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维孝 |
释义 | 沈维孝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大数学系,在日本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国华威大学数学系工作,2004年9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到中国科大工作。他与合作者证明了一维实动力系统中的实Fatou猜想,这曾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公开问题,菲尔茨奖获得者斯梅尔将其列为21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 中文名:沈维孝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贵池 出生日期:1975年5月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日本东京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个人经历沈维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授 1975年5月出生于安徽省贵池区晏塘乡。 1988年6月毕业于贵池区晏塘中学。 1991年6月毕业于池州市贵池中学。 199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 1996.4-2001.3留学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1年11月至2004年9月在国际动力系统中心之一的英国Warwick大学工作。 2004年9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回到中国科技大学工作。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一维实和复动力系统理论。他和国内外合作者们一起在公理A系统的稠密性、吸引子、绝对连续不变测度存在等重要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有7篇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数学期刊Ann.Math.与Invent. Math.上。特别是他同合作者证明了一维实动力系统中的实Fatou猜想,这曾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公开问题,著名数学家Fields奖获得者Smale将其列为21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 教学概况2004-2005春 一维动力系统 2005-2006秋 复变函数、流形与微分几何(与左达峰) 2005-2006春 复动力系统 2006-2007秋 复变函数 2006-2007春 实变函数 2007-2008秋 常微分方程、一维动力系统(与李思敏)科研情况 研究方向为复动力系统. 主要从事(运用复分析工具)对区间映射迭代性质的研究 科研成就世界上最权威、最顶尖的4大综合性数学期刊分别为: 1.InventionesMathematicae 2.AnnalsofMathematics 3.ActaMathematica 4.JounalofAMS 2004年以后中国大陆科学家在这四本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统计为: 1.ANNALSOFMATHEMATICS 中国科大独立完成163(2):383-404MAR2006(沈维孝) 中国科大与国外合作165(3):749-841MAY2007(沈维孝) 中国科大与国外合作166,145–182JULY2007(沈维孝) 2.INVENTIONESMATHEMATICAE 中国科大独立完成171(2):345-387FEB2008(沈维孝、李思敏) 北京大学独立完成164(2):279-315MAY2006(文兰,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院士) 中科院独立完成159(2):407-436FEB2005(段海豹,陈省身数学奖得主) 中国科大 与国外合作172(3):509-533June2008(沈维孝) 中山大学 与国外合作172(2):231-275MAY2008(胡建勋) 河北师大 与国外合作168(2):249-320MAY2007(龚贵华,现加拿大Fields研究所教授) 北大\\中科院与国外合作165(2):225-242AUG2006(丁伟岳,中科院院士) 3.JOURNALOFTHEAMERICANMATHEMATICALSOCIETY 复旦大学 独立完成 21(1):(陈恕行,07年院士候选人) 中科院 独立完成 20(1):(席南华,07年院士候选人,陈省身数学奖得主) 北京大学 与国外合作20(3):(朱小华,ICTP意大利青年科学奖得主) 浙大和清华 与国外合作20(1):(刘克峰,长江学者,美国UCLA大学教授;周坚) 中山大学 与国外合作18(4(颜立新) 北大/中科院与国外合作18(1):(张平文,长江学者;明平兵) 获得荣誉沈维孝教授(右二)荣获“陈省身数学奖” 在厦门召开的中国数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年仅34岁的教授沈维孝由于在一维实动力系统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这是该奖历届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与合作者证明了一维实动力系统中的实Fatou猜想,这曾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公开问题,菲尔茨奖获得者斯梅尔将其列为21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 评价与人们印象中自负孤傲的数学家形象截然不同,沈维孝教授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一个谦虚得有点过分的人。谦虚就是沈维孝教授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从他的言语中,很难相信他是一位很有成绩的青年数学家。 一谈到自己的专业,沈维孝教授好象突然换了一个人似的,表情动作都兴奋起来了。 10年的海外求学工作的经历,沈维孝走进了不同的坐标系中。他说,与中国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为标准来评定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日本大不相同,他们似乎并不在乎论文的数量,而英国在论文方面则比中国更甚,对论文数量的要求占了学术评价相当一部分比重。这可能就是三个国家不同文化思想的表现了。 他以自己的科研做类比,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在数学研究中,前面遇到沟坎时人们总要想办法跳过去,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要放弃,就要坚持。因为即使放弃了,问题也会一直在你的脑子里,是不会被轻易抹掉的。也许你最后没有跳过那道沟坎,但解决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有其他的发现,或许因此解决了另一个问题,这也是一种收获。他认为,独立想问题是比较好的,印象会更深刻,不一定越简单的方法就越好,过于简单的方法有时并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而复杂的解法会锻炼解题能力,还有可能解决其他问题。 语录请看“沈老师语录”: “我的社交能力不行,见到生人会紧张,只是和比较熟的人才能聊得开。 “我的应用方面的能力不行,即使做出成果也很少会有应用价值的,象我现在做的工作就一点应用价值都没有。”“我对我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满意,论证过程有些太冗长,太粗糙。” “东京大学有些研究生课是没有课名的,内容不定,有些就总称为数理科学基础讲义,向同学们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这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沈维孝颇有感触地说,“这一点我们似乎应该学习。” “我不这么看,我认为30岁应该是研究数学的时间,35岁至40岁才应该是数学研究的黄金时期,过于年轻则没有经验,而过于年老则精力不济。当然这只是概率事件,就比如我,今后就不一定能出什么成果。” 沈维孝教授仍然那么谦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