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少共国际师画报 |
释义 | 在福建省建宁县革命纪念馆,收藏着一份极为珍贵的中央苏区时期创办的《少共国际师画报》。在1994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一级革命文物确认会上,这份画报被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少共国际师画报》黑白石印,长58厘米,宽37厘米,画报左上角用隶书自左向右横书:“创造‘少共国际师’——给今年国际青年节的赠品!”在下面长方格内有肩题“青年实话副刊”,主题是“少共国际师画报”,副题为“少共中央局出版、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一日”等字样。该画报是少共中央局《青年实话》创办的副刊画报。该画报为首次发现,它对研究当年中央苏区新闻报刊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史料,有很高的收藏研究价值。 这份画报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由12幅画面和一首歌曲组成,每一幅画下面还配有文字说明,其中有9幅画中还配有文字补充画面内容。该画报有很高的思想教育性,整幅画报用生动、活泼的画面,介绍了少共国际师成立的意义,苏区青年和少年踊跃参加少共国际师的生动场面,反映少共国际师的战士开展练兵和文娱活动等情况。此外,该画报还发表了一首仿苏联骑兵战士的歌曲《上前线去》。整幅画报内容连贯,条理清楚,热情地讴歌了苏区群众与少共国际师的鱼水深情和少共国际师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 《少共国际师画报》在艺术创作上也是很成功的。13幅画面(包括一首歌曲),形态各异,既有长形、方形,也有扁形、椭圆形,统一协调,无杂乱之感。在画面处理上线条流畅,布局合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文字上,画报全部采用隶书,清新明快,工整美观,与画面珠连璧合,交相辉映。要在一幅仅0.2平方米的画面上,表现这样多的内容和人物,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者善于捕捉瞬间典型的场景细节、场面人物,运用动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极有层次地把人物活动体现得淋漓尽致,情景交融,使画面更好地为内容服务,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感召力,可见作者在艺术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同时也说明了当时中央苏区在文化艺术上有很高的创作水平。 《少共国际师画报》无论在历史性、思想性,还是在艺术性、创作性等方面来说,对当时中央苏区时期文学、艺术创作有很强的参考、研究价值,是一份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