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深水埗 |
释义 | 深水埗位于九龙半岛西北部,占地约1047公顷,人口约35.3万,共分为21个选区。本区北接沙田狮子山郊野公园,东以九广铁路为界,南抵界限街,西至海旁,包括昂船洲,是该港最早期的发展区域之一,亦曾为工商业及交通枢杻。 基本概况深水埗位于九龙半岛西北部,占地约 1 047 公顷,人口约 35.3 万,共分为 21 个选区。本区北接沙田狮子山郊野公园,东以九广铁路为界,南抵界限街,西至海旁,包括昂船洲,是本港最早期的发展区域之一,亦曾为工商业及交通枢杻。时至今日,本区大部分土地均用作兴建住宅,如公共屋? 便占地近 81 公顷;长沙湾区则仍有许多任务厂及货仓。另外,设在昂船洲的驻港解放军军营,亦属本区范围。 早在五、六十年代已十分人烟稠密,在一九八六年人口曾达 44 万,目前人口则降至 35.3 万。本区是是最贫穷的地区,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数最低 ( 一万四千元 ) 。 本区长者人口比率是全港 最高 (15.7%) ,新来港人士比例亦相当高 (11.2%) 。 本区的公营及私营房屋数量约各占一半,共有 13 条公共屋? ( 包括本港最早落成 (1954 年 ) 的公营房屋 - 石硖尾? ) 及七个居者有其屋屋苑 。由于早年缺乏城市规划,以致 巿容混乱,而建筑物多于五、六十年代建成,十分残旧,非法僭建举目皆是,引起很多楼宇管理和防火问题。这类楼宇以在南昌分区 ( 福荣街、福华街及北河街一带 ) 的数目最多。此外,由私人发展的楼宇,以美孚新? 和又一村最具特色,前者是本港最早期 (1968 年 ) 由私人发展的大型屋苑,共分 8 期合共 99 座,住有六万名居民;后者则为高尚住宅区,与本区其它楼宇形成强烈对比。 深水埗区可说是香港最早期的工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长沙湾及荔枝角一带,占地约 35 公顷,以纺织制衣、服装、疋头及副食品批发零售业等为主。随? 工厂北移,本区的工厂数目由以往的六千多间 ( 共十万名工人 ) ,跌至目前不足三千间工厂和三万名工人。 深水埗区属于旧区,土地缺乏,社区设施并不完善,惟有等待巿区重建及发展新填海区,才可逐步改善目前的情况。但本区的交通十分发达,贯穿本区的地铁、机铁和超级公路网络,令往返本区和港九、新界各区十分便捷。另一方面,区内有两所医院、一所大学 ( 香港城市大学) 、 80 间学校、 3 间社区会堂 ( 丽阁、白田、石硖尾 ) 及 4 间社区中心( 长沙湾、大坑东、南昌、荔枝角 ) 。此外,区内有三个公众游泳池、五 个室内壁球中心 ( 通州街) 、一个壁球及乒乓球中心 ( 歌和老街) 及四个图书馆。 深水埗包括深水埗区近海的一部分,大致以大埔道、界限街和东京街作分界。深水埗过去人口非常密集,但随着区内笼屋清拆,以及西九龙填海工程带来大面积用地,挤逼情况已大大改善。 经济概况深水埗区位于旺角的北面,相距只有两个地铁站,可说是香港最早期的工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长沙湾及荔枝角一带,占地约 35 公顷,以纺织制衣、服装、疋头及副食品批发零售业等为主。随着工厂北移,本区的工厂数目由以往的六千多间 ( 共十万名工人 ) ,跌至目前不足三千间工厂和三万名工人。 深水埗是服装批发总部。该区的众多服装批发店,自成一格,构成了自己的一种特色。虽然大部分批发店的服饰并无对外发售,不过,一些店铺还是有兼做街坊生意,让你能趁机买几件又便宜又靓的衣服。而看完了批发店此外,就顺道逛逛零售店。深水埗里有一栋相当醒目的西九龙中心。9层楼高的购物商场提供多样化的购物选择,屈臣氏、佐丹奴、日本城均在此开设店铺。另外特别的是,设在最高处的全港第一个室内过山车。 深水埗现有全香港最具规模的两个电脑硬件市场:高登电脑中心和黄金电脑商场,亦有驰名中外的电子街:鸭寮街(Apliu Street)。所以说,深水埗就是全香港电子市场的心脏地带。 自然地理深水埔位于九龙半岛西北部,北接沙田狮子山郊野公园,东以九广铁路为界,南抵界限街,西至海旁,包括昂船洲,是本港最早期的发展区域之一,亦曾为工商业及交通枢杻。时至今日,本区大部分土地均用作兴建住宅,如公共屋 便占地近81公顷;长沙湾区则仍有许多任务厂及货仓。另外,设在昂船洲的驻港解放军军营,亦属本区范围。 深水埗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清凉且干燥,春季则和暖多雨,夏季炎热潮湿,而秋季凉爽,阳光充沛。香港每年6月至10月或会被热带气旋(台风)侵袭。 历史沿革深水埗的名字,是由于当时位于现今北河街与通州街交界的一个深水码头而得来。(「埗」同「埠」,方言,意即码头。) 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沙湾附近就已经有人居住。位于李郑屋村的古墓,引证了香港的沧海桑田,因为从发掘的经过,发现当时古墓在建造之时,位于海边,但发掘的时候,位于山边的李郑屋古墓与海边已一段距离。 一八九八年以前,深水埗属中国新安县,主要有九华径、长沙湾、深水埗和九龙塘四个村落,人口约3000人,主要靠务农、捕鱼、航运货物维生。其中最大的村落是深水埗,亦为当时的市集。深水埗的名字,是由于当时位于现今北河街与通州街交界的一个深水码头而得来。(「埗」同「埠」,方言,意即码头。) 十八及十九世纪,由于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位于深水埗西面的昂船洲,连同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于一八六零年割让予英国。 一八九八年,当时的清政府同意将九龙界限街以北,直至深圳河的地域租借予英国,为期99年。深水埗随着九龙市区的发展而逐步开发。 人口民族深水埔区早在五、六十年代已十分人烟稠密,在一九八六年人口曾达 44 万。本区的老人人口特多,在一九九六年,六十岁以上的长者,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明显高于全港的平均数 ( 即一成多 ) ,而老年抚养比率更是全港最高,这是早期发展社区的普遍特征;在每年 55,000 名由国内新来港的人士中,约有一成多会在本区定居,人数约为 6,000 人,为各区之冠。 根据2004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深水埗区的人口约为36万人,占全港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 行政区划深水埗 长沙湾 荔枝角 苏屋 石硖尾 又一村 笔架山 昂船洲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