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 |
释义 | 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研究机构(理论物理研究所 光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原子分子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粒子物理宇宙学研究所 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 院系概况自1896年上海交通大学(原南洋公学)建校以来,物理教育就始终贯穿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1900年在新落成的中院“辟格致室,内置理化仪器、博物标本等供学生试验之用”,1906年扩大规模改称物理试验室,是学校最早创建的试验室之一。学校是把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从西方引入中国的最早大学之一。100年前,中国第一位获得物理学博士的李复几先生也是该校的毕业生。1928年学校决定成立物理系,是国内最早创办的物理系之一。1930年9月,学校又将数、理、化三个系扩充成立科学学院(1938年后改名为理学院),裘维裕教授任首任院长兼物理系主任。1952年因院系调整停办物理系,仅留下物理教研室,为全校各院系学生上普通物理课及实验课。1978年重建应用物理系,2001年应用物理系改名为物理系。 百年来交大物理学科名师荟萃、桃李满天下,汇聚和培养了裘维裕、周铭、赵富鑫、胡刚复、叶蕴理、周同庆、方俊鑫、吴有训、程守诛、蔡建华、雷啸霖、李家明、汪道涵、钱家骐、胡国定、钱皋韵、华中一、匡定波、吴杭生、龚昌德、方守贤、顾敏、郑杰、叶军、丁洪等杰出人才。 师资力量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拥有教职员工124人,中科院院士3名,教授43名,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雷啸霖、张杰、李家明、范滇元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红孺、贾金锋、沈文忠、姚 忻、盛政明、敖平、蔡申瓯、季向东(讲座教授)、刘惠春(讲座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杰、郑杭、马红孺、楼森岳、沈文忠、盛政明、钱列加、贾金锋、季向东、孔向阳 学科建设物理系的凝聚态物理、光学和理论物理三个学科于1981年至1986年先后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设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光学学科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2年凝聚态物理学科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一个理科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凝聚态物理学科通过了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的评估考核,光学学科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系还拥有“半导体量子结构和量子过程调控”教育部创新团队和“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机构物理系设有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和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理论物理、光学与光子学、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粒子物理宇宙学、太阳能、空间与天体物理、光学工程及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等学科和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4月。在若干研究方向和基础课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光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光学学科的主要支撑单位,是国内最早从事激光和光电子技术的单位之一。早在1965年,就开展了激光技术的研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激光水下电视图象装置,曾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研成果奖。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1981年)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点之一。目前设有凝聚态光谱与光电子物理实验室、新型功能晶体生长实验室和计算材料物理实验室。 原子分子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目前主要从事激光等离子体物理,低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惯性约束核聚变能、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新型粒子加速器、新型辐射源技术、强激光与稠密等离子体作用数值模拟方法、等离子体纳米技术、超快电子衍射成像,其他强场超快现象研究等。 粒子物理宇宙学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2月,主要从事国际前沿的粒子物理、核物理、天文学和宇宙学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并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 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由基础物理教研室、物理实验中心和基础物理CAI研究室组成,2004年通过验收与评估。教物理实验中心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 领导班子系行政系主任:季向东 常务副主任:马红孺 副系主任:袁笃平 副系主任:孙杨 副系主任:陈险峰 党总支系党总支书记:叶庆好 系党总支副书记:蒋立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