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神宗驳诬 |
释义 | 出处选自《石林诗话》,是宋诗话中一部重要诗话,又作《叶先生诗话》,作者叶梦得。主要记录北宋诗坛掌故、轶事,同时也有作者的审美评价。尽管叶氏没有系统的理论构思,但他论诗比较精当,透露出诗话由“论诗及事”转向“论诗及辞”的个中消息。传本有一卷本、三卷本两种,《直斋书录解题》作一卷,至《百川学海》始分作三卷,南宋时已有一卷、三卷两种刊本。《石林诗话》说:“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原文元丰间,苏子瞻系大理狱。神宗本无意深罪子瞻,时相进呈,忽言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神宗改容曰:“轼固有罪,然于朕不应至是,卿何以知之?”时相因举轼《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之句,对曰:“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曰:“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时相语塞。章子厚亦从旁解之,遂薄其罪。子厚尝以语余,且以丑言诋时相,曰:“人之害物,无所忌惮,有如是也!” 注释1.元丰:宋神宗年号 2.系:囚禁 3.罪:惩处 4.举:列举 5.解:开解 6.薄:减轻 7.语:告诉 8.丑言:激烈直率的语言 9.诋:痛斥。 译文元丰年间,苏轼被囚禁在朝廷大牢里,宋神宗本来无意追究他的重罪。时相拜见宋神宗,忽然说苏轼对陛下有不臣服的心思。宋神宗变了脸色说:“苏轼就算有罪,但他对我还不至于这样,你是怎么知道他有不臣之心的?”时相就列举了苏轼的《桧诗》说:“‘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您是飞龙在天,苏轼不把您看成知己,却要寻求地下的蛰龙作为知己,这不是不臣服之心又是什么呢?”宋神宗说:“这是诗人的词,怎么能这样解释呢!他自己歌咏桧树,关我什么事?”时相顿时语塞。章子厚也在旁边替苏轼开脱,于是减轻了苏轼的罪名。章子厚曾对我说过这些,并且用激烈的语言抨击时相,说:“小人陷害别人,无所顾忌,竟然有他这样的!” 理解文末引用章子厚的话,一是表明同情苏轼的遭遇;二是痛斥那些想陷害别人而无所顾忌的小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