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设计批评
释义

设计批评的定义

设计批评又称为设计评论,是设计学和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历史看,可以说有设计就有设计批评,就单个设计活动来说,从创意到生产,消费的整个活动中,始终存在着设计批评。

序言

“设计像科学那样,与其说是一门学科,不如说是以共同的学术途径、共同的语言体系和共同的程序,予以统一的一类学科。设计像科学那样,是观察世界和使世界结构化的一种方法,因此,设计可以扩展应用到我们希望以设计者身份去注意的一切现象,正像科学可以应用到我们希望给以科学研究的一切现象那样”①。设计学家阿克在《设计研究的本质述评》中对“设计”作出的阐释,渲染了它作为一门学科的学术性色彩,使“设计”与“设计学”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长期以来,人们都将设计的学科性质定位为“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性学科”,如“设计学是以人类设计行为的全过程和它所涉及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对象,涉及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方法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学科”②。

可以认为,艺术设计是所有艺术门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门类,也是高等教育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虽然艺术设计的学科体系仍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其知识内容仍处于不断建构与重构状态,但它已成为一门具有本体意义的、具有独立价值的学科门类乃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已有专家建议主管部门在学科门类、序列中将其单列,使它不再隶属于“文学”乃至“艺术学”的门类之下。而设计学则相反,是发展较为缓慢的学术领域,它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严重滞后,其基本事实是:从设计内在意义——事理学学理上描述历史发展与形态演化的并具有历史学价值的设计史著作还未出现,从作为“人为事物的”科学或“人工科学”的内在逻辑关系上论述“设计原理”的著述也还未问世,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设计原理、设计学原理被混为一谈,大多停留于简史、分类、特性等一般格式的重复。设计心理学、设计符号学与语义学、设计方法论、设计管理学则处于名词解读与常识阐释的起步阶段,而设计批评学、设计思维与创意学、设计文化学等仍属空白。

设计学的内部结构与作为学科的知识体系正在被人们试图解读,一本《现代设计史》被克隆出数十种教材,而某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又被迅速发展的学科数量,因扩招而迅速增长的学生人数,及非专业意义上的教师所授课程而误传。

设计批评的标准

设计批评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

设计批评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

,亦是一种主观的活动。说它是一种客观的活动,这是说设计批评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称它为主观活动是设计批评中有许多主观的成分在其中难以量化。标准是一元的,但在设计批语活动中却有着多元的因素,这种多元的因素是说设计的标准有着历史的、民族的、地域、时代等诸多因素影响。 设计批评的三原则,人文意识、文化性和市场性。

设计批评的分类

1.朴素设计批评阶段

2.功能美评价趋势

3.形式美评价趋势

4.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设计反思阶段

设计批评的方式

设计批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国际博览会,群体批评和个体之类的批评家的批评。

国际博览会

主要是检阅世界最新的设计成就,广泛地引发社会各界的批评,其目的促进购买。集团批评包括审查批评与集团购买。

审查批评是指设计方案的审查集团以消费者代表的身份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与评估,以及设计的投资方与设计方进行的商业谈判。

群体批评

是指消费者直接参与设计批评。这是指消费者表现为不同的购买群体。

个体批评

指一些具有职业敏感的批评家对设计的批评。它所批评的对象不会仅仅局限在设计作品中,也不会处于设计作品的消费层次上,而是关注整个设计文化、设计思潮、设计风格、设计流派、设计倾向等方面展开的批评。一方面指导设计制作、生产发展;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接受设计产品进行消费,同时有机地推动设计发展,丰富和发展设计理论。

设计批评的作用

设计批评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更多地的是体现着设计的人文科学精神,是整个设计活动的组成,其中的价值作用涉及到许多方面,这里我们主要涉及以几个方面。

1、首先设计对读者的阅读和理解设计作品有指导作用;

2、不仅如此,设计批评可以帮助大众选择和鉴别作品;

3、此外设计批评对设计师的创作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其他相关概念

设计鉴赏,这是大众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对设计作品所进行的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它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设计鉴赏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活动,对这种鉴赏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考察,是设计鉴赏的主要内容。这里我们主要研究设计鉴赏的条件和心理活动过程。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设计批评》内容简介:设计学系列教材的编写,以逐步建构设计艺术学学科的课程结构与教学体系为基本目标,具有理论研究与教学教材的双重性,又不乏设计艺术学科各专业发展的适用性与广泛性。着眼于各类高等教育中的艺术设计学学科的课程教学,也可用于研究生的参考与辅助读物,还可供其他设计研究者参考。

《设计批评》为系列之一,对“设计批评”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

编辑推荐

《设计批评》:高等学校艺术设计学科教材·设计学系列

目录

1 绪论

第一章 设计批评的现状

第一节 批评的时代

第二节 设计批评的时代

第三节 设计批评与设计批评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设计批评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现状

二、国内设计批评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现状

第四节 设计批评现状的原因

一、理论原因

二、现实原因

第二章 设计批评学建立的必要性

第一节 设计批评学的意义

第二节 设计批评课程的意义

第三节 设计批评学的相关学科

注释

2 设计批评的本体论

第一章 设计批评的概念

第一节 批评一词的词源

第二节 批评的概念

一、设计批评的概念

二、设计批评的特点

三、批评与评论的区别

四、设计批评的不同形态

课堂讨论

第二章 设计批评的价值

第一节 学科价值

第二节 社会价值

第三节 设计批评的功能

一、宣传的功能

二、教育的功能

三、预测的功能

四、发现的功能

五、刺激的功能

第三章 设计批评的意识

第一节 批评意识是设计意识的前奏

第二节 批评意识是对设计意识的重新认识

第三节 批评意识的广泛性

第四节 批评意识之间的矛盾性

第五节 设计批评意识的细分

一、功能意识

二、审美意识

三、社会意识

四、伦理意识

第六节 女性主义设计批评意识

一、女性主义批评

二、被“看”的女性

三、被“想象”的女性

四、被“装饰”的女性

四、女性主义设计批评的意义

注释

3 设计批评的主体论

第一章 设计批评的主体性

第二章 设计批评主体的分类

第一节 自发的批评

第二节 职业的批评

第三节 大师的批评

第三章 不同设计批评主体的特征

第一节 设计师

一、设计师批评为设计研究者提供了文字参考

二、设计师通过作品本身表现出批评态度

三、设计师批评与批评家批评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

第二节 批评家

一、什么是设计批评家

二、设计批评家的独立性

三、设计批评家的定位与意义

第三节 艺术家

第四节 公众

第五节 官方

第六节 客户

课后练习:以《道路以目》为题写一篇批评文章

注释

4 设计批评的价值论

第一章 设计价值论

第一节 事实与价值

第二节 设计中的事实与价值

一、由装饰批判所反映的工业与艺术的关系

二、世纪末维也纳的“真实”

第二章 设计的价值分析

第一节 设计的价值构成

第二节 设计价值的等级序列

第三节 设计价值的不可公度性

一、设计价值的情境

二、设计价值的创造

第三章 设计批评的标准

注释

5 设计批评的类型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类型

第一节 政治批评

第二节 民族主义批评

第三节 道德批评

第四节 社会历史批评

一、马克思主义批评与设计的社会环境

二、马克思主义批评与消费批评

三、后殖民主义批评

第二章 作者批评模式

第一节 电影批评中的作者论

第二节 设计批评中对作者的认识

一、设计师对于提高设计价值的意义

二、“作者死亡”对于设计批评的意义

第三节 精神分析理论与超现实主义批评

一、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批评

二、潜意识与无意识

三、象征与超现实设计

四、“窥淫癖”与“凝视”

第四节 原型理论与原型批评

第三章 文本批评模式

第一节 语言学的影响

一、能指与所指

二、语境理论:语用学层次的批评

三、语义学层次的批评

第二节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

一、陌生化理论

二、构成主义艺术批评

第四章 读者批评模式

第一节 读者反应批评

第二节 “积极”的消费者

课后练习:针对上届毕业设计展的批评练习

注释

6 设计批评的媒介

第一章 文字媒介

第一节 评论集

第二节 杂志期刊

第三节 报纸

第四节 网络

第二章 图像媒介

第一节 绘画

一、草图

二、效果图

三、幻想图

四、绘画风格对设计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雕塑

第三节 电视

第四节 电影

一、记录片

二、电影的现实主义批判

三、电影的未来主义批判

第五节 设计作品

一、观念设计的探索性

二、观念设计的表义性

三、观念设计的批判性

第三章 事件媒介

第一节 会展与庙会

一、会展的起源

二、庙会与会展的区别

三、庙会向会展转型

第二节 会展设计的社会控制力

一、城市的物质空间

二、城市的心理空间

第三节 设计批评与会展

一、具有代表性的水晶宫博览会

二、会展批评的主体

三、大三位一体

四、小三位一体

第四节 媒体在会展批评中的作用

注释

7 设计批评简史

第一章 朴素设计批评阶段

第一节 功能美评价趋势

第二节 形式美评价趋势

第二章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设计反思阶段

一、理想的复兴

二、标准化生产对设计带来的影响

三、德国的狂飙

四、未来主义

第三章 现代主义启蒙阶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