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团社会
释义

澳门没有政党,只有社团,被称为“社团社会”。澳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社团,有同样兴趣爱好者也喜欢组成社团。各类社团增添了澳门的活力,也成为这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中一道独特风景。

社团概述

在澳门成立社团很简单,只要有章程、有架构就可以注册,社团总数有四、五千个。不少社团历史悠久,点多面广,在澳门社会颇具影响力。比如中华总商会、工会联合总会、街坊会联合总会、妇女联合会、归侨总会、中华教育会等。澳门是个移民城市,各类同乡会在社团中也占了不少比重,比如江门同乡会、福建同乡会等。由于澳门社团多,一个人往往加入好多个社团。有名望的人士身兼五六十个社团头衔很平常,有百余头衔也不稀奇。在澳门时不时会收到折叠式名片,即便这样,也只能收录该人众多社团头衔中的“精华”部分。

社团历史

澳门最早的社团,可追溯到434年前的明朝隆庆年间,当时,澳门这个小小渔村刚刚被“弱势政府”抛到异邦的怀抱中,前后左右的关系被生生剪断了,像一只漂泊在茫茫大海中的小船,孤悬在外,命途多舛,就靠着赤条条的自己去寻找可以生死相许的“稻草”。于是,同为远涉万里、孤悬在外的葡萄牙传教士,便成了许多澳门人的“萍梗”。“同是天涯万里身,相依萍梗即为邻。”澳门首任天主教主贾尼路以开办慈善救援为召唤,成立了一个仁慈堂。仁慈堂内,官衔、身份、家产等统统被抹去,大家互为兄弟姐妹,都作为一个个有独立人品的个人受到尊重。贫富差距不见了,民族对立松懈了,只剩下一群赤诚相见的朋友。又因往昔堂内设有祭坛,俨然小教堂,明清两代华人曾把教堂称庙,故仁慈堂也被澳门人称“支粮庙”。作为澳门历史上第一个社团,就在这种痛苦无奈的背景下“横空出世”了。

社团发展

至此往后,澳门建社团之风便一发而不可止。澳门人最早结社始于明末清初的一批反清志士,代表人物是普济禅院的开山祖师大汕和尚;1840年,澳门出现和当局对抗的“望厦乡民知守义团”;19世纪20年代初,改良派先驱郑观应、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梁启超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等在澳门活动,于是政治社团如保皇会、同盟会澳门支部、戒鸦片会澳门分会等相继成立。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革命的兴起,工商等行业社团开始组建。澳门最早的行业性组织为1840年成立的上架行会馆。接着1912年成立了澳门商会;1913年又成立了澳门中华总商会。到20世纪20年代,澳门光工会组织就有近百个之多;抗日战争期间,澳门聚集了来自各方面的爱国力量,纷纷组织各类社团,如“澳门各界救灾会”等,支持国内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批重要社团先后成立,如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会、澳门中华学生联合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新闻工作者协会、澳门归侨总会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中葡联合声明》发表后,澳门社团更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包括众多澳门居民纷纷成立的“基本法关注小组”,为澳门平稳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尽揽澳门社团汹涌长河之大观,其背后有一条鲜明的主线贯穿始终,这就是社团的诞生及兴旺,无不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转换,无不与祖国的荣辱兴衰紧密相连,无不依托开放与自由的社会环境。

兴盛原因

社团在澳门兴盛,究之另一深层原因,是其独特的历史演进逐渐孕育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地域文化的“特产”。400多年前,澳门被强悍地割断同祖国母亲的“脐带”之后,长期孤悬海外,原有的血缘关系、情感关系、文化关系慢慢疏离,代之以新的族群关系、经济关系、实用关系。澳门人置身于此氛围之中,心中的漂泊感愈积愈重,某种自卫意识和凝聚意识亦渐渐上升。不知经过多少次的灾难、争斗,各种地域性、宗教性、行业性的社团便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澳门很早就成为一个国际化都市,华人、葡萄牙人、欧洲人、马来人杂居一处,西洋文化、东方文化混合交汇,相对于同时期世界绝大多数尚处在封建专制中的地区而言,澳门凸显其开放和接纳的优势。而正是这种开放和接纳的社会氛围,民间社会团体才得以在澳门广泛兴起。从趋向看,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国家与社会、权利与权力均衡互动发展和权力回归社会的时代前瞻性;再者,回归前的澳门,其政府管治远在万里之外,对澳门社会事务无法也无力做到有效管理,因此长期处于“无为而治”的状况,即所谓“小政府大社会”,这无疑给澳门社团的生存与发展拓展了空间。民间社团在填补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救济等方面不足的同时,也不断壮大了力量。

公益社团

由澳门日报读者公益基金会一年一度举办的“公益金百万行”,将于2009年12月13日举行,目前已收到各界善款近一千万元。每次百万行,都有几万市民参加,沿孙逸仙大马路浩浩荡荡前行,行政长官及澳门社会名流均参与,沿途还有节目表演等,如同一场慈善嘉年华。本次百万行更有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跳伞队表演助兴,更胜往年。澳门日报读者公益基金会是澳门三大慈善社团之一,能把慈善活动做到如此规模,可见澳门社团的活力。

澳门沙龙影艺会已有三十年会龄了。上个月沙龙影艺会与与内地摄影协会在澳门综艺馆连续举办了两场摄影展。沙龙影艺会理事长谢炳润是公务员,利用业余时间打理会务。他说,担任理事长虽然累一点,但能为会员服务,以影会友,广交朋友,也是一大乐事。国情教育(澳门)协会是2009年刚刚成立的社团。2009年11月该协会主办了第一届青少年国情知识竞赛,吸引两千余学生参与。2009你12月还将在澳门三十所大中小学举行“国庆大阅兵图片巡展”。协会副会长兼理事长王海涛说,澳门虽然社团很多,但缺少推动国情教育的社团,协会大有作为空间。

主要特点

1、澳门很小,从街头走到街尾,就能碰到好几个熟人。澳门的社团文化,就是小城人情味的缩影。

2、社团中一般有大量的常务理事、理事、监事职位。有些社团还为德高望重者设置了永远名誉会长、名誉会长,永远荣誉会长、荣誉会长,永远会长、创会会长等职位。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加上社团职务大多是不领薪水的兼职,即便精英人士也只能在少数社团担任要职,其他社团职务常常是“挂名”。有位澳门名流私下说,因为大家都很熟,需要互相“帮衬”。

3、澳门社团开展活动,除自筹经费外,还可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和澳门基金会赞助。由于近年来澳门经济发展快速,澳门基金会财力充裕,为社团活动提供了很多支援。

社团性质

上世纪初,鉴于澳门没有自己的华商组织,议事不便,华商萧瀛洲于1913年发起成立“澳门商会”,几年后定名“澳门中华总商会”。 澳门中华总商会是澳门工商界第一个社团组织,也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社团。总商会包罗了澳门商界名流、知名商号及一百余个行业协会,会员经营的业务遍及澳门工商各业。何贤、马万祺、崔德祺、崔乐其、彭彼得等商界领袖都曾担任商会要职,现任会长为马万祺。

澳门中华教育会是全澳最大的教育团体,拥有三千多教师会员和几十个学校团体会员,在澳门教育界发挥着积极作用。现任会长李沛霖介绍,澳门中华教育会是响应蔡元培组织中华教育会,于一九二〇年成立的。新中国成立后,澳门中华教育会也逐步转变为爱国爱澳团体。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区政府与教育会的共同目标都是培养有爱国爱澳理想、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的下一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