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舌下腺囊肿
释义

舌下腺囊肿位于口腔底部,在舌系带的一侧,透明,略呈蓝色。囊壁薄,质地柔软,覆盖的口腔粘膜可以推动。内容物为无色的粘性液体。舌下囊肿有时很大,可波及对侧口底,也可穿入下颌舌骨肌进入颏下区,突出到颈下,将舌上抬,影响说话,进食。也可因损伤破裂,流出粘液而暂时消失,数日后又逐渐增大。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口底部肿胀疼痛,影响进食。

西医学名:舌下腺囊肿

所属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发病部位:舌下腺

主要症状:囊肿

主要病因:腺体破损,腺体导管远端堵塞

多发群体:青少年

发病原因

唾液腺粘液囊肿其发生的原因有两个:

一、由于腺体破损,粘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称为外渗性囊肿。占粘液囊肿的80%以上,组织学上表现为粘液性肉芽肿或充满粘液的假囊。含有黏液的囊样间隙由结缔组织或肉芽组织衬里,这提示外渗性粘液囊肿是由面部创伤引起的。舌下腺囊肿大多数系外渗性粘液囊肿,舌下腺受伤后导管破裂,粘液外渗进入组织间隙所致。

二、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粘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潴留囊肿。不如外渗性囊肿多见。组织学表现有三个特点:有上皮衬里,潴留的粘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潴留型囊肿的病因主要是导管系统的阻塞,可由微小涎石,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

舌下腺囊肿常见于青少年,可分3类:①单纯型;②口外型;③哑铃型。

①单纯型:占大多数。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天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②口外型: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③哑铃型: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诊断鉴别

1.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2.典型的舌下腺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在口底一侧粘膜下,囊肿呈浅紫蓝色,囊壁薄,质地柔软,扪之柔软有波动感。

3.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口底囊肿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4.囊肿可因创伤而破溃,流出粘稠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5.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口底部肿胀疼痛,影响进食。

6.应与口底部血管瘤、淋巴管瘤、皮样囊肿鉴别。皮样囊肿位于口底正中,扪诊有面团样柔韧感,可有压迫性凹陷,大囊性淋巴管瘤穿刺见内容物稀薄,无粘液,淡黄清亮,涂片可见淋巴细胞。舌下腺囊肿可抽出透明粘稠,拉丝样液体。

疾病治疗

治疗方式

1.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余囊壁不致造成复发。

2.口外的舌下腺囊肿,在切除舌下腺后,需要将囊腔内的囊液吸净,在下颌下区加压包扎,不必在颌下区做切口切除囊肿。

舌下腺切除术:在下颌下腺导管开口外侧,沿舌下腺腺体长轴作口内切口,游离颌下腺导管,或通过导管内插入钝探针来解剖颌下腺导管。腺体包膜下分离舌下腺,充分止血。在腺体后缘,舌神经跨越颌下腺导管,注意游离并保护。舌下腺从前向后游离,最后切断腺体后缘时要注意保护舌神经。

3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及婴儿,可以做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切除覆盖囊肿的部分黏膜及囊壁,放净液体,填入碘仿纱条。待全身情况改善或婴儿4~5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

有学者认为袋形手术后填塞碘条两周以上,也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已有一些大样本的研究比较了舌下腺切除术和袋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舌下腺切除术为100%治愈,而开窗术的治愈率为43~63%。故目前舌下腺切除仍是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4.对于不愿手术者,可有两种保守治疗的方法。可将囊液抽出后,再注入碘酊,使之纤维化。 也可用粗线或不锈钢丝穿过粘膜及囊壁作小环并固定,以达到引流及减轻症状。 但此类方法复发率高,局部刺激形成的瘢痕不利于再次手术切除腺体。通常在没有手术条件时使用,以暂时缓解症状。

术后并发症

1.术后出血

2.术后感染:多表现为颌下间隙感染。

3.术后复发:主要原因是残余腺体所致。

4.颌下腺导管损伤,术中误扎、误断颌下腺导管;结扎者需及时拆除缝线,断裂者需将导管口与口底黏膜缝合,形成新的开口;颌下腺导管狭窄,可以予导管扩张,冲洗,瘢痕松解,有涎腺镜者可选择球囊扩张。

5.舌神经损伤均表现为舌感觉异常,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决定治疗方法。单纯解剖损伤予神经营养药物促进恢复;神经断裂缺损者予手术修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