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社渚镇 |
释义 | 社渚镇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七年,有”千年古镇”之美誉,现行政区划面积207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辖30个行政村和两个居委会。社渚镇地处溧阳西南边陲溧(阳)、高(淳)、郎(溪)三市县交界,紧连104国道,芜申运河、扬(州)溧(阳)高速公路、239省道穿境而过,为苏锡常与皖东南连接的交通枢纽,属茅山革命老区,是江苏省省政府确定的“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 城镇综述城镇现状该镇现代工业已形成了以省内最大绿色环保水泥企业金峰集团、苏特水泥集团、福华人造板为龙头的建材产业,以常州宝丽丝、黑牡丹(溧阳)服饰、广道针织、丝织地毯、溧阳云塔绿色食品为龙头的食品企业等六大类工业体系。201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茶叶、无公害香肠、羊肉火锅、咸鹅、无籽黄瓜等高效优质农副产品驰名四海,市场繁荣商贾云集,全镇工商企业逾千家,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候选项目神墩遗址、欧冶子铸剑池等文物星罗棋布,幡神傩舞已列入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使江南古镇活力飞扬、魅力无限。 近年来该镇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富民强镇、先行“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镇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突飞猛进,为新一轮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城镇发展方向位于社渚镇西南的山丘村,属丘陵山区,是常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多年来对山丘村的规划建设,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本着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村经济发展的原则,山丘村实施了创建“生态村”的目标,为实现该目标,2006年山丘村投资26.8万元,从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不断完善村级公共设施,创建生态绿化村彰显了生态特色。其投入亮点有:一、实施了村庄主干道、居民房前屋后、丘陵岗地的全面绿花,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做到春有花香、夏有阴凉、秋有果实、冬有绿叶的四季景色。二、对村庄周围12只村民用水塘全部进行清淤和改造,清除淤泥1.2万余方,并将淤泥运往林地作肥料。三、在村庄的中心地带建设一座集交流、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农民公园,公园面积达1.5公顷。四、建立老人活动室三间共60平方米,活动室内有电视、棋牌、台球等。 城镇经济文化地方企业溧溧阳广道针织有限公司坐落在西南重镇社渚。公司兴建于2001年,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现有职工人数486名,其中技术人员38人,管理人员56人;公司固定资产800万元,各类针织横机500余台,所有生产设备齐全,工艺完善,产品质量稳定,是集织造、水洗、绣花、成衣等一条龙生产企业。公司以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原河心针织服装厂为核心,强强联合,拥有下属各紧密型加工企业30多家,年产各类针织毛衫100万件套,产品全部销往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江苏苏特集团是以水泥生产销售为主导产业,从事新材料、建材机械、煤炭及各种原辅材料经营、配套运输服务的大型水泥集团。集团总部位于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区的溧阳市社渚镇,距上海、杭州200公里,距南京、苏州、张家港百余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集团母公司为溧阳市汉生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现有三条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年产能力400多万吨水泥,资产总额8亿元,员工700名,其中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技术、管理人员200名。公司自2000年改制成功以来,依托原有年产10万吨特种水泥的旋窑生产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持续发展之路,依托综合优势、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2002年对原有生产线进行了窑外分解技术改造取得圆满成功;2003年新建一条日产18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于当年7月份竣工投产;2004年新建一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于2005年9月份竣工投产。 江苏金峰水泥集团位于溧阳市西北部的社渚镇,始建于1980年,集团的前身是溧阳市金山水泥厂,2000年1月更名为溧阳市金峰水泥有限公司,2004年10月创建江苏金峰集团。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技改扩能,从年产水泥不足10万吨的小厂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四条(一条2500T/D三条5000T/D)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大型企业,年水泥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是目前江苏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集团现有固定资产19.58亿元,占地面积96公顷,职工280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本科学历的工程师60多人,拥有强大的生产管理、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团队。近三年来公司综合经济效益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6.5%、25.1%和46.6%。 发展企业电子信息:重点发展电脑整机及周边产品、数码产品、通信器材、半导体、软件等。 工程机械:车辆配件鼓励发展工程机械、汽车零配件及特种汽车,重点发展工程仪表、家用智能化仪表制造业及其产业延伸。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主要发展以酶制剂为主的生物医药、生物保健品、生物农药、氯碱系列精细化工、PVC系列产品、医疗器械。 食品饮料和旅游产品:重点发展天目湖啤酒为主的酒类系列产品,以果蔬汁、植物蛋白饮料为主的饮料系列、以畜禽水产深加工为主的生熟制品,以粮油林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方便休闲食品,竹木工艺品等。 金属冶炼和加工:鼓励发展塑钢、型钢,钢结构、不锈钢等新型建材和新型线材、管材,板材、汽车用钢、工程用钢、工具用钢等特种钢材。 纺织服装:重点发展高档服饰的新型面料、高级装璜和家饰材料、新型化纤长丝和非纤维聚脂切片及其延伸产品、无纺材料、系列品牌服装和服饰品、系列地毯和箱包产品。 服务贸易: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休闲、咨询服务、人才培训等。 文化遗址神墩遗址位于溧阳市社渚镇孔村,这里虽然偏僻,却是苏皖两省通衢之地。外观为平原地带高出四周地面1至2米的长条型土墩,东西约150多米,南北约200米,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神墩遗址的南部和西部被溧梅支河环绕,东为引水渠,北为农田,西为孔村。溧梅支河向东200米后注入发源于宜溧山地由南向北流淌的梅渚河并在三尖嘴附近汇入南河,向东经宜兴南溪河可入太湖,向西经高淳胥河、固城湖、石臼湖可达长江,构成了太湖水系的有机组合部分,成为古代先民对外交流的便利通道。由此可见,这里是古代居民的密集性活动区。神墩遗址于1982年在文物普查时发现,200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2006年2月至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常州市博物馆和溧阳市文化局对神墩进行了三次主动性科学发掘,累计发掘面积1002.5平方米。 神墩遗址的文化层平均厚度为1.5-2米之间,发现了距今7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时期相对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共清理墓葬252座,婴幼儿瓮棺葬16座,房址10座,灰坑102个,沟1条。同时还发现了距今5300-5000年的良渚文化墓9座和距今3700-3300年的夏末早商时期灰沟遗存1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文物和动植物标本,填补了太湖西部古文化的空白,对深入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面貌特征、相互交流和影响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增添了一份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可以说,神墩遗址是溧阳境内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史前遗址,也是太湖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在神墩遗址的三个文化层面中,主要遗存的年代跨度为7000至6000年左右,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遗存为7000至6500年,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早期,晚期遗存为6400至6000年,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晚期并出现了向崧泽文化过渡的倾向。早期发现了釜、豆、罐、盆、钵、甑、匜、盉、器盖、器座、支座、陶拍等大量陶器。陶系以夹细蚌末红陶为多,有一定数量的红衣陶、黑衣陶和褐陶,陶胎较为一致,细蚌屑的含量较高,基本不见泥质陶和夹砂陶。胎质较为疏松,火候相对较低。相当多的陶器呈现外红内黑的状态。平底器占绝大多数,也有少量三足器和圈足器,不见圜底器。纹饰简单,大多为素面,仅有少量锯齿纹、镂孔、刻划纹、凸棱等。平底釜是最为重要的炊器,数量最多,形制也多种多样。陶釜腰檐以上多施红衣,少量施黑衣。器体硕大、造型古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