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申江 |
释义 | 申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对制冷装置优化及节能关键技术、食品冷链技术与装置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先后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并主持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现任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中文名:申江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0年3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代表作品:《制冷装置设计》 天津商业大学教授人物介绍1960年3月出生 中共党员 现在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任教 教授 1982年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年 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4年至今在天津商学院任教 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兼任:天津学位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际制冷学会冷藏冻结专业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制冷装置优化及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食品冷链技术与装置研究 主要业绩先后讲授“制冷压缩机”、“制冷系统热动力学”、“压缩机核能及优化设计”等课程。 先后发表《逆串联TC式三效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几种蔬菜真空预冷的对比实验研究》、《串联式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分析计算》等50篇论文,其中SCI、EI、ISTP收录7篇。 曾主编、参编教材《商业用制冷装置》、《制冷技术及应用》2部。 主持并完成《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的研究》、《低温风幕柜风幕的优化设计及节能》、《蔬菜产地预冷关键技术研究》等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基金科研课题《传热传质分离的蒸汽——溴化锂水液吸收机理研究》1项。 2003年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 1997年获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回国人员 1993年获天津市优秀教师称号 人生感悟做事无私,人们会尊敬你,与人为善,同事会支持你,工作勤奋,成绩会伴随你。 出版书籍书名:制冷装置设计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书号:31679 ISBN:9787111316794 内容简介: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大中型氨、氟利昂制冷装置及小型专用制冷装置的设计理论。其内容包括制冷系统及其方案设计,制冷负荷计算,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计算,管道设计,机房和库房设计,制冰与冰库,冷藏陈列柜,预冷、快速冻结与冷藏运输装置。书中详细阐明了制冷装置的设计方法、设计方案比较、装置的结构特点、机器设备选型的依据,以及机房和库房设计、布置的方法等。本书内容详尽并注重实际应用,附有大量的图表,力图使读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掌握制冷装置设计技术。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技术方向专业课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制冷机械设备、冷藏冷冻、冷藏运输以及空调热泵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章节目录 前言 主要符号 绪论 第1章制冷系统及其方案设计 第2章制冷负荷计算 第3章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 计算 第4章管道设计 第5章机房和库房设计 第6章制冰与冰库 第7章冷藏陈列柜 第8章预冷、快速冻结与冷藏运输装置 参考文献 黄浦江两岸地区介绍黄浦江(HuangpuJiang) 上海市境主要河流。古名东江。上源为拦路港,主源来自淀山湖,过松江后始称黄浦江。公元3 世纪以前,黄浦江江流很短,向南于杭州湾入海。后几经改道,流向折向东北,流程随之延长,至公元15 世纪前后渐趋稳定,方形成现今黄浦江。全长114 公里,流经青浦、松江、奉贤、上海、川沙5 县及宝山区和上海市区,在市区汇合苏州河,至吴淞口入长江。因有长江和淀山湖及稠密河网调节,故水源足而水量丰,全 年水位变化较小,具航运、灌溉之利。江宽约400 米,闵行处宽约320 米,至吴淞口增至800 米。由于潮汐影响,河口段受含沙量较大的长江潮水倒灌的影响,易于淤积,致使下游近河口段稳定性较差。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经多次凹岸及航道疏浚,河道渐趋稳定。同时,因潮汐浥注,拓宽加深了黄浦江河槽,形成优良的通海内河。涨潮时河深达9 米多,落潮时约6 米,1~ 2 万吨级轮船可直达上海港内各深水泊位,使上海港成为中国优良港口之一。 命名夏商时期炎帝的后人吕氏一族曾被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一带)。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敕封伯夷的后裔在申地(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时,该吕氏一族被迫放弃吕地,迁居于扬子江下游(今黄浦江)两岸地区申江平原,史书称该族为“申吕”。申吕一族于西周中期在申江平原建立了申国,史称申吕国,为伯爵,国君因称申吕。到了战国末期,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公子春申君黄歇曾据有申江平原地区,因此申江又被改称“春申江”,至今仍有人使用该地名,如“春申日报”、“春申大酒店”、“春申号驳轮”等等。 上海“申吕国” 春秋初期的周平王姬宜臼31年~周桓王姬林9年之间(楚武王熊通元年~13年,公元前740~前711年),楚武王率大军侵入鄀地(今河南内乡与陕西商州之间),兼伐申吕国。当时周平王曾派军保护申吕国,结果被楚武王击败王师,申吕国被楚国吞灭。从此熊通趾高气扬,开始称王,并恃强与周王朝以及姬姓诸夏抗衡,史称楚武王。之后,楚武王以申吕国之地为太子熊赀之保(封邑、私军之地),申伯吕成为楚国大夫,世代负责辅佐楚国太子,后世代成为楚国重臣大姓之一。此后,申吕国之地多为楚国太子的邑地。 申吕国灭亡后,其王族后人以及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申吕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申氏、吕氏,世代相传至今。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人物简介原名成志伟,上海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副局长,中共浙江省绍兴市委副书记,中国记协国内部副主任,《作品与争鸣》总编辑,《桥》总编辑,副研究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全国集邮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旅游文化学会理事。 人物著作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社会主义文艺论集》、《百花竞放》、《精美的艺术》、《东窗聊艺》,散文集《爱与美》,杂文集《谢谢大家》,主编《人生知识辞典》、《实用心理学全书》、《中国情诗鉴赏小辞典》、《中国情书鉴赏小辞典》、《中国古典文学精品》丛书、《大众休闲娱乐》丛书、《旅途快乐》丛书、《谚语诗》、《人生格言》丛书、《中华谜语大全》丛书,主编集邮图册《百花颂》、《邮票与绍兴》,主编大型书法图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东名言书法集》,编撰《德智体美千字文》,编著《谜语大全》,大型文献电视片《中国文艺的光明之路》(总策划),大型音乐舞蹈电视片《光明赞》、《祖国万岁》(总策划之一),发表作品300余万字,编辑丛书、工具书600余万字。 昆明学院教授人物简介男,汉族,1965年1月生,云南昭通人,中文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教昭通市委党校、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昆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 获奖情况2009年获云南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2005年获云南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论文三等奖;2007年获优秀学术著作校级一等奖;2007年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009年3月地方电视台“今日秀场”栏目以《揭示古代文化真相的学者》为题作30分钟专题介绍。 教学方向以教授中国古代文化、文学为主,开设神话研究、楚辞研究、红楼梦研究、国学典籍导读、名著赏析、古代文化史等选修课。 科研方向主要研究文化学视阈下的古典文学,对易学、神话学、楚辞学、明清文学等非边缘学术话题均有独到研究,努力贯通交叉学科与中外学术,不盲从轻信,不生吞活剥,不趋时应景,尽力弥合学科鸿沟、时间断层与思想裂谷,钩沉文明碎片,构建文化学的文学研究平台。如从时间符号角度对以重日、《九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神话文明的全新探索,从人文启蒙高度对以《西游记》、《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小说所具文化底蕴的揭示等,是在相关学术领域补阙拓荒、揭秘辨真的成功尝试。 代表作品专著《时间符号与神话仪式》;论文《对话:〈红楼梦〉的存在方式》、《符号思维与易图发生》、《时间的移植与匿名》、《五行思维与西游记》等。 专著《时间符号与神话仪式》简介本书是从时间符号角度对中国古代神话文明的全新探索尝试,是研究中国古代节日体系的神话源头、先秦《九歌》仪典真相的学术专著。上篇从时间序列的符号共相入手,还原上古节庆的符号源头易学象数的神话思维本质,证明时间符号同源同构、时间主题互补统一的节日真相,揭示了由于历法变迁导致的两种时间变形即移植与匿名。下篇根据对神话原型、仪式结构的分析,证明肇端于夏初的仪典作品、先秦《九歌》是“天中节”娱神表演的产物,在时间主题统摄的暂时性恋禁忌下,渲染了四场欲扬先抑的情感喜剧。本书既是对华夏节庆重日体系的首次系统学术考察,也是对上古经典仪式《九歌》真相的首次神话易学证明。 该书398千字,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 录 序 言:创见、想象与文笔(段炳昌) 绪 论:时间符号与中国文化 上 篇 时间符号● 第一章 神话思维与易图 整体思维、类比思维与汉语言文字 从二进制到十进制:先天图与河洛 如何看待易图传承的可靠性 第二章 释“五”:和谐的滥觞 道家之“道”:精神性和谐 儒家之“中”:秩序性和谐 五行之“五”:生态性和谐 第三章 天地之祀:重日及其节阈 春节:游子的回归 上巳:日神的新生 天中:和谐的祈祷 七夕:月神的女儿 重阳:天堂的向往 第四章 原始易图与重日作证 “其鸣自呼”与龙吟虎啸 残存的偶数重日 原始洛书·易有太极 第五章 时间的移植与匿名 龙虎文化“淮橘为枳”原因探析 古今历法变异的重日结果 下 篇 神话仪式● 第六章 千古之谜话《九歌》 有关《九歌》诸多旧说 从“五方十神”到“帝俊八子” 第七章 文本与神话原型 天南地北的神话爱情 云从龙 风从虎 失乐园与复乐园 上天有路 入地有门 第八章 重五的仪式 仪式结构及其功能 夏文明与山 失踪的节点时空 第九章 爱神的节点 先声注册的高唐 其他竞争者与洛神的胜出 爱神的《九歌》 第十章 戏剧与《九歌》 古代仪式的文化命运 《九歌》戏剧性质 《九歌》戏剧文本解读 后 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