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俭一 |
释义 | 沈俭一,男,1979年12月大学化学专业毕业。1984年9月-1990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4月-1991年10月: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后。主要研究工作: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超细非晶合金催化剂的化学制备、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1992年2月-1995年1月: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工作:超细非晶合金催化剂的化学制备、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1995年2月-至今: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96年4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工作超细非晶合金催化剂的化学制备、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吸附量热技术;固体酸碱催化剂研究;担载型铂和铂-锡催化剂上的脱氢反应研究;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的选择氧化反应(如甲醇选择氧化为DMM及甲苯选择氧化为苯甲醛);多相催化反应的微观动力学研究;移动氢源技术中催化反应;纳米碳纤维的合成及其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992年10月-1994年2月、1994年6月-1994年11月、1997年8月-1998 年11月和1999年8月-1999年12月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化工系进行合作研究,使用吸附量热和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的表面吸附态和吸附键强。 ·2000年-2003年:短期访问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里昂催化研究所,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工业化学实验室。 主研方向1、选择催化氧化反应:正在进行的研究:钒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及用于甲醇选择氧化为DMM及甲苯选择氧化为苯甲醛。 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研究。 3、吸附量热技术及表面吸附中心的定量滴定、吸附态与表面吸附键强的研究。 4、表面催化反应的微观机理与动力学研究。 5、移动氢源技术。 6、纳米碳纤维的制备及其与高分子的复合材料研究。 7、纳米氧化物材料与吸附剂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8、纳米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用于加氢与脱硫精制反应。 在研项目1、参加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天然气、煤层气优化利用的催化基础”,主持其中的课题:“多相催化微观动力学研究”。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环境友好生产己内酰胺中关键技术创新与基础研究”中的子课题:“甲苯催化选择氧化”。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双功能催化剂研究”。 4、主持江苏省高技术项目:“高性能碳纳米管(线)-高分子复合新材料的研制”。 最近发表论文[1]Mingshi Li and Jianyi Shen,Microkinetic analysis for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propylene to acetone over vanadia/titania, Appl. Catal. A., 246 (2003) 351-363. [2]Mingshi Li and Jianyi Shen, Microcalorimetric adsorption characterizations of supported vanadia catalysts for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propylene to acetone, J. Catal., 205 (2002) 248-258. [3]Mingshi Li, Jianyi Shen, Xin Ge, Xi Chen,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supported molybdophosphoric acid catalysts for the oxidation of propylene to acetone, Appl. Catal. A, 206 (2001) 161-169. [4]Yuwang Han, Jianyi Shen and Yi Chen, Microkinetic analysis of isopropanol dehydrogenation over Cu/SiO2 catalyst, Appl. Catal. A., 205 (2001) 79-8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