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海交通大学
释义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是中国大学“常青藤联盟”(C9)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母校,其深厚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学校主页:

中文名:上海交通大学

外文名: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SJTU)

简称:上交、上海交大

校训: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创办时间:1896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

现任校长:张杰

知名校友:江泽民,钱学森,王安,吴文俊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主要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49个

硕士点:298个

博士点:203个

院士:33人

主要奖项:1个国家实验室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流动站:28个

长江学者:95人

前身:创建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

发展定位:创“世界一流大学”

名字来源

交通之名取自于《易经.泰卦》,其曰:“天地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之交是最大的“”,是万物大 “通“之时。这正是上海交通大学之所以命名“交通”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

学校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顶尖学府之一,综合实力名列前茅。工学、商学、医学等都是它的强项。

创建于公元1896年(清光绪22年),光绪皇帝载湉下御旨,于上

海建立之南洋公学,校史仅次于光绪21年成立之北洋大学。1894年,甲午战败,国家危难之际,盛宣怀先生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于苏、浙、闽、粤沿海省份之地,故曰“南洋”,且为官办,而名“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一等人才”为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中华民国最著名的顶尖学府,被誉为“东方MIT ”(东方的麻省理工学院)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更是投笔从戎,浴血沙场,为国捐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国府退守台湾,并将交大的一部分师生迁往台海对岸,于新竹成立了现今之国立交通大学(又称台湾交通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交大做出一定牺牲,调整出一批优势院系和学科,支援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交大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历经西迁、两地办学、独立办学等变迁,元气大伤,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六、七十年代,学校曾一度先后归属于国防科工委和原六机部领导,是当时国防工业八大重点院校之一,积极投身国防科研和国防人才培养,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直属教育部领导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主要领导和师生代表,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了理学、管理学、并兴建了生命学、法学和人文科学。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2年在新加坡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海外研究生院,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交大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20余年,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成果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张光斗、徐光宪、邹韬奋、黄炎培、邵力子、蔡锷、王安、陈敏章、王振义、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18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交大毕业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

科研实力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覆盖全部13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7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部文化产业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理论创新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作室,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005年在国际、国内率先成立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2008年度上海交通大学SCI收录论文数2737篇,较上年大幅增加405篇,继2005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三以来首次居全国高校第二。MEDLINE收录论文数1385篇,较上年增加192篇,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三。国内期刊收录论文数8478篇,较上年增加449篇,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一。上海交通大学部分学科产出SCI论文数居全国前列,其中,医学学科论文645篇,居全国第一。2008年14项成果获国家奖,其中第一完成单位10项,列全国高校第一。2010年,到校科研总经费达20.42亿元。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前茅,2009年度SCI收录论文数3140篇,位居全国高校第二;SCI论文质量明显提高,“表现不俗”论文数跃居全国高校第二;2009年度SSCI收录论文数达到66篇,位居全国高校第三;1991~2010年累计申请专利8638项。拥有“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巨型重载操作装备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解剖分析系统”、“无缆水下机器人”、“深潜救生艇”、“潜艇噪声振动控制设计及其应用”、“阻燃镁合金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轿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纳微尺度流体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基础研究”、“原位复合自生增强Ti基复合材料、Mg-Li基复合材料研究”、“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备技术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及自组装”、“全氟离子膜关键技术研究”、“A-I型短指症致病基因的研究”、“DNA大分子上的一种新的硫修饰”、“组织工程学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研究”、“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的分子机理研究”、“白血病、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研究”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2010年,王振义院士因在血液病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校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5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二。2011年,我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第一申报单位6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二。

师资力量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学校共有24个学院/直属系(另有继续教育学院、技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19个直属单位,12家附属医院,全日制本科生16802人、研究生2449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059人);有专任教师2979名,其中教授83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0名,中组部“千人计划”49名,“长江学者”9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0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4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9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7个。

上海交通大学坚持以人为本,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处于学校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致力于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不仅有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的老教授,还有不少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出类拔萃、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共有有专任教师3094名,其中教授816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中组部“千人计划”39名,“长江学者”9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8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4名(其中3人分别负责两项,共27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上海交大优秀年轻人才中的杰出代表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美国总统奖"和"美国国家优秀青年制造工程师奖"获得者、美国Michigan大学吴贤铭制造技术中心主任倪军教授;国家HDTV(高清晰度电视)攻关项目总体组组长、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张文军教授;"九五"期间成功申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任主任,199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丁文江教授;我国首次被美国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研究协会授予2001年度杰出研究者奖贺林教授,从事高速微电子系统互连与封装电特性研究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毛军发;在燃烧与排放控制、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和激光流场测试研究获重要成果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黄震;在国内社科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最多的法学学者、“长江学者”、日本神户大学名誉教授季卫东等。

校史沿革

校史概述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是盛宣怀于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南洋公学,设立了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 与

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由于19世纪末天津发生义和团运动,因此北洋大学堂的师生被迫转移到南洋公学继续教学,1899年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在这里颁发了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1911年改为南洋大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22年称交通部南洋大学,1928年又改称交通大学。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交通大学部分校友迁至台湾后"复校",这就是后来位于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经国务院批准,1959年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正式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校名沿革

1896 - 1904 南洋公学 Nan Yang Public School

1905 - 1906 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Imperial Polytechnic College of the Commerce Ministry

1906 - 1911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Shanghai Industrial College of the Ministry of Posts and Telegraphs

1911 - 1912 南洋大学堂 Nan Yang College

1912 - 1921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Governmen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1921 - 1922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Nan Yang College of Chiao Tung

1922 - 1927 交通部南洋大学 Nan Ya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1927 - 1928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First Chiao Tu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1928 - 1942 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Chiao Tung University(Main Campus in Shanghai)

1942 - 1946 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校)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Main Campus in Chong Qing)

1946 - 1949 国立交通大学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1949 - 1959 交通大学 Jiao Tong University

195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

1959 - 现今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亚洲排名

上海交通大学综合实力在亚洲名列前茅,在全球享有较高声誉。 201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世界第124位,亚洲第21位,中国大陆前4名;工程技术领域名列世界第37位,在大陆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列世界第102位,居大陆第4名;自然科学领域在世界第114位,居大陆第6名。

2006-2012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上海交通大学均位居中国大陆前4名

亚洲排名 大学院校 国家地区 得分

1 香港大学 香港 87.00

2 东京大学 日本 85.90

3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 84.10

4 京都大学 日本 82.90

5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79.50

6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79.10

7 首尔国立大学 韩国 78.60

8 大阪大学 日本 77.60

9 北京大学 中国 77.40

10 清华大学 中国 76.20

11 东京工业大学 日本 72.70

12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 72.50

13 东北大学 日本 69.70

14 名古屋大学 日本 68.00

15 国立台湾大学 台湾 66.60

16 韩国科学技术院 韩国 66.00

17 复旦大学 中国 65.70

18 浦项科技大学 韩国 65.10

19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62.00

20 九州大学 日本 58.80

21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58.30

校歌

交大历史上诞生过多首校歌,在此选取影响较大的几首 :

《警醒歌》

1897年,南洋公学总教习张焕纶为南洋公学师范院作院歌一首,师范生张惕铭、姚立人、沈庆鸿共同为 此歌谱曲。这是交大历史上第一首校歌,也是中国最早的大学校歌。歌词共四章,每一章都以“警警警”开头,“醒醒醒”结束。“惧而思奋,愧而思奋,勤学勤诲,急所当务”,警醒同道,激励师生的报国之志,是其主题。 歌词概览世界形势,痛诉国难家仇,鼓舞青年发奋进取,救国图存。

1909年校歌

五色备如虹霓,美哉我国徽,醒狮起搏大地,壮哉我校旗。

愿我师生全体,明白旗中意,既醒勿睡,既明勿昧,精神常提起。

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

光辉我国徽,便是光辉我校旗。

《交通大学校歌》

佚名词,萧友梅曲: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国之荣华。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我睿智,激励我热忱,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灵源泉,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实业扩张,进步无疆,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灿烂文明,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上海交通大学校歌》

王于之词,瞿维曲

相聚在东海之滨,汲取知识的甘泉。

交大,交大,学府庄严,师生切磋共涉艰险。

为飞跃而求实,为创业而攻坚。

同学们,同学们!振兴中华,振兴中华。宏图在胸,重任在肩。

迎向那真理之光,扬起青春的风帆。

交大,交大,群英汇聚,同舟共济远航彼岸。

为自强而奋发,为人类多贡献。

同学们,同学们!饮水思源,饮水思源。母校的光荣,长存心田。

前国家副主席,上海交大校务委员会主任王震在1983年4月29日特地批示,他表示了对校

歌的赞赏,并号召全校同学“练习唱熟,用歌声奋勉学生学习”。

2009年版交通大学校歌

《栋梁》(征求意见版)

神州焕,古今灿,壮哉吾中华

书香溢,银锤起,美哉吾校旗

既明勿昧,既进勿退,精神常振起

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

光辉吾中华,便是光辉吾校旗

以唐文治老校长主政期间(1907~1920年任校长)于1909年撰写的校歌为蓝本,融入学校发展新的元素。新老校歌统称“交通大学校歌09版”,寓意深远。时隔百年,风情器物迥异,但一样的情怀,一样的旋律,一样的精神。时隔百年,世界变化万千,但是“一等学问、一等事业、一等人才、一等人品”精英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变,“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的宗旨没有变,“探求真理、传承文明、振兴中华、造福人类”的历史使命没有变。校歌体现交通大学师生全体的共同理念,将成为一代一代交大学子和海内外万千校友心中温馨的集体记忆和共同语言。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马德秀

校 长 张杰

党委常务副书记 苏明

党委副书记 孙大麟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潘国礼

党委副书记 徐飞

常务副校长 林忠钦

副校长 朱正纲 郑成良 张文军 陈刚 蔡威 吴旦 黄震 郑成良

党委常委 李建强

历任领导

盛宣怀(1844-1916) 何嗣焜(1843-1901) 张元济(1867-1959)

劳乃宣(1843-1921) 沈曾植(1850-1922) 汪凤藻(1851-1918)

刘树屏(1857-1917) 张美翊(1856-1924) 张鹤龄(1867-1908)

杨士琦(1862-1918) 王清穆(1860-1941) 唐文治(1865-1954)

凌鸿勋(1894-1981) 张铸(1885- ?) 叶恭绰(1881-1968)

陆梦熊(1881-1940) 关赓麟(1880-1962) 卢炳田(生卒年不详)

陈杜衡(1864- ?) 李范一(1891-1976) 符鼎升(1897- ?)

蔡元培(1868-1940) 王伯群(1885-1944) 孙科(1891-1973)

黎照寰(1888-1968) 徐名材(1889-1951) 张廷金(1886-1959)

吴保丰(1899-1963) 程孝刚(1892-1977) 王之卓(1909-)

吴有训(1897-1977) 李培南(1905-1993) 彭康(1901-1968)

谢邦治(1916-) 刘述周(1911-1985) 朱物华(1902-1997)

范绪箕1914-) 翁史烈(1932-) 谢绳武(1943-)

张杰(1958-)

李培南(1905-1993) 彭康(1901-1968) 谢邦治(1916-)

余仁(1920-) 杨恺(1920-1986) 邓旭初(1921-)

何友声(1931-) 王宗光(1938-) 马德秀(1947-)

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 槱 张 煦 徐祖耀 周尧和 雷啸霖

陈 竺 张 杰 颜德岳 贺 林 邓子新

刘永坦 李家明 徐 僖 卢 柯 郑 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友声 翁史烈 饶芳权 阮雪榆 潘健生

陈亚珠 刘永坦 王振义 张涤生 邱蔚六

陈赛娟 戴尅戎 曾溢滔 杨胜利 顾健人

项坤三 葛修润 谢友柏 林忠钦 已故院士

程孝刚 周志宏 张钟俊 江绍基 朱物华

沈天慧    

科室设置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覆盖全部13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7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部文化产业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理论创新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作室,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力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凝聚态物理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

光学 

遗传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儿科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口腔临床医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北大联合)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人才培养

简介

2002年3月,交大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的六所高校之一;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我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分院设于南洋理工大学校内),同时,这也是“世界级大学引进新加坡计划”下的第九所世界名校;2003年4月,机械学院12名学生在密西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实现了交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分和学位相互认可;学校按照21世纪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对学生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交大学子不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英语演讲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篮球、游泳、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勇夺桂冠,同时在大学生交响乐团、学生艺术团等方面饮誉全球。

2002年3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26届ACM”总决赛,交大学生一举夺得ACM/ICPC全球总决赛冠军。

2002年4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商务挑战赛”上,交大管理学院学生夺得亚军。

2002年11月,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国际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交大学生获得第二名。

2003年8月,在“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中,交大学生获得两个项目的冠军和亚军。

2001年7月,在荷兰举行的“第14届世界管乐大赛”上,交大学生管乐团获得一等奖;

2003年7月,交大管乐团又在首届瑞士“少女峰”音乐节管乐团竞赛演出中夺得金奖第一名。

2002年9月,在波兰举办的14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交大学生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双打冠军、男子团体冠军和男女混合冠军。

2005年4月,交大代表队再次夺得第29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冠军。

2010年2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的第34届ACM总决赛,交大代表队第三次夺得ACM/ICPC全球总决赛冠军。

本科生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现有本科专业65个,涵盖经济、法、文、理、工、农、医和管理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约2万人。学校继承与发扬“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努力构建“交大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学校开展了多模式的国际合作办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合作创办了联合学院,与100多所世界著名开展了双学位、交流交换生、海外实习等项目,使近15%的本科生有机会参与其中。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有8000多人参与专门为本科生设立的研究计划;近三年中,有544人次的本科生获得国际竞赛奖励48项、国家级165项。

研究生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从1931年起培养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开始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也是建国后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已建立起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完整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日制研究生在校规模达到16666人,其中博士生4640人,全日制硕士生12026人,另有专业学位硕士生一万多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已超过1:1。

博士后流动站

上海交通大学是国内首批设置博士后流动站单位之一,现有26个博士后流动站,涵盖理、工、文、农、医等学科门类,覆盖了我校2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95.5%,覆盖了我校15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的94.7%。自1985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以来,至2006年12月底,累计招收了1042名博士后,其中765人已出(离)站,现在站275人。为促进博士后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实行产、学、研结合,学校与70余家企业联合开展企业博士后和项目博士后工作。我校培养的博士后不仅成为教学科研队伍的后备力量,而且还积极投身于祖国各地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事业。

留学生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培养发展迅速,2000年以来,已培养各级各类来华留学生20000多名。目前在校就读的有来自世界60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2000多名,其中学位生800多名,涉及汉语言、电子信息、经济、金融、医学等88个专业学科及研究方向。交大重视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已先后与马来西亚全球教育集团合作成立“汉语中心”、与美国普渡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建立“孔子学院”。留学生的培养为交大与海外机构搭建了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相互促进的平台!

成人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的成人教育源于“五四”运动后的民众教育和工人夜校。成人高等教育起始于1956年。成人教育学院成立于1992年。目前具有专任的师资队伍,其中博士学位占50%,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占65%。共有工、医、农、文、法、经济和管理学科等50多个应用型专业。学院积极发展高层次的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外籍人士的职业技能培训。

网络教育

上海交大网络教育学院成立于2000年7月,是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和上海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网络教育学院在外延上走“上水平,做贡献”的发展道路,在内涵建设上集中精力设计并实践一个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新一代E-learning的模型。学院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形成了“教育无处不在,内容时刻更新”的混合型教学模式。近三年,学院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殊荣。

技术学院

技术学院负责交大技术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培养,学院设在交大七宝校区。学院现设有电子工程、计算机、经济管理、外语及交通运输共五个系。有专职教师39名,正副教授27名;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学位教师9名。

学院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绩显著。近三年来有多名学生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各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当代科技前沿和企业需求,毕业生均有中级以上岗位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多次荣获学校就业先进单位;2007届344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5.1%。

杰出校友

钱学森

钱学森--- (1911.12.11-2009.10.31)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王安

王安---王安电脑公司的创始人,著名的“电脑大王”。1948年获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4日纽约自由女神100周年纪念仪式中,王安被选为全美最杰出的12位移民之一,接受了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奖章”。获此特殊奖章的华人,只有王安和建筑大师贝聿铭。1988年,王安再获殊荣,被列入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吴文俊

吴文俊---中国著名的数学家, 在几何定理机械化证明等研究领域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85-1987),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1992-1994),全国政协委员、常委(1979-1998)。

张光斗

张光斗---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任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研院院长。曾当选为墨西哥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81年曾获美国加州大学哈斯国际奖。曾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席团成员。1曾任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水利学报》主编。曾年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副总主编。

徐光宪

徐光宪---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多项学术大奖。著作有《物质结构》、《稀土的溶剂萃取》等。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王振义

王振义---内科血液学专家,江苏省兴化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在医学上的最主要贡献是次利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在临床上极大地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2011年1月14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汪道涵

汪道涵---同盟会元老汪雨相之子。1980年后任上海市委书记。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京成立,汪公被推举为会长。是党的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当选为中顾委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还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三所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

蔡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17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爱国将领。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国葬殊荣的革命元勋。

蔡元培

蔡元培---1901年9月,被聘为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总教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为基本,术为枝叶”的观点。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李叔同

李叔同---出家后名弘一法师,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黄炎培

黄炎培---1901年秋,黄炎培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首届),选学外交科。特班总教习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

朱屺瞻

朱屺瞻---(1892-1996),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二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修竹吾庐。十七岁时,先生毕业于宝山县学堂,考入上海实业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亲得校监即校长、著名国学家唐文治的教益。朱屺瞻习画自幼年始,曾两度赴日本学习油画与考察美术教育 ,27岁时,其油画参加过首届苏州美术画赛会。 新中国建立后,朱屺瞻受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后又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此后,多次赴外地写生、创作,举办个人画展,成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朱屺瞻画风老辣,自成一体。著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多种,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虹口公署内建造了朱屺瞻艺术馆。系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上海大学教授等职。 出版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

葛守仁

葛守仁---1945-1947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1962年迄今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曾任该校工学院院长(1973-1980)。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75),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6)。葛守仁教授是近代电子电路和系统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所发表的两本著作至今仍是世界许多大学的经典教材。他是微电子电路CAD的先驱,创导并带领博士生完成了著称于世的SPICE程序。他提出的许多关于集成电路布图、布线的算法为美国多家公司采用,开发的SWEC软件是当时处理复杂电路及其互联的最著名软件之一。他多次获得电子学方面国际大奖。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其他部分著名校友

顾诵芬---1930年出生,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飞机设计专家,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也是该机以后改型的总设计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被誉为“歼8之父”。

林同炎--- (1912~2003 ),原名林同棪,西方常称之为T. Y. Lin或Tung-yen Lin。十四岁时就考进当时的最高工程学府——交通大学唐校。华裔美国工程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教授,美国林同炎中国公司(LIN TUNG-YEN CHINA,INC.)董事长,美国林同炎国际顾问公司(T.Y. LIN INTERNATIONAL INC.)名誉董事长。是预应力工程理论的研究者及最早实施者,被誉为“预应力先生”,现在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现代建筑都采用了预应力技术。他是第一位亚裔美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将美国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颁发给林同炎教授(他也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奖状上的赞词写着:“他是工程师,教师和作家。他的科学分析、技术创新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不仅跨过了科学与艺术的壕沟,还打破了技术与社会的隔阂。”

张钟俊---1930年9月,刚满15周岁的张钟俊即以杰出的成绩考入交通部所属的国立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该学院在校内以“基础厚、要求严”著称,严格的训练为张钟俊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电力系统和自动化专家,中国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杨嘉墀---1919年生于江苏省吴江县,1937—194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杨嘉墀长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参与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是中国科学院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领导和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是空间技术系统的设计师,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提出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领导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及数据分析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指导研制为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需的检测技术及设备等重大科研项目。

朱物华---(1902.01.03-1998.03.11),1919年中学毕业,家计困难,幸得长兄朱自清的支持,遂进入了他向往已久的交通大学电机系就读。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电子学科与水声学科奠基人之一,编著了我国第一套电子学科教科书。1978年,朱物华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庄逢甘---1925年2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国际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工作。它组织领导了我国主要的空气动力学实验基地建设,建成了从低速到高超音速的成套设备,并组建了一支空气动力研究的骨干队伍。他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0年11月8日逝世于北京,享年85岁。

曾恒一---195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石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代海上石油钻探船、海上石油平台导管架下水大型驳船、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等。

刘友梅---(1938.2.16-)。电力机车专家。江西省上饶市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机车专业。现任株洲电力机车厂高速牵引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11月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3月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4月受聘上海交大名誉教授。2004年5月聘任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名誉教授。2005年受聘为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自2010年1月起任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王礼恒---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航天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闻雪友---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涡轮机专业,我国舰船燃气轮机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亚珠---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乐豪---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长征3A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型号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富---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先后担任过多型舰船工程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我国新一代两型驱逐舰,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忠钦---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专业,198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船舶结构力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梅 宏---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改革开放后当选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及工程院院士中的交大校友:

叶军---1989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 1997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天体物理联合实验室(JILA)研究员、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正教授, 2011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顾敏---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本科,澳大利亚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顾敏于2006年10月当选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2007年3月,又当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成为首位华裔澳大利亚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的科学家。

冯大淦---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谢亿民(Mike Xie) ---2011年当选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RongYu Wan:上海交大65届本科毕业 ,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杨广中---1982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1986年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硕士,1987年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读博士。现为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和医学影像处理研究中心主任。2010年荣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滕尚华---198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双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南加州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并于1991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维特比工程学院(Viterbi School of 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系主席。2008年因在算法的平滑分析领域的出色成果,而获得理论计算机领域最高奖-哥德尔奖(Gödel Prize)。2009年获得由美国数学学会和美国数学规划学会颁发的富尔克森奖(Fulkerson Prize)。

徐广涵---1986年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199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孕育我国自主产权3G技术标准第一人,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赵建军---合肥工业大学85级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上海交通大学1992届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TP-LINK的创始人,目前TP-LINK的董事长。

姚明---2011年11月6日,姚明以学生身份前往上海交通大学报到,姚明,生于上海,是中国篮球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曾效力于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中国国家篮球队、NBA的休斯顿火箭队,2009年,姚明全资拥有的上海泰戈鲨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的股东就俱乐部股权转让事项达成一致,并正式签署俱乐部股权转让的“框架协议”,姚明成为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老板,2010年5月4日再次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2011年7月20日,正式宣布退役。7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决定授予姚明“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文革后恢复高考中国大陆大学毕业生中交大校友当选IEEE FELLOW情况(截至2011年12月共20人)

1 冯大淦82本 香港理工

2 白尔维ER-WEI BAI 82本爱荷华大学

3 施云庆82本 美国新泽西理工

4 刘震84本 IBM T.J. Watson 研发中心

5 GuanghanXu 85本 Navini Networks

6 XiaodongWang 92本 美国Columbia大学

7 Yong Lian 84届 84届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8 Feng Lin 82届 (Wayne State University)

9 Wei Su 上海交大本硕 纽约城大博

10 Feng Zhao 上交大本 mit博 微软亚洲研究院

11 Ping Li 南邮本 上交大硕 格拉斯哥大学博 香港城市大学

12刘建影 78肄 瑞典Chalmers技术大学

13乔春明 87硕肄 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分校

14 杨广中 86本 英国Imperial College

15 毕 奇 78本81硕 贝尔实验室

16 Lei Wang 82本 加拿大Power System Studies集团

17 张文军 84本90博 上海交通大学

18 毛军发 92博 上海交通大学

19 Huan Liu刘欢 83本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20 Junyi Li 厉隽怿 85级交大少年班,自动化系研究生1年半毕业,高通副总裁

八十年代后中国大陆高校毕业生当选ASME Fellow的情况,截至2011年12月,交大校友共有10人

Y Lawrence Yao 2006年当选 B.E.,1982

曹剑Jian Cao 2006年当选 B.S.,1989

倪军 2004年当选 B.S.,1982

谌刚 Gang Sheng 2008年当选 B.S.,1984,M.S.,1987

Chen Wei 2009年当选 B.S.,1988 Weidong Zhu 2010年当选 B.S. 1986

Qiaode Jeffrey Ge 2010年当选 B.S. 1985

Zhongquan Charlie Zheng 2010年当选 B.S. 1984,M.S.,1987

Jian Dai 2011年当选 B.S.,1982,M.S.,1984

Weiyong Gu 2011年当选 B.S.??,M.S??

朱复戡---(1902—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以复戡号行,鄞县梅墟(今属邱隘镇)人,迁居上海。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7岁能作擘窠大字,吴昌硕称为“小畏友”。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师事吴昌硕,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过从甚密,获益良多。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设计。60年代由上海迁居山东济南、泰安,80年代返寓上海。历任政协山东省委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分所高级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佛教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等职。

韩天衡---1940年5月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工篆刻、书法,国画以花鸟见长。自幼酷爱金石书画,从方介堪、方去疾先生治金石及印学;从马公愚、陆维钊先生习书法;从谢稚柳先生攻国画及美术理论。 曾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鉴定、收藏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组织机构

学院(系)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微电子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学院数学系

理学院物理系

化学化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农业与生物学院

医学院

药学院

人文学院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唯一同时获得EQUIS,AMBA.AMBA 三项权威国际认证的中国内地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凯原法学院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媒体与设计学院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塑性成形工程系(并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体育系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原网络教育)

国际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原成人教育)

技术学院

直属单位

图书馆

档案馆

出版社

网络中心

教育技术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

后勤集团

产业集团

研究院

Bio-X研究院

Med-X研究院

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

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

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中美物流研究院

人文艺术研究院

智库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环太研究中心

附属医院

瑞金医院

仁济医院

新华医院

第一人民医院

第六人民医院

第九人民医院

第三人民医院

儿童医学中心

儿童医院

胸科医院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

上海肿瘤研究所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精神卫生中心

校办产业

昂立公司

新南洋

学校校舍

一、光明体育场

交通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名誉董事,四四届机械工程系校友、香港菱电(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和董事长胡法光先生为庆贺母校建校一百周年华诞,回报母校培育之恩、健强莘莘学子之体,慷慨捐资一百五十万美元兴建体育场。“光明体育场”于一九九八年四月八日母校建校一零二周年正式落成,并由其亲自定名,以喻母校教育事业光明灿烂,前程似锦。全场占地六万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七百一十一平方米。

二零零八年胡法光、胡晓明父子再次捐赠一百万人民币,用于光明体育场看台座椅更换和健身房改建。

胡法光学长饮水思源、惠教泽学之举,可敬可颂。专此立志!

二、包玉刚图书馆

香港著名实业家、船王包玉刚(1918---1991)先生及其父包兆龙(1895-1982)先生一九八一年七月访问北京,受到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我校校务委员会主任王震亲切会见。包家父子当即立意捐赠一千万美元巨资,捐建上海交通大学新图书馆-包兆龙图书馆。这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学界所获的境外最大捐赠,在中国高校捐赠史上曾谱下崭新重要篇章。

包玉刚图书馆,是继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落成后,利用精打细算余下赠款所建造。一九九一年十二月落成开放,总建筑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她是师生云集的知识殿堂,也是登高望远的亮丽景点。

三、陈瑞球楼

香港著名实业家、长江制衣厂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球先生,热心祖国内地教育事业,关怀中华人才培养,欣然捐资一千五百万港币助建研究生楼。本楼二零零六年十月落成使用,建筑总面积一万八千八百五十五平方米,由公共教学区、会议演讲区、服务办公区三部分组成,总造价为六千万人民币。是研究生学术活动中心。楼名由陈先生亲手题写。

四、木兰船建楼

交通大学美洲校友总会前会长、美国福茂集团董事长赵锡成、朱木兰夫妇一直心系母校教育发展,大力支持中国船运事业,积极推进中美两国友谊。赵学长慷慨捐款五百万美金助建木兰船建大楼并设立木兰教育基金。二零零八年五月九日举行 “木兰船建大楼” 落成暨命名仪式,及木兰纪念馆开馆仪式,旨在感谢赵学长妇夫对母校关怀支持,纪念和宏扬朱木兰女士(1930.3.19—2007.8.2)博爱、乐观、坚毅、进取之精神,“木兰”二字系其遗墨。

本楼由南北两幢板式高层及中间连廊组成,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主要用于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办公之用,总造价约一亿元人民币。

五 光彪楼

香港著名实业家、永新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光彪先生热心公益,重视教育,荫庇学子,慨然捐资五百万元人民币,助建学生活动中心。光彪楼于二零零二年十二月落成开放,总建筑面积五千二百平方米,由报告厅、健身房、阅览室、保龄球馆、娱乐演艺厅等组成,是学生陶冶情操之大课堂、联谊健身之康乐园。

六、逸夫科技楼

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情系祖国内地,鼎力襄助我校建设,捐赠港币四百五十万元助建科技馆,“逸夫科技楼”于二零零三年十月三十日落成开放,由教育部批准冠名。大楼总投资一千五百五十万元,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四千六百三十三平方米,是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的乐园,提升科技创新才华的摇篮。

院系调整

交大在院系调整的过程中成为了许多学校的前身:

1950年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参与合并组建上海航务学院,现分别发展为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现上海海事大学)

1951年交通大学(无线电系)参与合并组建南京工学院,现更名为东南大学

1951年交通大学(纺织系)参与合并组建华东纺织工学院,后相继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

1951年交通大学(财务管理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后相继更名为上海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大学

1952年交通大学(水利系)参与合并组建华东水利学院,现更名为河海大学

1952年交通大学(数理化3系部分)并入复旦大学

1952年交通大学(化工系)参与合并组建华东化工学院,现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

1952年交通大学(数理化3系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1953年交通大学(桥梁)并入华南工学院,现发展为华南理工大学

1954年交通大学(汽车专业)并入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后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现并入吉林大学

1971年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参与合并组建华东交通大学,后分别发展为华东交通大学、上海铁道学院(后参与组建上海铁道大学,现并入同济大学)

重要荣誉

上海交通大学

2002年3月,交大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的六所高校之一;

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分院设于南洋理工大学校内),同时,这也是“世界级大学引进新加坡计划”下的第九所世界名校;

2003年4月,机械学院12名学生在密西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实现了交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分和学位相互认可;学校按照21世纪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对学生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交大学子不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英语演讲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篮球、游泳、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勇夺桂冠,同时在大学生交响乐团、学生艺术团等方面饮誉全球。

2002年3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26届ACM”总决赛,交大学生一举夺得全球总冠军。

2002年4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商务挑战赛”上,交大管理学院学生夺得亚军。

2002年11月,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国际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交大学生获得第二名。

2003年8月,在“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中,交大学生获得两个项目的冠军和亚军。

2001年7月,在荷兰举行的“第14届世界管乐大赛”上,交大学生管乐团获得一等奖;

2003年7月,交大管乐团又在首届瑞士“少女峰”音乐节管乐团竞赛演出中夺得金奖第一名。

2002年9月,在波兰举办的14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交大学生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双打冠军、男子团体冠军和男女混合冠军。

2005年4月,交大代表队夺得第29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冠军。

2002年公布的2001年全国高校科技论文发表情况,该校教师人均发表论文数列全国第一名,工程索引EI论文总数和专利申请总数均为全国高校第二名;

2003年1月,该校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单载波移动接收",取得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信号高码率移动接收的技术突破;在马氏体相变、记忆合金、聚合物反应动力学、集成电路、计算机科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力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

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上海交大科技园”作为上海市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进行试办。交大科技园由“慧谷”、“张江”、“敏谷”、“新华”等4部分组成,其中在交大徐汇校区周边的“慧谷”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成为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密集区和高科技企业集聚地。

学校地址

闵行校区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法华校区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535号 邮编:200052

徐汇校区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邮编:200030

卢湾校区 地址:上海市重庆南路227号 邮编:200025

七宝校区 地址:上海市七莘路2678号 邮编:201101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近广元西路)

(地图示例)

“上海交通大学”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279次
最近更新:2012-04-25
创建者:volezheng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KevinDaydream 展开

finderii 展开

useiee 展开

CVPR 展开

百科最优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