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
释义 | 简介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简称国贸大厦)坐落于深圳市罗湖商业中心区的嘉宾路与人民南路交汇点东北侧,是一座由我国各部、省、市集资,深圳市物业发展公司(现物业集团前身)组织筹建的集商业、贸易、办公、饮食于一体的多功能超高层现代建筑。 建筑特点大厦占地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十万平方米,楼高五十三层(其中地下三层)共一百六十米,1-4层主要为银行、商场、酒楼、发廊等, 5-23层及25-43层为标准办公层,地下室、44-47层、50层为设备层,24层为避难层,48、49层为旋转餐厅。大厦内配备有先进的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电梯系统等,安装有各类设备1700多台,90%为进口设备。大厦外墙为铝合金玻璃幕墙,外围及大堂设计精心、品味高雅、层次分明,楼内楼外茵茵绿草和盆景繁花映衬着大厦,中庭连廊参差的挑台和拱形顶与大厦相得益彰。大厦设有大型地下停车场,可容纳130个车位。大厦于1985年底投入使用。 深圳速度深圳国贸大厦(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建成,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创造了建筑史上的新记录。国贸大厦高160米,共53层,由中建三局一公司负责施工,从1984年10月至1985年12月29日共37个月即竣工。 中建三局一公司运用自己独创的建筑新技术---滑模法,在随后的207天里,"滑"完了43层,平均4.8天一层,最快达到3天一个结构层。这一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被特区人赞誉为"深圳速度"!1985年12月29日,国贸大厦竣工。1987年,该工程荣获首届鲁班金像奖,次年又获国家银质奖。而,"三天一层楼"成为享誉中外的"深圳速度"的象征,被常用来形容速度特别快,效率非常高。 国贸大厦是我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创造了“深圳速度”,素有“中华第一高楼”的美称,是深圳接待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景点。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先后光临国贸大厦、国际政治要人尼克松、布什、海部俊树、李光耀、加利也行后到国贸访问过,到访过国贸大厦的国际国内友人迄今已达到600多位。国贸大厦是“深圳经济物区的窗口”,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国贸大厦获得了全国和深圳市的各项物业管理荣誉称号,如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大厦、五一劳动奖状、质量无投诉单位、深圳市安全文明标兵小区、深圳市文明大厦等,管理公司和管理处也连年受到广大用户的赞扬和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获得了各项殊荣。2006年6月,更荣获“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称号。管理处实现了为用户提供优雅、舒适、安全、文明的办公、商业环境的承诺,使大厦从建成以来一直保持着深圳特区标志性建筑的地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标志性建筑深圳十大历史性建筑:国贸大厦 获奖感言 国贸大厦建设工地的负责人王毓刚感慨地回忆当年的建设情形:“当时工地的负责人工资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我们负责人的工资都低于一线工人。国贸大厦当时创建了三日一层的‘深圳速度’,跟当时市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国贸工程给我带来的最深印象是大厦封顶的时候,我们挂了两排250米的大鞭炮,当时在深圳还很少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了这座城市的标志建筑,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颁奖辞 她是诞生“神话”的地方,她的“矗立”本身就是神话。说起最早的建筑工程招标,说起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说起那个春天声震天下的“南方谈话”,你总会说起这幢大厦。她曾是中国第一高楼,如今她在高楼林立中仍是需要仰望的里程碑。 新闻要事国贸大厦曾接待超过600位政要 特区报2008年04月21日星期一 记者王奋强/文李伟文/图 “作为深圳市的地标性建筑,国贸大厦是“深圳速度”的体现,是改革开放的象征。”曾两度坐镇国贸大厦的原深物业集团董事长马成礼,在他亲历整个建设过程的国贸大厦顶层旋宫接受记者采访时,重温国贸大厦这一深圳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历程,追忆发生在春天里的动人故事。1979年马成礼随基建工程兵部队开拔进深圳,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一批建设者和拓荒牛。1983年所在部队就地集体转业,他从正团职参谋长的位上转业到地方,进驻深物业集团的前身企业开创全新事业。以自己的艰辛努力和不凡业绩,曾成为深圳屈指可数的全国复转军人模范。今年71岁的马成礼,依然精力充沛,体魄健康,从外表很难判断他的实际年龄。 当年在建设国贸大厦中,创造出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曾成为特区效率的代名词,作为一段城市记忆,铭刻在深圳的成长史中。马成礼坦言:“‘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并不是由哪个人或哪个单位创造的。是靠改革开放的政策,靠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对深物业的支持,靠参加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工人和深物业员工拼搏努力,才合力创造出了‘深圳速度’。”据马成礼透露,在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过程中,深圳特区报还专门派了一个工作组进驻国贸大厦建筑工地,全程追踪报道热火朝天的建设进程。 风云际会,吹角连营。国贸大厦于1982年4月在罗湖中心城区破土动工;同年10月主楼地下室开工,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钢筋就用去2000吨;1983年5月1日开始主体施工,承建这一工程的中建三局一公司在标准层的施工中大胆研究新工艺,推广新技术,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大面积内外筒整体同步滑模的新工艺,闯出了我国超高层建筑大面积滑模施工的新路子,进而使主体标准层的施工从开始的7天一层,提高到5天、4天一层,到31层开始创造了持续3天一层的空前高速度,跻身世界建筑业的先进行列。历时37个月,国贸大厦建成竣工。而在马成礼看来:是深圳创业干事的环境成就了国贸大厦,建设之初,市政府给深物业集团无偿划拨了地皮;建设资金1亿多元,完全由深物业集团自筹和找全国38个省市单位筹集。 自称“曾在朦胧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一路‘摸着石头过河’”的马成礼和他麾下的团队,为了将国贸大厦建成30年都不落后的现代化楼宇,他们步出国门,前往美国等地深入考察,为国贸大厦采购回一流的观光电梯,至今仍应用自如地运作着;为了给大厦安装国内尚无先例的玻璃幕墙,他们曾在澳大利亚一呆就是30天,天天钻在实验室进行风动试验;考虑到1982年的洪水成患,罗湖区遭遇水浸,他们还特意向工程设计单位增加挡水墙——这道墙果然功不可没。 马成礼告诉记者,国贸大厦竣工投入使用后,一次洪水来袭,周边的富临、香格里拉等多个星级宾馆都不同程度遭到水浸,只有国贸幸免,为此还获得了保险公司送来的奖金。国贸大厦所在位置处于地质断裂带上,无论是挖地基,还是建设过程中,都充满起伏和波澜,马成礼与员工及建设者们日夜守候的建设工地,忘情投入,忘我付出。 被誉为“国内第一高楼”的国贸大厦,鼎盛时期,先后迎来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视察。据马成礼介绍,国贸大厦客似云来,高朋满座,建成至今,先后接待副部级以上国内外宾客和要人超过600位。一段时期,国贸大厦甚至被誉为市政府“第二接待办”,为此集团还成立了专门的接待机构。 春风拂面,万紫千红,在深圳工作和生活了29载岁月的马成礼情意殷殷,衷心希望深圳特区的发展和建设更上层楼,自己曾经执掌的深物业集团风光再现,续写春天的故事新篇章。 国贸大厦建设折射敢闯敢试精神 深圳特区报 2008年04月21日星期一 记者王轲真/文张万极/图 每次走进国贸大厦的观光电梯,朱振辉都感觉像是看望自己的作品。 这样说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提出反对意见。作为国贸大厦的总设计师,朱振辉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为国贸大厦的设计招标忙碌。在确定自己代表的中南规划设计院的方案中标后,朱振辉从大 厦在1984年10月开工到1985年12月竣工,就没有一刻闲暇。 从大厦建成到1992年1月20日,小平在国贸大厦视察时的沸腾情景,朱振辉从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留下如此重要的一笔。 而在这之前,“争论一直没停,从要不要盖这么高,到究竟要盖多高,”朱振辉回忆。 谈起大厦的设计和建造经历的风风雨雨,朱振辉感慨很多。现在已经是瓶颈的深南中路,在建设之初就饱受争议,特别是统建楼路段,当时有人说深圳是败家子,修条马路还要搞这么宽。在国贸开始招标设计38层时,人们也觉得盖这么高的楼没必要。当时附近最高的建筑是门诊部一侧的深圳宾馆,只有4层。 而深圳市领导一开始就要求,要把国贸大厦建成深圳的标志性建筑,要至少30年不落后。楼层数量也从最初的38层,修改为40层、43层、45层、48层到地下3层、地面50层,楼层高度是160米。 今年已经71岁的朱振辉当时正值壮年,中标设计方案后,他成为国内首例超高建筑的总设计师,而为保证30年不落后,他和设计队伍的脑子里也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新奇点子。比如选用玻璃幕墙,是内地民用建筑首例;在旋转餐厅加装铝合金板和巨型抗压玻璃;在53层餐厅顶部建设直升机停机坪,等等。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冒险。比如消防设计规范,当时国内最高楼也只有30多层,国家公安部没有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规范。朱振辉与团队就前往香港,考察香港的高层建筑,为国内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探索了相应的规范。 时值蛇口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叫响全国,国贸大厦的施工也提出遵守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快地推进施工进度。朱振辉回忆,在施工到第8、9层时,遇到了技术难题,施工甚至停顿下来,最后施工与设计方联合攻关,终于攻克了难题,从第10层起,国贸开始了“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并在设计修改中,成功加建了旋转餐厅和停机坪。为确保大厦设计跟上世界潮流,原始的设计图纸上还多出了观光电梯、室内音乐喷泉等先进设施。直到今天,国贸大厦在所属的人民南片区中,依然闪现着迷人的风采。 在内地高层普遍缺乏地下停车场,国贸没有经验可循的条件下,设计师创造性的运用气象水文信息,提升了地下3层的防洪能力,在日后深圳多场暴雨淹没附近高楼大厦地下部分时,国贸大厦的地下停车场入口却始终高于路面的水位,“人有时候也要靠运气,”朱振辉回忆,旋转餐厅用从比利时进口的48块大玻璃镶嵌,能够从这里俯瞰深圳全景和对岸香港新界。根据施工进度,只要把餐厅的玻璃装好,大厦外部装修就基本竣工了。朱振辉订购玻璃时多订了一块,想着以后大厦建成了,维护时可能会用得着。没想到,在吊装玻璃时,一块玻璃脱落摔碎,多余的那块救了场,也保证了大厦按时交工。人们都对他说:朱工,你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虽然小平视察时没有亲耳聆听小平的谈话,但他却因此而成为海内外的知名人物。“国贸大厦成全了我,”这位老人说到这里显得有些腼腆,特别是每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或人们缅怀小平的时候,朱振辉就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人物,借国贸大厦的建设,透视深圳人的敢闯敢试精神。 朱振辉说:“我觉得,小平来国贸视察,除了国贸‘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外,他老人家大概也是看重了大厦这样一座在内地超高层建筑上史无前例,例如在国内首个采取公开招标设计方案,首个大范围应用世界一流建安设施装备,首个无章可循的建设过程,等等。这座大厦投射出的是,深圳建设者能够发扬敢闯敢试,不畏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每次看到小平在深圳视察的画面,我都会感到十分自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