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少共国际师 |
释义 | 红军长征中曾有过一支几乎全部由同龄人组成的部队:全师平均年龄18岁,历任师长都是20多岁,师政委肖华上任时年仅17岁,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极为罕见。 这支部队叫做“少共国际师”,1933年8月5日成立于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由周恩来亲自授旗。全师共一万余人,党团员占70%,下辖三个团,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 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前,为了扩大红军,进一步激发群众参军参战的热情,在红军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的倡议下,经党中央批准,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中央苏区1万多名青少年踊跃报名。 1933年8月5日,中革军委、少共中央局、中共江西省委、江西军区、福建少共省委联合在博生县城西郊大校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少共国际师授旗仪式,宣告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周恩来同志亲手给这支年轻的部队授予了军旗。全师辖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3个团,共1万余人,平均年龄约18岁,最小的年仅14岁。9月3日,少共国际师又在博生县城大校场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该师经整编和军政训练后,正式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师,为红五军团建制。 为了把这些初离家门的娃娃培养成能征善战、作风过硬的战士,“少共国际师”成立后,随即投入了战斗训练。中央军委任命陈光为师长(后为吴高群、曹里怀、彭绍辉),冯文彬任政治委员(后为肖华、罗华明)。部队中许多红小鬼,人还没有枪高,起初是用各自带来的红缨枪,后来才陆续开始练习射击、投弹、刺杀等技术。 战斗经历首战告捷两个月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刚结束,“少共国际师”便投入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第一仗是在闽北拿口与国民党军周志群部的遭遇战,“少共国际师”奉命配合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在东线抗击敌人。发现敌情后,陈光和肖华商定,以1个营分兵迂回,布成口袋,将敌人团团围住。枪声一响,战士们勇敢地冲入敌阵,展开肉搏,不到两个钟头,就干净利落地全歼敌军一个连。随即挥师渡过闽江,又击溃敌军200多人,还在莲花山歼敌一个排哨,前后共歼敌300多人,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 初次遇敌,就打了胜仗,“少共国际师”的士气更加高昂。朱德、周恩来和杨尚昆特电祝贺,称赞他们这次战斗是“铁拳初试”,勉励他们在胜利中要更百倍地提高军事技术,迎接更加艰巨的战斗,争取更大的光荣。 英勇事迹1933年12月,在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中,敌人以三个师的兵力发动了进攻。“少共国际师”和三师一部从左翼钳击敌人。肖华和师长吴高群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前沿指挥。傍晚,战斗将要结束时,吴高群正在指挥所旁的一棵大树下观察敌情,忽然一颗炸弹在附近爆炸,他的头部和腰部七八处负伤,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三岁。肖华热泪盈眶,他带领战士们向烈士宣誓: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把“少共国际师”的光荣旗帜永远打下去! 此后,“少共国际师”又在将军殿、邱家隘等地进行过几十次战斗,其中石城保卫战一役伤亡过半,一万多人的部队只剩下5000余人。1934年春,他们改称第15师,由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丢掉左臂、日后被称为“独臂将军”的彭绍辉出任师长,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少共国际师”。7个月后,红15师开始长征,担负掩护和殿后任务。 湘江战役中,红15师奉命在湘西延寿圩一带抗击敌人4个团的追击,掩护主力渡过湘江。他们以一个团直扑全州东南的鲁塘圩,配合红五军团佯攻以牵制全州敌人,另以两个团和尾追的敌人死打硬拼,保卫湘江界首渡口。敌人沿湘桂公路猛攻,情况十分紧急,红15师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于是全师赶快收缩兵力,跑步渡河。彭绍辉和肖华率领主力渡河以后,发现还有一个团没有过来,而敌人已逼近渡口。根据军团部的命令,又不容许他们回头去接应这个团。当他们翻越了大王山到达油榨坪集结时,这个团竟神奇地出现在面前。原来,他们被敌人切断后,从层层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奋勇抢渡湘江,甩开了敌人的尾追,并连夜强行军赶上了师主力。湘江战役中,面对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红15师拼死实现了战略意图,但官兵伤亡惨重,仅剩下2700余人。 光辉终结1935年遵义会议后不久,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军委决定对全军进行整编。“少共国际师”和红一军团主力合并,分别编入红1师和红2师。至此,这支存在不到一年半的“少共国际师”走完了短暂而光辉的战斗历程。陈正湘、谷广善、何廷一、黄定基、江拥辉、李景瑞、彭盛、宋景华、孙文采、谭云开、吴岱、谢明、杨思禄、袁佩爵、赵复兴……这些从“少共国际师”走出来的“红小鬼”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将领。 电视剧、同名电影、纪录片《少共国际师》剧情介绍“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 ——《忆少共国际师》少共国际师政委肖华上将题写 “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高举着少共国际的光辉旗帜,坚决的,勇敢的,武装上前线。做一个英勇无敌红色战斗员,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 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擦亮刀,子弹上膛瞄准敌人放。破“围剿”,缴枪炮,消灭国民党。赶走那帝国主义侵略的势力,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 ——《少共国际师出征歌》张爱萍上将作词 1933年8月,为响应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号召,继续扩大红军队伍,壮大武装力量,粉碎敌人的疯狂“围剿”,保卫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在博生县(现为江西省宁都县)组建了一支全部由模范青少年组成的特殊部队——“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这是全部由少男少女组成的娃娃部队,战士当时平均年龄不足18岁,师政委肖华上任时,年仅17岁。这支部队在博生县诞生、誓师、阅兵、授旗、出征,先后在江西赣南、抚州、吉安、福建龙岩、贵州等革命老区生活和战斗。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样一批“红小鬼”被组织起来,系统地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学习文化和军事技能,最后英勇地走上革命斗争的第一线,在苏区的反“围剿”战斗和长征中做出了重大贡献。1934年10月,红军离开苏区,“少共国际师”的少年英雄们与中央红军一道,踏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少共国际师”的很多少年英雄后来成长为彪炳史册的新中国开国将领。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同名电影、新闻纪录片《少共国际师》,这三部影视作品,通过故事情节、人物服装、逼真场景、红色音乐等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再现了一段极其壮烈的真实历史故事。讲述了中央苏区的这支少年红军部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的历程,塑造了立秋、正太、猴子、麻脚、子遥、红军小和尚等性格生动的少年群像,这些英雄少年在列宁学校接受马列信仰,学习文化和军事知识,在苏区的土地革命热潮和反“围剿”斗争中经受了考验。他们响应中央的号召,走向保卫苏区的战场,成为“少共国际师”的少年红军,用他们的青春和热情,在革命斗争史中写下了光辉而悲壮的一页。 “少共国际师”是中国革命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这一页突出体现了这些青少年极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少共国际师”这面火红的战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渗透力,是今天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好教材,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红色历史故事题材。 “少共国际师”红色精神的传承,可以让今天生活在祖国母亲幸福怀抱中的孩子们,深刻了解当年苏区青少年走过的艰辛岁月历程和那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感悟当年苏区青少年的成长、生活、学习和战斗的历史过程。 在今天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让薪火世代相传,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是伟大而光荣的事情。“为了共产主义,时刻准备着!”,“少共国际师”少年英雄的成长经历和战斗事迹,对今天生活在幸福环境中的青少年来说,是永远的偶像和榜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 目前,《少共国际师》三部影视作品各项拍摄和后期制作工作已全面完成,将陆续在全国公映。该作品填补了“少共国际师”从诞生至今78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空白,为今天的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是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优秀红色经典影视作品。 主创人员总策划、总制片人、出品人: 李兴文 总导演: 李俊岩 执行导演: 杨晓丹 王 枫 郑 旭(电影导演) 副导演: 王国栋 李洪波 马 杰 李晓强(电影副导演) 编剧: 陈海萍 王 宁(电影编剧) 作曲: 李 戈 美术: 明建国 摄影: 魏 军 曲晋疆 严俊海 冈强(电影摄影) 录音: 顾肖联 金欣欣(电影录音) 电视剧、同名电影——主要演员表演员表角色 演员 配音 备注 叶立秋 蓝 天 细 妹 柴 蔚 肖正太 王天立 猴 子 翟增光 陈子遥 郑 好 柳 月 陈谢雨丛 麻 脚 张海龙 狗 咬 王小龙 一 了 李艾威 百 了 郭 浩 贺 文 肖如艺 新 崽 张嘉健 林大宏 任宏宇 万冬如 张明健 石湘红 张锦尧 良乾星 魏宗万 郭茂三 田少军 陈一儒 杨晓丹 叶林生 周征波 四 婶 王小红 叶立春 朱敏铭 王 辉 侯俊杰 叶 儿 宋晓蓝 老 谢 李玉伟 老 张 周 航 肖 华 林 江 贺远成 高 峰 牛 牯 尚大庆 黄店主 杨 猛 阿菊婆 张新荣 贺三公 郭九龙 漆 叔 焦志强 智 心 王国栋 徐副官 王品一 彭 灏 李 理 沈牧咸 郑圣杰 小 于 李黄安 电影《少共国际师》 主要演员表 《少共国际师》 同名电影《少共国际师》主要演员表 秋 崽 张 琛 苦 妹 戴佳佳 二 栓 符 涛 大 栓 郝仕炘 毛 毛 郑 好 梁乾星 魏宗万 红 莲 宋晓蓝 陈大望 周 航 郭政委 周征波 杨立才 田少军 赖师长 杨晓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