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营乡
释义
1 甘肃省临洮县上营乡

歧义词。叫上营乡的全国有两处,一处是甘肃省临洮县上营乡 ,一处是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上营乡 。

基本情况

上营乡位于临洮县东北部,距县城37公里。辖12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4342户,农业人口17895人,总面积14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529亩 (其中水浇地4980亩),人均3.8亩。平均海拔2250米,年平均降雨量为461.8毫米,平均气温3.2℃,平均无霜期89天,属高寒阴湿山区乡,自然条件相对艰苦,是典型的农业乡。2006年人均纯收入1840元。

发展特点

今年乡党委、乡政府因地制宜地确立了“洋芋富乡、生态立乡、畜牧强乡、劳务兴乡、城镇活乡”的五大战略。主要以发展洋芋、畜草、劳务三大支柱产业和蒜苗、药材两大区域特色产业为主。其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洋芋富乡。全乡种植洋芋51300亩,占总耕地面积68529亩的75%,洋芋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1%,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今年全乡共调动洋芋良种700多吨,其中陇薯3号100多吨,陇薯5号、陇薯6号等600多吨。二是生态立乡。乡党委、乡政府充分发挥马衔山的资源优势,加大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万亩优质沙棘林基地,着力打造绿色上营,为东部供水工程涵养水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城镇活乡。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道路建设为骨架,在完成上营路油化的基础上,新修农四级公路两条,争取三年内形成全乡道路网络化,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打造文化大乡。以举办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大力培育新农民,通过举办农业科技、法律知识培训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构建和谐上营,推动全乡经济建康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冀东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1953年建上营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建上营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瓦房庄乡并入。

基本建设

临洮县上营乡对全乡农村农业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特别是通过电化教育,广大农民党员对洋芋、药材的种植,牛、羊、猪的养殖技术进行了培训,切实提高了他们的致富能力。 上营乡各村成立了党员电化教育协调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职的电教播放员。对全乡12个村的电教设备进行了检查调试,对漆家沟、包家山等村的电教设备进行了维修,使各村的电教设备都能正常运转。

为了拓宽学习领域,上营乡积极寻找学习素材,先后购进《洋芋种植与管理技术》、《黄牛养殖技术》等电视教材32部。乡电教片共有60部121张。同时,购进《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培训教材》一本,和刻录的电教片一切下发至各村,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党员的学习内容。二是确保人员的广泛性。上营乡党委把电化教育向群众、向学生课堂延伸,向窑坡村和上营村的农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延伸,取到了明显的效果。

针对以往专题讲座中出现的“难听懂、难理解、难实施”的“三难”问题,乡党委在专题讲座时,配放电教片,用典型事例,生动的图片,使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使培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特别是赵家台村党支部在旱作农业实施过程中,通过电化教育,用活生生的事例与传统种植模式作对比,彻底打消了群众的顾虑,推动了全乡旱作农业的顺利实施。

针对上营的实际,洋芋、饲草的种植,牛、羊饲料的配方及暖棚的修建等,在电化教育的同时,由农技、畜牧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地进行现场示范指导,提高了党员的接受能力,为进一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农村实际,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电化教育的参培率,乡党委针对各村的实际,把电化教育尽量安排在农活比较闲时,以支部为单位进行组织播放,确保广大党员、群众都能参加。

农业发展

上营乡党委、乡政府因地制宜地确立了“洋芋富乡、生态立乡、畜牧强乡、劳务兴乡、城镇活乡”的五大战略。主要以发展洋芋、畜草、劳务三大支柱产业和蒜苗、药材两大区域特色产业为主。其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洋芋富乡。全乡种植洋芋51300亩,占总耕地面积68529亩的75%,洋芋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1%,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全乡共调动洋芋良种700多吨,其中陇薯3号100多吨,陇薯5号、陇薯6号等600多吨。二是生态立乡。乡党委、乡政府充分发挥马衔山的资源优势,加大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万亩优质沙棘林基地,着力打造绿色上营,为东部供水工程涵养水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城镇活乡。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道路建设为骨架,在完成上营路油化的基础上,新修农四级公路两条,争取三年内形成全乡道路网络化,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打造文化大乡。以举办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大力培育新农民,通过举办农业科技、法律知识培训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构建和谐上营,推动全乡经济建康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自然资源

壮丽的山脉,造就了丰富的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临洮县上营乡的优势资源。近年来,临洮县上营乡紧紧依靠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生态立乡、洋芋富乡、畜牧强乡、劳务兴乡、城镇活乡”五大战略目标和“洋芋—草—输出”的经济发展思路,按照“强洋芋、保生态、兴畜牧、抓劳务、建城镇”的要求,狠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洋芋产业已成为全乡农民经济收入的主导产业,洋芋种植面积达5.1万亩。

发展优势

上营乡充分发挥二阴高寒地区的优势,通过提供优惠条件,动员地方老板和引进外地客商,在上营、下营、窑坡、赵家台等公路沿线多处建立洋芋收购点,通过竞争提高洋芋的单价,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洋芋产业的发展是全乡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稳定5万亩洋芋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上营乡重点在优化品种上下功夫,通过政府引导、能人带动等途径,强化群众的品种意识,引进适宜各村种植的优良品种,提高单产效益。第一阶段,积极引导群众扩大洋芋种植面积;第二阶段,政府引导,能人带动,优化洋芋品种。为了进一步强化群众的科技意识,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轮流在各村就种植、管理、品种选择等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全面提高群众科学种植的水平,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经过四年的努力,上营乡洋芋种植由2002年的人均1.5亩增加到2006年的人均3亩,洋芋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400元增加到2006年的1800元,洋芋产量、产值、农民收入实现了“三增长”。为了使洋芋种植的科技含量在培训中得到有效提高,乡上确定由农牧站牵头,邀请县上专家来乡上对农民进行科学拌种、肥料配方、适期播种、种植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培训人次在1200人以上,另外对农技人员实行了包村制度(专门把农技站站长樊闻亮从办公室调到上营村驻村),由站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产前、产后服务,确实提高全乡群众种植洋芋的科技水平。

通过引进洋芋良种,加强示范带动,有效提升了洋芋的品质,乡上在经济会上,邀请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就适合全乡的洋芋品种、品种特性、田间管理、种植密度、产量等进行培训。2乡上组织洋芋种植大户、村社干部从渭源县会川镇、五竹镇等地引进增产明显、品质好的优良洋芋品种渭薯5号、6号等580多吨,3月份乡上和腾胜公司、县农技中心三家单位,从甘肃农科院会川基地引进陇薯3号的一级种100吨,在上营村和瓦窑滩村新建1个500亩的良种洋芋繁育基地,于3月21日500亩的种植面积已全部落实,已调运种子33吨,全部到位并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与此同时,乡上在好水、漆家沟、邓昌、包家山、上营、瓦窑滩等五个村分别建立一个千亩洋芋示范点,同时与腾胜公司、三江集团签订了4.1万亩的洋芋收购订单。

做好薯品贮藏是调节洋芋均衡上市、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引导群众探索窖式贮藏的新路子,以窖贮藏延长洋芋上市的时间,确保所有洋芋都能卖上好价钱,为此,上营乡党委、政府一班子人对此高度重视,加大投资力度,规划新建洋芋贮藏窖100眼。

临洮县上营乡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牞乡上利用下营、刘下等村适宜种植蒜苗的优势,积极引导当地群众种植无公害蒜苗,仅帮助群众引进优质蒜苗近50吨,全乡现已在刘下、下营两村各建成了一个500亩的蒜苗种植基地,在窑坡建成了一个1000亩的地膜大蒜套玉米种植基地,在包家山村建成了一个5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蒜苗长势良好,亩纯收入在2400元左右,仅蒜苗一项,这两个村人均纯收入可达1500元。

旅游资源

上营乡以风景秀美的青山关景区而闻名遐迩。青山关古长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面的长城为砌砖,至今保存较好,长城垛口随山势高低成锯齿形,在夕阳西照时很有气势,景致十分壮观,这一带拥有月亮城、八面峰、七十二券楼、监狱楼、水门、扳倒井等十余处景点,极具研究、开发价值。此外,上营乡交通便利,东瓦上线、长城旅游路、丰董公路三条主要干线贯穿全乡,为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县乡两级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对青山关开发广开绿灯,投资316万元,拓宽了长城旅游路,为游客提供了食宿方便的农家旅馆,经过全县上下通力合作,旅游区一期工程已高质量完成,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并已经开始运营使用。城堡内古建筑拔地而起,食堂、住房、车场、篝火地、绿地、广场、厕所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客流量与日俱增,每天以100人次流入于此,预计每年可带来1000万元的社会总定值,成为我乡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期工程即将开工,计划投资1800万元,与中国民族经济对外促进会副秘书长杨柳签订了投资1000万元的开发合同,县委、县政府投资800万元。

2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上营乡

基本情况

上营乡地处迁西最北部,座落在大青山脚下,长河东畔,由原瓦房庄乡和原上营乡于1996年底合并而成,全乡14个行政村,3136户,共11116人,有汉、满、彝、蒙古四个民族,总面积87平方公里。

上营乡以风景秀美的青山关景区而闻名遐迩。2003年9月7日—9日在此举办了为期3天的中国长城研讨会,扩大了对迁西的影响力。青山关古长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面的长城为砌砖,至今保存较好,长城垛口随山势高低成锯齿形,在夕阳西照时很有气势,景致十分壮观,这一带拥有月亮城、八面峰、七十二券楼、监狱楼、水门、扳倒井等十余处景点,极具研究、开发价值。此外,上营乡交通便利,东瓦上线、长城旅游路、丰董公路三条主要干线贯穿全乡,为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几年来,县乡两级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对青山关开发广开绿灯,投资316万元,拓宽了长城旅游路,为游客提供了食宿方便的农家旅馆,经过全县上下通力合作,截止目前,旅游区一期工程已高质量完成,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并已经开始运营使用。城堡内古建筑拔地而起,食堂、住房、车场、篝火地、绿地、广场、厕所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客流量与日俱增,每天以100人次流入于此,预计每年可带来1000万元的社会总定值,成为我乡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二期工程即将开工,计划投资1800万元,与中国民族经济对外促进会副秘书长杨柳签订了投资1000万元的开发合同,县委、县政府投资800万元。

企业产值

全乡山场面积8.97万亩,林地面积10.89万亩,年产板栗、苹果、梨等干鲜果品类75万公斤,是我县重要的板栗生产基地。全乡共有300余个企业,其中主要铁选企业22个,矿点200多个,有证采矿企业28个,加油站共3个,从业人员4300余人,特别是铁矿业是全乡的支柱企业。此外,乡内还有丰富的花岗岩矿产资源。2003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亿元,人均纯收入3389元,超额完成利税760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山场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仅2003年底,全乡新发展养牛大户6户,50只以上养羊大户6户,300只以上养鸡大户3户,1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20户,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到年底猪存栏5508头,出栏5355头,牛存栏563头,出栏206头,羊存栏9004只,出栏5909只,畜牧业收入达到了653万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4: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