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进化与人类出路
释义

曼德尔的这本书,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和卢森堡等人的古典传统,用非常简洁的简幅分析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评介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说明如何争取群众以通向无阶级的平等社会,也用精练的文笔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他不但批判了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更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提出不再重蹈覆辙的方法。如果我们抛开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成见,仔细阅读这本书,或许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将产生新的看法。

作者简介

曼德尔(Ernest Mandel, 1923-95)是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经济学方面有卓越贡献,同时也是有五十多年经验的实际运动者。十五岁起参加托洛茨基主义运动,在比利时矿工中从事组织工作,希特勒入侵后从事反法西斯活动,被捕后逃脱。战后他长期担任比利时总工会经济顾问,又是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派)的领导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晚期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是其名著。此外还有介绍托洛茨基生平及贡献,分析工人运动与官僚的关系,讨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计划、市场与民主的关系等各种著作。1999 年英国Verso 出版社出版《曼德尔的遗产》一书,辑录欧美有名学者对他的评价。编者称誉曼德尔的马克思主义为“活动家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人道主义与乐观主义特征的马克思主义”。

少年曼德尔

曼德尔生于一九二三年,那时德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才刚失败。父母为了生下儿子而从比利时返回德国二十及三十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革命、反革命与战争的时代。曼德尔目睹周围的工人阶级的困苦,使他很年轻便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他父亲──一个共产主义者──每天把新闻解释给他听,而且讲许多有关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及理论,对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至巨。

曼德尔在一九三九年加入了比利时的托派组织。不久德国纳粹占领比利时,托派组织积极参与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因此多人被捕,有些被杀,其中包括了曼德尔所敬仰的阿伯拉.里昂(Abraham Leon,着有论犹太人的名著,廿四岁死于集中营)。曼德尔前后被捕三次,第一次因为向德军派发传单。曼德尔的国际主义精神,大大帮助了他这次脱险。在押解往奥斯维兹集中营途中,曼德尔首先跟狱卒说话。其它比、法等国狱友都不屑跟德藉狱卒说话。从谈话中他知道有些狱卒曾经是被禁制了的社会民主党或共党的党员。他努力向他们解释这场战争的性质,自己的信念,游说他们协助他逃走。狱卒对这个只有16 岁的少年很激赏,于是助他逃脱。虽然不久他又再被捕(直至一九四五年才被释放),但是这次经验对这位年轻革命者的终生坚定的国际主义精神无疑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曼德尔一生的事业主要都是建造第四国际,从二次大战结束起一直到他逝世,他都是第四国际的主要领导人。

战后活动

经过五十年代的寂寞、孤立之后,六十年代的古巴革命、越南战争,使新一代青年激进化。曼德尔期待已久的突破开始了。一九六六年,捷古华拉邀请他赴古巴一起讨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也是在这个时候,曼德尔的理论才华,随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出版,而得到确认。该书出版于一九六二年,至今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包括中文(中共内部发行)。在斯大林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到令人生厌的时候,这部书令人耳目一新。用曼德尔自己的话说,此书是要根据今日的科学研究资料,考察资本的诞生、成长及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而再现马克思所研究的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系统。

该书最后几章论述苏联经济、过渡时期经济等,也被被给予很高的评价。一九六八年的法国革命突然爆发,接着在西欧、亚洲、拉美都产生回响。第四国际的各国支部都积极投入群众斗争,而且急速发展。曼德尔奔赴各地,作公开演讲,与战友讨论、激辩,控诉资产阶级政府,批评社会党及共产党的叛卖工人的路线。不久,报复来了,先是东欧各国拒绝曼德尔入境,继而美国、法国、德国、瑞士、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也拒绝给他入境签证。这使他成为整个激进运动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而且他之参与运动,是全心全意地参与。他是许多国际文件的执笔人,是无数次国际会议的参加者,也是许多组织工作以致技术工作的参与者。他知识渊博,理论修养深邃,但他从来不是经院式的学者,而是名实相符的革命学者,对于“少干实务,多做学术”的劝言,他一直都是一笑置之。

曼德尔的理论贡献

但是繁忙的革命活动依然没有妨碍他的理论研究。一九七二年他出版了有名的《晚期资本主义》一书,开始系统且深入地研究资本主义的“长波”(在此之前虽有论述,但未及深研),指出资本主义除了短的经济周期之外,还有长达几十年的“长波”,而资本主义经历战后的繁荣长波之后,正在无可避免地走向衰退长波。一九七四年的世界性经济衰退,以及后来的发展趋势,都证验了曼德尔的研究。

从八十至九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同五、六十年代相比大为放缓。那么,这次衰退长波何时才会转为繁荣长波呢?曼德尔强调,从繁荣长波变为衰退长波是资本主义的内在规律所使然。但从过去的经验看,衰退长波变为繁荣长波,单靠资本主义内在经济规律是不足够的,还须要“外在”的因素──政治、军事、科技因素,革命与战争等等。他这个观点观其后在一九八O年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一书中有更专门的分析。《晚期资本主义》一书行销各国,中共也有翻译并在内部发行。

八十年代此书由香港的战讯出版社翻印。(可惜由于译文欠准确,所以有碍读者研究。)曼德尔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革命者,让他们看到,在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民主主义这些假社会主义之外,的确存在一种真正的、以解放全人类为目的的社会主义,一种消除官僚专政与富人专政,让全体公民实行民主自治的社会主义。如果《晚期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艰深些,曼德尔的《马克思主义入门》(本社出版了译本,书名改为《社会进化和人类出路》)就是一本通俗的基本理论的入门书。

曼德尔的晚年错误

但是,一九八九年柏林围墙崩溃,以及这些官僚变态的工人国家之陆续走资本主义道路,既令他意外,也使他失望。意外,是因为他想不到官僚层会走资,失望,是因为前苏联及东欧的群众运动未曾发展为政治革命。但是,在我们先驱社看来,实在是既没有意外的理由,也没有失望的理由。在这里反映了曼德尔有关官僚理论的缺憾。托洛茨基早就指出了官僚的历史倾向是复辟资本主义,而不是无限期地保护国有财产制。曼德尔在这点上却不同意托洛茨基,而且在《今日马克思主义》一书中指责托“低估了苏联大多数官僚对集体财产的关连程度”。

虽然在一九九二年的《权力与金钱》一书中他多少承认了托洛茨基的估计,但仍然坚持所谓

三角理论──即官僚、工人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这个理论赋予官僚很大的自主性,其程度差不多可与阶级相比。这个理论是为了说明官僚会无限期地一面压制工人,一面保卫国有制,反对资产阶级复辟。可是,三年来的事实却进一步证明官僚早已变成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官僚了,所谓官僚有“自主性”及保卫国有制的特性,已被证实为子虚乌有。不过,瑕不掩瑜。曼德尔虽然在官僚理论上有点错误(而这个错误当然产生消极的政治影响),但是,他的理论及政治贡献仍是不能否认的。在今天,当资本主义的全球一体化正在协助资产阶级全面地打击工农生活,当各国工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在全球的范围联合反攻 所有左派都在这个国际主义阵线中缺席,而只有曼德尔有份建造的第四国际始终以促进这种国际主义联合为己任。而且,尽管曼德尔逝世前不掩饰他的失望,他从未绝望过。对于他的战友,阿伯拉罕的名言,“在每个足以令人绝望的理由背后,去找出足以产生希望的理由!”,他是深信不疑的。

内容提要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何在?为什么以往追求平等社会的努力都不成功?资本主义社会怎样产生?它和从前各种社会制度有什么分别?现代工人运动发展的历程为何?资本主义能够改良吗?为什么从十月革命开始的“社会主义实践”都失败了?什么是斯大林主义?平等社会是一种乌托邦思想吗?这些都是关心社会改革的朋友可能碰到的问题。

曼德尔的这本书,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和卢森堡等人的古典传统,用非常简洁的简幅分析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评介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说明如何争取群众以通向无阶级的平等社会,也用精练的文笔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他不但批判了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更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提出不再重蹈覆辙的方法。如果我们抛开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成见,仔细阅读这本书,或许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将产生新的看法。

目录

第一章社会不平等和整个历史上的社会斗争

2 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不平等

3 二、从前社会中的不平等

4 三、社会不平等和阶级不平等

6 四、人类史前时代的社会不平等

7 五、历史上反对社会不平等的例子

9 六、历史上的阶级斗争

第二章社会不平等的经济根源

14 一、以穷困为基础的原始社会

14 二、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15 三、必需产品和社会剩余产品

16 四、生产和积累

17 五、过去一切平等主义的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三章国家,阶级支配的工具

22 一、社会分工和国家的诞生

23 二、国家为统治阶级服务

25 三、暴力强制和思想整合

26 四、统治的思想和革命的思想

27 五、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29 六、资产阶级国家的特殊性

第四章从小商品生产到资本主义生产

34 一、为满足需要而生产和为交换而生产

35 二、小商品生产

36 三、价值规律

37 四、资本的出现

38 五、从资本到资本主义

39 六、剩余价值是什么?

41 七、现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条件

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

44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

45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

47 三、工资的发展

49 四、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51 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53 六、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

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

56 一、从自由竞争到资本家的协议

57 二、银行的集中化和金融资本

58 三、垄断资本主义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59 四、资本的输出

60 五、帝国主义和附属国

61 六、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

第七章世界帝国主义体系

66 一、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综合不平衡发展律

68 二、帝国主义资本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剥削

69 三、半殖民地国家里当权的“阶级联盟”

71 四、民族解放运动

73 五、新殖民主义

第八章近代工人运动的起源

78 一、无产阶级初级的阶级斗争

79 二、无产阶级初级的阶级觉悟

80 三、空想社会主义

81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82 五、第一国际

83 六、工人运动的各种组织形式

83 七、巴黎公社

第九章改良和革命

86 一、历史上的渐进和革命

87 二、现代资本主义的渐进和革命

88 三、近代工人运动的发展

89 四、改良派的机会主义

90 五、先锋党的需要

92 六、革命者和争取改良的斗争

第十章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

98 一、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

99 二、资产阶级国家为资本的阶级利益服务

101 三、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限度

102 四、镇压和专政

104 五、无产阶级民主

第十一章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俄国革命

108 一、国际工人运动和帝国主义战争

109 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革命危机

110 三、俄国1917 年二月革命

111 四、不断革命论

113 五、1917 年十月革命

114 六、俄国资本主义的毁灭

第十二章斯大林主义

120 一、欧洲革命浪潮的失败,1918-1923

121 二、苏联官僚的兴起

123 三、官僚层的本质:苏联的本质

125 四、斯大林主义是什么?

127 五、斯大林主义的危机

128 六、经济改革

129 七、毛泽东思想

第十三章从当前群众斗争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136 一、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条件

137 二、建造第四国际

140 三、直接的要求和过渡性的要求

140 四、今天世界革命的三个部份

142 五、工人民主,群众的自我组织和社会主义革命

第十四章革命者如何争取群众

146 一、无产阶级内部的政治分化

149 二、反对阶级敌人的工人阶级联合战线

152 三、“阶级对抗阶级”阵线的进攻动力

153 四、工人联合战线和人民阵线

154 五、阶级的政治独立性和阶级的联合组织

155 六、阶级独立和阶级联盟

第十五章无阶级社会的来到

160 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161 二、达到目标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

163 三、达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心理和文化上的条件

165 四、无阶级社会的发展阶段

第十六章唯物辩证法

168 一、普遍的运动

169 二、辩证法,动的逻辑

171 三、辩证法和形式逻辑

172 四、运动,矛盾的函数

175 五、认识的辩证法的其他问题

178 六、运动是整体的函数─抽象和具体

179 七、理论和实践

第十七章历史唯物主义

182 一、人的生产和人的交往

184 二、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

186 三、物质生产和思想生产

189 四、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192 五、历史决定论和革命实践

194 六、异化和解放

198 附录一 延伸阅读书目

新苗出版社出版

书摘

第一章 社会不平等和整个历史上的社会斗争

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不平等

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里,按照财富和社会权力来划分,都有一种金字塔形的结构。在美国,据参议院一个委员会估计,不到1%的人家占有一切公司股份的80%,其中2/3以上属于0.2%的人家。在英国,1973年,最有钱的1%人口占有一切可以出卖的财富之中的28%;而最有钱的5%占有50.5%(这些数字其实大大低估了财富集中的程度,因为连私人住宅也算在可以出卖的财富之内了,而在大部份人来说,住宅并不是“可以出卖的财富”,却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条件)。在比利时,1/3的公民处在金字塔的底层,除了年年岁岁挣来又花掉的以外,什么都没有;既没有储蓄,也没有资产。4%的公民处在金塔的顶点,拥有全国私人财富的一半。不到1%的比利时人,拥有全国公司股份半数以上。这些人之中,二百户人家掌握了支配全国经济命脉的大控股公司。在瑞士,1%的人占有67%以上的私人财富。收入和财富上的不平等,不仅仅是一种带有经济意义的事实。这还暗示在生存和死亡的机会上的不平等。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不熟练工人家庭的幼儿死亡率比资产阶级家庭高一倍。官方统计显出,1951年在法国,每一千名幼儿中的死亡率,在自由职业界是19.1,雇主中是23.9,商业雇员28.2,零售商34.5,手工艺工人36.4,熟练工人42.5,农民和农业工人的44.9,半熟练工人51.9,不熟练工人和粗工60.7。过了十年之后,这种比例的差别简直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各种人家的幼儿死亡率都降低了。

不久之前,比利时一家立场保守的报纸《自由比利时报》,发表了一个关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报告,很令人难过。这研究证实,穷苦人家的孩子常会在两周岁以前受到发育障碍,以后又由社会阶级制度令他们在文化上发展不足,因此造成持久性的后果,使他们难以领会抽象的概念和吸收科学知识;施行“平等的”教育但并不对穷家孩子予特别的补偿教育,是不能消除这种不利情况的。在这“福利国家”的时代,社会的不平等仍旧压制着人民的孩子之中许多像莫扎德,莎士比亚和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人物的成长,这不幸是个事实。

在今天的时代,仅仅检查每一个国家里面所存在的社会不平等,已经不够了。更重要的是计算到两种国家之间的不平等:一边是少数工业化的先进国家,另一边是生活在所谓不发达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人类大多数。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之中差不多占了一半,而在许多主要的工业原料之中所消费的超过了一半。印度人口有5亿5千万,他们所使用的钢和电力人口比九百万的比利时还要少。世界最穷的一类国家的平均每人实际收入,只有最富一类国家平均每人收入的8%。世界人口的67%,只得到世界入的15%。1970年印度妇女因分娩致死的比例,等于英国的20倍。

因为贫富之差,印度人平均每日从食物中得到的热量只有西方人的一半。平均的寿命,在西方国家超过65岁,有些国家达到70岁,但印度才30岁。

二、从前社会中的不平等

类似现存于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社会不平等,在所有从前的社会中(就是说,在有文字起载的人类生存的阶段中)都可以见到。

17世纪的法国作家拉布吕耶尔在《性格论》一书中这样描写当时法国农民的悲惨生活:“可以看见一种野兽,雌雄都有,散布在乡间,被太阳晒得浑身黝黑,束缚在他们以无比的坚持性挖掘着的土地上。他们可以发出音节清楚的声音。他们直立起来的时候,露出人的面孔。他们其实是人。他们晚上睡在窝里,吃的是黑面包,水和萝卜一类。

拿这幅农民的画像同那时代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庭中的辉煌宴会相比,同贵族的奢华和财主的浪费相比吧。这是社会不平等的明显形象。

在中世纪社会,农奴制度占支配地位,贵族领主常常把农奴的劳动或者收成要了一半。每个领主的土地上多半有好几百农奴,甚至有几千几万。所以每个领主每年从几百几千农民身上取得利益。

在古代东方各种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里(埃及、苏米利亚、巴比仑、波斯、印度、中国),情形也一样,不过那里土地的主人是领主、寺院或者国王(由代理王室府库的士子代表)。

3千5百年前埃及法老时代写作的《职业的嘲讽》,给我留下了农民受国王的士子剥削的形象。心怀不满的庄稼人把那些士子比喻为猛兽和寄生虫。

至于古代希腊和罗马,他们的社会是以奴隶制度为基础的。他们的文化能够达到高水平的部份原因,是他们的公民能够把大部份时间用来从事政治、文化、艺术和体育的活动,而把体力劳动交给奴隶担任。

三、社会不平等和阶级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不一定就是阶级不平等。例如,一个不熟练工人和一个高度熟练的工人在工资上的差别,并不使这两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级。

阶级不平等是以经济生活的结构为根基的一种不平等,相当于经济上不同的机能,而由那个时期主要的社会制度和法定制度来永远维持并且强调的。

举几个例子可以把这个定义弄得更清楚。

你如果想在比利时成为大资本家,必须至少为每一个你所雇用的工人投资一百万法郎。在一家雇用二百工人的小厂来说,所需要的资本至少是一亿法郎。一个工人每年净收入不过二十万法郎。一个工人工作50年,一个钱都不花,也还没有足够的钱成为资本家。所以,工资劳动(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不断地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基本的阶级这情况:一个是工人阶级,它永远不能靠它所挣的钱变成生产数据的主人;另一个是资本家阶级,它占有生产数据,又由于把一部份利润重新投资而扩大它的财产权。

不错,除了资本家之外,有些技术人员也成为公司的董事。可是,要成为技术人员,必须受过大学教育。最近几十年内,比利时的大学生之中只有5%至7%是工人的儿女。大多数帝国主义国家的情形都一样。

社会制度封闭了工人取得资本家财产的一切门路,这既因为他们所挣的钱少,又因为他们很少机会受到高等教育。这些制度维持、保存而且永远保持现存的社会阶级划分。连美国这个时常被夸耀为最有机会让“工人的优秀儿子由于奋斗而变成百万富翁”的国家,调查的结果也表明:大公司的最高级的经理人员,90%都是中等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出身的。

所以,我们看出,在整个历史上社会不平等都结晶成为阶级的不平等。每一种社会里都找得出一个生产的阶级,用它的劳动来维持整个社会,还有一个支配的阶级,靠别人的工作来生活:

东方帝国的农民和教士、领主、土子;

古代希脑和罗马的奴隶和奴隶主;

中世纪的农奴和封建领主;

资产阶级社会的工人和资本家。

四、人类史前时代的社会不平等

可是历史只记载了地球上人类生活的一小段时期。以前还有史前时代,就是还没有文字和文明的人类生存的时代。一直到不久以前,甚至一直到我们这个时代,未开化的人们还停留在史前情况。在史前生活的大部份时期,人间还没有阶级的不平等。

这种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之间的根本差别,可以从研究这两种社会的某些制度得到了解。

有些人类学家曾经谈到许多未开化民族都有的一种风俗,就是在收获之后举行盛大的宴会。人类学家米德描写过阿拉培赤(新几内亚)的巴布亚人的部落的这种宴会。谁的庄稼收成超过平常,就举行宴会,把所有亲属和邻人都请来,宴会活动一直举行到大部份的盈余消耗掉了为止。米德说:“这种宴会是一种可以防止个人积聚财富的方法。”

人类学家阿施考察过美国南方的〔印地安人〕荷皮部落的风俗和特殊制度。他们同我们相反,他们的社会认为个人之间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荷皮儿童在游戏中从来不算分数,也不懂得谁赢谁输。

在未开化的社会里,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农业,这需要固定的地域。虽然那里没有划分阶级,但时常已经不是集体耕种了。每家领得田地耕种一段时期。田地经常重新分配,防止对社会某些人有利而对别人不利。草地和森林是共同利用的。这种村社制度以土地不归私有为基础,差不多世界各族人民开始有农业的时候都实行种制度。这证明:那个时代在村庄的范围内,社会还没有分成阶级。

一般人都认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个人天赋或者能力上的不平等,而社会分成阶级是人类“天生的自私性”的产物,所以是“人类本性”造成的。这见解在科学上并没有根据。一个社会阶级受另一个阶级剥削,是社会的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人类本性的结果。这情形并不是一直都存在的,也不会永远存在。并不是一向都有贫富,也不会永远都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