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韶山文化馆
释义

韶山市文化馆历史

历史背景

韶山市文化馆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8月由湘潭县在银田镇建立的文化站,1956年5月,韶山区文化馆建立,银田文化站并入文化馆,馆址设在韶山农民夜校旧址(毛氏宗祠,毛氏三祠)。1963年,因筹建毛泽东旧居陈列馆,馆址被征用而暂停活动。

1966年6月易址恢复,1969年停办,1976年2月再度恢复。

1979年3月,由湖南省文化局拨款,在毛泽东塑像台西侧兴建馆舍,建筑面积1876平方米。

1981年2月,馆舍改作湖南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校舍。

1986年9月省文艺干校迁长沙,馆舍和财物移交韶山区文化馆。

2003年因改造毛泽东青年塑像公园,馆舍拆除。

当前规模

2008年由长沙市委、市政府敬建的韶山文艺馆(暂定名,拟命名毛泽东文艺馆)于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5周年时全面移交韶山市,并由韶山市文化馆管理。韶山文艺馆位于韶山市行政中心以东的红太阳广场内,外部造型独特,建筑设计寓意深远,以“根植大地,横空出世,千古一人”为设计理念,占地15亩,三层全框架结构,高18米,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总投资约3300万元。

历史地位

文艺馆是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阵地,收藏和展示毛泽东文艺作品的平台,研究和交流毛泽东文艺理论的场所。是伟人故里红色旅游的新景点,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文化产业的新基地。

未来发展路线

前期发展

韶山文化馆从建立以来一直处于蓬勃发展之中,馆舍面积从80平方米增加到4000平方米,全馆现有在编干部、职工4人,多次获得韶山市“先进工作单位”。成立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培训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世纪80年代搜集的器乐《二龙戏珠》和民间小调《瓜子红》等四首载入湖南有关集成;普查如意剪纸,出版两本《伟人头像剪纸集》;韶山山歌选入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多次在国家大型演出中表演;开展毛体字书法展览和比赛,将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未来发展规划

新时期下,韶山市文化馆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平台发展的文化馆努力构建人才高地,拓展服务领域,文艺创作精品化,基层辅导制度化,文化活动品牌化,文艺培训规模化,保障了城乡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文化馆成为广大群众终身教育的学校,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中心、群众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展示中心、基层群众文化骨干的指导培训中心。

韶山文化馆交通

韶山高速出口直行,韶山北环线,市区英雄路

门票:免费

关于韶山文化馆的小故事

毛氏族校

1921年秋,韶山冲进步知识分子毛麓钟、毛简臣曾在此创建毛氏族校,1925年初春至仲秋,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曾利用族校课堂开办农民夜校,这是韶山办得最早的农民夜校。杨开慧是该夜校的负责人,并在夜校讲过课。

湘潭县韶山区委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韶山支部在此办过图书馆。解放初期此处曾是中共湘潭县韶山区委、区公所和韶山区文化馆所在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