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少林梅花桩
释义

少林梅花桩即梅拳。武术拳种。为演练方便,在地面演练较为广泛,称为落地干枝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又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记载: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虚拟),第二代张三省,传说在巫山羽化升天。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

梅花桩

邹宏义,字光大,祖籍北直顺德府(今邢台市)人。据《邹氏家谱》记载:"我邹氏本北直顺德人,元顺帝时,我始祖为元内臣……至洪武年间,始祖改元而为明臣,辅理有功,荷蒙皇上洪恩钦赐世袭一等指挥职,镇守江南徐州府,代代相传,遂寄籍徐州……"。邹宏义自幼天资聪颖,曾读书数载,文事故重,武备亦不可不习,加上明朝末年世道混乱,家国流离,遂弃文习武,专心武学,开始曾习练家传武学,后得仙人张三省点拨度化,刻苦演练,寒暑不辍。邹宏义极具悟性,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历经数载精心锤炼,创立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派,取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开放,含先知先觉之意,合先备先用之理,达先发制胜之效,且拳分五势,正合梅花五瓣之形,故取名梅花拳。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民间。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根"(《根源经》记载)。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后,定居在后马庄,秉承父业,专心拳艺,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文聚在续写《邹氏家谱》时写到:"于已卯年迁于平邑北十里许,马庄桥,人但知余自南而迁于北,不知余却归还故土也。"其后,邹氏祖孙皆葬于今后马庄村北,即邹氏墓群.邹宏义之孙邹克 (传拳四方不知所归)、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终身职业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梅花桩的发展

1982年,河北省武协主席南仆同志,受中国武协委托,挖掘整理"梅花拳"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他花费三年多心血,踏遍冀、鲁、豫等地,在黄河两岸走访考察中,当地梅花拳老拳师们说:"我们玩的都是邹家拳,老家在河北平乡马庄桥。"1985年正月终于在平乡县后马庄找到了"梅花拳的老家"。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

谈到梅花拳的发展不能不提到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开辟了另外一片新天地的梅拳名师燕子杰。燕子杰,1936年出生,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燕子杰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武术家师承梅花拳大师韩其昌。1955年去燕子杰毕业后到西藏气象局工作,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他凭卓绝的武功,无数次化险为夷,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经历。1982年燕子杰调至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等,从此开始了他在数学和梅花拳两个园地的耕耘。燕子杰多次拜访梅拳前辈,从广宗县谷场相谷景华前辈探求梅花拳理,根源记载,文理功法,深受启发。曾发表过多篇武术论文,正式出版过《五势梅花桩》、《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等六本专著。二十多年来在全国上百所高等学校中不计辛劳的义务传授梅花桩武功,弟子几千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学界政界商界成名者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曾多次访问欧洲、中东和北美各国,目前他是欧洲梅花桩协会名誉主席,加拿大、台湾地区梅花拳组织的顾问。他对梅花拳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梅花拳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中扎稳了脚跟,使大量高级知识分子得以真正实践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培育了大量文物双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花桩事业传播发展的特点

自古以来梅花桩就有文场和武场的活动,它的流传和发展也是“文武齐全”的。文场敬祖师、掌管着世代流传的经书、辈谱,文场老师在拳派内都是德高望重、文武兼备的老前辈,平时能医、会算,为人排忧解难,教化弟子、维护拳派的团结和优良传统,用文理的精神指导整个拳派的活动。武场的活动就是练习武功,由于梅花桩武功是「无字真经」,它练神练气、开发智慧,有教育人的作用。所以,梅花桩武功是梅拳弟子们的入门和基础。 梅花桩文理也就是提高到哲理层次的拳理,由于它深刻而基本,能适用于万事万物。它不但是梅花桩拳派的指导思想,也是梅花桩拳法的最高理论和真正精髓。 梅花桩拳派这种“文武齐全”的活动形式和流传特点,是其它任何拳派都没有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梅花桩的文教与武教合一,武功与武德成为一体。拳法即是智慧,练武就是学习。梅花桩拳法中的拳打脚踢,才有了灵魂和生命。梅花桩武功在世代流传中才保持了它原有的面貌和基本的精神,“天下梅花拳是一家”的团结局面就是这种优良传统的体现。正是由于梅花拳文场活动的存在和它的领导作用,一百多年前梅花拳才发动并领导了义和团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因而梅花桩武功,已经不仅是一个拳术,它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证明,梅花桩是不能文武分离的。文理如果失去了武功做基础,就成了玄虚的哲学或说教,人们已不可能理解它,更不可能在万事万物中发挥作用。同样,梅花桩武功如果失去了文理的指导,就变成了单纯的拳打脚踢的运动。很快也就会被世俗的观念所污染,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宝贵的价值。在拳派的活动中也会杂念丛生、邪风四起,再也维护不了团结进步的局面。 因此,在梅花桩的流传和发展中,不论是纯文或是纯武都是不齐全的,这样的流传和发展也不会是长久的。我们在全球传播发展梅花桩事业的原则,就是要全面继承和发扬梅花桩的精神。所以,我们在各国进行梅花桩知识的宣传教育时应是文武一体的,在进行梅花桩活动和建立梅花桩组织时则是按先武后文的顺序。一个真正的梅花桩弟子是不能忘“本”的,这个“本”不仅是尊敬自己的老师,更要信仰梅花桩的祖师。这个“本”又是梅花桩的道德、智慧和基本的精神。燕雁和任军民在法国传播梅花桩的活动中,正是坚持了这个原则和精神。才始终站在不败之地。

少林正宗功夫梅花桩歌诀

少林从师数十冬,梅花桩上练真功。

持之以恒锐意修,定可成名盖群雄。

练习

1.用石灰在地上画碗口大的圈子成五个,形如梅花,走盘时步步踩在圈上,走梅花桩步,要练习半年功夫。

2.在地上摆上五个碗,碗口向下,碗底向上,排成梅花样,踩在碗底上面练刁梅花步,步步踩准,切莫掉下来,半年以后可以运用自如。

3.在地上栽五根二寸一分的木桩,上边露出一尺半,栽成梅花样,桩的周围地面如果松软,可以加石块、砖块砸结实栽稳固、脚踩在桩上练习梅花桩。持续半年。

4.将木桩露出地面三尺高,栽桩方法同上,栽埋好以后、可在桩上练习拳套招式、武术马步桩功等。又需用一年。

5.再埋露出地面五尺高的木桩,栽埋木桩法同上栽埋好以后,在木桩上练习拳套招势,或马步桩、弓立桩、歇步桩等功法,运用自如,不觉费力,也须一年功。

6.再埋露出地面七尺高的木桩,裁埋木桩方法同上,栽埋好后,可以用脚步步踩在桩上练习拳路和招势,或者各种桩功等,必须一年半功大。至练习纯熟,在桩上运用自如为度。

练习功法和拳路招势、必须身上带沙袋,沙子应经烧和猪血浸,否则会损血,若用铜制腿环或青铜代沙亦可。重量由轻渐重,日日增力,月月增加沙袋重量,直至全身上下共带沙袋六十斤,再练习自然,可于桩上蹿跃纵跳如履平地,即功夫告成。初步成功需五年,真正成功需要六年。要想巩固功夫要八个春秋,并仍然要继续苦练。否则不进则迟,退则前功尽弃,一切苦心力气均付之东流。

练习者在地上练习时,立时只一足,并且着力于足尖,心中自定跳跃的程序,左右足下落不要受限制,以便利为准,足尖一定要踩在梅花桩的中央,不可偏位,偏则功大稍逊,要努力,待练熟后再上桩。

梅花桩功法暗解

1.少林梅花功是少林正宋七十二艺中的软功内壮法,属于轻身功夫的一种,也是飞檐走壁的基本功夫,是专门练习人身的敏捷及步法轻灵的功法。为少林寺武僧经常练习的传统桩功之一。

2.少林武术的走桩是东、西、南、北四方各栽一根木桩,中间栽一根,为五子梅花桩;还有七星桩(排列像天上的北斗七星,又名勺于星)、天罡桩(排列式是从左至右分为十二行,每行前、中、后竖插三桩,共计三十六桩,取三十六天罡之意)、九星桩(排列是在前、中、后各竖三根桩,共九桩,形成方阵)、八卦桩(排列按八卦图乾、坎、良、震、巽、离、坤、兑)、九宫桩(排列按金、木、水、火、土,外加乾、艮、巽、坤四个斜方,共为九宫,也可以说八封桩当中,加一根戊己桩,即为九宫)、天干桩(排列前三根、中四根、后三根,共计十根,取十天干而得名)、地支柱(排列每行三根,共四行,按属象十二地支而得名)、窜宫桩(排列是共四行,每行七根,按二十八宿星辰而得名)、地煞桩(又名窜林桩,排列式共六行,每行十二根,共七十二根,按七十二地煞星辰而得名)、转轮桩(下边一个总粗木轴,下边栽在地下很稳固,上边一个转盘,盘上也是五根梅花式木桩排列,在其上练习很难,因为木盘转动,没有十五年至二十年的功夫不能习成转轮桩)、猿猴桩(排列式当中一大粗木桩,上头一个横木,当中一活动铁轴在横木上穿过,横木的两头各安两个短桩,连中间大校共五个,横木的两头下边有石墩接着,与横木相距二寸,如果跳上练习功夫跳到一头,另一头即翘起,两头形似猿猴,并跳上跃下地活动着,很难踩稳桩头,和转轮桩费力不差上下,需十五年苦修)。

3.经过练习桩功,既能增长下盘的实力,又能把身体练习灵活,是少林武术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夫。练习梅花桩和练习其它桩同样困难,木桩面积很小,人在上面以脚前掌踩踏,一不稳则会掉下来。同时,由于桩当中有一定空隙,每一个动作必须要掌握分寸尺度,否则如果不慎掉下来是小事,四面都是桩头,会受伤损的,因为难度大,危险性也大,所以不要贸然登桩,要练得一定技巧后,再上去练习。

4.练习此功夫多用于临机应敌之用。除了练习跳跃灵便,还练习眼神。与人交手时可使人捉摸不定,可出奇制胜。

5.少林武术练习的要点:要吃苦耐劳,不许间歇;要坚持不懈,锐意18心进修。此功主要练习身之轻灵,步之敏捷,眼之观察。

少材贞绪大师评梅花桩

少林桩功须耐心,步形尺寸要谨慎。

练至身轻如飞燕,应用自如把敌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