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神由心生 |
释义 | 《神由心生》是东晋文人干宝所做的一篇古文。此文描述的是南顿张助在桑树空洞中种了一棵栗子树所引发的故事。 作品名称:神由心生 创作年代:东晋 作者:干宝 原文南顿①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②有土,因种植,以余浆③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④生李,转相高语。有病⑤目痛者,息荫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⑥自愈。众犬吠⑦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⑧。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⑨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①、南顿:地名。 ②、空桑中:桑树主干上枯死的空洞里。 ③、浆:水。 ④、反复:一次有一次。 ⑤、病:此处作动词用“得”,“患”。 ⑥、行:可以。 ⑦、众犬吠:像许多狗互相乱叫一般。 ⑧、翕赫:这里是传扬,出名的意思。 ⑨、间:隔。 译文南顿张助,在地里种庄稼,见到(一颗栗子核,想拿走(它)看见桑树空洞中有泥土,于是把栗树种子种在里面,用(种庄稼)剩下的水灌胶它。以后,人们见到桑树上又长出了栗子树,辗转互相告诉。有得了眼痛病的人停在树荫下面,说:“栗树神君让我眼痛病好了,我用一只猪来答谢你。”(本来)眼痛的小病也可以自己好的。(结果这件事)像许多狗乱叫一样,(都说)(树神保佑)瞎眼的人重见光明,远近传扬出了名。那棵树下的马车常常有几千百辆,祭品极多,就像流水一样。隔了一年多,张助到远地出门回来了,见到大家祭祀这颗栗树,吃了一惊说:“这里哪有什么神灵,(这颗栗树)是我种的呀!”于是(上前)砍了它。 作者简介干宝 (278~336),东晋文人,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明天启《海盐县图经》云:“父莹,仕吴,任立节都尉,南迁定居海盐,干宝遂为海盐人”。 干宝年轻时学识渊博,遍览群籍,曾由华谭推荐任著作郎。建武元年(317年),经中书监王导推荐,领修国史。时因家贫,求补山阴(今绍兴)令,迁始安(今桂林)太守。东晋大兴元年(318年)二月封关内侯。太宁元年(323年),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咸和元年(326年),母桓氏卒,葬灵泉里西南隅,干宝辞官为母守孝。咸和四年服阕回朝。永和元年(345年)致仕,永和七年(351年)秋卒,葬灵泉里后花园。朝廷特加尚书令,从祀学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