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疃村 |
释义 | 1 山东莱西夏格庄镇下辖村政区人口 (东经120°23′52″、北纬36°40′24″)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夏格庄镇镇驻地西南3公里处。清顺治年间,梁姓由本县牛溪埠乡高格庄村迁此建村,承原村名“高”之义,取名上疃。居住姓氏有梁、尉、江、丁、吴、张等。2001年,有居民130户,400口人,800亩耕地。 经济状况以蔬菜种植和养殖业为主。2004年,有蔬菜大棚80亩,一般种植园地120亩。奶牛300头,生猪存栏560头,养鸡3500只。2004年,经济总收入达到79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236元。 社会事业截止2004年,全村整修道路3条,家家通了自来水,90%的农户拥有彩电,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2%。55%的农户拥有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90户安装了固定电话,90%的农户购买了农用机械,摩托车已经成为重要代步工具。 2 山东平度市门村镇下辖村村庄由来 明成化年间(1645-1487年),李姓由昌邑县阳台迁来居住,因村址座落在地势较高的山下,比邻近村庄高,俗称上疃,后遂成正名。 政区人口 位于804省道以北,2005年耕地面积725亩,居民265户,80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631万元,人均收入5063元。 优势产业 葡萄 社会事业 92年上自来水。住房情况:每户4间。卫生室1个,合作医疗参保率24%。有线电视80户,固定电话200部。 3 山东胶南市张家楼镇下辖村上疃村位于在张家楼镇驻地西北10公里处,紧靠同三高速公路,距204国道2公里,西靠山张村,东接西碾头村。该村地处丘陵,现有耕地3369亩,经济林500亩,山地300亩,茶园1200亩。 据传,明永乐年间王姓从今海青镇迁此立村。因此地四周高,中间低,形如坛,村庄位于上方,故名上坛。后演变为上疃。现在上疃村共有437户,1195口人,村民姓氏主要有王、张、宋等姓。 茶叶生产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并于2003年成立了茶农协会,引导茶农生产和销售,其产品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功打造了“上疃绿茶”的品牌。除茶叶外,上疃村还积极发展畜牧养殖、苗圃等规模较小但经济效益较高的产业。第三产业,为上疃村农民增收的另一途径。2004年上疃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0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达到51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6%;第三产业收入为480万元,占总收入的43%。2004年上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622元。 该村村内及茶园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2座,水资源丰富;拥有80千瓦变压器2台;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 4 山东即墨市北安街道下辖村村庄由来 上疃是营上北偏东3公里,烟青公路东侧,原名段家庄,系明永乐时(1403~1424)段姓所建。清初,崔、常等姓相继迁来而段姓绝。因地势高于下疃,该村名为上疃。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 政区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积1499亩。2006年,全村共有314户,总人口为1007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546人。 经济发展 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560吨,经济总收入为3506万元,人均纯收入为8006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