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海票据交换所研究(1933-1951)
释义

本书力图通过史料的发掘和整理,构建起上海票据交换所发展的基本脉络,并揭示出中国金融制度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以1933年—1951年为研究时段,对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创立与初步发展、勉力维持、改组与拓展、停业、重新复业与交由中国人民银行接办等几个发展阶段及发展态势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同时深入探析上海票据交换所组织结构的演变、管理与运作、上海票据交换制度从两元并存、三足鼎立到三位一体的变迁以及上海票据交换所与银钱业同业团体、金融管理当局(包括中央银行、财政部等)之间的关系,并归纳出相应的特点。

书名:上海票据交换所研究(1933-1951)

作者:万立明

ISBN:9787208088184

定价:42.00元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9-1

开本:1/16

内容简介

通过发掘整理第一手的历史档案和其他史料,本书对中国最早成立的票据交换所——上海票据交换所1933年至1951年的历史,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对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创立与初步发展、勉力维持、改组与拓展、停业、解放后重新复业与最终交由中国人民银行接办等阶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深入探究上海票据交换所组织结构、管理与运作、票据交换制度的变迁,以及上海票据交换所与银钱业同业团体、金融管理当局之间的关系,从一特殊的视角审视中国金融制度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作者简介

万立明,男,1973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经济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金融史,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目前在核心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图书目录

导论

一、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

二、票据、票据交换与票据交换所概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资料

五、中国早期的票据清算制度举要

第一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创立与初步发展(1933.1—1937.6)

一、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发起、筹备与建立

二、上海票据交换所创设及创建迟滞的主要原因

三、上海票据交换所业务的初步拓展

四、交换银行与交换数额

第二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勉力维持(1937.7—1945.9)

一、抗战时期上海的社会经济环境概述

二、太平洋战争前的上海票据交换所

三、太平洋战争后日伪对上海票据交换所的控制

四、上海票据交换所的短暂停业及其应对措施

五、交换银行与交换数额

第三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的改组,拓展与停业(1945.10—1949.5)

一、战后上海票据交换所的改组

二、新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开业及其规模的拓展

三、上海票据交换所的附属机构与外延机构

四、解放前夕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停业

五、交换行庄与交换数额

第四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的重新复业与交由中国人民银行接办 (1949.6.1951.2)

一、上海解放后的社会经济环境概述

二、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复业与中国人民银行在该所地位的确立

三、上海票据交换所的附属机构

四、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减薪、裁员与机构精简

五、上海票据交换所交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

接办

六、交换行庄与交换数额

第五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一、上海票据交换所组织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

二、上海票据交换所的人事管理

三、上海票据交换所的业务管理

第六章 上海票据交换格局与制度的变迁:从二元并存、三足鼎立到三位一体

一、由二元并存到三足鼎立的雏形

二、上海票据交换格局的三足鼎立

三、三足鼎立交换格局的继续存在及其演变

四、上海票据交换制度的三位一体

五、上海票据交换制度大一统后的变迁

六、上海票据交换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

第七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上海银钱业团体的关系

一、上海票据交换所与银行业同业组织的关系

二、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上海钱业公会的关系

第八章 上海票据交换所与金融管理当局的关系

一、上海票据交换所与财政部

二、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中央银行

三、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中国人民银行

结语

一、上海票据交换所的主要特征

二、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功能与影响

三、上海票据交换所与上海金融业的互动依存关系

四、上海票据交换所的特殊发展路径

五、政府干预、市场主导与上海票据交换所及其制度的演进

附录一:票据交换的各项衰单格式

附录二:上海票据交换所历次章 程

附录三:上海票据交换所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众所周知,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对于维系和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运作有着重要作用,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乃至每个社会成员,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金融热”有增无减,金融领域的独立性日益突显。随着中国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随着中国金融的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金融诸领域的状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对于金融学理、实务和实际运作的研究也得到极大的重视。

与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金融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金融史研究的冷僻。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史只是被视作中国经济史的分支学科,或是金融学和经济史学的边缘学科。近三十年来问世的关于中国经济史的著作、教材不可胜数,但中国金融史有分量的成果仍然很有限。虽然在中国经济史的著作教材中或多或少会提及属于金融史范畴的内容,但大多散见于部分章节,主要还是服务于说明经济史意义上的观点。如讲到外国银行时,主要是叙述外国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控制及其对华资本输出情况,通常较少涉及甚至完全不涉及外商银行的资本构成、组织制度,特别是业务运作和经营管理;讲到钱庄、票号和银行等华资金融机构,着重说明这些机构与商贸、工矿业和政府财政政策的关系,略于以资金运动本身为主体、主线;为数不多的经济史著作讲到货币发行和流通方面问题时,也往往意在论证政府经济政策和社会经济状况,金融领域的问题很难作为主体和主线得到较全面的展开。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当然要有金融部分,但这不能取代把中国金融史作为相对独立的对象进行专门性研究。进而言之,中国金融史既属于经济学科的范畴,也应属于历史学的专门史范畴,应当如同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经济史等分支学科一样,在专门史的框架内有金融史相对独立的地位。而从其对象和方法来看,金融史还应当是经济学、金融学和历史学的融合,带有交叉学科专业的属性,应得到各相关学科专业的重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