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
释义 |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是上海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艺术类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上海市美术高等学校(本科)。作为当时上海地区唯一的美术类高等院校,学院历经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洗礼,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美术创作、设计和研究人才,涌现了一些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艺术家,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与艺术设计作品,对提升上海的城市文化形象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上海美术教育、美术设计、美术创作的中心,其海派艺术风格长期蜚声海内外。 所在位置校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交通:公交767、185、727、110、58、轨道交通M7 历史沿革从上海美术教育的发展看,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已开设了美术科,尔后相继成立“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学校。1960年改为“上海市美术高等专科学校”,设中国画系、油画系、雕塑系、工艺美术系五年制本科和中专部。1983年上海市委做出决定,以上海美术学校为基础,并从其它院校、美术出版社、油雕院等单位抽调部分教学骨干,建立美术学院,并入上海大学,定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原上海大学四校合并成立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9月从凯旋路30号迁入上大路99号新校址。在办学过程中,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及国家、市委、市府领导都曾到学院视察指导,勉励学院成为“艺术家的摇篮”,“真善美”的创造者、传播者。发扬“上海美专精神”,为造就海派艺术领域的一代大师,真正把学院建成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美术学院。 学科专业学院在科学与艺术碰撞、经济与文化整合、学科与专业重组的关系中,积极谋求建立大美术学科概念。依托上大文、管、商、理、工、法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构建以“纯艺术”为基础,“应用艺术”、“建筑艺术”为主干,“公共艺术”建设为重点,形成艺术人才需要的学科体系。倡导高质量、多元化教学、科研平台,传统文化与时代特点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互应;基础教学与科研、创作相连贯;教学模式与未来发展相参照,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群《公共艺术》,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美术学”,上海市教委本科教育高地“美术学”,“会展艺术与技术”的建设为契机,课程设置体现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特征。使学院在教学、创作,设计、科研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争占学术高点。积极开展国际艺术交流,以提高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目前拥有上海地区唯一的美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国内唯一的艺术管理博士学位授予点。 学院已经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建立了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和建筑学三大学科,现有绘画专业(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专业、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广告、环艺、装饰、动漫、会展、数码艺术)、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建筑学(艺术类)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学院还建立了新的专业增长点:建筑学、玻璃艺术、艺术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等专业。 师资队伍学院学院的师资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截止至2009年底有教职人员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19人,正副教授53人,讲师 39人,助教10人,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是国内和本学科中的学术领军人物或知名学者,其中有:邱瑞敏、汪大伟、张培础、杨剑平、王劼音、凌启宁、金纪发、章德明、姜建忠、潘耀昌、徐建融、陈平、王孟奇、戴明德、郭 力、黄阿忠、武云霞、陈青、王海松、罗林、邹其昌、庄小蔚、乐震文、周国斌、徐龙宝、张海平、王洪义、黄建平等,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设计师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各项展览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都为上大美院跻身中国一流美术学院奠定了基础。 人才培养学院已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和主体、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辅以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附中预备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在稳定本科生规模的基础上,从1996年开始逐步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为实现向研究型学院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学院为学生创造了完全自主的学习环境,在教学管理中采取“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相结合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目前,学院拥有学生近2900人,其中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30余人、成人教育500人。一大批校友活跃在国内、国际美术、艺术领域,让海派艺术风格在世界传播发扬。 科研开发学院大力开展创作、科研活动。依托上大文、管、商、理、工、法等各学科的综合优势,使学院在教学、创作、设计、科研、对外学术文流方面保持在上海的领先优势,角逐国内领先地位。建立一批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工作室和实验室,并立足上海,依托上海,服务上海,配合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参与城市重大工程项目的主创设计,如:上海市轨道交通建设、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城市文明馆、上海城市标志性城雕、东方绿舟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知识大道历史名人雕塑群、人民大会堂国宴厅和上海厅装饰设计、上海南京路下沉式广场、上海城市规划馆、制定《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视觉形象规范指导手册》、《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服务信息化管理研究手册》等具有国际影响的项目、工程。 国际合作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是上海高等美术教育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学院2008年已与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艺术学府建立了校际合作办学与交流关系,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发展。学院自筹资金,组织教师出国访问、考察。1997年起,学院每年接待国内外学者来访、讲学、办画展均在20次以上,来访人次均在千人以上。组织各种交流画展、讲座百次以上。 学校在法国巴黎购置了艺术工作室,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影响。学院还招收了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法国、印度等国的留学生和各画种的长、短期进修生。为学院海派艺术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还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美国罗得岛设计艺术学院;英国达停顿艺术学院、金斯敦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法国第八大学;日本大阪艺术大学等国外一流教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 办学条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坐落于上海大学新校区内,独立的教学办公大楼,建筑面积为15700平方米,各类用房140间,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约为3000余万元,有的各类工作室和工场除承担自己的研究生、本科生教学任务外,还面对全院学生开设选修课,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院还设有展示厅、精品典藏室、民间博览室、“蔡冠生”国际远程教学中心、资料室。它们为学院的教学交流展示、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设施和周全的软件服务,促进了学院的教学,保证和提高了学院的学术地位与知名度。 学院建立的国家级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批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工作室:通过多层次、模块化、菜单式、开放型的服务,肩负着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强化的使命;学院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建立了巴黎工作室;在上海M50创意产业园设立了99创意中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