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沈阳大佛寺
释义

大佛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号,古名“保安寺”,始建于唐朝,因年久失修,逐渐荒废。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发现了唐朝遗碑,清乾隆十二年(1649年)、五十六年(1693年)、宣统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国五年(1916年)住持比丘尼常慧法师弟常智法师再次主持重修。该寺为比丘尼修行道场,占地543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地藏殿的东、西山墙内各有碑铭,记载着建寺经过和重建地藏殿的概况。原有乾隆所书匾额和大铜佛,现已不存。

历史背景

大佛寺初建于唐代,后因年久失修,殿宇逐渐倾颓。在明历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对大佛寺进行重建时,发现寺内遗存的唐代残碑和法器。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曾两次对此寺进行大规模维修,当时寺中有殿室十二楹,住持比丘尼两人。

清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六月,比丘尼修真用清币9000缗(钱贯,1000文为一缗),从辉宗寺界禅手中接典,并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赖檀越资助金帛,再修寺院,使古老寺院为之一新。清宣统三年(1911年)农历八月,彩绘大殿和山门,使大佛寺面貌大为改观,成为一座颇具规模的佛教禅院了。

民国五年(1961年),比丘尼常慧任住持后,用价3000元变典为买,当时寺中只有殿堂15间。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常慧主持下修建东配殿3间,使古刹面积再增。民国十五年(1926年),为进一步扩大寺院规模,常慧去黑龙江省募化筹款,于翌年,再增建两廊各3间,平房3间,至此,古刹又添几分色彩。民国十入年(1929年),常慧法师与常智法师再展宏图,重修山门,中殿和大殿。

伪满时期,日伪奴化统治致使寺院加速倾颓。于是,在伪康德二年(1935年)时,重修砖垣;过二年,再茸山门。数年后于伪康德六年(1939年)创建地藏殿。至此,历经几百年的艰难创建,大佛寺已具有山门、中殿、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东园平房等建筑,其占地543平方米。一座墙垣整齐,院落开阔,建筑雄伟壮观的大佛寺巍峨耸立在北国古城大地上,展示了时代的优美画卷。

现今,在中殿东西山墙上,还存有伪康德六年(1937年)撰写的碑文,粗略地记载了大佛寺建筑时间及重修的经过。

1979年后,政府拨款重新修缮了地藏殿、正殿、东西配殿等,迄今,大佛寺有建筑13间,僧众10多人。一对雄建的大石狮端坐在坚实的须弥座上,守卫着庄严的古刹,迎送着各地的客人。

建筑特色

沈阳大佛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大隐于居民区内,山门没有想象中的大,和周围的居民楼相比,小巧但不失庄重,低矮却异常肃穆。山门有三个门洞,中间的大门洞还有两旁的石狮,用铁栏杆围起来,并不打开。平常时间,寺院只开东侧的小门,接待香客。到了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又只开西侧的小门,不知道有什么讲究。山门前还有一棵小小的松树。

大佛寺的建筑面积,资料上说只有五百余平方米。身在寺院中,感觉两座主殿的间隔,主殿和东西配殿的距离的确都很紧凑,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配殿等建筑一样不少。从山门进来,就是天王殿,然后是大雄宝殿。西配殿中有王观堂和写着“升疏”等字样的房间。东配殿有一处是藏经楼。在天王殿东西山墙上刻有碑铭,东侧碑铭记载了建筑庙宇的时间和经过,西侧碑铭记述了重新修建地藏殿(中殿)等之概括经过。

民间传说

关于大佛寺还有一个传说。据说这座寺庙原来供奉有金面佛像三尊,中间金面佛像座位下有一大石盘,石盘下有一口深井,井的外面露出了一条碗口粗的铁链。有一天,几个小伙子很好奇,就到了井边合力将铁链拽出两丈多长。他们突然听见从井里面传出了猛兽怒吼的声音,紧接着冒出臭气熏天的黑水,小伙子们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

说来也巧,这时来了一位身穿黑衣的跛脚和尚,他在寺内大作法事,又把随身携带的黑禅杖抛入水中,霎时禅杖变成了铁链,锁住了井中的猛兽。从此井水清澈,百姓安居乐业。在乾隆年间重修寺院时把这口井给掩上了。不论这个传说真假与否,寺院的碑铭上说,大佛寺古名保安寺,是不是也和这个传说有所关联那?这个传说给大佛寺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明万历四十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在寺院内发现了唐朝遗碑。根据寺内残存的法器等物考证,大佛寺为唐代古刹遗址。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宣统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国五年(1916年)由尼僧常慧任住持,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常慧与师弟常智二人再次重修了山门,中殿和大殿。中殿供奉地藏王菩萨,大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左右殿有十六罗汉像,大殿东西各有配房,中殿前两侧各有东西厢。

据《沈阳县志》记载,有乾隆十二年重修匾额,丈六大铜佛一尊。于民国初期即已消失不见。大佛寺就是因为寺院内的佛像高大而得名,可惜现在无法看到丈六的铜佛了,但却在沈阳民间留下两句特别有意思的话,“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旅游资源

五百罗汉堂寺字金顶辉煌、气势雄伟,五百罗汉全用青田石雕而成,雕刻工艺精致,面容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玉佛殿在罗汉堂后面山坡上的玉沸殿,供奉着一尊高1.25米的缅甸玉佛,罗汉堂和玉沸殿在同一轴线上,从而连成三进式仿古建筑群殿字,使青田玉石罗双和缅甸玉佛释迎牟尼佛祖组成和谐协调的玉佛群。

江南一龙龙头高达4米,端卧在千层丹崖翠壁顶端,常年向大自然喷雨洒露,以保大地万物滋润,佑人间吉祥安康。每逢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巨龙喷出的雨雾,映出一带彩虹,烘托整个寺院。

鸳鸯林在大佛寺口东西两侧的山坡密林中,生长着一对对连理共根的对生树木,树种有松树、香樟、冬青、白砾、苦储、等20余种。在这些对生树木中,既有同一树种,又有树缘很远的树种。其中一对古樟,已达2余00年,这些对生树木,活像对对热恋中的痴情男女,又如一对对恩爱夫妻,厮守在天洪地荒般的永恒之中,实是大自然的一个谜,堪称一绝,东西两片柏隔不到40米,也是连理成双,相映成趣,此森林奇观,我国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浙江日报、金华日报和港澳多家报纸均有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兴趣,全国各地和港、澳、台以及日、韩、新加坡等国都有游客来参观。

最为著名的当数“千山弥勒大佛”,此佛于1993年4月6日发现,是由一座山峰自然形成的,可谓佛是一座山,山为一尊佛。大佛身高70米,臂宽46米,头高9.9米,耳长4.8米。五官清晰,法相庄严,由山洞形成的佛脐可容两人,胸前形成的佛珠隐约可见,大佛呈坐姿,左手五指分开置于膝上,右手半握拳,肩负布袋,面西而坐。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欣然命笔提书“千山弥勒大佛”。世界佛教联合会副会长、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美国德州佛教会主席觉光法师亲自为千山大佛寺命题“天成弥勒道场”。

大佛景区中,历时七年,弥勒宝殿矗立于莲花峰上,龙华法堂坐落于道场之中,释迦如来舍利法堂,珍藏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驻世之宝,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千佛弥勒阁……大佛寺内佛像庄严,三宝俱足,名扬海内外。每年六月举办的“千山大佛节”,使前来祈福、朝拜的人们在感叹大自然神来之笔、祖先们厚重文化的同时,不由地产生一种神秘、神圣、神往、神奇的感觉。

此外,还有三面伟岩环抱,洞中有洞的锣鼓洞、百鸟朝凤岩、铁堰人工湖水上游乐场,岩势透渔、长达里余的东岩胜境等景点。

相关

各地大佛寺介绍

(一)原名庆丰寺。位于陕西邠县城西十二公里。依山凿窟造像。大部分为北朝之作品,但有唐贞观二年(628)之题记。寺前有明镜台。窟平面呈半圆形,直径约二十一公尺,高约三十公尺,趺坐大佛倚岩凿雕,两侧侍立二菩萨。大佛高二十四公尺,面相丰腴,雍容肃穆,造形雄伟匀称,雕饰端严富丽,菩萨高五公尺。佛菩萨背光各雕坐佛七尊、飞天十九。窟前有三层楼,高五十公尺。佛窟西侧有面北排列之小石窟四个,窟内有佛菩萨等造像,壁上雕有经变故事及唐代以来游人之题刻。东侧之千佛洞,亦有三窟,雕有人物像三百多幅。为陕西最大、最完整之石窟。

(二)又称净因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北。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1205)重建,明代亦多次重建。碑文记载,汉时,土山崩塌,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传为山崩佛现,乃净土教之因缘。

(三)位于四川乐山。原名凌云寺,乃建于唐代之古刹。因凌云山断崖,刻有一尊我国最大之断崖大佛,故俗称大佛寺。大佛高七十一公尺,由唐玄宗开元元年(713)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费时九十年,始于褐色之绝壁上雕刻完成。历经一千二百余年之风雨剥蚀,佛身已处处可见绿苔及繁茂之杂草树木,使佛像仿佛穿上法衣,增添几分神秘感。此外,耸立于大佛寺东边之灵宝古塔,为唐代所建之十三层塔,因酷似西安之小雁塔而著名。

(四)位于山东历城县西南青铜山山麓。寺已废圯,佛像仍存,开凿于唐代,高九公尺,雄伟庄严,身著披肩式袈裟,衣纹流动,线条简约。左侧有菩萨与供养比丘之雕像。菩萨高二点二公尺,面容丰满,宛如唐代妇女画像。

(五)旧称迦叶如来寺,又称宏仁寺,俗称卧佛寺。位于甘肃张掖县城。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明、清屡有修缮,现存大殿为乾隆年间所建,面阔四十九公尺,深二十四公尺,总面积一三七○平方公尺,内供有世尊涅槃像,身长三四点五公尺,肩宽七点五公尺。为甘肃境内最大之西夏建筑遗物。

(六)北平名刹。位于西直门北一千七百公尺之香山乡畏吾村。乃明正德年间太监张雄所建,赐额曰“大慧”。寺中有大悲殿,内有铜佛高五丈,故俗称为大佛寺。嘉靖年中,太监麦口于其左增置佑圣观,又建真武祠,值世宗好道,寺藉此以存。清末时曾重修,其旁塑有二十八宿像,状甚奇诡。

(七)即位于台湾基隆市中正公园山顶之大佛禅寺。

大佛寺示权寂兴禅师《五灯全书》

天津高氏子。依悯忠润受具。至浙江。谒灵隐礼。看竹篦子话。有省。复参三峰青。打失布袋。室中尝垂三问验人。一曰。世尊三昧。迦叶不知。迦叶三昧。阿难不知。既不知。因甚金襕袈裟递相传授。自代曰。绵州附子汉州姜。一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因甚眼里著沙不得。自代曰。再犯不容。一曰。人间无水不朝东。因甚禹力不到处。河声向西流。自代曰。且放过一著(僧鉴青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