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杨回族乡
释义

上杨回族乡地处崆峒区南部山区,全乡辖7个行政村。

简介

基本信息

上杨回族乡地处崆峒区南部山区,全乡辖7个行政村,33个生产合作社,1546户,6830人。

基本概况

其中,回族6340人,汉族500人。全乡总面积67130亩,其中耕地面积2759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4亩,地域分布为两道沟三架梁。

建设

概述

红柳绿的5月,走进崆峒区南部山区的上杨乡,只见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紧张地铺设自来水入户管道,乡干部穿梭于房前屋后为即将修建的牛棚精心选址,村干部蹲守在东西面山指挥着推土机整修生产道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把这个昔日宁静的偏僻乡镇变得沸腾起来。这个人口不足7000人的小乡,正以科学的精神、和谐的理念、发展的眼光,举全乡之力,汲民众之智,聚社会之财,精心打造特色鲜明的新村“名片”,演绎着一段又一段奋力建新村的美丽故事。

运输业第一村

名片之一:运输业“第一村”

夏日的早庄,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没有谁通知,发动机声便淹没了鸡叫,百余辆“双桥”牌汽车组成的庞大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往同一个目的地——石灰沟料场。

早庄村是上杨乡的一个普通村庄。全村现已拥有大中型汽车123辆,年创收1200万元,实现利税380万元,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崆峒区运输业“第一村”。张炳军是早庄村的运输大户,家里的8辆汽车常年拉运石料,年收入近40万元。马有拾在跑运输的同时,年初又投入50万元建成了上杨乡第一个百头养牛场。在运输业的带动下,早庄村平日里已经没有闲人,更没有是非和刑事案件,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大家团结一心挣大钱。

中英合作第一村

名片之二:中英合作“第一村”

石灰沟村具备了崆峒区南部山区所有村庄的典型特征:地广人稀、广种薄收。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这个1200人的村子长期背负着贫穷的“包袱”,人均纯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2007年春季,随着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石灰沟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山绿了、路宽了、水通了、牛也“住”进房里了。

该项目于2006年8月在上杨乡境内的甲积峪小流域正式启动实施,治理期为两年,总投资1182万元,其中获得英国赠款300万元,区直相关部门配套882万元。目前,项目区共实施造林、种草、沟头防护、涝池、梯田、道路、桥涵、机井、水窖、投牛还犊和技能培训等子项目11类32个,完成造林1130亩,种草900亩,建成小康屋40户,新修农二级生产道路24公里,新建梯田800亩,安全饮水工程、便民桥、牛棚建设有序进行。

新型农民第一村

名片之三:新型农民“第一村”

小岔是上杨乡的又一张“名片”。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村党支部推出的“四型”农民新鲜经验,让这个穷山沟声名远播。全村162户708口人,90%的群众掌握了2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涌现出科技致富户85户,人均科技收入2540元。村民张玉祥通过参加农民夜校,学到了新的养殖技术,是黄牛养殖的“土专家”。科技带头人马正兴与老党员糟清林结成“一加一”帮扶对子,送致富信息,传种植技术,帮助老人走出了生活困境。村党支部定期邀请科技等方面的专家举办科技知识讲座,累计培训群众1100多人次。目前,小岔村建起蔬菜大棚30座,种植大田蔬菜1007亩,栽植果树550亩,发展暖棚养牛102户。培育10亩以上种植大户20户,10亩以上果品大户18户,10头以上养牛大户16户,户均蔬菜、林果、畜牧年收入分别为5000、1200、1100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