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申健
释义

申健(1915年-1992年),原名申振民,中国共产党情报“后三杰”。

人物简介

申健(1915-1992),直隶(今河北)大城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7年赴美国西保大学学习。1949年回国。历任驻印度大使馆参赞、外交部美澳司司长兼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对外友协常务理事、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1960年后任驻古巴大使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秘书长、副部长,中国古巴友好协会会长,驻印度大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外交学院教授。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概述

申健,河北省大城县王文村人,1915年5月2日出生,原名申振民。天资聪慧的申振民小学毕业后,考取了天津的名牌中学——南开中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许多进步思想和进步书籍,高尔基的《母亲》他就爱不释手看了好几遍。1937年夏,申振民考取北平师范大学。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和北平大学三校联合迁往西安。在西安,申振民正式参加了党的外围进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此开始他55年的革命生涯。

“1938年5月,父亲被秘密发展成为共产党员。”申强清楚地记着对父亲一生至关重要的这个时间,“从此,他一直自觉地服从党组织的决定,遵照党组织的指示,从事革命斗争。”

在西安,申振民与并称为我党情报战线“后三杰”的陈忠经、熊向晖都是秘密党员,又都是来自平津地区的大学生,给国民党当局以左派的印象。在与胡宗南接触时,有点左倾的青年学生,反而更受到重视。因为在胡宗南看来,有点左倾的人往往是有见识、有能力的青年。

在进入情报工作岗位之前,申振民并没有受到过特殊技术训练。组织上虽然提出过深入埋伏的原则,但没有提出具体的工作步骤。为了深入虎穴长期埋伏,他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而复杂的过程。为此,他苦恼、痛苦,甚至还哭过。

深受胡宗南赏识的申振民,想尽一切办法迎合敌人的兴趣和满足敌人的需要,这是唯一可以获得信任和深入的办法。在敌人有兴趣于组织训练青年的时候,他主动请缨,创办了三民主义青年团在西安的分支机构,同时他还以三青团书记的身份加入以戴笠为首的军统和以陈立夫、陈果夫为首的中统。

“那时候,父亲一人拿着党、政、军、特、商5份津贴。”申强说,“但他的收入全交了党费,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

当申振民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巩固并可以获得机密后,他就放手发展组织、加强情报工作,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对于三青团,毛泽东曾说过:“陕西三青团不同,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在我们手中。”显然,这与申振民、陈忠经的工作密切相关。

为了长期埋伏而不暴露党的组织,申振民和战友们郑重约定,如果不幸有一位共同工作的同志被敌人发现了,敌人有意或无意地交给他们中另一位同志来审讯、来执刑,在他们没有办法救那位同志时,必须毫不犹豫地依照敌人的意思去做。而被执刑的同志,在临终之前的高呼中,也不得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要把自己真正信仰的、辉煌的共产主义理想永远深埋在心底,以保护另外同志的存在。

申强说,父亲和他的战友们都是革命的乐观派,他们常在相互见面时轻松幽默地说,“我们每天都是在提着脑袋干革命。”就这样,申振民他们长期隐匿共产党员的真面目,公开以国民党反动官员的身份出现,背着“骂名”直到解放后。

红色间谍

在中共隐蔽战线斗争史上,有前、后“三杰”之称,“前三杰”指的是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后三杰”指的是熊向晖、陈忠经、申健。这一说法来自于中共隐蔽战线的领导人周恩来,因此也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共高层对这些情报人员所做贡献的评价。

有关“前三杰”的回忆和研究文章已经很多,单是李克农的传记就有了好几种版本,而关于“后三杰”的记载却是少之又少。目前所见,主要还是熊向晖的情报工作回忆录《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后收入《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一书)及杨者圣代熊向晖撰述的《在胡宗南身边的十二年》,特别是关于“前三杰”、“后三杰”的说法就是直接来自于熊向晖在1991年发表的《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一文,所以,有关“后三杰”的很多史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下面就是我根据史料,对他们人生的粗浅描述,现呈上供网友批评指正。

一、他们仨

前面说到,“后三杰”是熊向晖(汇荃)、陈忠经(翘)、申健(振民),之所以每个人名字后面还有一个括号,是因为括号中的内容也是他们曾经使用过的名字,而弄清他们的什么时候用了哪个名字对于了解他们参与隐蔽战线斗争的历程有很大的帮助。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向晖”一名应是解放后所改。从学生时代到胡宗南部下工作,熊向晖始终用的是原名。抗战胜利后,胡宗南推荐熊向晖等人去美国留学,因为他未取得过正式的大学学历,所以就冒用了他哥哥的名字,通过他的哥哥拿到了中央大学的英文证明信和成绩单,将有关证件换成他的名字和照片。之所以能够冒名顶替成功,据他说是因为“我们兄弟二人面貌相似,名字译成英文音也相近,能够蒙混过关”(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增订新版],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p30,另该书p27也有类似交代),兄弟面貌相似是非常正常的,而“名字译成英文音也相近”就需要特别交待一下了,西安时期与熊向晖曾经共事的张佛千说起熊的原名,“‘汇’是表示行辈,他的兄弟姊妹都叫‘汇╳’,‘汇’下面那一字又都是草字头”(同上书,p73),正是因为他们都叫“汇╳”(据杨者圣《在胡宗南身边的十二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4页所记,他的哥哥名为“汇莘”),所以名字才会译成英文音也相近。由此可见,直到他赴美国留学时用的仍旧还是原名,而他在美国求学期间,用的是英文名,没有改名的道理,待他再回国时,已经解放了,因此他的改名应是在解放之后。同样,陈忠经、申健的名字在建国前后也发生了变化。1950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向联合国派出以伍修权为大使衔级特派代表的中国代表团,陈忠经就以“陈翘”的名字参加了代表团。不过这个名字陈忠经使用得并不太多,不久,他还是恢复了自己的本名,也许这是因为自“一二.九运动”以来,“陈忠经”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原因。而申健本名是申振民,据后来成为他内弟的熊向晖说“新中国成立后他改名申健”(《在胡宗南身边的十二年》。

在今天说来,这三个人都称得上是老资格的共产党员,熊向晖1936年入党,申健1938年入党,陈忠经1940年入党。抗战爆发前,他们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北平师范大学经济系、北京大学经济系,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天之骄子”,特别是陈忠经,在“一二.九运动”前后担任北京大学第一、二届学生会执行委员、第三、四届学生会主席,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学生运动领袖,名动一时。论起年纪来,熊向晖比1915年出生的申健、陈忠经小4岁,1936年他考入大学的时候,申健、陈忠经已经读了两年大学了。但在参加革命这个问题上,熊向晖却走到了他们的前面,进大学不久,熊向晖就结识了担任中共清华党支部负责人的杨学诚,杨学诚通过安排熊向晖担任学生组织“民先”工作的考察,很快就与蒋南翔共同介绍熊向晖加入了中共,时间在1936年12月8日,恰好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前夜。“打进去,拉出来”是隐蔽战线的一贯打法,熊向晖是受周恩来亲自派遣“打”入到胡宗南的营垒中去的,而申健与陈忠经则是从胡宗南的营垒中“拉”出来的,因为申健、陈忠经参加革命之时,他们本已在胡宗南手下任职,只不过他们“拉”出来的过程并非是被动的,而是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出来革命的。为了入党,1940年陈忠经甚至冒险闯进被特务严密监视的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向办事处主任周子健详细讲了自己的经历和入党的愿望,终于得偿所愿,被顺利吸收进党组织。

“后三杰”能够相互结识还应该感谢胡宗南。1937年12月,胡宗南派亲信陈大勋在长沙成立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这个服务团的主要成员就是当时已迁移到长沙的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的学生,熊向晖、陈忠经就是这个时候成为服务团成员的,不久,他们随团到了陕西。在此之前,1937年秋,晋南前线战事吃紧,由北平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组成的西安临大也组织了战地服务团到潼关、华阴等地进行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申健任该团副团长,这个服务团于1938年春回到西安,不久,与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合并,在凤翔县正式组成第一军随军服务团(李永森主编《西北大学校史稿(解放前部分)》,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36)。这也是为什么熊向晖保存的服务团团友名单上有“申振民”名字的原因。而熊向晖、陈忠经与申健的相识应该是在凤翔的服务团中,不过这次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因为熊向晖在当年的5月就被胡宗南保送到中央军校7分校读书去了。

二、在西安

1939年3月,熊向晖从西安王曲的中央军校7分校毕业,被胡宗南选中担任了侍从副官,其后又担任了胡宗南的机要秘书。此前,1938年10月,第一军随军服务团解散,申健、陈忠经等被安排到西安的战干4团受训,之后又先后到第十战区长官部政治部、三青团陕西支团等处工作。

在西安期间,他们三人都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秘密工作中迅速成长起来,为保卫在延安的党中央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工作性质特殊,他们三人间并没有直接的组织上的关系,相互也不知道他人的党员身份,但他们还是颇为默契的相互支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也使他们成为相交甚得的好友。其间,胡宗南曾经对陈忠经有所怀疑,熊向晖就代为解释,陈忠经结婚时,也是通过熊向晖邀请到胡宗南为他证婚。而熊向晖的很多情报,则是通过陈忠经之手传给情报组织的负责人王石坚,熊向晖与王石坚的接头也多是在陈忠经家里。抗战后,熊向晖的三姐熊友榛(原名熊汇苓)与申健结婚,这时熊向晖才知道申健的党员身份。等到熊向晖结婚时,他按照风俗请的四大红媒中就有陈忠经和申健。

在西安的岁月里,陈忠经是非常出风头的人物,早年在北大领导学生运动的经历和三青团这样一个青年组织负责人的社会身份,让他在西安城这个不大的交际圈里成为非常活跃的人物,甚至连当时旅居西安的豫剧演员常香玉与陈宪章结婚时,他也能以证婚人的身份出场。(张乡仆、苏宏著《话说常香玉》,河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p234)。而他所交往的三教九流的人物,为他的地下工作提供非常好的掩护,也为他的情报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他又开办了研究书店,办了一份《研究月刊》,1944年后,还接办了在西安影响较大的《新秦日报》。

值得一记的是,1944年6月,爱泼斯坦等中外记者组成“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到延安去访问,在到达西安后,三青团为参观团召开了欢迎大会,会上大骂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等如何如何坏那一套。就在欢迎大会后的晚间,负责接待他们的三青团负责人、大会的主持人陈忠经来到外国记者住处,直言不讳告诉那些记者:“别听大会上那一套,全是胡说八道!”这件事给爱泼斯坦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在《我在这里成长》一文中特别记下了这件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编《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作为三青团的高级干部,陈忠经不可能时时都表现出自己的革命性,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得隐藏自己真实的政治立场,违心的去做一些符合“身份”的事,在1946年3月1日,他就会同其他国民党党务系统的人员,组织了一次由西安3000余名大中院校学生参加的反苏反共游行(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史研究室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记述(1919-1949)》,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p372),在潜伏敌人营垒的岁月里,他做的多数应是类似这样的事情。

而申健在三青团系统内也牢牢的站稳了脚跟,担任了三青团西安市分团部干事长兼书记,掌握了这个国民党下属的青年组织的动向,他还兼任了西北工合宝鸡事务所主任职务。1940年,在西安从事情报工作的罗青长在申健的掩护下,对陕西省三青团的情况进行了秘密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情况撰写了《陕西省三青团概况》的调查报告呈报延安党中央,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和好评,为中共制定国民党统治区的青年工作政策,把三青团列为争取对象而不是当作打击对象起到了一定作用。(罗青长《于平凡中见伟大》

在西安地下工作中,能接触到最核心机密还是熊向晖。虽然按照周恩来的部署,熊向晖的任务就是做闲棋冷子,但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的身份,决定了熊向晖不会闲起来、冷下去。随着抗战中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手握重兵包围着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成为了对延安的最大威胁,1940年冬,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坐镇西安的胡宗南向蒋介石提出“直捣肤施(延安)”的建议,但迫于兵力不足而未敢轻举妄动。面对复杂的形势,1941年夏天,中央社会部派遣王石坚到西安主持情报工作,王石坚的任务就是与熊向晖、申健、陈忠经等地下情报人员取得联络、搜集情报,而熊向晖成为王石坚系统中最重要的情报人员。

1942年9月,蒋介石在西安主持召开了北方各战区将领会议,有关会议的情况和胡宗南部队的动向及实力等情况,熊向晖都通过王石坚向延安作了报告,使中央及时掌握了国民党在北方地区的军事部署。1943年夏,蒋介石秘密布置胡宗南,趁共产国际解散之机,闪击延安,一举解决中共,胡宗南根据蒋介石亲自审定的《对陕北奸区作战计划》,在7月2日下达了于7月9日进攻边区的命令,第二天这一情报就被熊向晖报往延安。当时胡宗南准备用于进攻的部队有10万人,而陕甘宁边区仅有少量的留守部队,面对大兵压境、敌强我弱的形势,军委参谋长叶剑英建议使用由熊向晖提供的情报,公开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计划,进而挫败敌人进攻阴谋,这一建议得到毛泽东、朱德的采纳,7月4日由朱德亲自致电胡宗南,对其策划的破坏抗战进攻陕北的阴谋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国民党立即撤退准备进攻陕北的部队,同时根据熊向晖提供的情报材料,由延安的《解放日报》登出胡宗南准备用于进攻延安的部队详细部署情况,使蒋介石、胡宗南的反共阴谋一下子暴露出来,不得不中止了这次进攻行动。事后胡宗南密令追查泄密者,结果只是抓到了两个替死鬼,却从来没有怀疑过在自己身边的熊向晖。

抗战胜利后,胡宗南资助部下的优秀青年出国深造,熊向晖等三人都被选中,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三人在胡宗南心目中的位置。因为在抗战期间分别回到母校完成学业,陈忠经和申健凭着正式的大学文凭顺利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得以成行,熊向晖却因没有正式的大学文凭,出国之事耽搁下来,没想到这一耽搁反倒成就了熊向晖情报工作的最大成绩。1947年3月,胡宗南策划进攻延安,把未及出国的熊向晖又找回来为他拟订攻占延安后的“施政纲领”,熊向晖由此获得了胡宗南攻略延安的详细计划,很快这一计划就完整的送到了延安,而此时胡宗南麾下的众多将领尚不知道有此安排呢。这一重要情报使得在延安的党中央得以从容的组织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毛泽东因此说熊向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这也是对西安情报工作的最高评价。

“前三杰”

前三杰解救周恩来 “前三杰”为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北风,关键人物是钱壮飞。

钱壮飞通过何种关系进入中统,难以确知,有说是因主办西湖博览会结识徐恩曾,有说是通过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后分配至中统,总之在三十年代初,徐恩曾负责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前身)时,钱已成为徐的亲信担任其机要秘书。

时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机关工作的周恩来,指派李克农与钱建立联系。李由钱的介绍,也打入调查科,派驻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另一“杰”胡北风,则在调查科天津机关电台任职,就这样,一条直达国民党中央机关情报线建立完成。自此国民党中央党政军情况、其时国民党围剿江西苏区的军队动向情报,源源不断送到了共产党手中。钱壮飞情报通过上海李克农,转中共中央机关,再转往江西苏区,共产党军队打破国民党前几次围剿,与钱情报不无关系。

钱壮飞等人的最大贡献,还是在顾顺章叛变事件中及时发出警告,使上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机关负责人得以及时转移。

顾顺章为中共政治局委员,并负责中央机关保卫工作,一九三一年四月,他从上海护送张国焘往鄂豫皖苏区,回程中在武汉被叛徒**被捕。顾被捕后即刻叛变,并要求立即面见蒋介石,因顾知道钱壮飞等人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卧底,故不愿向低层人员透露,顾还想向蒋介石建议,由其出面说服共产党“归顺”中央。

红色特工李克农 武汉警方不敢怠慢,立刻用专轮送顾往南京。顾第二天早晨抵南京后才说出钱壮飞卧底事,可钱昨晚已从武汉紧急来电中得知顾叛变事,立刻发电上海中共中央机关,此时已离开南京扬长而去了。国民党根据顾情报立刻在上海抓捕,周恩来等人已安全转移,只抓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共产党另一损失,就是顾交代出当时已被国民党抓入狱中却化名蒙混的恽代英。倘若没有钱壮飞及时告警,周恩来等人肯定难逃厄运,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势将被全部摧毁。

顾顺章出面说服共产党“归顺”,当然不可能,蒋介石深知这一点,顾一自首也就失去在共产党内影响。蒋见顾一面,即交由中统“相机指导运用”。抗战前顾在中统中不得意想另投门庭,被徐恩曾借口杀掉了。顾所付的代价还不止此,为惩罚顾叛变,据说由周恩来亲自指挥,将顾一家大小数口全部活埋,顾曾在上海大报上刊登捉拿周悬赏启事,这成为国民党攻击周恩来的一大口实,也成为许多同情共产党、崇敬周的人深感遗憾的事。

“前三杰”中,胡北风1935年在长征途中被张国焘杀害,李克农以后成为共产党保卫部门最高负责人之一。钱壮飞转去江西苏区后,参加了红军长征,途中战死在乌江。钱女儿黎莉莉是上海三十年代电影明星,钱的儿子钱江是电影摄影师,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厂长,今年四月刚在北京去世。描述钱壮飞间谍生涯影片《金陵之夜》,即由钱江所编导。

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 主治医师

职称:主治医师科室:新生儿科

语种:普通话

1992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儿科专业;2000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专业;2010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临床工作20年,对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如肺炎、腹泻病、心肌炎、新生儿黄疸等能熟练诊治,对危、急、重症如新生儿惊厥、缺氧缺血性脑病、肺透明膜病、脑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脱水休克等能做到早期、及时、规范抢救。擅长新生儿疾病诊治,能熟练进行窒息复苏、气管插管、脐动、静脉插管、新生儿洗胃、呼吸机使用等技术操作,能独立解决本专业领域内与专业职称相匹配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掌握本专业前沿诊疗技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