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定一 |
释义 | 国民党右派成员简介沈定一(1883—1928),本名宗传,字叔言,又字剑侯,号玄庐,萧山衙前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兄弟三人,排行居三,人称“三先生”。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秀才,三十年捐云南楚雄府广通县知事,后调任武定知州、省会巡警总办,但因帮助中国同盟会发动河口起义,被人告密,遂被迫赴日留学。 日本留学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终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光复上海的武装起义,同时又招收革命青年1300余人,在沪创立“中华民国学生团”,自任团长,受到孙中山的嘉奖。 浙江省议会议员1912年1月,被选为浙江省议会议员。袁世凯篡权,沈在上海组织“公民急进党”倒袁,并在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发展组织。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沈奋起响应,10月倒袁失败后遭通缉,于次年避居日本。在日本参加留日学生总会,任总干事。后与刘大白等人往南洋新加坡、苏门答腊等地。1916年6月回国,9月当选为第二届浙江省议会议长。其间,议决兴办省立第二、第三、第六、第八、第九师范学校,培养师资,普及教育。为阻止北洋军阀对浙江的控制,再遭通缉,旋去上海。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后,立足上海,提倡白话文和文学革命。1919年6月,与李汉俊、戴季陶等共同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周刊,宣传新思想,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和世界劳工运动,为世人瞩目。该刊共出53期,沈撰写诗文124篇。1920年,沈和陈独秀、李汉俊等早期革命者交往甚密。1920年5月,与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相继在《劳动界》、《劳动与妇女》杂志上撰写文章,宣传革命思想。沈定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党员之一。1920年8月,陈独秀、李达在沪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劳动与妇女》杂志1921年初,陈独秀去广州,创办《劳动与妇女》杂志,沈任主编。沈定一十分注重农民运动。1921年4月离穗回萧山衙前,独资创办衙前农村小学,作为开展农民运动的基地,邀请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和浙江女子师范学校进步师生刘大白、宣中华、徐白民、唐公宪、杨之华等来校任教。以学校为阵地帮助农民学文化,宣传革命道理,引导青年学生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发动农民,筹建农民协会,主张“农民自决”。1921年9月,发动了以萧山衙前为中心的萧绍农民运动,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有纲领、有章程的农运组织—衙前农民协会,开展抗租减租斗争。期间,多次到绍兴县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是最早在绍兴进行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在他和徐梅坤等指导下,绍兴农民骨干先后在前梅、钱清等地组织50个乡村农民协会。沈定一首先自减田租并拿出钱财分与贫苦农民。9月27日在衙前东岳庙召开农民大会,成立衙前农民协会,并通过由他起草的《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会章程》,明确宣布“本会与田主、地主立于对抗地位”,并实行三折还租。同年,该《章程》与《宣言》刊登在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上,引起社会关注。衙前农民协会的创立,其影响波及萧绍平原,时有80多个村相继仿行。12月,在绍兴《越铎日报》上发表《农民自决》一文,鼓励农民起来抗租。年底,农民协会遭军阀政府镇压。1922年,沈定一仍居乡间,致力发展乡村教育,曾任萧山东乡教育会会长。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1923年8月,沈定一参加“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同蒋介石等4人赴苏联考察,年底回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沈定一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候补执委。3月回浙江组建中国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为执行委员。1925年1月,沈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会期间,他指责党的路线,反对国共合作,公然违反党的纪律,遭到代表们的严肃批评。5月,沈赴广州出席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又与戴季陶一起反对国共合作,主张反共,附和戴季陶提出的所谓纯粹的三民主义,公开背叛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7月5日,沈定一回衙前主持召开国民党浙江临时省党部执委会全会,会上沈和戴季陶一起主张“分共”,遭到宣中华(共产党员、国民党临时省党部执委)等的坚决反对。11月,沈到北京参加国民党右派非法召开的“西山会议”(一届四中全会);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沈定一受到书面警告的处分。1926年3月,沈仍参加谢持、邹鲁等“西山会议派”在上海非法召集的国民党伪“二大”,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沈历任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改组委员兼秘书长、省党部特派员、省清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反省院院长等职。1928年春,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沈定一辞职返衙前试行地方自治,建立东乡自治会。1928年8月,在衙前车站遇刺身亡。 原新华社副总编辑沈定一(1921年出生),上海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系。曾任新华社第三野战军记者组组长,河内、雅加达和里斯本分社社长,新华社总编辑助理、编委、副总编辑等职。主要贡献:长期从事军事报道、国际报道工作,曾随军直接参与报道了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在华东和中原战场进行的历次重大战役,参与组织领导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期的报道工作。曾直接采访越南抗法战争、印尼反帝斗争和亚非团结运动,曾直接采访或参与组织领导了多次国际重大事件和重要国际会议的报道工作。长期从事建设国外分社和发展对外合作关系的领导工作,为新华社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发挥了积极作用。采写有《大溃灭中的败军之将》、《印度收复伊里安的斗争》等报道。 沈定一对日本侵略者的印象是从日军三次进攻上海开始鲜明起来的。沈定一老先生在自己的家里,娓娓对记者讲述着60多年前的往事。 第一次是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1月28日夜间,日本侵略军由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19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很快,上海市民的爱国热情就被19路军的英勇所点燃,特别是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更激发 起市民的抗战热潮。沈定一虽然年纪尚小,也参加了到中山医院救护慰问伤兵的工作。 第二次是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沈定一仍然看到的是南市和闸北的市民潮水一样涌入租界,但他这时已经初中毕业了,开始参加共产党外围组织“学生协会”,参与抗日活动。 第三次是1941年的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进驻上海。沈定一此时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不但看到了日本人的凶残,更能从深层次思考战争的表现和实质了。正是因为亲历了日军三次进攻上海的经过,大学毕业后,沈定一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新四军,加入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队伍。作为新华社在新四军华中根据地《苏中报》的编辑和记者,沈定一随着战士转战疆场,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地记者”,危险和艰辛自不必说。 而最让沈定一津津乐道的,还是1945年8月15日那天,“我们正在一座破庙里开新闻工作会议,大家开始都有点蒙,不敢相信。然后会也不开了,大家纷纷回去准备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好消息。’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