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蛇纹陶鬲 |
释义 | 蛇纹陶鬲为鄂尔多斯(朱开沟)青铜文化的典型器物,炊具,萨满教传统认为蛇为可通天的神物,蛇纹图案可能反映了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人群的蛇和天的敬畏。 涵义陶鬲为古代陶制炊器。其形状多为侈口、圆腹、三个袋状足,有的颈部有双耳。使用时,在三个袋状足下直接燃火煮食。其中一类陶鬲其袋足上有纵向分布的成组的附加泥条堆纹,泥条或为直线,或为波折曲线,或者二者配合使用。这种带纵向的泥条直线或泥条波折曲线的鬲就是所谓的蛇纹鬲。蛇纹陶鬲为命名内蒙古鄂尔多斯青铜时代朱开沟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朱开沟文化陶鬲分为侈口和敛口袋足鬲,这两种鬲中的部分陶胎较薄,大部分饰有细绳纹和所谓的蛇纹,只有个别饰篮纹或不饰蛇纹。多数鬲的口沿外有小纽形錾,均为袋足,无实足根。在萨满教传说中,天有很多层,每层都有神灵居住,起初各层天不相通,是蛇钻洞打通各层天,所以蛇是萨满教崇拜中能通各层天的大神,是百虫之首。蛇纹陶鬲是原始宗教的一个物化形式,它反映了在西起辽西、东到甘青、南起长城、北到外贝加尔的广大地区内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 起源关于朱开沟文化的来源,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已有本地起源说。但是,在甘肃省庄浪地区和东北的辽河流域也发现了时代较早的蛇纹器 ,这是应予以重视的踪迹。然而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目前还有一定的局限。蛇纹是竖向的直或弯曲的泥条堆纹。无论是在西北,还是在东北,陶器上的蛇纹出现比鬲出现早。陶器蛇纹在西北见于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在东北流行于偏堡子文化,出现的时间都在新石器时代末的公元前第三千纪的晚期。在外贝加尔还没有发现这样早的泥条蛇纹。但是在贝加尔湖岸边的乌兰·哈达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的地层内出土的陶器上有刻画的蛇像,头上尾下,有刻画的神偶像,而用浅齿的片状工具压印出的竖向的条纹,也可能是蛇像的简化。 流向在甘肃毛家坪、庆阳、内蒙古毛庆沟、蒙古国的若干石板墓遗址以及前苏联的外贝加尔地区,出土了与朱开沟文化有一定差别的蛇纹器 ,时代晚至春秋时期。从公布的几件复原鬲的形态分析,外贝加尔的鬲与东北的蛇纹鬲比较接近,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鼓腹鬲最为近似,而与西部地区高领、足向外叉的特点差别明显。东北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已经存在少量的蛇纹鬲。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早于外贝加尔含陶鬲的石板墓文化。所以外贝加尔的鼓腹陶鬲可能是从东北辽西经过蒙古东部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传播过去的。值得注意的是,向西直到额济纳旗的中蒙边界地带也有蛇纹鬲陶片的发现,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的西端,看来,陶鬲向北传播的路线可能不只一条。另一方面,黄土高原地区二里头文化其蛇纹陶鬲在这里突然发生,而后又随即消失,这说明显然它应是外来品,即受近邻的畜牧、游牧文化影响所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