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深洋村 |
释义 | 1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深洋村深洋村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南部。在东坑镇东南2公里,距县城23公里。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 深洋村辖4个自然村,人口173户,810人,其中畲族178人。地处较为广阔的洋地上,原名“浅洋”,意思是田洋土浅,禾苗不壮,农民生活贫困,后人反其意而用之,故名“深洋”。曾经是名闻云和县三个洋(赤石麻洋村、东坑深洋村、隆川凤洋村)之一。耕地面积642亩,林地面积15374亩。主产杉、松、和黑木耳等。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44万元,人均纯收入2830元。 2 福建省安溪县金谷镇深洋村深洋村地处金谷镇政府驻地北15.5公里处。原属东洋村,1982年析出为独立村。村委会设在后溪,辖8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陈、林姓 。 安溪县金谷镇深洋村概貌 深洋村系泉州市安溪县金谷镇其中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金谷镇东北部,东与金谷镇东洋村交界,西于洋中村交界,南与美洋村接壤、北与永春县达埔镇金星村土地公格山脉接壤,距永春县达埔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我镇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现全村人口1800人,425户,5个自然村落9个村民小组。 我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是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村以陈体等10多个进步青年在永春革命组织的领导下,领导东溪人民开展抗租税、打土豪的革命斗争,1928年,陈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永春在安溪发展的第一个党员,并建立了安溪第一个党团支部,陈体任书记。1933年7月陈体任“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抗租分田委员会主任,1934年1月17日,在本村地名大坪开会,因被叛徒出卖,夫妻均被杀害,壮烈牺牲。 陈金恋烈士:一九三四年春,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团组织部部长,参加了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1935年8月由党组织派到永春开会,在返回途中,被敌人杀害。从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五年,我村受追认烈士的九人。 一九九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我村“赤岭”为烈士建立纪念碑,开展了无数次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金谷镇指定的红色旅游基地。 我村现留有宗代时期宫庙一座,名曰“华表宫”,据说由同安白礁村慈济宫圣地飞炉成佛,为“保生大帝”,经近年来,深圳东莞等地外工及仁人志士捐资修建和扩建,规模较大,每逢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迎灯游遍东洋村及深洋村各个角落,阵容壮观,宫的周围有戏台、有花草、有村办文化活动场地,有南音演唱室,老年人活动室,是我村群众活动比较频繁的一个好去处。 几年前,我村仍以种粮为主,近年来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前往深圳、东莞等地务工或经商,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经过农业产业化调整之后发展了茶产业已由原业种粮改为种茶为主,家家户户生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 广东省潮阳市谷饶镇深洋村语言(方言) 潮汕话 行政 隶属广东省汕头市朝阳区 邮政编码 515159 电话区号 0754深洋村是谷饶镇远近闻名的文明村,走进村里你就能感受到村容的整洁、环境的优美、企业的发展、群众的安居乐业,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得归功于村党支部一班人坚强的领导和辛勤的耕耘。 村党支部一班人深刻认识到,要改变村子原来的落后面貌,就必须加强班子建设,健全各项制度建设。通过规范干部上班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实行村政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等,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支部还从管理、服务入手,着力打造一个文明、祥和的新深洋。另一方面,围绕创建广东省生态村的要求,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发动旅外乡亲捐资680万元,改建全村主干道11条,全部铺上水泥路面,并植树绿化,安装路灯和路牌。拆除旧厕池1200多个,清除垃圾乱点7次,定期清运垃圾。还投入资金建设休闲公园、整修排洪渠道、新建小学教学楼等。 党支部一班人也认识到只有发展经济,才有条件改善民生,使群众安居乐业。针对该村山岭多、土地肥沃的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种植1000多亩高值水果,增加村民年收入300多万元。同时,积极招引企业到村落户,发展针织内衣业和耳线行业,党员还以身带头办厂,引领群众共同致富,全村发展企业30多家,解决劳动力约1000多人。 4 广东省潮安县浮洋镇深洋村语言(方言) 潮州话 行政 隶属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 邮政编码 515645 电话区号 0768 深洋村由深洋、陈厝二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西南4公里,北与花宫大亭为邻,西北与乐桥接壤,东与沙溪镇前陇村交界,西与沙溪仁里相望,桑埔山脉雄踞南边。聚落呈块状,面积0.34平方公里。抓鳝捉鳖为传统副业。 深洋居黄姓,创乡于阴天启三年(1623),先民由福建蒲田迁居潮州市,先以补鞋为业,后重迁于此创乡。其时地势低洼,溪涧纵横,鱼鳖成群,遂以捕鱼为业。村北有一深洋涧,故以涧名村。光绪二十四年属海阳县东莆都,称上深洋、下深洋,1914年属潮安县登云区,1930年属云隆区下云乡,1950年属六区,1952年建乡改属井里乡,1978年拆出自立深洋大队1987年撤区改镇称深洋村。 深洋村地势低平,1954年兴修安揭引韩后,灌溉自由。耕地284亩属粘质土,主种水稻、甘茨、花生、黄麻。相传建国前有一名叫阿九的村民,捉鳝技术高超.他曾在村西仁里乡大池捕获一条重一斤多的鳗鱼,旁观者拍手叫绝。观众中有一青年不服,以一银元打赌,把鳗鱼剪尾重放地中,让阿九下池重捕,阿九潜入池中,一会儿又把那条鳗鱼抓上来,青年人佩服付给银元。此后,深洋人抓蟮之技更为著闻。近年来村民多从事目镜业,收入可观,抓鳝捉鳖逐惭减少。 建国前曾办私立小学,学生10多人。 深洋村历史多遭兵乱之灾。潮汕沦陷时期,常遭日寇奸淫掳掠。1941年日军进驻大亭村,该村被列为防线外战略村,房屋遭烧拆400余间,村民被逐,剩下走不动的老人及在襁褓中之婴儿13人,于是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被日寇驱赶至村西南尾池刺杀,投尸池中,血染红池水。日寇又烧尽残存草寮,仅存残壁碎瓦。耕地荒芜达5年之久。抗日胜利后,村民先后归乡百余人,披荆斩棘,重建家园。但又常遭匪盗劫夺,长期似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一有风吹草动,即四出逃命,或潜伏田野露宿。建国后人民政府给予救济、拨贷,鼓励村民生产自救。现在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新建住宅幢幢,村貌焕然一新。 陈厝村原称上深洋。位于深洋之东0.3公里处,距镇政府西南4公里。因居陈姓故名。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