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释义

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始建于1927年,是中国所有音乐院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在国立音乐院成立之前,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创建,经历了近八、九十年时间的漫长的探索之路,直至国立音乐院的诞生,才正式建立起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揭开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史的新页,开辟了由高等音乐学校来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道路。

创办

1927年10月1日蔡元培就任南京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院长。在他的奔走下,政府通过了萧友梅提出的创立国立音乐学院的计划。萧作为“音乐院筹备员”,制订了极为详尽的办学计划(包括招生人数、筹建校舍、经费使用等)。

招生

10月26日国立音乐学院登报招生,院址设在上海陶尔斐斯路56号。专门学习音乐的院校登报招生,这在当时确属新鲜事。人们囿于封建传统观念,不免对此取观望徘徊态度。即使是在当时善领风气之先的上海,情况也是这样,因此报名人数极少。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院长”的广告感召下,勉强招了二十余人。11月27日正式开学(后即以这一天为校庆日)。萧友梅任教务主任,后来,因蔡元培公务繁忙,12月3日任命萧友梅为国立音乐学院代院长。由于他的事业心与责任心极强,淡泊名利,不谋仕途,学校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了人才的质量。后来成为著名音乐家的丁善德就是在1928年以自学的一点琵琶知识从昆山前来报考的,萧友梅慧眼识英才,将其招入学校悉心培养,日后果成大器。1928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因家贫无以维系,萧为他安排了文字抄写工作以半工半读。冼星海还会吹单簧管,萧友梅带他去报考工部局乐队,因水平不够而未被录取。其实,早在1926年萧友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任时,就曾为当时在该校就读的贫苦学生冼星海安排抄谱或做图书管理员,得些收入来补助生活。

科研功能

上海音乐学院自1927年11月27日(其前身国立音乐院)建校以来,至今已走过了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国所有音乐院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在国立音乐院成立之前,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创建,经历了近八、九十年时间的漫长的探索之路,直至国立音乐院的诞生,才正式建立起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揭开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史的新页,开辟了由高等音乐学校来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道路。因此,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史也可谓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掘、查寻、抢救、采访、采集、编制、整理并研究上音校史,以史鉴今,既为学校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档案,并成为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同时也将为探寻一条更为宽广的发展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道路,作出重要的贡献。

教育功能

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建成于2007年11月27日,80周年校庆日),通过校史馆的展出平台,一方面,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在知晓学校创业的来之不易,感受先驱们为事业不懈拼搏、甚至献身的忘我精神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知校、爱校、护校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他们追求真理、自强不息、面向未来超越自我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因此,目前校史馆已启动“招募校史馆志愿者”的项目,通过培训志愿者,既使志愿者对校史知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有所认识,让更多的上音人都能对我院的历史发展、学术成就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更广泛地宣传上海音乐学院悠久的历史,更能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上音精神在全院师生员工中得到发扬光大,为我院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发展

1929年,南京政府修正大学组织法,规定仅传授一种专门技术的学校都应改为专科学校,并公布了“专科学校组织法”。国立音乐学院也于此时更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任校长。他将当时在上海甚至全国各地能够找得到的著名中外音乐家,或高薪聘请或苦言相劝,网罗在自己的麾下。就连国文、英文等共同课,他也是请水平最高的人来教。如易韦斋、龙榆生(时为暨南大学国文系主任)曾任这所学校国文课的教师。1929年,世界著名钢琴家、俄罗斯的查哈罗夫旅居上海。为请其任教于国立音专,萧多次登门拜访,并将月薪提至400元(普通教授为200元)。实践证明,查哈罗夫从那时起直至1942年病逝于上海,对中国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1930年秋,萧友梅聘请留美回国的著名音乐家黄自任教务主任。此后,二人携手为中国刚刚起步的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萧友梅对学院的贡献

萧友梅还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和艺术才华,编撰了一大批音乐教材、论著,并创作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1920年出版了《乐学研究法》,1920-1921年出版了《和声学纲要》,1924一1925年出版了《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六册),1925年出版了《钢琴教科书》、《风琴教科书》,1927年出版了《小提琴教科书》,1928年出版了《普通乐学》与讲义《近世音乐史纲》。20年代初,他陆续创作了一些配有钢琴伴奏谱的艺术歌曲,大都被收录在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的《今乐初集》、1923年出版的《新歌初集》和1924一1925年出版的《歌集》1一3册中,这些都是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和最早出版的作曲家的个人专集。

个人创作

他的创作,以反映青年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居多,如《中华好》、《南飞之雁语》、《新雪》、《登高》、《星空》、《杨花》等。有的作品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如《五四爱国纪念歌》、《国民革命歌》、《国难歌》、《从军歌》,悼念黄兴、蔡锷的《哀悼引》,悼念孙中山的《总理奉安哀辞》等等。他在深研西洋乐理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很重视,主张“古今中外的音乐都要学习”,“音乐的骨干是一民族的民族性”。他曾谱写了大型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大提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曲》等,虽不尽完善,却也不难看出音乐家于此所倾注的心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