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申伸 |
释义 | 人物简介申伸,女,汉族,北京市人。申伯纯 二女儿、成荫的妻子。1920年3月20日生,曾任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1938年10月于冀中参加革命,1940年1月在晋察冀边区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抗战学院少先队教导员,冀中文协工作团团员。1939年在晋察冀边区参加八路军一二零师剧社,先后演出过《丰收》、《雷雨》、《北京人》等,写过多幕话剧《挤敌人》。1947年11月调西北电影工学队赴东影学习电影。初时学剪接,旋即调任行政处党支部书记,1950年任干部科长,党总支副书记。1951年6月调任中央电影局人事室副主任,后改为干部处任副处长、处长。1960年9月调电影工程学院负责全面工作。该院与电影学院合并成立电影工程系,任系主任。1961年春调任表演系系主任。1966年初调任电影学院政治部主任、院党委副书记。1972年秋调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先后任领导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1978年调回北京电影学院,先后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1982年离休。曾参加编写《贺龙与战斗剧社》一书部分工作,又于1984年参加编写《成荫与电影》、《论成荫》、《电影学院四十年》等书的部分工作。1993年获电影学院首届"金烛奖"。 投身抗日卢沟桥事变后,申伯纯决定离开北平,17岁的申伸正在上高一,因北平沦陷,不愿再继续上学,要求跟父亲一起走。 申伸随父亲辗转来到武汉。1938年3月,父亲帮她联系去黄安的新四军训练班学习。训练班里大多是流亡学生,讲统一战线、游击战,申伸似懂非懂的。学了不到两个月,申伸就到武汉找董必武办事处给安排工作,可是人太多,见不到董必武,于是他们就找到武汉青年救国团。当时要把申伸分到工厂去做工人工作,她不去,说:“我要打日本,有日本人的地方我才去呢。”后来,4月底5月初,徐州会战,青年救国团要组织十三军(汤恩伯的部队)青年战地服务团,在武汉招人,说是去台儿庄。那时,台儿庄大捷刚打完,一听说去台儿庄,几个人连夜就参加了这个团,坐火车到了徐州。他们找了几间房子,安定下来,弄来很多书、小册子。战场上下来的伤兵到这儿休息。服务团里有书,给他们看;不识字的,给他们讲,给他们念。受伤的人需要赶快跟家里联系,申伸等人帮着写家信,士兵没钱,就自己掏钱买邮票。天天写,一大堆,当时邮政也不通,就堆在那儿。没多久,敌人打过来了,他们跟着身边的军队往南撤,跑了好几天,总算突了围。 申伸到武昌找到了父亲,这时候父亲正要跟鹿钟麟往河北走,她说:“我跟你去,河北那儿八路军打游击,我上八路军打游击去。”这样就跟着鹿钟麟的队伍到了河北。因为父亲是鹿锺麟部的政治部主任,申伸就留在政治部,帮助父亲翻译秘密电报,主要是给杨虎城的,还收听广播,帮助记录战区情况。后来,鹿锺麟闹摩擦,遣散了政治部。 离开鹿钟麟部后,当时有人去延安,劝申伸一块去,她说:“我不去。打日本,上延安干嘛,见不着日本人。哪儿有日本人我上哪儿。”后来,申伸跟着几个从鹿锺麟那里下来的一起去了在深县的冀中抗战学院,当了少先队的教导员。 半年以后,冀中抗战学院毕业,又到了冀中文协。后来,她来到晋察冀根据地司令部所在地城南庄,经组织部门介绍,去了在七祖院一二○师的战斗剧社。 1939年6月20日刚到战斗剧社,赶上7月1日要汇报演出,演莫耶的《丰收》,人们见她一身乡村妇女打扮,就让她上场,而且还是第一个出场的人物。申伸从来没演过戏,可这是革命工作,不会也得学着干。在成荫导演的耐心帮助下,申伸以朴实自然的表演风格,成功地完成了她的第一场演出。从此,申伸成了战斗剧社的一名成员,活跃在文艺战线上。尔后的许多剧目里都有她扮演的角色,在《虎列拉》里,她演婆婆;在《三个女婿拜新年》中,她演丈母娘;在《雷雨》中,她演四凤的母亲侍萍;在《水灾》、《打得好》、《求雨》、《自家人》、《日出》、《悭吝人》里,她都有出色的表演。申伸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通过实践中的摸索和学习,演艺水平也逐渐达到了“演什么像什么”。 申伸此时正是十八九岁的大姑娘,长得靓丽,再加上有个参议会议长的父亲,于是在一二○师成了人物,写信的、介绍对象的很多。她自己很有主见,都给回个“不”字。原来,申伸看上了战斗剧社的导演成荫。成荫当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又矮、又瘦。可她就看上了,看上他人好,有才气,踏实肯干。申伸的眼光果然不错,成荫后来成了著名导演。 革命家庭在申家,有十位老八路和一位革命烈士。其中,除二女婿成荫是导演和二子申仲义是工程师外,九位均是红色特工,他们是:申伯纯、爱人郭西、长子申仲仁、二女儿申伸、二儿媳妇齐翔延、三女儿申小丛、三女婿李成、四女儿申晓白、四女婿王炎堂。 申伯纯的爱人郭西是山西原平人,太原女子师范毕业后便找到129师师部要求当作战参谋。一个女学生要当作战参谋,从来没有过。刘伯承亲自跟她谈话,见到她颇有英武之气,便破格让她当了作战参谋,成了129师小有名气的“女八路”(郭西的前夫安道敦是中共山西省委委员,在策反国民党张荫梧起义时,被反动派杀害,死得很惨烈)。 申伯纯的长子申仲仁,是中共北方局天津地下电台的报务员。 1936年被捕后受到严刑拷打,由于被灌了大量的辣椒水,肺部受到严重损坏。后在一次急行军中得病去世,年仅24岁,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申伯纯的二女儿申伸15岁就跟着父亲在国民党鹿钟麟部帮助翻译秘密电报,收听广播,帮助记录战区情况。后来,几经周折去了120师的战斗剧社,与同事成荫(山东曹县人)结婚,成荫曾导演《西安事变》,曾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申伯纯的二子申仲义先后在军委二局工作,是延安电台重建工作的技术总监,我国雷达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仲义的妻子齐翔延作为一名通讯侦察兵,经历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申伯纯的三女儿申小丛开始在总部情报处材料科工作,后来与李成假扮夫妻潜伏北平,在潜伏中产生爱情的火花,最终“假夫妻”成为真夫妻。 申伯纯的四女儿申晓白在中共中央社会部书报简讯社搞人事档案工作,在这里她通过姐夫李成介绍认识了同事王炎堂(陕西人),后来两人结为伉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