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邵培仁 |
释义 | 邵培仁,江苏淮安楚州人。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 邵培仁教授1993年以来的科研成果(2008年一、论文 二、专著 三、课题 四、获奖 五、专家评论 2007年一、论文 二、专著 三、课题 四、获奖 五、专家评论 2006年一、论文 二、课题 三、专家评论 2005年一、论文 二、专著 三、专家评论 2004年一、论文 二、课题 三、专家评论 四、获奖 2003年一、论文 二、专著 三、课题 四、专家评论 2002年一、论文 二、专著 三、学界评论 2001年一、论文 二、获奖 三、课题 四、专家评论 五、其他 2000年一、论文 二、专著 三、专家评论 四、获奖 1998年一、论文 二、专著 三、专家评论 1997年一、论文 二、专著 三、专家评论 1996年论文 1995年一、论文 二、专著 三、专家评论 1994年一、论文 二、专著 三、专家评论 1993年一、论文 二、专家评论) 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情况简介概述此外,邵培仁还担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娱乐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浙江省传播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传媒报告》杂志总编辑,《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蓝皮书》主编,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传播学会会长,浙江省会展学会理事长。曾先后任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新闻研究室主任、传播研究所所长、副系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等。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1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邵培仁男, 1953年11月生,江苏淮安楚州人。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与传媒分院院长、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娱乐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浙江省传播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传媒报告》杂志总编辑,《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蓝皮书》主编,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传播学会会长,浙江省会展学会理事长。曾先后任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新闻研究室主任、传播研究所所长、副系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等。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1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论文著作邵培仁先后发表论文260余篇,已撰写或主编出版的传播学和媒介管理学著作主要有:《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全国新闻传播学类研究生教材《媒介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媒介管理学经典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文化产业经营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大众传媒通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电影经营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知识经济与大众传媒》(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媒介经营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传播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新闻传播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传播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经济传播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政治传播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艺术传播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教育传播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20世纪新闻学与传播学·宣传学与舆论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有多部著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如《传播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于2002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材一等奖;《媒介管理学》(含《媒介管理学经典案例》)于2004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材二等奖;个人于2004年荣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荣获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2008年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传媒思想人物奖。 近几年先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主要有: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2007);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媒介地理与媒介生态研究》(2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产业集团的成长机制与政策取向研究:以传媒集团为例》(2004)。2009/01/21 邵培仁教授1993年以来的科研成果2008年一、论文Shao Peiren, Liao Weimin, Functions, Genres, Resources: Discussing the Adoption of Virtual Characters in Digital Muse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Proceedings of Cyberworlds 2008,P621-626, IEEE publisher. 2008年7月录用,9月23日国际学术会议宣读。EI。 邵培仁、廖卫民:《思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180-190页。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8年第9期,第4-11页。 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系统的构成、规划与管理》,《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第190页,论点摘编。 邵培仁:《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视野: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135-144页。《新华文摘》2008年第9期,第169页,论点摘编。 邵培仁:《论华人华文新闻与传播学之崛起》,《中国传媒报告》2008年第2期,第4-6页。 邵培仁、廖卫民:《中国新闻与传播研究30年学术论争的历史考察(1978-2008)》,《中国传媒报告》2008年第1期。 邵培仁、潘祥辉:《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制度创新的内在关联》,《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56-58页。 邵培仁、廖卫民:《文化传播力:解读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全景图》,《杭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0卷第2期,第20-27页。 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系统的构成、规划与管理》,《新闻与信息传播》2008年第1期,第8-14、27页。 邵培仁:《信息公平论:追求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邵培仁:《中国古代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循环思想》,《嘉兴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66-68页。 邵培仁:《媒介生态城堡的构想与建设》,《当代传播》2008年第1期,第15-17页。 邵培仁:《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1期,第25-26页。 邵培仁:《传播全球化、媒体人性化的新格局》,《新闻与写作》2008年年第6期。 邵培仁、廖卫民:《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全景图》,收录曾骅等主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22-337页。 邵培仁、邱戈:《论媒介身份研究的可能性与科学性》,收录范红主编:《媒介素养读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邵培仁、潘祥辉:《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制度创新的内在关联》,收录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编:《震撼:媒体回想》,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6月,第116-126页。 二、专著邵培仁等著:《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三、课题邵培仁:《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景象的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年。 邵培仁:《中国残奥代表团的形象展示与宣传策略研究》,3万元,中国残联,2008年。 四、获奖邵培仁: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传媒思想人物奖,2009年1月8日北京。 颜洽茂、金娟琴、谢桂红、邵培仁、陈杰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浙江大学2008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浙大发教〔2008〕64号。 五、专家评论支庭荣:《从隐喻到思辩:一个学术种群成长的样本——读邵培仁教授新著》,《中国传媒报告》2008年第1期。 廖卫民:《融·通·功——评〈文化产业经营通论〉》,《中国传媒报告》2008年第1期。 彭玿:《在文化软实力竞争中的中国选择》,《东南传播》2008年第4期,第80-81页。 彭绍:《在文化软实力竞争中的中国选择》,《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第109-110页。 2007年一、论文邵培仁:《发展与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建议》,《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10期。 邵培仁:《恐怖源于媒体?——媒体恐慌论介绍及启示》,《新闻记者》2007年第6期,第21-23页;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7年第9期,第15-17页,全文复印。 邵培仁、章东轶:《流媒体技术与传统广播》,《国际广播影视学刊》2007年第11期第38-43页。 邵培仁:《媒介恐慌论与媒介恐怖论的兴起、演变及理性抉择》,《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第页。 邵培仁:《论玩具的媒介想象和媒介的玩具灵感——关于玩具与媒介产业互动的叙述性分析》,《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年第4期,第86-90页。 邵培仁:《论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媒介发展的对策与路径》,贾乐蓉主编:《新世纪大众传媒的发展——中俄学者的对话》,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1-174页。 邵培仁:《论深圳特区报的办报模式及版面特色》,《当代传播》2007年第3期,第34-38页。 邵培仁、李一峰:《论美国“公共新闻运动”》,《嘉兴学院学报》2007年(第19卷)第4期,第31-37页。 邵培仁、李一峰:《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104-109页。 邵培仁:《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污染及其治理》,《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3期。 二、专著邵培仁著:《传播学》(修订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邵培仁等著:《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邵培仁等著:《文化产业经营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三、课题邵培仁:《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立项重大课题,07JDCB01ZD,2007年10月10日。 邵培仁:《长江三角洲区域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现状调查》,浙江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课题,07HZC316Z,2007年6月8日。 四、获奖邵培仁:2007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五、专家评论陈卓:《语言是桥也是墙——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邵培仁教授》,2007年3月28日《浙江法制报》。 2006年一、论文邵培仁、邱戈:《论媒介身份研究的可能性与科学性》,《现代传播》2006年第3期;《新闻与传播》2006年第10期,全文复印。 邵培仁、方玲玲:《流动的景观:媒介地理学视野下公路电影的地理再现》,《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 邵培仁:《媒体的当下使命及社会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6期。 邵培仁、潘祥辉:《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8期,第165页,观点摘编;《上海文化》2006年第2期,第109-110页,观点摘编。 邵培仁、潘祥辉:《论媒介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新闻与传播》2006年第4期,全文复印。 邵培仁、邱戈:《媒体弱智:是社会咒语还是媒体现实》,《浙江学刊》2006年第1期。 邵培仁:《重建和谐统一的“媒介身份”》,《青年记者》2006年第13期。 邵培仁:《论媒介地理学的正当性、科学性和学术坚守》,《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邵培仁:《论中国媒介的地理群集与能量积聚》,《新闻大学》2006年第3期,第102-106页。 邵培仁、张洁:《全球媒介经济学的生态状况与发展趋势》,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邵培仁:《论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媒介改革与发展》,《媒介方法》2006年第2期,第57-59页。 邵培仁、邱戈:《论当前中国媒体的身份危机》,《中国传媒报告》2006年第1期。 邵培仁:《作为最新研究视野的媒介地理学》,《媒介方法》2006年第1期,第55-56页。 二、课题《媒介地理与媒介生态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基地中心),2006年。 《媒介生态研究:文化背景中的地理生态呈现》,教育部创新研究重点基地宗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项目,2006年。 三、专家评论刘秀梅:《勾勒和展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产业管理“地形图”——读〈电影经营管理〉》,《视听纵横》2006年第2期,第94页。 2005年一、论文邵培仁:《媒介地理学:行走和耕耘在媒介与地理之间》,《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3期。 邵培仁、潘祥辉:《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西部电视》2006年第1期 邵培仁、海阔:《宗法颠覆论纲——传媒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邵培仁、陈兵:《论中国报业集团管理改革中的十大悖论》,《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摘要。 邵培仁、章东轶:《颠覆还是重建:市民新闻学的兴起、特点及其应对》,《当代传播》2005年第1期。 邵培仁、潘祥辉:《新闻媒体“方言言说”的社会成本分析》,《现代传播》2005年第2期。 二、专著邵培仁、海阔著:《大众传媒通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唐榕、邵培仁著:《电影经营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三、专家评论张怡:《认识传媒: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基本素养——评〈大众传媒通论〉》,《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2期。 李华:《拯救电影:重新思索中国电影的经营之道》——评〈电影经营管理〉》,《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2期。 侯杰:《沿着大众传媒的时光隧道前行——读〈大众传媒通论〉有感》,《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4期。 2004年一、论文邵培仁、李雯:《隐性障碍:通往表达自由之路上的伏击》,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4年第2期,第10-13页。 邵培仁:《媒介产业管理发展的十个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2期,第31-33页。 邵培仁、彭凤仪:《金字塔式课程建设模型的探索和构建》,《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4年第7期。 邵培仁、陈兵:《中国报业集团改革中的六大困境》,《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邵培仁、李雯:《语言是桥也是墙:对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疑虑与拷问》,《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邵培仁,章东轶:《论流媒体时代的挑战与广播生存》,《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13-18页;《视听纵横》2004年第2期。 邵培仁,章东轶:《论流媒体时代的挑战与电视生存》,《新闻记者》2004年第4期;《媒介研究》2004年第5期。 邵培仁、章东轶:《市民新闻学的兴起、特点及其应对》,《新闻界》2004年第4期(压缩版)。 邵培仁、章东轶:《是颠覆还是重建:市民新闻学的兴起、特点及其应对》,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04年第4期(完全版)。 邵培仁、颜洽茂:《高质量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12期,第23-26页。 邵培仁、陈兵:《论中国报业集团管理改革中的十大悖论》,《中国传媒报告》2004年第4期;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新闻与传播评论》(2003年卷),武汉出版社,2004年,第118-126页。 邵培仁:《当代传播学视角下中国传统接受观》,《中国传媒报告》2004年第6期。 邵培仁、潘祥辉:《新闻媒体“方言言说”的社会成本分析》,《中国传媒报告》2004年第5期。 二、课题邵培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产业集团的成长机制与政策取向研究:以传媒集团为例》,2004年。★ 邵培仁: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沿海地区政府新闻网站可持续发展研究》,2004。★ 三、专家评论陈兵:《邵培仁与中国当代传播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刘强:《经典案例鞭辟入里,尽显媒介管理诡谲风云——评邵培仁教授的〈媒介管理学经典案例〉》,《中国传媒报告》2004年第2期。 吴筱颖:《喜欢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访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邵培仁教授》,《浙江大学报》2004年6月4日。 四、获奖邵培仁于20004年1月获得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称号。★ 邵培仁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获2004年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教材)一等奖,于20004年12月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教材)二等奖。★ 2003年一、论文邵培仁、张健康:《关于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瓶颈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邵培仁、张健康:《关于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瓶颈与对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转载。邵培仁、张健康:《关于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瓶颈与对策》,人大复印资料《图书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年第4期。 邵培仁:《媒介市场全球化与中国媒介产业的对策》,载于罗明主编《电视媒介的市场对策》,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17页。 邵培仁:《论中国媒介的购并战略》(上下),《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3期。 邵培仁等:《2001-2002年中国传播学发展报告》,香港《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1期。 邵培仁、张健康:《社会主义法制与舆论监督》,《当代传播》2003年第5期。 邵培仁、李雯:《隐性障碍:通往表达自由之路上的伏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邵培仁:《从微观层面研究报业集团运作——<媒体集团的经营与管理>序》,《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 邵培仁:《》,《新闻实践》2004年第期。 邵培仁:《论中国媒介经济管理发展的前景》,香港《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4期。 邵培仁:《总序》,《媒体集团的经营与管理:新加坡报业控股的成功之道》(【新】袁舟著),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 邵培仁:《序言》,《新时期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龚炜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邵培仁:《总序》,《21世纪传播研究丛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邵培仁:《序:传播是人性的折射》,《人生百态》(蔡章生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邵培仁:《卷首语》,《中国传媒报告》,香港吨泄??奖ǜ妗?003年第1期。 邵培仁:《卷首语》,《中国传媒报告》,香港《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2期。 二、专著邵培仁、陈兵著:《媒介战略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邵培仁、章东轶著:“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媒介管理学经典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三、课题邵培仁: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沿海发达地区政府新闻网站可持续发展研究》,2003年。 四、专家评论袁舟:《一部媒介管理学的扛鼎之作——评邵培仁新著〈媒介战略管理〉》,《新闻实践》2003年第10期。 章东轶:《学术呼唤良知——访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邵培仁教授》,刊于王永亮、成思行主编:《倾听传媒论语》,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陈怡群、朱贤勇:《邵培仁:传播学应进行本土化建设》,《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03年5月29日。 陈怡群、朱贤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访人文学院副院长、共产党员邵培仁教授》,《人文》2003年3月26日。 2002年一、论文邵培仁:《论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人大复印《新闻与传播》2002年第1期。 邵培仁、陈兵:《经济全球化利弊分析》,《商业研究》,2002年第4期。 邵培仁、陈兵:《产业化背景下的媒介集团战略研究》,《商业研究》2002年第12期。 邵培仁:《跨国传媒集团入粤的思索》,《新闻记者》2002年第8期。 邵培仁:《媒介全球化:是机遇还是挑战?》,香港《中国传媒报告》2002年第1期。 邵培仁:《电脑与网络:媒介地理学的颠覆者》,《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邵培仁:《论中国媒介的购并战略》,《传播学研究》2002年12月。 邵培仁:《更新媒介形态学和媒介地理学的“杰作”》,《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2年第4期。邵培仁:《卷首语: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应该提倡什么?》,《中国传媒报告》2002年第1期。 邵培仁:《卷首语:新闻与传播研究应确立五种生态观念》,《中国传媒报告》2002年第2期。 二、专著邵培仁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邵培仁主编:《20世纪新闻学与传播学·宣传学与舆论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三、学界评论金成学:《加入WTO后的中国媒介管理宝典——评邵培仁主编的<媒介管理学>》,《新闻实践》2002年第2期。 2001年一、论文邵培仁、李梁:《媒介即意识形态: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浙江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102-109页。 邵培仁:《米德:美国传播学的鼻祖》,《徐州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第98-103页。 邵培仁:《论库利在传播研究史上的学术地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58-62页。 邵培仁:《论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新闻界》2001年第3期,第26-29页。 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新闻大学》,2001年第4期,第20-22、45页。 邵培仁:《广播节目的资源构成与良性循环》,《现代传播》2002年第4期。 邵培仁:《论媒介产业全球化与中国对策》,《新闻通讯》,2001年第11期,第18-20页。 邵培仁:《网络就是新文化》,《视听纵横》,2001年第4期,第35-36页。 邵培仁:《媒介全球化:是机遇还是挑战?》,《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第1-6页。 邵培仁:《论新时期的舆论监督与法制建设》,《嘉兴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第1-4、99页。 邵培仁:《论经济全球化的幸与不幸》,《今日科技》,2001年第5期,第28-30页。 邵培仁:《.com时代的智者宝典》,《今日科技》,2001年第7期,第75页。 邵培仁:《媒介生态的观念与规律》,载《资讯服务与社会发展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邵培仁:《序言》,《网络传播导论》,《网络传播导论》(刘光磊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 邵培仁:《总序》,《网络传播辅助教材丛书》,载邵培仁主编:《网络传播辅助教材丛书》(七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二、获奖邵培仁、江潜:《知识经济与大众传媒》,第十二届中国优秀图书奖,2000年12月,1/2。★ 邵培仁:《传播学导论》(教材),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教材),一等奖,2000年11月。★ 邵培仁:《传播学导论》(教材),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教材),一等奖,2001年9月★。 三、课题邵培仁:《大众传播通论》,浙江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2001年。 邵培仁:《知识条件下的传媒角色与功能研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1年,2.2万元。 四、专家评论金成学:《评〈媒介经营管理学〉》,《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五、其他邵培仁主编:《网络传播辅助教材丛书》(七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00年一、论文邵培仁:《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第页。 二、专著邵培仁著:“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邵培仁、江潜著:《知识经济与大众传媒》,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三、专家评论韩运荣:《放宽传播学研究的视野——访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邵培仁》,载于《传播学在中国——传播学者访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傅百荣:《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佳作——评<知识经济与大众传媒>》,《浙江大学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四、获奖邵培仁、江潜:《知识经济与大众传媒》(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于2000年12月获第十二届中国优秀图书奖。 1998年一、论文邵培仁:《论中国古代受众的信息接受特色》,《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第45-52页。★ 二、专著邵培仁、刘强著:《媒介经营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三、专家评论傅百荣:《系统-科学-新颖:评邵培仁的〈媒介经营管理学〉》,《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浙江青年报》1999年6月3日。 金成学:《评〈媒介经营管理学〉》,《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1997年一、论文邵培仁:《传播观念断想》,《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第128-133页。★ 二、专著邵培仁著:《传播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三、专家评论童兵:《知识量与理论性俱佳的传播学新作——评<传播学导论>》,《新闻知识》1997年第11期。 1996年论文邵培仁:《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年第7期,第5-8页。★ 邵培仁:《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人大复印《新闻学》(一级)1996年第3期,第40-43页。★ 邵培仁:《传播模式论》,《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第26卷,第159-169页。★ 邵培仁:《论中国的当代传播学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总第89期。 邵培仁:《论建设面向21世纪的新闻传播学》,《宁波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总18期,第65-68页。 邵培仁:《预警·审判·挽歌:评布热津斯基的媒介失控论》,《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5期,第47-50页。 邵培仁:《论我国传播学的发展趋势》,《新闻知识》1996年第3期,第8-10页。 邵培仁:《新闻传播者的特点、权利和责任》,《新闻知识》1996年第8期,第4-5页。 邵培仁:《论传播学研究的欧洲渊源》,《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第4期总16期,第38-41页。 1995年一、论文邵培仁:《新闻媒介管理改革浅议》,人大复印资料《新闻学》1995年第1期。★ 邵培仁:《谈新闻传播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新闻学》1995年第2期。★ 邵培仁:《论传播学研究的中国特色》,《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第62-64页。 邵培仁:《谈新闻传播社会学》,《新闻大学》1995年第1期,总第43期,第20-21、41页。 邵培仁:《互动共荣:市场经济与新闻传播》,《新闻知识》1995年第3期,第9-12页。 邵培仁:《论新闻传播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第35-39页。 邵培仁:《整体的大象:新闻传播社会学的立体透视》,《新闻广场》1995年第2期总第91期,第66-68页。 邵培仁:《经济新闻的特点、功能与写作》,《新闻广场》1995年第5期,第44-45页。 邵培仁:《论新闻传播的原则体系》,《新闻纵横》1995年第1期,第11-13页。 二、专著邵培仁、叶亚东著:《新闻传播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三、专家评论秦正长:《大陆第一部〈新闻传播学〉面世》,1995年10月26日《公共关系报》;《新闻知识》第11期,第7页;《杭州大学报》1995年10月10日。 肖朝红:《融汇整合,开拓创新――评〈新闻传播学〉》,《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肖朝红:《融汇整合,开拓创新――评〈新闻传播学〉》,《当代学术信息》1996年第2期。 1994年一、论文邵培仁:《新闻媒介管理改革浅议》,《新疆新闻界》1994年第6期,第21页。 邵培仁:《论新闻媒介经营与改革》,《新闻知识》1994年第11期,第24-26页。 邵培仁:《新闻传播学面面观》,《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第4期,第9-13页。 邵培仁:《论新闻媒介经营与改革》,《新闻纵横》1994年第4期。 二、专著邵培仁、陈建洲主编:《传播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三、专家评论金伟忻:《著书立业苦作乐——访传播学者邵培仁》,《新华日报》1993年12月3日第7版。《青春》专刊第49期。 1993年一、论文邵培仁:《论艺术接受者》,《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总75期,第91-94页。 邵培仁:《中介者:艺术传播中的“雅努斯”》,《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第65-68、103页。 邵培仁:《接受者:艺术王国里的上帝》,《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总第56期,第45-48页。 邵培仁:《教育学领域的新成员:教育传播学》,《中国教育报》1993年9月29日第3版,《教育科学》专刊第53期。 邵培仁:《古老的传播论,年轻的传播学》,《淮阴师专学报》(高教研究专辑)1993年第2期,第102-105页。 邵培仁:《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评张咏华的〈大众传播学〉》,《淮阴师专学报》(高教研究专辑)1993年第2期,第113页。 二、专家评论金伟忻:《著书立业苦作乐——访传播学者邵培仁》,《新华日报》1993年12月3日第7版。《青春》专刊第49期。 裴显生:《创学科意识的体系性著作——〈艺术传播学〉序言》,《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于文杰:《体大精思,万象尽吞——〈艺术传播学〉与邵氏传播模式述评》,《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杜萍:《〈教育传播学〉:可贵的开拓,成功的架设》,《淮阴师专学报》(高教研究专辑)1993年第2期,第111-112页。 杨恒忠:《邵培仁,传播学领域里的一匹“黑马”》,《淮阴日报》1993年5月26日第3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