴日本留学。1919年毕业于日本女子高等师范艺术科。回国后在杭州高中艺术科任教。1932年到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馆工作。后在松江女中教图画和手工。和李公朴结交,思想倾向进步。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为申报馆主持《妇女园地》,不同凡响。1935年,创刊《妇女生活》。“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和《大众生活》一起支持爱国学生运动。二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使她成为最有声望的女主编,少有的女秀才。培养了子冈、罗琼等一批优秀的名记者和编辑。1935年,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成立,史良、胡子婴成为妇救会的领袖,她和史良被选为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会委员。沈钧儒、邹韬奋等爱国“七君子”被捕后,她和宋庆龄、何香凝、胡子婴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陪同宋庆龄前往苏州,要求法院羁押。对国民党反动派是一大冲击,获得全国舆论的支持。抗战开始后,在宋美龄领导的全国新生活运动指导委员会担任领导职务。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离开重庆。1941年,被派去新加坡,协助胡愈之开拓工作。他们结为夫妇后,胡愈之主编《南洋商报》,她主编妇女副刊。在异国他乡经历四年艰苦的流亡生活。1946年她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他们共同创办新南洋出版社。胡愈之主编《南侨日报》与《风下》周刊时,她主编《新妇女》。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担任全国妇联常委兼任《新中国妇女》的第一任主编,同时任民盟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与胡愈之合著有《流亡在赤道线上》等。

女报生涯

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著名女报人沈兹九在《妇女生活》上撰文高呼:“我们想做人,想做独立自由的人!”当时,妇女运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得如火如荼,蒋介石为阻止全国妇女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提出“新贤妻良母主义”。由沈兹九主编的《妇女生活》组织了大量的稿件与“新贤妻良母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当时产生极大影响,《妇女生活》也成为了指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号角。

第一时期:

沈兹九本身就是一位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者。1898年,沈兹九出生在浙江德清,17岁结婚,21岁时丈夫不幸生急病去世。雪上加霜的是,失去丈夫的沈兹九并没有得到夫家的怜爱,而是失去了自由。夫家令她守“贞节”将她禁闭,让她闭门诵佛,静心参禅。沈兹九的父亲颇为开明,看到女儿在夫家受苦,很是心疼。在父亲的策划下,沈兹九逃往日本,进入东京女子师范美术专科学校。回国后,在浙江女子师范学校任教。由于受国外及“五四”时期民主与自由思想的影响,沈兹九很快成为一名进步人士。

1929年,沈兹九来到上海。1934年2月,她在《申报》上开辟“妇女园地”,传播进步思想,在主编史良才遭到国民党特务狙击后,“妇女园地”被迫停刊。不畏强暴的沈兹九于这年7月在上海创刊了《妇女生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号召妇女抗日救亡。

第二时期:

“五四”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迅速发展起来的妇女报刊还有《妇女声》、《中国妇女》、《妇女共鸣》、《女声》等,这些妇女报刊动员广大妇女投身反帝反封建和争取妇女自身解放的斗争,继续为争取男女平等而摇旗呐喊。《妇女生活》在当时发行量已达到2万份,成为有很大影响力的女性报刊。

1935年12月21日,沈兹九参与和发起成立上海妇女救国联合会,继而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筹备和领导工作。《妇女生活》成为上海妇女界救国会的刊物。

1936年11月22日,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被捕,全国震惊。沈兹九参加了宋庆龄、何香凝带头签名发表的《救国入狱》宣言,提出:“如爱国有罪,愿与‘七君子’等同受处罚。如爱国无罪,则与沈钧儒等同享自由。”她随宋庆龄等人赴苏州,带着铺盖要求国民党高等法院羁押,使国民党当局非常尴尬,赢得了全国舆论的声援。

第三时期:

不久,上海被日军占领,成为“孤岛”,沈兹九撤退至武汉。这个时期,她任战时儿童保育委员会常务理事,主管《妇女新运》会刊,团结各界妇女爱国力量,支援抗战。

就在武汉沦陷前夕,沈兹九赴重庆,由邓颖超、钱俊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发生后,她根据党的指示,几经辗转,来到新加坡,协助胡愈之工作,在共同的工作中,二人产生爱慕之情,不久结为伴侣。

抗战胜利后:

抗战胜利后,沈兹九和胡愈之创办南洋出版社,出版《风下》周刊和《新妇女》月刊等,继续宣传进步思想。1948年,沈兹九回到祖国怀抱,她从东北解放区转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参加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

建国后:

建国后,沈兹九历任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宣传教育部长兼《新中国妇女》月刊总编辑,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1989年12月26日在北京病逝。

亲人

弟弟:沈西苓

沈西苓(1904~1940),原名沈学诚,笔名叶沉,德清人。民国2年〈1913〉随家迁居杭州。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5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时结识戏剧家秋田雨雀等人,使他在艺术上有所升华。13年,在日本筑地小剧场实习美工,17年回国。20年进入电影界,先后在天一、明星等影业公司任职,编导《女性的呐喊》、《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等影片。26年转入联华电影公司。为纪念鲁迅,曾计划把《阿Q正传》搬上银幕,但未能如愿。接着又将曹禹的《日出》改编成电影。于7月中旬开拍,因“八一三“抗战爆发而停顿。次年夏,加入中央电影场,任编导委员,拍摄以抗战为题材的《中华儿女》编写电影剧本《神鹰》、《大时代的小人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