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城清真寺
释义

在金代故都阿城区西部解放西大街南侧耸立着一座雄浑古朴而又恢宏壮丽的古典式建筑:阿城清真寺。 阿城清真寺是东北地区颇负盛名的建筑,是龙江四大清真古寺(依兰、宁安、齐齐哈尔)之一。这不仅是阿城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更因其历史悠久,构思独特,建筑精美,已成为黑龙江省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阿城清真寺旧称阿城礼拜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当年仅有平房数间,寺址设于当时的阿勒楚喀城的西部高地。嘉庆七年(18O2年),由管寺乡老杨华先出面,耗白银300余两以满人名义购置两块地产:一块1.2亩,用于建寺;另一块16.3亩则作为回族公墓。至咸丰年间,清真寺竣工、同治五年(1866年),以马震龙(绰号马傻子)为首的农民义军,攻陷阿城,清真寺部分建筑毁于兵乱。同治十M年(1873年)一场大火烧毁了这座历经清嘉庆、道光、咸丰三朝而建成的宏伟建筑群。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旧址重建清真寺,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竣工。 重修后的清真寺,为官殿式建筑,由主体建筑礼拜殿和附属的对厅及南北讲堂组成。礼拜殿由窑殿中殿和卷棚组成。窑殿坐西朝东,共三层,高22余米,由四根贯通全楼的朱漆大柱支撑,圆柱足有两人合围;底层3间。上两层为六角亭式,斗拱飞檐,雕梁画柱;顶端有宝葫芦式锡鼎,上镶月牙。中殿5间,殿内彩绘栋梁,古色古香。卷棚3间,卷棚正门两侧有一揽联,右书“艺本公输,功成乐境,三载内心存圣道”;左书“名垂竹帛,意赞清真,百年后履地恩人”。

历史规模

阿城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77年),当时仅有平房数间,寺址设于当时的阿勒楚喀城的西部高地(俗称西岗子)。嘉庆七年(1802年)由管寺乡老杨华先出面,耗白银三百余两,以满人名义购买块地产:一块(约800平方米)用于建寺:另一块(约10900平方米)则作为回民公墓。清真寺又经道光、咸丰几十年间不断扩建,已具相当规模。当时寺内有瑶殿、卷棚、南北讲堂、对厅、淋浴室、教长办公室、学员宿舍,厨房等三十多间房屋,回族人平时星期五聚礼日或本民族节日等宗教活动都在寺内举行。

重建后规模

同治五年(1866年)以马震龙(绰号马傻子)为首的农民义军,攻陷阿城,清真寺部分建筑,毁于兵乱。同治十二年(1873年)一场大火烧毁了这座辉煌壮丽的建筑,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旧址重建清真寺,二十六年(1900年)竣工。 重建后的清真寺,为殿式建筑,古雅浑厚,造型精美,由主体建筑大殿和附属的对厅及南北讲堂组成,大殿由瑶殿,中殿和卷棚组成。瑶殿底层三间,东西宽10米,南北长11米,上两层塔楼,又称望月楼,楼顶斗拱飞檐。顶端的宝葫芦锡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分威严庄重。顶上面是伊斯兰标志的第一弯月牙。中殿五间东西宽8米,南北长17米;卷棚三间,东西宽7米,南北长11米,瑶殿、中殿、卷棚紧紧相连,栋、梁、桷彼此牵制,结为一体,古典彩绘,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金碧辉煌。三殿统称为大殿,共323平方米。 大殿左右两个月亮门和水泥板块甬路将大殿北、西、东三面花园连接起来。大殿山墙磨砖对缝,木兰花是砖雕的精华,十分精美,望月楼全为木制结构,近30米高,巍峨峥嵘。人们站在地面仰视,可见雕刻于栋、楹、梁、桷、板、槛之上彩绘的藤条、仙桃、葡萄、荷花、山水亭阁等等,十分细腻,别趣生动,国色天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