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海信息管理专修学院
释义

上海信息管理专修学院于199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创办,拥有200多名以华东师大、同济、上外、复旦等名牌高校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重视教学质量,严格教学管理,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肯定。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的教育先进单位,两次被上海教委评为“市A级优秀学院”,被上海市物价局评为“物价诚信建设单位”。办学10多年来,有近万名合格学员在上海就业。上海信息管理专修学院是华东师大科技园培训中心创新创业人才指定培育基地。华东师大科技园紧密结合上海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华东师范大学和区内其它相关科研院所的综合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已初步建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基地、高等学校服务经济建设的窗口和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华东师大科技园下属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可为毕业生提供众多的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

学院师资主要来自高薪聘请的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主考院校对专业老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历年考试合格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办学10多年为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输送近万名合格的优秀毕业生。

学院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与日本长崎国际大学签订了友好交流院校协议,双方互派留学生,本院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类外语培训,对日语过一级的学生,推荐留学,学费100%减免优惠。

学院总部环境优美安静,完善的学习、生活设施,多媒体、语音教室,现代化图书馆和运动场地,适合学习。学生宿舍全部配备空调和独立的书衣柜。学院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交通便利,到商业区静安寺十分钟,到外滩、南京路、人民广场只要二十分钟左右,贴身感受中国最大城市的学习生活工作氛围。

学生全日制住校学习,学校规章制度健全,半封闭管理,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每班设有专职班主任,管理并服务于学生,尽职尽责。学校有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阅览室、医务室、食堂、浴室、球场和娱乐活动室等,保证教学和生活需要。

领导关怀

尊敬的各位同学老师:

感谢各位对上海信息管理专修学院的关注。上海信息管理专修学院于199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创办。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为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推进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培养和造就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自1995年至2002年学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先进单位。1998年和2003连续被上海市教委评为“A级优秀学院”,并于1998年3月被批准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三年制大专)试点院校。学院依托同济大学、华东师大,交大,上大等高校的院、系办学,外语系拥有海外归来的专职教师。高层次的助学办学网络,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严谨的办学态度,办学10年以来,学院一直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我深知当代学生们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变革转型期的压力,为了使同学们能够获得优质而实效的教育,我们广开思路,紧跟社会需求,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入整个教学体系当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上海信息突出个人优秀价值理念培养,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格局中,贴近岗位,融入市场,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让走进上海信息的学子在这里拥有值得一生难以忘怀的大学生活,打造出顺应社会需求的各项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我希望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加入到上海信息的大家庭中,和上海信息一起成长.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 严谨校风

学院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力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将来走向社会打造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校安心、家长放心。

办学特色

学院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园培训中心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园下属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学员实施“入学即签就业推荐承诺书”的举措,以“公开平等契约”的方式,明确学院与学生为实现良好就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此作为就业意识教育、就业能力训练、就业素质培养和就业观念确立的载体和依据,累计有一万多名学生先后在学院求学深造,已有近万名毕业生经学院推荐相继走上了工作岗位,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报读我院的三大理由:

1、韩语日语,强化就业

信息管理学院坚持以诚信为原则,以就业为指导,以自身特有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吸引考生。学院有多名经验丰富的韩/日语等级考试辅导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同时学院会定期的邀请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沪外企人事部门负责人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与授课。我院立志将学生培养为:“日语/韩语/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2、承诺是银,履约是金

信息管理学院实施“入学即签定就业推荐承诺书”的举措,以“公开、平等、契约”的方式,明确学院与学生为实现良好就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此作为就业意识教育、就业能力训练、就业素质培养、就业观念确立的载体和依据,给教师压力,给学生动力,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受到上海市教委及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

3、国际合作,多元办学

学院积极开展 交流与合作,已与日本长崎大学、菲律宾远东大学、新加坡波士顿学院等知名院校建立了协作伙伴关系。

教学管理

课程内涵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专业或课程分阶段、有重点地积极进行“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模式的根本性改革。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课程方法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形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加强课程库建设,做到课程基本信息完善、规范。通过课程建设和改革,建设一批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校、省或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内容

1.专业课程总门数。专业课程总门数构成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的基础。总学时一般在1600—1800,总学分一般在120—130。按课程类型划分:

公共课:6—8门

专业主干课(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程):21—25门

选修课:10门左右

2.通过清理,建设一批课程标准明确、内容相对稳定、课程信息完善的基本课程。基本课程由公共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构成,是各专业课程的核心。

公共课程。公共课程是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性课程,一般6—8门。公共基础课程要加强全校的统一协调,同时,要加强分类指导,适应不同专业类的需要。有条件的公共课程要开设具有专业特点的相应课程,如大学英语中的管理英语等。公共课程教学与考核要将知识教学与能力要求结合,要求掌握的基础性、核心内容要相对固定、适当突出,并作为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与专业结合的内容通过平时作业或考核加以考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