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蛇舌兰 |
释义 | 简介种中文名:蛇舌兰 种拉丁名:Diploprora championii (Lindl.) Hook. f. 种别名 :倒吊兰(台湾兰科植物彩色图鉴),黄吊兰(台湾兰) 国内分布:产台湾(台北、桃园、南投、乌来、恒春等地)、福建南部(南靖)、香港、海南 (三亚市、定安)、广西(桂平、凌云、钦县)、云南南部至东南部(屏边、蒙自、金平、 勐海)。生于海拔250—145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沟谷岩石上。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国外分布: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德干高原)、锡金、缅甸、泰国、越南。 海 拔:250-1450 命名来源:(香港植物名录)[Fl.Brit.Ind. 6: 26. 1890] 中国植物志:19:282 属中文名:蛇舌兰属 属拉丁名:Diploprora 亚族中文名:指甲兰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Aeridinae Pfitz. 族中文名:万代兰族 族拉丁名:Trib.Vandeae Lindl. 亚科中文名: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态特征茎质地硬,圆柱形或稍扁的圆柱形,常下垂,长3—15厘米或更长,粗约4毫米, 通常不分枝,节间长1—1.5厘米。叶纸质,镰刀状披针形或斜长圆形,长5—12厘米, 宽1.6—2.7厘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并且具不等大的2—3个尖齿,基部具宿存的鞘,边 缘有时波状。总状花序与叶对生,比叶长或短,下垂,具2—5朵花;花序轴多少回折 状弯曲,扁圆柱形,花序柄被2—3枚膜质鞘;花苞片卵状三角形,长3—4毫米,先端 急尖;花梗和子房长约8毫米;花具香气,稍肉质,开展,萼片和花瓣淡黄色;萼片相 似,长圆形或椭圆形,长约9毫米,宽4毫米,先端钝,背面中肋呈龙骨状突起;花瓣 比萼片较小;唇瓣白色带玫瑰色,中部以下凹陷呈舟形,无距,长约10毫米,宽约4 毫米,稍3裂;侧裂片直立,近方形;中裂片较长,向先端骤然收狭并且叉状2裂,其 裂片尾状,上面中央具1条肥厚的脊突;蕊柱柱状,长约3毫米,无蕊柱足;粘盘柄的 上部扩大呈三角形的凸缘;粘盘卵状三角形,比粘盘柄的基部宽。蒴果圆柱形,长约4 厘米,粗8—10毫米。 花期2—8月,果期3—9月。 药品【药 名】:蛇舌兰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蛇舌兰的全草。 【功 效】:散瘀消肿。 【主 治】:用于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辛,温,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外用:适量,捣敷。 【别 名】:船唇兰(《广西植物名录》)、黄吊兰(台湾)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 【拉丁名】:蛇舌兰Diploprora champinii (Lindl. ) Hook.F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