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官婉儿 |
释义 | 1 唐代著名才女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公元664年-公元710年),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奴。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当时的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中文名:上官婉儿 别名:上官昭容,小婉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 出生日期:公元664年 逝世日期:公元710年7月21日 职业:诗人,政治家 主要成就:唐代才女,女性政治人物设立修文馆 代表作品:《彩书怨》等 祖父:上官仪 丈夫:唐中宗李显 情人:崔湜、武三思 谥号:惠文 ◎ 婉儿生平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仪凤二年(677),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通天元年(696)(出自《景龙文馆记》,《旧唐书》为圣历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 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与他们交接往来,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着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项,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开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 两朝专美上官婉儿一生跌宕起伏,与武后、中宗相始终。其门第高贵,却身世坎坷。出生当年,祖父上官仪因议论武后的废立而获罪被杀,其父庭芝从死,婉儿随母配入掖庭。上官婉儿天资聪敏,少年时代就在宫廷脱颖而出,《景龙文馆记》记载:( 婉儿)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上官婉儿不仅有文词,而且明习吏事,逐渐获得了武则天的信任,得以参与奏章的批复和政令的拟定,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景龙文馆记》记载:自通天后,建( 逮) 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显然已达到政治上的巅峰状态。中宗李显复位之后,亟需借重上官婉儿的政治才干,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昭容为九嫔之一,当时在后宫地位仅在皇后之下,上官婉儿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其政治地位又非武则天时代所能比拟。按照惯例,朝廷文告均由名儒学士草拟。《旧唐书》职官志记载:武德、贞观时,有温大雅、魏征、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褚遂良。永徽后,有许敬宗、上官仪, 皆召入禁中驱使,未有名目。乾封中,刘懿之、刘禕之、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皆以文词召入待诏,常于北门候进止,时号北门学士。天后时,苏味道、韦承庆,皆待诏禁中。中宗时,上官昭容独当书诏之任。上列诸人,均为朝廷重臣,一代文宗。与之相比,上官婉儿以一人之力,批复四方的表奏和草拟朝廷的政令,其政治才干和文学修养由此可见一斑。 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婉儿度过了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的危机后,更致力于辅佐朝政。设立修文馆,“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是相当富有政治智慧的手段。《大唐新语》记其“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说穿了搜英猎俊主要是为了扩充自己的政治力量,然而此举对促成中宗朝宫廷诗创作日益繁盛的局面的形成功不可没。《景龙文馆记》这样评价婉儿“至幽求英俊,郁兴辞藻,国有好文之士,朝无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借助显赫的政治地位,通天元年之后的宫廷文坛上官婉儿成为拥有绝对大权者。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云“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嘉猷令范,代罕得闻,庶姬后学,鸣呼何仰”。“两朝专美”一词形容上官婉儿在武后和中宗朝的显赫地位,实不为过。 ◎ 才华绝代上官婉儿自幼聪慧,《新唐书》本传载其年十四,就因才华横溢而得到武后的重视。她才思敏捷,常常代帝后、长宁、安乐两位公主同时赋诗,且能做到“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她的诗歌创作,既有对“上官体”形式技巧的继承,更在诗歌的题材范围、抒情特征及格调气度等方面对此前的宫廷诗有所超越,从而为诗歌从初唐宫廷诗的歌功颂德、绮错婉媚迈向波澜壮阔、尽善尽美的盛唐之音,跨出了重要一步。《龙城录》下《异人录》对上官婉儿的诗歌有“绝丽”之评,这位才华绝代而创作丰赡的诗人,唐玄宗曾下令汇集她的诗文,撰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二十卷,诏燕国公张说题篇,惜已散轶。《全唐诗》中现存诗三十二首,按内容可分为三类:抒情述怀、应制奉和、出游纪胜。 ◎ 一往情深的抒怀心曲上官婉儿现存不多的诗作中,有一首屡被提及, 备受重视,那就是其抒怀之作《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的情感表达超出了宫廷诗的惯有基调,如此绵长的思念乃是宫廷诗歌中难得一见的深情。诗歌以景托情,借景抒情,天气之萧瑟,情怀之惆怅,在短短40字中浑融一体,曲尽缠绵,一改初唐诗坛“六朝趣味”之风,格外脱俗清雅。明代文学家钟惺赞曰“能得如此一气之清老,便不必奇思佳句偶!此唐人所以力追声格之妙也。既无此高浑,却复铲削精彩,难乎其为诗矣!”又云“露浓香被冷”妙在“露浓”二字,以无意中生情,是颇为精当之评。这首《彩书怨》克服了宫廷诗歌情感贫乏的弊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长于深宫的才女在情感上的孤寂和执着,仿佛一民间女子,对夫婿倾诉其绵长的思念。初唐宫廷诗在将近百年的情感沉寂,开始了绵长、深情而又精彩的情感表达。从这一角度讲,堪为“宫廷诗的自赎”。 ◎ 清新壮大的日常应制即使是宫廷诗的最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应制之作,上官婉儿也以或清新隽永,或气势壮大等格调气度倾洒其绝代才华。如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在语言形式上,著名学者郑振铎以为此诗:“正是律诗时代的‘最格律谨严’之作。”整首诗歌,把剪彩花的过程及彩花能够以假乱真之美,且比自然界的真花更能保持长久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结句:“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所传达出的清新自然,隽永活泼的情调,更非此前的宫廷诗所能比。可见其作为女性诗人在观察的细致、体验的丰富以及对美的独特感受方面,使其在此类应制诗歌的写作中,注入了一股鲜活清新的气息而显得难能可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却在奉和应制诗中,表现出了壮大恢宏的气度。如其《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一: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此诗为绝句体,作者以遥看、回瞩之“龙为马”、“玉作田”的昂扬生气与壮观之景,衬托出圣驾出行的恢宏气势,可谓“神老气健”。其另外两首及《驾幸三会寺应制》等,也皆具壮大昂扬之势。上官婉儿现存的三十二首诗歌,除了象《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三中的“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及《驾幸三会寺应制》中的“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等几句略带歌功颂德之意外,已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宫廷诗人的奉和应制之作了。而“太平词藻盛”之句,恰是婉儿所处的初盛唐之交的文坛实况。上官婉儿虽然现存诗歌不丰,但依旧可以看出她以自然洒脱的山情水韵丰富了宫廷诗歌的创作题材,以缠绵悠长的款款深情克服了宫廷诗歌情感表达的贫乏,以壮大恢宏的气度涤荡了宫廷诗歌柔媚局促的格调。其创作实践从宫廷内部开启了代表大唐盛世一代强音的诗国高峰的前奏,当为初唐近百年宫廷诗歌的终结者。 ◎ 自然率真的山水清音作为一个长于深宫的女子,其山水诗主要完成于皇亲贵戚的园林别业。景龙三年(709) 左右,中宗屡赴长宁公主山庄,婉儿有《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为其现存的主要山水诗。这二十五首诗,包括三言诗二首、四言诗五首、五言诗十五首、七言诗三首,从不同的侧面抒发了上官婉儿的山林之赏,读之几令人忘却其宫廷诗人的身份,显示了她对初唐宫庭诗歌题材及审美趣味的超越,流露出了上官婉儿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礼赞之情。 在登高远望,赏自然之时,她觉得自己是一个“物外者”,仿佛已从繁琐的宫廷生活中脱出,完全融入了自然的怀抱。如其十一有云:“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在这月明风清,白云入户的山第,诗人以藤条为书架,以薜萝为衣衫,宛若自由自在的自然之子。其山水诗还呈现出一种率真朴拙,自然洒脱,乃至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其八中的“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透漏出一股率真朴拙、自然洒脱之气。再如其十五“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更是散发出一股魏晋式的洒脱不羁,让人生发出无限遐想。而像其四“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其五“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所展现出的诗人在俯仰之间,交友风月,作伴山林的洒脱,不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吗?婉儿的一些山水之作,已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相去不远。如其十三: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无论在韵律上,还是其蕴含的诗人的志趣喜好、自然神韵等都与王维的《终南别业》有异曲同工之妙,直接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导夫先路。 ◎ 称量天下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云:“沛国夫人之方娠也,梦巨人俾之大秤,曰:‘以是秤量天下。’及昭容既生弥月,夫人弄之曰:‘秤量天下,岂在子手?’孩遂哑哑应之曰:‘是’。”长大后的上官婉儿果然具有极高的艺术品鉴才能,成为宫廷文学活动中“称量天下”的美学裁判。明陶宗仪《说郛》卷二十六云:“高皇帝御群臣赋宴赏双头牡丹诗:惟上官昭容一联为绝丽。所谓‘势如连璧友,心若臭兰人’者?称量天下何足道哉。” 作为宫廷诗的美学裁判,其“称量天下”的砝码有哪些呢?《旧唐书》本传云婉儿常代帝后及二位公主同时作诗,且“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有学者认为:“尤以中宗复位以后,迭次赐宴赋诗,皆以婉儿为词宗。品第群臣所赋,要以采丽与否为取舍之权衡。于是朝廷益靡然成风矣。”可知“采丽”作为宫廷诗歌的传统美学要素,当为婉儿品第诗作“称量天下”的砝码之一。此外,婉儿的另一个重要砝码当是刚健充盈的“词气”。 《唐诗纪事》卷三载: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帐殿前结彩楼,命昭容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进,唯沈、宋二诗不下。又移时一纸飞坠。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沈乃伏,不敢复争。此次诗歌擂台赛发生于景龙三年(709 ), 既然沈佺期因“词气已竭”而败北,宋之问自然是在“词气”上胜出的。“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不正是一股绵延壮大、生生不息之“词气”吗? 正是这种带有明朗潇洒基调的词气,婉儿认为胜过沈诗。而“沈乃伏,不敢复争”说明上官婉儿以“词气”论诗,最终得到了沈、宋等宫廷诗人的认可。尽管这种认可在当时可能并不顺利,由沈佺期“乃伏”、“不敢复争”可知,他对这首“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的诗歌曾抱有期望,毕竟此诗流露出了合乎传统的谦逊。可见作为当时重要的宫廷诗人,他还没有感觉到宫廷诗已经开始朝着全新的审美追求进军。而这种新的宫廷诗歌美学正是通过婉儿对诸臣诗歌的品评影响到了诸位宫廷诗人。以“气”论诗,说明在婉儿的参与下,宫廷诗歌已经超越了歌功颂德、绮错婉媚的审美趣味,开始朝着盛唐诗歌“神来、气来、情来”的审美追求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此次诗歌擂台赛后,现存的初唐宫廷诗基本上体现出了词气充盈,,刚健开阔的审美风范。如景龙三年( 709)十二月中宗携婉儿及诸学士先游温泉宫,后登骊山。婉儿有《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皆境界开阔,气势非凡,将皇家出行的浩大声势与自然界的壮观美景相融合。张说的《扈从温泉宫献诗》也同样气势壮大,诗思开阔。登骊山后,中宗赋《登骊山高顶寓目》,随行诸学士纷纷应制。这些登高之作,基本上都符合上官婉儿所倡导的美学风范。如崔湜《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云:“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词气充盈,宏博刚健。其他像苏颋、李乂、刘宪、武平一、赵彦昭等人的诗歌也显示了同样的美学追求。晚唐文学家吕温曾写有一首《上官昭容书楼歌》:“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宋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四十一引《许彦周诗话》云:“唐高宗燕群臣赏双头牡丹诗,上官昭容一联云“‘势如连璧友,情若臭兰人。’计之必一英奇女子也。”“不服丈夫胜妇人”及“英奇女子”都是后世论者对上官婉儿才情品性的评价。可见婉儿虽为一长于深宫的女性,却颇具巾帼豪情,其气概绝非普通柔弱女子可比。加之婉儿才华横溢,故而能让众多的男性宫廷文人倾伏。 在她的参与和影响下,景龙修文馆诗歌活动显示出了空前的活力与气度:“他们已不像龙朔诗人那样主要靠词藻的繁缛、富丽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而是开始直接面对具体场景,注重气势,渲染气氛,写出皇家气派,盛世气象,以及自己幸逢明时、春风得意的真实感受。从现存诗作看,与传统宫廷诗的局促狭小,龙朔宫廷诗的虚张声势辞采缛丽相比,景龙宫廷诗显得场面扩大,气势壮阔,风格雄浑。”在七、八世纪之交,作为初唐宫廷诗歌的发扬光大者和终结者的上官婉儿,比普通的诗歌作者更能体验到时代风骚,故能最终超越乃祖创制的“上官体”,在“采丽日新”的基础上,注入刚健之气和开阔之境,促成了唐代诗歌从初唐宫廷诗到盛唐之音的转变,从而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长袖善舞◎ 秉国权衡婉儿长于掖庭,一生跌宕起伏,历经四朝,经历了武则天革唐立周、中宗复辟等一系列激烈的政治斗争。她从一个婢女逐渐登上秉国权衡的舞台,远非一般吟诗作赋的小女子,绝代才华的另一面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政治手腕。神龙革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史料中并没有记载上官婉儿参与其中。然而依然可以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找出端倪,《全唐文补遗》的宫女墓志集纪录当时大多宫女参与了这场政变,武则天却未能及时得到消息,二张能如此顺利的被诛杀,作为武则天身边最亲近的上官婉儿从中内应的可能性极大,而从她的身世和政治环境也决定她不会拒绝与李显、太平公主等人合作。 李显复位后,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专掌诏命,其地位比武则天时期更进一步,权势炙手可热。在婉儿和韦后的帮助下,武三思从几乎被李家王朝彻底摒弃,摇身一变,成为了堂堂的司空,三公之一,名副其实的大唐首相。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也进拜司徒,亦为三公。除太尉之外,三公中便有两席被武家强占了去,而且都是实权岗位。婉儿不断向韦后进言提高妇女在社会和政治中的地位,还不断请求提高公主们的地位,这既取悦了韦后,又笼络住诸公主的心,同时,她还试图笼络住相王李旦。 上官婉儿经常在诏令中贬抑排斥太子李重俊,推举武氏一族,加上安乐公主的打压,太子李重俊感受到危机。707年7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当夜便发兵突袭了武三思的王府,砍掉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的脑袋。李重俊乘胜追击,杀进肃章门,并封锁了所有的宫门。李重俊的飞骑突进肃章门后,他就高声喊叫着索要婉儿。婉儿正在李显的大殿中与韦后、安乐公主一道陪着圣上博戏,韦后和安乐公主在发抖,李显则一脸绝望。婉儿反而镇定下来,急中生智:“如此看来,太子是先要我死,然后再依次弑杀皇后和陛下,要让我们同死于他的刀下。”李显和韦氏大怒,不肯依李重俊的索要交出婉儿。李显带上婉儿和他的妻女们匆匆登上了玄武门,以避兵锋。他首先派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速调两千羽林兵士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当叛军来到宣武门下,他便依照婉儿的指令,向门下的叛军高声劝降。叛乱的羽林军当场倒戈,李重俊终兵败被杀。 上官婉儿亲近武氏、韦后,这让她的表弟王昱十分担忧,他向婉儿母亲郑氏进言,这样下去必将给上官家带来灾祸。起初婉儿并不在意,但在李重俊兵变未遂后,她开始加强同太平公主等李唐宗室的关系。上官婉儿深得中宗、韦后信任,她专秉内政,祖父上官仪一案也被平反,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母亲郑氏则被封为沛国夫人。她建议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母亲郑氏去世后追谥为“节义夫人”。她还在宫外置办府邸,穿池筑岩,修建庭院,穷极雕饰。亭台阁宇、园榭廊庑,风雅盛极一时,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并与美男子崔湜淫乱,为其谋取官职。 ◎ 婉儿之死虽然上官婉儿凭借她的聪明才智,周旋在武、韦、李等各大政治势力之间,并借此掌握国家大权,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昭容,没有自己的势力,朝堂上的风起云涌也让她疲于应付。710年5月,中宗突然死亡,这让上官婉儿感到了危机。韦后意欲独掌大权,让婉儿起草一份遗诏,第一,让十六岁的李重茂接班当皇帝;第二,让韦皇后辅政,就像当年的武则天一样,裁决军国大事。但婉儿并不认为韦后有足够的能力掌控大局,李唐皇族的力量依然相当强大,李重俊的政变已经给了她足够的警示。于是婉儿联络了太平公主,此时的太平公主在朝堂中已是举足轻重,她也乐意与婉儿合作,于是二人连夜起草好了一份遗诏。遗诏重点内容一共三条。第一条: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第二条:韦皇后知政事;第三条:相王李旦参谋政事。然而韦后并不满意,她准备效法武则天当皇帝,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这无疑令李唐皇室感受了巨大的危机,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引兵杀入内宫,声称“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大部羽林军临阵倒戈,韦氏一党来不及反应,尽数被杀,史称“唐隆政变”。而与韦后关系过密的上官婉儿也在诛杀之列,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深知其左右摇摆,此时若放过,定后悔无及,遂斩于旗下。 其实上官婉儿在政变中计划十分周密,她早早就联络了太平公主。然而她没有算到引兵攻入宫中是英武果敢的李隆基,李隆基虽与太平公主一起对付韦后,但二人实则各怀心事。此外,婉儿一次又一次地在政治斗争中左右逢源,固然说明她心思的聪明,但也暴露了她政治道德的弱点,她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节操和政治立场的人。所以,在这次政变中婉儿聪明反对被聪明误,她手中的遗诏非但没有成为救命稻草,反倒成了刺向她自己的一把利剑。 ◎ 叹息婉儿尽管如此,上官婉儿是不是真的水性杨花,“有才便无德”?也不能这么说,婉儿生下来不久,就受到爷爷上官仪的牵连,被武则天的强权没入掖庭,成了万人之下的官奴婢。后来,又因为武则天的赏识,成了万人之上的皇帝贴身秘书。这样的经历让她明白了,她无从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是权力可以主宰她的命运。权力可以让人死,也可以让人生;可以让人贱,也可以让人贵。这种对权力的崇拜,使得婉儿完全忘记了武则天的杀父之仇,心甘情愿地为她服务;也使得婉儿在武则天晚年生命垂危、权力不保时毫不犹豫地抛弃她,投奔下一个权力主宰。这是婉儿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形成的生存哲学。从婉儿的诗作“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不难窥探婉儿内心对平静祥和生活的向往之情,然而政治舞台的波云诡异又能有几年的升平,权力对人性的异化更使婉儿一步步沉迷于其中。 动荡的时代没有所谓的升平乐事,盛极一时的红梅妆也有凋零的时候。自古佳人惜才子,何况德才兼备的上官婉儿。性虽风流,然红颜易老,不复往昔种种。 正因为如此,婉儿虽为失败者却得到了不少同情,死去的第二年就恢复了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谥为“惠文”。李隆基即位后还念其文才广征她的作品,编成文集二十卷,一代旷世才女,不至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 历史典故◎ 称量天下士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孩,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待往后婉儿专秉内政,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果然“称量天下士”。 ◎ 盛极一时的红梅妆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户录》里叙述得比较详细:“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唐高宗)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此说来自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故较为可信。然而在后人的记载中,关于婉儿为何受黥刑,却更为玄乎。古代色情小说《控鹤监秘记》中说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另有一说是上官婉儿厌恶武则天男宠对自己的调戏而关闭甬道,致使皇权象征的明堂因报复被毁,武曌大怒,下旨欲杀之。在宫内临刑前,改变主意,赐给了婉儿生存的机会,却在她额头上刻了忤旨二字。总之,此等说法不足为信。 ◎ 相关评价上官婉儿出生时全家遭遇了一场血腥屠杀,死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她的一生可谓传奇,其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亦让后人津津乐道。《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都对上官婉儿有记载,但较为体现她奉承权贵、淫乱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但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称其“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独使温柔之教,渐於生人,风雅之声,流於来叶。非夫玄黄毓粹,贞明助思,众妙扶识,群灵挟志,诞异人之资,授兴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 ” 在正史的影响下,上官婉儿的形象很长时间局限于淫乱才女上,但近代以来,愈发被学者推崇,文艺理论家谢无量称“婉儿承其祖,与诸学士争务华藻,沈、宋应制之作多经婉儿评定,当时以此相慕,遂成风俗,故律诗之成,上官祖孙功尤多也” 。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 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 具有重要作用。宋代计有功对此有积极评价:”当时属词大抵浮靡,然皆有可观, 昭容力也。“学者赵昌平先生亦深刻阐发了上官婉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上官体之精微处由掌中宗一朝文衡的婉儿而积极得到发展。沈宋之属后来居上,经张说、张九龄而影响于王湾、卢象以至王维一脉,更下开大历诗风。这一系直到晚唐都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雅体。” 一些疑点 关于上官婉儿私通武三思、崔湜,最早出于五代时期刘昫的《旧唐书》,在唐代当时的文献中却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记载,《景龙文馆记》中倒有一句“而晚年颇外通朋党,轻弄权势,朝廷畏之矣。”这个“通”字可以是私通,也可以是交接往来,并不能断定婉儿与其有染。由此不得不猜测刘昫仅仅是把一件可能存在的事当成了言之凿凿的史实。由于相关史料的缺乏,一般都以正史而论,但可以肯定上官婉儿在当世的评价远高于后代史书中,这种差异可能在于后代史官对女性参与政事的抨击。 ◎ 作品一览彩书怨、驾幸三会寺应制、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句: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 ◎ 史籍记载《旧唐书·列传第一》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自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节愍太子深恶之,及举兵,至肃章门,扣阁索婉儿。婉儿大言曰:“观其此意,即当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与后遂激怒,并将婉儿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俄而事定。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婉儿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湜尝充使开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儿草遗制,曲叙其功而加褒赏。及韦庶人败,婉儿亦斩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初,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 《新唐书·列传第一》 上官昭容者,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父廷芝,与仪死武后时。母郑,太常少卿休远之姊。 婉儿始生,与母配掖廷。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宿构。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丽可观。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 帝即位,大被信任,进拜昭容,封郑沛国夫人。婉儿通武三思,故诏书推右武氏,抑唐家,节愍太子不平。及举兵,叩肃章门索婉儿,婉儿曰:“我死,当次索皇后、大家矣!”以激怒帝,帝与后挟婉儿登玄武门避之。会太子败,乃免。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群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郑卒,谥节义夫人。婉儿请降秩行服,诏起为婕妤,俄还昭容。帝即婉儿居穿沼筑岩,穷饰胜趣,即引侍臣宴其所。是时,左右内职皆听出外,不何止。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以求剧职要官。与崔湜乱,遂引知政事。湜开商山道,未半,因帝遗制,虚列其功,加甄赏。韦后之败,斩阙下。 初,郑方妊,梦巨人畀大称曰:“持此称量天下。”婉儿生逾月,母戏曰:“称量者岂尔邪?”辄哑然应。后内秉机政,符其梦云。景云中,追复昭容,谥惠文。始,从母子王昱为拾遗,昱戒曰:“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兴,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虽乘衅,天下知必败,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且灭族!”郑以责婉儿,不从。节愍诛三思,果索之,始忧惧。及草遗制,即引相王辅政。临淄王兵起,被收。婉儿以诏草示刘幽求,幽求言之王,王不许,遂诛。开元初,裒次其文章,诏张说题篇。 《上官昭容文集序》 臣闻七声无主,律吕综其和;五彩无章,黼黻交其丽。是知气有壹郁,非巧辞莫之通;形有万变,非工文莫之写:先王以是经天地,究人神,阐寂寞,鉴幽昧,文之辞义大矣哉! 上官昭容者,故中书侍郎仪之孙也。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如同宿构。初,沛国夫人之方娠也,梦巨人畀之大秤,曰:“以是秤量天下。”既而昭容生。弥月,夫人弄之曰:“秤量天下,岂在子乎?”孩遂哑哑应之曰:“是。”生而能言,盖为灵也。越在襁褓,入於掖庭。天实启之,故毁家而资国;运将兴也,故成德而受任。 自则天久视之后,中宗景龙之际,十数年间,六合清谧。内峻图书之府,外辟修文之馆。搜英猎俊,野无遗才,右职以精学为先,大臣以无文为耻。每豫游宫观,行幸河山,白云起而帝歌,翠华飞而臣赋,雅颂之盛,与三代同风,岂惟圣后之好文,亦云奥主之协赞者也。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宫阁,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迹秘九天之上,身没重泉之下,嘉猷令范,代罕得闻,庶几后学,呜呼何仰!然则大君据四海之图,悬百灵之命,喜则九围挟纩,怒则千里流血,静则黔黎乂安,动则苍甿罢弊。入耳之语,谅其难乎?贵而势大者疑,贱而礼绝者隔,近而言轻者忽,远而意忠者忤。惟窈窕柔曼,诱掖善心,忘味九德之衢,倾情六艺之圃,故登昆巡海之意寝,翦胡刈越之威息,璿台珍服之态消,从禽嗜乐之端废。独使温柔之教,渐於生人,风雅之声,流於来叶。非夫玄黄毓粹,贞明助思,众妙扶识,群灵挟志,诞异人之资,授兴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 镇国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昔尝共游东壁,同宴北渚,倏来忽往,物在人亡。悯雕琯之残言,悲素扇之空曲,上闻天子,求椒掖之故事;有命史臣,叙兰台之新集。凡若干卷,列之如左。 [全唐文·张说文集] 部份翻译:古代有女史官记载功过,有女尚书参与朝政,上官昭容两样都擅长,日理万机,不断接见官员,应付自如。汉朝的班媛,晋朝的左嫔,都是有名的才女,上官昭容的文章不输于她们,辅佐的功劳却不是她们能比的,昭容高高在上,大权在握,她提出的治国方法,都非常经典,这些好的治国方案在历代都少有听说。她的学问,实在令人敬仰。但是女皇拥有全国的疆土,操控所有人的生命,女皇高兴就下令奖赏,生气下令就杀人,千里之外流血成河,百姓的平安或灾难,都由女皇的心情决定,要让女皇听得进谏言,该有多难。女皇猜疑有势力的人,隔阂官低卑微的人,亲近的人都在奉承,不够亲近而忠心的人让女皇生气。只有上官昭容能委婉的引导女皇做出公正的载决。所以上官昭容游览名山的意兴,杀伐决断的威严,奢侈,享乐的姿态全被人们遗忘,留下的只有她风雅的文章和诗风。人们都说上官昭容是块美玉,公正公平,光明磊落得辅佐女皇,用尽一切方式让女皇做出公平的决策,女皇有如神助,上官昭容超乎常人的智慧,有如祥瑞,令国家振兴繁荣,怎么能说她的品德不美好?镇国太平公主,才华盖世,曾经和上官昭容一起出游,时光流逝,物在人亡。为了怀念昭容,皇上让史臣收集上官昭容的诗。 《起复上官氏为婕妤制》 “门下:《易》著鸣谦,《礼》称辞贵。以崇让而退满,推心自得,其道弥光。前昭容上官氏,相门积善,儒宗雅训,文学冠时,柔嘉顺则。内守恬淡,外防奢侈,发於少长,持以周旋。乐无靡嫚,衣必汗濯,珠玑不珍,坟籍为宝。故能诚切一室,功宣两朝。谠议日闻,屡授楚笔,忠规岁纳,方轻汉辇。惟此邦媛,郁为宫师。遂能德综十伦,孝高百行。顷罹创巨,爰命权夺。秩茂左嫔,思被光宠;志齐班女,恳陈捴挹。而贤明之业,经济之才,素风逾迈,清辉益远。不成厥美,将蔽斯言,今依表奏,以宪图史。可起复婕妤,主者施行。”[全唐文·中宗文集] 《景龙文馆记》 唐上官昭容之方娠,母郑氏梦神人畀之大秤,以此可秤量天下。生弥月,郑弄之曰:“尔非秤量天下乎?”孩哑应之曰:“是”。襁中遇家祸,入掖庭。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至若幽求英隽,郁兴词藻。国有好文之士,朝希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而晚年颇外通朋党,轻弄权势,朝廷畏之矣。玄宗平难,被诛。 《昭容上官氏碑铭》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乃生灵媛,祚我圣君。精微其道,焕炳其文。三光错行,昭容纲纪。百揆繁会,昭容条理。外图邦政,内谂天子,忧在进贤,思求多士。忠孝心感,天焉报之。吉凶有数,邱焉祷之。如彼九日,羿焉暴之。如彼三良,秦焉悼之。汉宫选才,班氏其特。楚史书霸,樊妹之力。或穆齐公,叙其明德。嗟尔彤管,是鉴是则。”[全唐文·张说文集] ◎ 百变婉儿◎ 影视形象《武则天》(1963年电影版》 丁宁 《武则天》(1984年 冯宝宝版)刘红芳 《一代女皇》(1985年 潘迎紫版)贝心瑜 《唐明皇》 (1990年) 林宗英 《上官婉儿》(1994年)阮丹宁 《武则天》(1995年刘晓庆版)茹萍 《大唐御史谢瑶环》 (1998年)陈昱 《镜花缘传奇》(1999年)黄宇诗 《大明宫词》 (1999年)白雪 《护国良相狄仁杰》之《京都疑云》(2003年)刘玉婷 《至尊红颜》(2003年 贾静雯版)张丹露 《无字碑歌》(2004年)廖晓琴 《盛世仁杰》(2009年)唐宁 《武则天秘史》(2011年)钟欣桐(阿娇)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011)李冰冰饰上官静儿 李冰冰扮演的角色的原型实为上官婉儿,不过她在片中能飞檐走壁,使用七种武器,为了与历史人物区别,被徐克改名为“上官静儿”。 《太平公主秘史》(2012年)孙耀琦、涂黎曼 《唐宫燕之女人天下》(2012年)陈秀丽 《大唐文宗》(2012年)李芯逸 ◎ 文学形象梁羽生笔下的上官婉儿----《女帝奇英传》田原笔下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传》 宁业高笔下的上官婉儿----《绝代才女上官婉儿》 赵玫笔下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 李靖岩笔下的上官婉儿----《红颜宰辅》 许广陵笔下的上官婉儿----《四大才女之上官婉儿传》 王德英笔下的上官婉儿----《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2 《女帝奇英传》中角色上官婉儿是《女帝奇英传》的女主角之一,其原型为历史上唐代著名才女。在梁羽生笔下的武侠江湖中,她怀着上官家的深仇大恨向武则天复仇却最终被其感化,决定追随一代女帝,从此不得不远离了她深深相恋的李逸哥哥。有道是“闺间有奇女,意态漫清缤。执秤秤天下,怀书书汉秦。殷殷劳案牍,脉脉念离人。淡荡江湖远,谁堪道苦辛”。 中文名:上官婉儿 民族:汉族 职业:武侠人物、宫廷女官 主要成就:辅佐武则天 ◎ 基本信息出处:梁羽生武侠名著《女帝奇英传》(又名《唐宫恩怨录》)女主角 祖父:上官仪 父亲:上官庭芝 母亲:郑十三娘 师父:长孙均量 师兄:长孙泰 师姐:长孙璧 意中人:李逸 情敌:武玄霜、长孙璧 追求者:长孙泰 丈夫:李显 婆婆:武则天 武器:剑 暗器:匕首 ◎ 出场描写这样的比剑,即算在武林高手之中,也是难得一见,然而这里却有一个小姑娘,她坐在山石上,捧着一部诗集,读得津津有味,正眼儿也不向栈道那边一瞧。 ——《女帝奇英传》第一回 ◎ 最后出场长孙泰守候在病房外面,心中正自忐忑不安出,忽见婉儿满脸都是泪痕,长孙泰吃了一惊,叫道:“婉儿,你怎么啦?”婉儿挥袖说道:“我要走啦,你进去看护他吧,嗯,你今后也不必入宫探望我了,你对我的好处,我会永远记得的!” ——《女帝奇英传》第三十二回 ◎ 全书概述《女帝奇英传》是梁羽生的代表作之一,背景是唐代女帝武则天的瑰奇浪漫事 迹,至情节却环绕在两对江湖儿女永难消泯的恩怨情仇之上。 出身李唐王室的武林新秀李逸,为了反抗武则天的作为,不惜间关山万里,远 赴漠北,在九死一生之中,结交天下奇才异能之士,图谋兴复唐室。但李逸的毕生 恋人上官婉儿,却因与武则天志趣相投,而不得不与李逸站在生死对立的处境;同 时,武则天家族中的第一高手,美艳绝伦的武玄霜,则又不由自主地深恋著流亡天 涯的李逸。李逸的唯一知交长孙泰,也陷身在同样的情仇纠葛之中。 于是,宫闱秘辛与武林风暴,交互推移,形成了一个巧妙的连环。处身在风暴 中心的李逸,面对著突厥入侵中原,爱妻死于非命、权奸设局迫害、国恨家仇交煎 的重重困境,将要如何自处?这是梁羽生为本书主角设下的难题,事实上,也是那 个时代中诸多历史恩怨的爆发。 唐太宗之后,高宗继位,武则天重返宫中,逐渐专权。先帝大臣殿前检点长孙均量对武后不满,辞官归隐,在四川剑阁之上结庐隐居。高宗皇帝死后,武后变本加厉,改唐为周,更引起了太子及一班大臣的不满。唐初著名宫廷诗人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后专权,事败之后被武后所杀。长孙均量收养了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对之视同已出,爱护备至。让上官婉儿和自己的儿女一道,习文学武。特别是教她武艺之时,竟比教自己的儿女还要用心。七年之后,上官婉儿年方十四,长孙均量被仇家恶行者、毒观音所伤,终对婉儿说出她的家世及仇恨,要她持刀到长安侍机刺杀武后,为祖父及父母报仇。上官婉儿这才明白为什么长孙伯伯让她重武甚于重文。但事出意料之外,上官婉儿见到武后之后,先是被她的风度举止所吸引,后又被武后的胸怀所惊服,非但没有杀之以报家仇,相反成了武则天宠信的宫中女官。 其时,王孙李逸因不满武后专权,逃出京城,亡命江湖,学成一身绝艺,立志夺回李唐江山。因而投身武林,欲为武林盟主,并借武林英雄之助,恢复唐皇李氏大统。没想到一众英雄却鱼龙混杂,而且不堪一击,被武则天侄女武玄霜一人搅局。李逸新败之后,心灰意冷,一片茫然。又被恶行者、毒观音重伤,幸被武玄霜所救。武玄霜对之一往情深,淳淳劝诫。李逸对之恨也不是,爱更不能。固不能反驳武玄霜之言,却难改心中固执之见。 李逸与上官婉儿年幼之时,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青年时相见遂旧情重续,引为知己。没想到婉儿去而不返,成了武则天的才女兼记室。这使得李逸百思不得其解。在疗伤期间,李逸对觉察了长孙均量之女长孙璧对他的款款情意。李逸与上官婉儿、武玄霜、长孙璧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异的情感之圈,让人觉之悯然。 李逸伤愈,孤身入京,行刺未果,为长孙均量父女所救。受长孙均量临终所托,李逸与长孙璧结为夫妇,远走天山,到其师门隐居之地,求得平安避世,终老此生。生子李希敏,倒也乐融融。不料好景不长,七年之后,武玄霜再度出现,因在此之前,武后之侄武承嗣为图继承帝位,暗里通外国,与突厥大汗勾结。另一方面,四处寻找李逸,以图扫清继承帝位路上的障碍。突厥大汗也想利用李逸入侵中国。双方互相勾结,掳走了李逸之子,致使李逸安宁生活至此终结。在突厥宫中,李逸与武玄霜相见,几经曲折与激烈的战斗,李逸终于逐渐理解和谅解了武玄霜。然他已是有家室之人,且长孙璧对之深情无限。后长孙璧因怀孕误服假死之药而真的死去。李逸悲痛之下,决心再度入关。 其时武后的朝廷纷争不已,争权夺位,明争暗斗。武后因侄儿不肖,决心传位其子。因其子懦弱,因而劝婉儿嫁给太子。李逸与武玄霜揭穿了武承嗣的图谋,武玄霜从中安排李逸进宫与婉儿相见。不料宫中政变发生,太平公主趁机毒杀了李逸。上官婉儿终于嫁给新皇帝。唯有武玄霜一个强忍悲痛,拒绝师兄的求婚,决心与李逸之子李希敏相依为命,以终天年。 ◎ 读后感◎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粱公笔下小说中的人物里,还有一位与浣莲有些相似的女子,那便是上官婉儿了。上官婉儿,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初名臣上官仪孙女,当称的上是书香门第,簪缨世家。多年后,武后在御苑中大宴群臣,命制诗百首,婉儿独占九十九,才惊天下。我的婉儿是个传奇,其知名于后世的绝不仅是这点儿敏思才情。还是那句话,泱泱中华,千年传承,允称才女者的何曾少了?而区区一个才字,又哪里写的尽婉儿璀璨却又沉重的一生?便如清照,也要在渡江后,懂了生活的艰辛,其笔下的词才能格调一新,没有经过世事的磨洗,不过是只富贵人家豢养在笼中的金丝雀儿,羽毛再鲜艳,啼啾再婉转,还是被困在一个格局里,闻不到青草蓝天的气息。婉儿当是懂的,世事没有给她不懂得机会。在清丽柔和的容颜性子下,我的婉儿,是个义烈的女子,所谓的义烈,不是体现在脉脉的眉眼,婉柔的性格下,却是渗透在遭逢变故时的大义凛然的选择里。遇见武后之前,我的婉儿,也不过是个清婉柔和的女孩子,自幼听了些长辈教予的认知,心心念念想着复仇,也许还有一点点忧思,一点点才情,一点点迷惘,一点点怀疑,却依旧是个简单平凡的女孩子。将所有的聪慧,义烈,抱负藏在深深织就的心蛹里。然后,有一天,春暖了,花开了,她遇见了那个之后将在她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雍慧女子---武则天,当亲眼所见与过往根深蒂固的认知开始冲突的时候,婉儿就开始了她生命中美丽却又沉痛的蜕变,用自己的心做一个判断,决定此后生命的走向.据说婉儿出生前,其母郑氏曾梦神人着金甲者持秤以赠,曰,"执此以秤天下."占者道:“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知生女,世人不过将之当做一个笑话,只是如今,这个说法似乎有了冥冥中命定的意味,她用自己的心将之埋葬的那只蝴蝶展起了翅膀,就要破茧而出了. 破茧后的蝴蝶翩翩飞舞的美丽魅惑了天下,浴火后的凤凰有着更为璀璨的重生,但那破茧或是涅磐时无可比拟的痛,又有谁人能懂?婉儿在作下这样的决定时,何尝不懂这将彻底颠覆之前生命的全部信仰,并且永不回转――就算有一天后悔了,早已无路可回.那些亲人,朋友,爱人,全都埋葬在这一个低首里.自古女子,将终身幸福系在一个归宿,愿求安宁.她也曾在少女时代若即若离的思念过一个人.不惧千里万里的阻隔.更有幸在洞庭木叶初下的时节与之重逢,言笑宴宴.只是一个点头的距离,就成陌路了.立场是最锋利的慧剑,必无谅解.她和他,此后就像天边的两抹孤云,纵然重逢,也不在一个高度上,永不契合.就算在漫漫的年华里,他渐渐的懂了她,还会有"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的命运摆布,怕早是吹散在天涯海角里了. 只是有些事是无可奈何的,若婉儿终究看不清,自然可以与他相守在山水天下里.但既已看清,便如何能装作看不清?只能永诀了.真正见过那个雍容敏慧的女主后,婉儿明白,这世上不会再有另一个人比武后更适合这个皇位.在真正了解了这个为谁辛苦的皇后后,武后的人格力量彻底震撼了她,征服了她,从那一刻起,她成了武后的士,而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原是没有男女之分的.这才是婉儿与浣莲的最大不同.若是浣莲,多半是选择与李逸执手策马江湖去,而我的婉儿,她的心中是有天下的,在她的心中,天下原要比爱情重要的多.她的伟大也正在于此.浣莲可以与心爱的人儿相守隐逸在天山,婉儿却为了天下匡定的梦想宁愿一生孤苦.而正因为心存天下,思野放宽了,才能放弃常人视重如山的家仇.你可以不谅解,她却能因了有一个崇高的理由而活的仰天立地.人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与朝,婉儿的意愿全不在于隐逸,但从境界中说,婉儿还是要比浣莲略高一些. 自古文人从政,不是天真,便是多疑,多半误国.政坛里的勾心斗角,肮脏龌龊之处,不足为外人道.《唐书》言,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天性韶警,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掌管宫中诏命,则天制诰,多出婉儿手笔。自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权势日盛.我的婉儿,将十几岁的青春韶华,干净纯稚的心思,凭着一份天性里的凛冽,全都埋藏在单调繁重的文牍累累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否还能保持当年的那一份初心?自来,权势和利益最能腐化人,也最能毁灭人.多年来,我的婉儿,遥以内舍人的名义,暗行宰相权柄,将那把无数人灼伤的两柄双刃剑耍弄的炉火纯青,可还记得少年时写下那《彩书怨》的心情?终究泯了当初那份纯净,将心机深深藏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是,深宫遥遥,谁为慰藉?情长寥落,为谁心开?年华于看客而言不过弹指,在自己,却是一天天刻下的伤痕. 是否便经常思念起入宫前的光阴?透明,脆薄,干净如斯的少年时光?在她最初十四年的自由人生里,最单纯的是剑峡上习文练武的岁月,最快乐的却是――与他相遇的日子吧.叶下洞庭初,思君万余里.她告诉长孙璧这只是借典故思念故国,只是她私心深处,还是在思念了一个人的.那时候,她和他还在一个世界里,她是皇家贵胄,沉郁俊朗,文武双全.她那么轻易的就倾心于他,带着些微怀念,些微仰望.然后分离,她入京遇到了武后,忽然间世界为她拉开了另一扇窗子,她看见了她之前未曾想过有的风景,原来山外青山楼外楼.天地寥廓一片,世事忽的在眼中清朗起来.只是,再不能忘,当初那个拂开她覆额的发,笑着说果然是你的温郁男子.然而可望而不可及,也就成了隽永. 最后,那个毕生怀念的男子死于太平公主毒杀.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拜婉儿为婕姝,终不免彩凤随鸦.中宗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708年进封昭容,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又代朝廷品评臣下诗文, 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其诗文创作一洗前世萎靡之风,力革旧章,开拓新风,为盛唐的文学繁荣打下了早期基础,才华之高,“与其说韩愈、柳宗元开古文复兴气运,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 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后为玄宗)发动政变,婉儿得知唐宫即将易主,危难之时,从容秉烛,陈词初衷,终不允,与韦皇后一并见斩,终年四十六.只不知弥留之余,可曾忆得当年怨写彩书,那个琴剑高歌的男子?一代佳人,香消玉殉,红颜不再。其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干也湮没在历史长河里. 开元年间,玄宗追念婉儿才华,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曰:“其诗风雅之声,流于来叶……其人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一卷三十二首。事迹见新、旧《唐书·后妃列传》及《本事诗》。 附诗曰: 闺间有奇女,意态漫清缤. 执秤秤天下,怀书书汉秦. 殷殷劳案牍,脉脉念离人. 淡荡江湖远,谁堪道苦辛? ——华清颦(梁羽生家园《天山剑谱》) ◎ 业大?情大?业大?情大?执着的事业追求代价往往是失去爱情 初看这部小说,不喜欢身上的政治气息太浓烈,缺少了女性特有的温柔色彩的上官婉儿。后来再看这部小说,似乎像小说最后的李逸一样,对她增添了几分理解。这本是一部女帝时期的武侠小说,女性本应追求自己的事业,何况是冰雪聪明,才华过人的婉儿?作者让这个典型人物表现出现实生活对女姓残酷的一面。天妒红颜,事业成功的女性往往是情场上的失意者。李逸是他的初恋爱人,日夜之所思,“书中无别意,但怅久离别”表达了他在她心头的位置。他们本应是一对让人羡慕的爱侣,但爱情同样不是一个女人生命中的唯一,她同样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更有自己的思想。尽管这必然失去唯一的爱人,但她无悔,这是值得她为之所用的英主,这是她值得为之追求的事业。她曾努力地想把他拉到身边,但这是绝不可能的。男性本有他独特的骄傲和自尊,转变愿来的立场会让大多数人感到可耻,何况那一份独特的皇族子孙的骄傲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即使是心爱的人也不能。如果她想让他为之放弃只能是她不了解他,但她是他的知已。没有惋留,他们平静的分手,决绝的话伤透了她的心,她彻底地失去了他。或许她不后悔,但她的感情世界在执着的事业追求中彻底地破失了。在事业辉煌的同时她日夜饱受感情的折磨,最终的归宿是嫁入皇宫继续她未完的事业。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女性尤其是古代女性的悲剧。业大?情大?当无法取舍时,伴随着只能是一生的痛苦折磨。 ——天山游龙《问世间,情为何物》 ◎ 天鹅的独唱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调,贫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但怅久离居。 ――上官婉儿《彩书怨》 身负血海深仇,矢志刺杀武则天的婉儿一个人上路了,途中遇到了她念念不忘的李逸哥哥。两小无猜的玩伴,在落拓的江湖中重逢,昔日禁苑繁华,宛若南柯一梦。婉儿一曲《从军行》,使李逸引为知己。他二人有相同的敌人,使他们言谈想法很是投契,加之性情相近,两人的心中各自打下了对方的烙印。婉儿有志气,有才华,她不想被埋没,所以,当她衷心佩服武则天后,终于和李逸走到了不同的道路上。长安一别,随着芳华岁月的流逝,婉儿对李逸的思念与日俱增,接连托人代话给李逸,渴望一见。李逸塞外归来,婉儿费尽心力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李逸。十年前,婉儿没有和李逸一起走,十年后,婉儿还是不会跟李逸一起走,她见李逸,也许是以求心安。除非李逸留下来,投靠武则天,不然,他们不会走到一起。李逸在婉儿成亲的鼓乐之声中死去,如果婉儿知道李逸是服了她亲手喂的毒药而死,她会有怎样的心情? ——秋天一抹残红 ◎ 思君万里余或许真是机缘使然,看的梁老的第一本书,到底是《女帝奇英传》。早已忘了最初是何时听说此书,其时却已那么理所当然的便想到武则天与上官婉儿。 梁老最叫我钦佩的,便是多看重女子,尤其以女子为主角,或是书中武功冠绝武林者为女子,在其它金古黄温书中似是从不曾有过。不论其它,单论写女子,梁老当是功力笔力最为深厚者。 金老笔下女子亦有绝世者,只是套用《红楼梦》中贾老太太的说法,一旦见了个清俊的男人,便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顾一心就只念着那人了。譬如赵敏弃郡主之位,任盈盈亦屈圣姑之尊,林朝英更是空负才华却是一世幽居古墓,黄蓉为郭靖亦不惜一边忤逆老父一边受全真七子江南七怪等排斥。故而历来有人批金书之大男子主义泛滥,诚然。 再来看梁书,至今也只读完一部《女帝奇英传》,然而亦可一窥端倪了。书中两位女子,上官婉儿与武玄霜,一文一武,俱都忠事武后,而男主李逸是李唐王孙,故而这亦是他们不能结合的根本症结所在,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使知己如此。固然正史如此,然而梁老笔下,别是一种风流气韵,无论李逸或是婉儿玄霜,他们都有信仰,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相知,此种相交,真正是魏晋之风了。梁老果然无愧名中“梁”字,只有魏晋南北朝的名士风流足以与之相称吧。 莫名想起稽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生前绝交,身后却又能托孤于斯;再如稽康本亲曹魏,终为司马氏所迫,其子稽绍却是晋室的忠臣,又作别论。倒是此时才蓦然觉得上官家竟与此颇相似,上官仪因主张废武后并起草诏书而被诛,其孙女上官婉儿却一生辅佐武后,忠心耿耿,实为武后腹心。 年幼时读史至此段便颇觉奇异,无法想象这样一种超脱的情感。细究起来,一方面固然见武后怜才惜才不计前嫌量才而用,而另一方面更需要上官婉儿的“择主”,放下父祖之仇,婉儿的抉择想必更艰难吧。史载婉儿十四岁为武后掌诏命,婉儿是真才女,亦必早慧,十四岁应已是懂事的年纪,她与则天女主,恰是士逢知己吧。自幼罪没掖庭,而又身为女子,我知她想必是真心钦敬武后,甘为其驱使的。武后与婉儿,让我相信,女子间亦有如春秋战国时的“士为知己者死”。一向深知绝世女子难得其俦,而历史何其眷顾,武后与婉儿终得生同时,一是雄才大略不输须眉的女帝,一是才调绝伦掌宰相权的才女,二人终是惺惺相惜的吧。 再来看《女帝奇英传》,梁老以男儿之笔慨然为女帝击节叹服,又叫我敬重。依然不记得谁说的话,看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要看对待女性的态度,因此亦不妨说,看一个男人的见识气度,要看其对待女性的态度,史上如东坡居士,便是此种胸襟豁达之人。梁老亦必如此,此其余者诚不及也。 书中最叫我敬重喜欢的女子,自是武玄霜,这位同是姓武的女子,才略气度皆无愧为武后之侄。才貌自不必言,性格刚强却非要强,一派宠辱不惊,当真是光风霁月,实在是我喜欢的类型,真正有贵气。 最无可言的自是长孙璧,才貌不知如何,却是万不能与婉儿玄霜并论,从梁老的描写来看,此女的心襟见识与二人差了何止一层,其后与李逸远走塞外成婚生子,倒也相宜。 最后来说李逸,却只觉此人越往后越不如前。初出场时一派林下风气,只道应是奇人;往后却愈觉平平,不过一落魄王孙,一心只想恢复李氏江山罢了,自是不如婉儿与玄霜,于是远走塞外也好,实不足与二女相配;不过倒觉得他儿子李希敏机灵灵的挺可爱,嘿嘿。 不免提到婉儿的那首五律: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调,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但怅久离居。 一派缱绻情思,深得六朝遗风。向来心许汉魏六朝诗,即见婉儿此诗,亦不免蓦然惭愧,我去古人何止万里,当真辱没“才”字,不免怅然若所失。 ◎ 歌曲《红梅妆》 词:半生桃花 唱:重小烟、夜儿 她惊才绝艳,也为情伤。曾经青梅竹马,一朝变故,几年离索。洞庭湖偶然重逢,却已是海角天涯,终成陌路。一个低首间,把全部埋葬。那些伤,藏进红梅妆…… ◎ 歌词【烟】是那时世家门第绕书香 才惊天下 为谁情长 〖夜〗连番变故 掖庭宫内茫茫 把心事藏进红梅妆 【烟】原说是心心念念为仇忙 阴差阳错 浴火凤凰 〖夜〗一朝赏识 金銮殿万人上 与江湖远离何怏怏 (合)低首间埋葬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终成过往 洞庭木叶伤 言笑宴宴如今消散 陌路两方 慧剑轻扬 划下无解立场 一生芳华流光 〖烟〗几度重门在怀念中仰望 曾识相思 初为情尝 【夜】久别重逢 笑里情深意暖 却不敌洞庭湖水凉 〖烟〗是天际两抹孤云随风散 弹指年华 付于彷徨 【夜】《彩书怨》积尘累累深深藏 再难回那年少时光 (合)低首间埋葬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终成过往 洞庭木叶伤 言笑宴宴如今消散 陌路两方 慧剑轻扬 划下无解立场 一生芳华流光 倾尽朝堂 3 1998年龚艺群导演电视剧《上官婉儿》是凤凰卫视有限公司于1998年12月出品的一部以唐代女性人物上官婉儿为原型改编古装电视连续剧。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海润国际广告公司亦参与拍摄。本剧为表现上官婉儿完美的形象,虚构了大量剧情,与历史并不相符,但剧中演员的表现依然出色,阮丹宁为使人物形象更符合唐朝美人的丰腴形象,不惜增肥以达到效果。剧中的上官婉儿更是美丽端庄、精明干练,演绎了她和武则天之间复杂的情感、和太子李贤的倾心之恋,也描述了她在波澜诡异的政坛中沉沉浮浮的一生。 中文名:上官婉儿 出品时间:1998年12月 出品公司:凤凰卫视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中国 导演:龚艺群 编剧:宁业高、宁业龙、宁耘 主演:阮丹宁,张青,孙杨,黄海冰 集数:30 类型:古装、历史、传记 外景:无锡影视基地、涿州影视城 ◎ 剧情简介在中国唐代历史上有一个悬而未决的千古之迷:为了权位,武则天先后处死了十多位亲生的皇子、皇女、皇孙,留下万世骂名;为了权位,她不惜发动“武周革命”,任用酷吏,废除大唐旧制;但是,就在这一切得以实现之时,武则天却还政李唐,恢复唐代建制并让自己的儿子李哲复位。这,是为什么?两年后,武则天去世了,身后留下一块无字石碑。十二年后,大唐帝国迎来永垂青史的“开元盛世”。这,又是因为什么?大型电视历史剧《上官婉儿》将从一个崭新的视角为你解开这千古之迷。上官婉儿,罪臣之后。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共同信任的宰相。婉儿诞生之际,其祖父上官仪和其父上官庭芝皆因起草“废后诏书”而被武则天处死。纯真温柔、美丽动人的婉儿与母亲郑十三娘相依为命,在唐掖庭长大成人,期间得到当朝宰相斐炎(上官仪之门生)的极力护持。十五岁时,婉儿进宫,先为太子侍读。情窦初开的她与英俊睿智的太子李贤演绎出一幕缠绵绯恻的爱情故事。当太子贤的治国理念与其母武则天发生冲突时,婉儿毅然站在太子贤一边,痛责武则天,被下狱。太子贤被废后,徐敬业杨州起兵,震动天下。为见太子贤一面并向武则天剖明心迹,婉儿毅然闯营,探到实情,并为平息叛乱立下大功。回宫后,婉儿声泪俱下,揭露真相,武则天为误杀太子贤悔恨不已。此后,婉儿随侍武则天左右,在狡诘复杂的政治风云中一一战胜对手,被武则天誉为“天下第一女宫”、“内宰相”,名倾一时。 ◎ 剧集特点《上官婉儿》剧情波澜起伏,人物命运峰回路转。纷繁世事虽令人目不暇接,但个中处世哲理、做人有原则、练达人情,却教人回味再三。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下,《上官婉儿》充分展露了婉儿曲折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催人泪下的爱情生活,并在人类共同的喜怒哀乐、饮食男女的自然性与功名权势、忠孝义节的社会性冲突之间,演绎着中国人的人情与人性的真谛。 《上官婉儿》遵循今日审美之潮流,追溯大唐之风韵,创作出耳目一新的大唐布景、服饰和生活细节,展现出丰富博大的大唐人文景观。 本剧集资千万,制作严谨,追溯大唐风韵,展开丰富之大唐江山及人文特色,在艺术美学、文史人物、人情世故及涵养教化各方面值得细品。 ◎ 演职员表◎ 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上官婉儿 阮丹宁 宫廷女官,与李贤相恋 武则天 张青 一代女皇 太平公主 孙杨 武则天的爱女 李贤 黄海冰 胸怀大志但生不逢时的大唐太子 李哲 姬晨牧 唐中宗李显 李旦 陆诗雨 唐睿宗 韦皇后 耿咏 李哲之妻 裴炎 樊志启 大唐宰相,曾师从上官仪 高岛信 谭建昌 倾慕婉儿的日本武士 ◎ 职员表▪ 出品人:崔强;崔屹平;刘燕铭 ▪ 制作人:曾日华 ▪ 监制:马润生;邱志军;张海波 ▪ 原著:宁业高 ▪ 导演:龚艺群 ▪ 编剧:宁业高;宁业龙;宁耘 ▪ 摄影:杜小四;王卫东 ▪ 配音导演:卢吉兰 ▪ 美术设计:郑希志;赵立;马跃千 ▪ 服装设计:李凤鸣 ▪ 剧务:姚素芬;时东鸣;刘晖 ◎ 故事梗概◎ 少阳风月01-15集:宰相上官仪获罪被杀,其孙女上官婉儿随母亲入掖庭为奴,婉儿长大后姿色美丽,聪颖过人,与太子李贤痴心相恋。李贤胸怀大志,连前来复仇的日本武士世家的高岛信也被其征服,然而朝堂上一山不容二虎,李贤败给了他的母亲武则天,被贬巴州。临走前,李贤与婉儿约定,让她尽力保护李氏宗亲。婉儿深得武则天重用,她发现宰相裴炎就是十多年前出卖祖父的小人,现在他又以一已私利逼死李贤,私通叛军。气愤难耐的婉儿与一心想夺权的武承嗣合作,终于让裴炎的罪行大白于天下。而此时武则天也扫清了反对她的势力,即将登基为帝。 ◎ 后宫风云16-30集:武则天称帝后,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为争夺皇太子之位,利用来俊臣诬蔑陷害皇嗣李旦及忠于唐室的大臣。婉儿与狄仁杰等老臣合作,保护了皇嗣,除掉了来俊臣。武承嗣派人刺杀婉儿不成后又设计陷害,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主动牺牲自己保护了婉儿,但武承嗣并不甘心,他又布下圈套,挑拨太平公主去杀婉儿,婉儿不得不避祸离开,趁此机会,婉儿与张柬之谋划迎回庐陵王李哲。在高岛信一行人的保护下,李哲终于回宫,李唐天下亦得到恢复,婉儿也成为他的昭容。但韦皇后阴谋做第二个武则天,风云又起,平定变乱后,国家终于安定,但婉儿也不知下落…… ◎ 剧中歌曲主题曲《人世间》作词:高守信 作曲:傅章 演唱:屠梅华 岁月沧桑,峰回路转 人世间多少事 几沉几浮几变迁? 风风雨雨四十载 生生死死多磨难 高歌一曲唱兴亡 唱不尽这段旷世情缘 荣华富贵,过眼云烟 人世间多少事 有悲有喜有离散 骨肉相残添新泪 风扫残云除旧斑 试看古今忠与佞 名标青史在人间 在人间 片尾曲《梦醒》作词:高守信 作曲:傅章 演唱:李红 匆匆走来,又匆匆离去 离别的时刻,两情相依依 就像是一阵风,啊,消失的无踪迹 匆匆的来又去 多少次多少次山盟海誓 多少次多少次相偎相依 等到一梦醒来,一梦醒来 已是月落星稀 问一声问一声苍天大地 此一别此一别何时相聚 此时此刻一别你我何时 何时再能相聚 插曲《同心结》作词:高守信 作曲:傅章 演唱:肖婵娟 插曲《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词:高守信 作曲:傅章 演唱:屠梅华 4 赵玫创作的历史小说《上官婉儿》是女作家赵玫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以作者独特的女性意识讲述了唐代才女上官婉儿一生的传奇故事为“唐宫女性三部曲”的第三部。2007年2月1日,湖北长江出版社集团与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唐宫女性三部曲》,第三部即《上官婉儿》。2010年9月1日天津出版社再次发行精装版。 书名:上官婉儿 又名:唐宫女性三部曲:上官婉儿 作者:赵玫 ISBN:9787535421425、9787201066554 类别:古代历史 页数:406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月1日 ◎ 书籍简介以500万字作品蜚声文坛的满族女作家赵玫,自受著名导演张艺谋之约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武则天》后,对唐朝宫廷的一些重要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接连创作了长篇小说《高阳公主》后,又把全部热情投在了唐宫里最有争议、最富传奇色彩的上官婉儿身上。 洋洋40余万言的《上官婉儿》与赵玫的《武则天》和《高阳公主》一样,体现着“赵玫体”的历史小说特色:不重细节考据,不重时代氛围,只重人物形象,在历史的框架中,用她所拥有的那一份解释历史的能力,把历史的人物拉近自己的面前,依照她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重新解释这些人,重新解释这些人物的关系,重新解释历史。然而,赵玫的历史小说又绝非“戏说”之作,真实的历史框架和历史事件是小说的基本准则。赵玫小说的特点重在对历史人物性格的层层剖析,对历史人物生命轨迹的细致诠释。上官婉儿,因其史学家们的褒贬并重而显其浓重的传奇色彩。 在赵玫的这部《上官婉儿》中,上官婉儿在襁褓里就沐浴了腥风血雨,她在仇恨中生存并且成长。将她收在身边让她时时面对的是那个曾将她的家族满门抄斩的武则天,然而她竟然归顺了这个唯一的女皇,并为她赴汤蹈火,伴其一生。婉儿因了她与女皇的日夜相伴,造就了她天才的政治才华。她依仗超人的聪明智慧,以奴婢的身份,慢慢雕琢成了一个中庸狡黠、八面玲珑的女官。她学会了圆融的关照,学会了左右逢源,学会了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以至于在诺大的男性朝廷中,唯有婉儿才堪称智慧的主宰,才能够真正地权秉国政,叱咤风云。而这一切又始终与她和另一个伟大的政治女人则天女皇的戏剧性关系纠葛在一起。她俩的爱与恨,生与死的冲突在小说中更多地与朝廷中的权力争夺、阴谋诡计、血腥杀戮连在一起,以至使上官婉儿在纷繁的更朝换代、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的生存技巧透达出惊心动魄的魅力。《上官婉儿》表达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崇拜之情,为我们塑造的是一个女性之最的鲜活形象。小说融美丽、爱情、心灵、欲望、政治、阴谋、残忍、杀戮等等众多内涵为一体,为读者营造出的唐朝宫廷景观,显得格外的异彩纷呈。 ◎ 女性意识人们在论及赵玫的“盛唐女性系列”:《武则天》、《高阳公主》与《上官婉儿》时,总是冠以“历史小说”的名号。在这一点上我是无异议的,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这种说法却过于泛化而显得笼统,忽视了它们首先是女人的历史,应当是女性意识(也当属是一种现代意识)的历史阐释。赵玫的“盛唐女性系列”在“语言范式”意义上的文学层面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是显而易见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其人物关系的书写走向(包括男女二性关系的书写走向和女性同性关系的书写走向两个方面)向我们显示了其女性意识在文化层面上的某种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女性是在男性中心的父权文化传统的审视之下‘形成’的。在男性主角的“看”之下,女性成为“被看”的叙述景观,并在男性主角的“虚构”和“变形”中构成某种虚假而偏见的女性历史场景。这就是父权制下传统的男女二性关系模式。 纵观赵玫“盛唐女性系列”的三个文本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无疑都是十分鲜明的。这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文本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男女二性关系的书写处置上。如果说其书写的女性意识在其前两个文本《武则天》与《高阳公主》中还没有最终摆脱男性的观照视野(武则天总在“被看”中煎熬自己;高阳公主在“被看”中放纵自己),是“他在”的,还未走出传统的男女二性关系模式的书写框架;那么在其第三个文本《上官婉儿》中则是“自在”而自足的。 其不仅彻底解脱了男性视域下的种种羁绊,而且通过男性/女性中心颠倒错位的历史语境的置换书写,从而构建起对父权文化的历史反观——文本中并不乏男性,但这些男性的出现却都是因女性的出现而出现,往往处于被言说、被观照、被审视,甚至被否定的位置而表现出理想男性的空场书写。我们熟知的历史场景在被消解无余的同时,女性成为“看”的主角,相反,男性成为“被看”的叙述景观,甚至被置于“盲点”之中。传统的男女二性关系模式得以改写从而形成对传统父权文化的深层次反动。 武则天、婉儿的生与死,这一老一少两个女人的一切,都能在她们“共同着”的“政治与命运”那里找到答案。赵玫的《上官婉儿》通过“女同性恋”的女性关系的书写,在这两个女性人物之间建构起来的是一种准母女的超血缘的精神承传关系。正是这种超血缘准母女关系之间的相互支撑,使她们能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男权的重重压力下获得自救而具有反男权的文化意义。 刘慧英曾在《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中指出:“女性(包括全体人类)在设计未来的文化蓝图时既应摒弃男权传统的糟粕,又要力避矫枉过正——制造新的不平等和对立”,从而提出“建立一种不带偏见的文化的设想”,“取得一种男女和谐平衡的局面”。可见,这种“双性文化”与“和谐”的理论构想,是已被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们敏锐地注意到了。然而,一些女性主义的张扬者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者,却往往在反动男权传统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走向偏颇,从而造成新的不平等与对立。赵玫的“盛唐女性系列”或多或少也存在着这种倾向。这种倾向从《武则天》到《高阳公主》再到《上官婉儿》表现得愈来愈突出,最后在《上官婉儿》中,其“厌男情结”已达到极致。其书写的男性无一是其能认同的。这种将男性放逐到女性视域的理想之外,无疑失去了男女二性认同的基础,也就失去了最终建立平等谐和的男女二性关系的可能。这对赵玫女性意识的正确把握无疑是危险而应引起警觉的。 ◎ 读后感◎ 一首不屈的生存悲歌上官婉儿在正史中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权秉朝野的嫔妃,同时又是卖身求荣的淫乱荡妇。然而赵玫在塑造上官婉儿这个历史人物时,撇开了传统的帝王将相历史观、阶级斗争历史观,而以自己作为人和女人的历史眼光和性别眼光来看历史,从而发现了男性历史无意识性别无意识所无法发现的另一层真相,那就是上官婉儿无论是狐媚篡权,还是出卖肉体,甚至是丧失人格,无非只有一个目的——活着。于是赵玫就把她的叙事聚焦于上官婉儿的生存上,围绕着这个焦点,进一步刻画了她与三个太子的情与爱,她与武三思和崔湜的身体之爱与精神之爱,以及她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她在生存中的痛与苦。我们在解读《上官婉儿》时,就可以具体地将其衍化为一系列的追问:是什么促使上官婉儿把活着作为人生目标?作为生命个体,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她又是怎样的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一 萨特曾说过:“人就是自由,而所谓人的自由是指人的自我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对人来说是绝对的,不可逃避的”。海德格尔也曾说“人是他的选择的总和”,这也就是说人生而要面临许多选择,对于选择人是无法逃避,不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不选择。但是萨特所说的自由又是“在处境中的自由”,人所处的位置,他的身体,他的过去,他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的已经被他人指示所决定的立足点,都会影响他的自我选择。对于上官婉儿来说,她的婢女的出身,她与杀父仇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等等现实的处境,就使得她不得不把活着作为自己的生存目标。 上官婉儿还在襁褓中时,就由于皇后与皇帝的一场“游戏”(家庭风波),使得无辜的上官婉儿一家受牵连,以致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她也随着母亲走进了牢房一样的掖庭。掖庭对女人来说,无疑是一座活死人墓,然而对于一出生就长于此的上官婉儿来说,她并不知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所以她能非常平静的生活在这黑暗的永巷,并很开心的活着,如果她一生都不走出掖庭,她可能也能怡然自乐的活下去,过着与世隔绝的淡然的生活,她也可能就不用那么沉重的活着,也就不会把活着作为她唯一的选择。但是命运偏偏让她有一天走出了掖庭,把她推向了生与死的边缘,使她不得不对自己的未来做出痛苦的选择。 武则天的出现使上官婉儿感到了生命的危机。武则天把她带出了活死人墓,使她的智慧有了施展的空间,使她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上官婉儿感激她,热爱她,尊敬她。然而被武则天满门诛杀的身世,使她必然又仇恨这个女人,这种仇恨是来自双方的,它就像一道屏障阻隔在这两个女人之间,又像一团燃烧的火,随时可以将她们中的任何一个毁灭。但生命的天平更倾向于武则天这边,她不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的皇后,更掌握着生杀大权,这就使得上官婉儿的生存如履薄冰,她的脖子上总是架着一把尖刀,只要她稍有差池,这把尖刀就会毫不犹豫地向她挥去。可以说上官婉儿走出掖庭,并不意味着她的生命从此有了保障,相反她被推向了更加艰难的生存之路。 促使上官婉儿把活着作为人生目标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中国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国度中,女性始终处于“他着”地位,她们一出生就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妇人,从人者也,幼从夫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 “夫者,妻之夫”(《仪礼·丧夫传》)的规定,使她们不仅在肉体上而且在思想上都成为男权社会的奴隶,她们的生命握在别人的手中。对于上官婉儿来说,作为女人,她的生存空间本就异常的狭小,更为不幸的是她闯入了本属于男性的领地——朝廷(政治)。在封建社会,朝廷、政治是男性的代名词,女人自从被排斥在学堂之外的那一刻就标志着她们同时也被拒绝于政治的大门之外,“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习俗,“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使得女性与政治无缘,他们不想也不允许女性(她们的奴隶)与他们平起平坐,共商国家大事。但是由于历史的契机,上官婉儿进入了这片女性的“禁地”,这势必引起男性的恐慌与不满,更为甚者她一直作为女皇的代言者,往往被女皇作为杀人的工具,使她背上莫须有的罪名,从而引来更多的仇恨,这就使她的生命陷入了另一层危机。她不仅要防御武则天随时挥过来的尖刀,还要与来自暗处的敌人搏斗,更要与整个男权社会相抗衡。如果说此时的上官婉儿还没有明确意识到或者说她还不愿把活着作为自己一生唯一的奋斗目标的话(因为她的人生中还有爱情、理想等需要她去实现)。那么太子李贤的死就使她这一目标更加明确。 太子李贤是上官婉儿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她和其她的宫女一样喜欢上了这个风流倜傥,仪表堂堂的少年天子,“被太子身上散发出来的某种神秘的力量所吸引”。然而这段爱情才刚刚开始,就随着太子反抗皇后失败被流放异地而消失殆尽。随着上官婉儿爱情梦的破灭,她更加清醒地看到爱情这种东西的脆弱与不堪一击,“无论爱有多深都会被政治的铁腕捣碎”,爱情是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了生命一切只能是虚无,唯有活着才是第一位的。而同样拥有美丽与智慧的武则天和高阳公主就不同,她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使她们的生命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状态,武则天只需要用自己的美丽取悦于皇上,她就有了荣华富贵以及无上的权力,高阳公主则把她生命的全部能量都用来追求极致的爱与恨,而对于作为婢女的上官婉儿来说,生命的一切的附丽对她而言都是奢侈,唯有生命才是真实的存在,唯有活着,才有意义。 二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人的选择不仅是自由的,而且它对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人的生存方式。当上官婉儿把活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她就以 “狡兔三窟”的方法,为自己寻找了三种生存方式。 上官婉儿寻到的第一种生存方式是隐忍。她婢女的身份,她所处的位置就使她性格中慢慢的具有了一种忍的品质(忍辱忍羞),这甚至已成为她的一种生命状态。她不仅要忍受着杀父之仇,忍受着武则天在她的面颊刺上忤逆的墨迹(对于婉儿来说她将毕生背负着耻辱,这是比死还要残忍的刑罚),还要忍受爱而不能,独守空房的女人的寂寞,她所忍受的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但是对她来说只有忍辱,才能负重,唯有隐忍,才能死而后生。 然而这种隐忍的生存方式并不能使上官婉儿的生命有足够的保证,她为自己寻找的第二条道路就是充分的利用她的智慧。长期的宫廷生活使她更加的聪明圆滑,她总能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不断地调整自己,寻找自己在其中进退有据的理想位置。在审视了武三思不具备称王的条件后,她立马奏请女皇立李显为太子,这不仅迎奉了女皇的心意,又顺乎当朝官员的意愿,言他们不敢言,更为李显回朝后自己的生命留了一条后路。上官婉儿纠缠于政治的漩涡中,但又游离于相互倾轧的政治之外,所以她总能站在一个至高处,预测未来,“于是她才能未雨绸缪今天选好明天的位置,现在就开始依附未来的势力”。她也总能凭借自己的才智周旋于各种势力之中,她对处于弱势的势力也不落井下石,相反她还不时的帮助他们,因为她清楚地看到,朝廷中的事情一向是瞬息万变,朝令夕改的,今天位居人臣,明天就可能成为阶下囚,所以无论那一股势力掌权后,都能接受她,甚至重用她,把她作为心腹。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能将各种势力控制于手掌之中,她在帮助她们(他们)实现情欲,权力等各种欲望的同时,也掌握了他们的把柄,这就使她的生存有了另一层意义上的保护。上官婉儿就是凭借她的智慧,一次次挽救了她的生命,并使她从一个小小的宫女成为掌握着朝中实际权力,操纵各股势力的嫔妃。 上官婉儿第三种方式是用身体来交换生存。原本,上官婉儿对武三思这个趋炎附势,奴颜媚骨极尽势力的小人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想杀了他以报黥刑的耻辱,但随着武三思日益的飞黄腾达,使她看到武三思未来的力量(有可能继承王位),在再三的权衡之下,她放弃的报仇,而很世俗的接受了武三思的身体之爱。她对他们的关系看的非常清楚,他们之间是仅是一种相互利用相辅相成的肉体关系,即使在床上她也对此也保持着清醒。虽然她与武三思的身体之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她作为女人的来自身体的欲望,但这种欲望是建立在生存欲望之上的,当她与他的生命受到威胁之时,她还是果断地舍弃了这个用身体爱着的男人,将他送给当权者韦皇后,使她与他的生命有了保障。如果说上官婉儿与武三思之间除了彼此生存的需要之外,还存在一种身体的需要,那么她与李显之间的身体关系,完全是出于活着的需要。作为皇帝的李显,尽管懦弱无能,但他毕竟拥有无上的权力,这使上官婉儿意识到,只有依附这个掌握着天下生死大权的皇上,她才有安全的活着的可能,“婉儿再度深刻地体会到她的身体就是财富。她的身体不仅能交换了她的生存和安全,还能给她带来荣华富贵以及她所热衷的那无限的权力”,这是上官婉儿作为女人无奈而又明智地选择,因为“女性在父权中心社会是以她的性交换她的生存,或者说她为了生存就不得不交出她的性”。日后李重润政变也印证了她这一生存方式的选择的正确与明智。 上官婉儿与余华笔下的富贵一样都以活着作为人生信条,但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确有所不同。富贵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为一阶贫民,一生中又经历了七个亲人的离去,面对生活的沉重,生命的不幸,他没有主动的采取措施去挽救他们,而是以一种被动的消极的以生抗死的方式去承受生命之重。与此相反,上官婉儿对生命总是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当她与她的亲人的生命处于危机之时,她总能挺身而出,想尽办法,来挽救她和他们的生命。那么对于这个对活着怀有如此强烈欲望的上官婉儿来说,她为什么要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忤逆武则天,这不是与她的人生目标相矛盾吗?其实这只是上官婉儿对自己生命的一次放纵。为了生存,她有时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良心、尊严与人格,这是她不愿而又无奈的选择。出身于名门之家的她,天然的带有一种优雅高贵的气质,“婉儿是有着那种该持有的尊严的”,再加上十几年的士文化的熏陶,使她无意识地接受了“士可杀,不可辱”的文人的尊严,只是由于生存所迫这种文人的尊严被她逼入内心的死角。所以当她的尊严被武三思践踏时,一向以安身保命为原则的她,却不顾一切的给予回击。这是她为了尊严而对自己的一次放纵,不过是以失去更大的尊严为代价的。另一方面她为了能够活着,身心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她必须处处小心,时时防备,以备应付不测,她就像一根紧崩的弦,一个随时要爆的炸药包,这也使她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进行一次放纵,以便她能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更加艰巨的生存之战 。 三 上官婉儿的一生是为活着而活着的一生,她对生命从不轻言放弃。她曾在苦难的夹缝里生活过,这使她非常明白日常生活的核心就是如何善待每人仅有一次的生命。这种善待绝不是苟且偷生,贪图享乐,而是对生命价值的实现。对她而言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命的本身。这正如余华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才是对具体的每个生命个体的意义。 对于人类来说生存的空间是有限,而有限的空间并不能支撑人口和欲望的无限膨胀,所以人类要想方设法来扩充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在这一扩充过程中必然要损害到其他的生物。(如人类向自然界的扩展就使得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更为狭窄)。这不仅对于整个人类如此,对于单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上官婉儿她在为自己和亲人的活着寻求更大的空间时,就不可避免的要威胁到了其他人的生存,李重润政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上官婉儿的存在威胁到了他的生命,他要杀死这个侵占他生存空间的女人,来捍卫自己的生命。这次事件使上官婉儿清醒地看到她已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因为“她学会生存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一天天变得卑鄙的过程”,她已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这是一种清醒的沉沦,而正是由于清醒,她才更痛苦,更自责,更难以解脱,更加无法救赎。她对自己的生存目标——活着产生了质疑,于是她开始放逐自己的生命。我们说尽管此时她对自己的生命已不抱希望,但是有一点需要肯定的是在她潜意识时中还是有一种强烈的生存欲望,只是当外界的因素逼迫她重新审视自己所作所为时,她内心的良知战胜了她生存欲望,然而当生命真正处于生死关头时,活着就又成为她生命的全部。在她知道她用心爱着的男人崔湜由于贿赂而要被贬为江州司马(这就意味着死)时,她迅速从颓废中走出来,调动全部的智慧,为挽救崔湜的性命而四处奔波,终于保住了他的生命。其实上官婉儿在挽救崔湜的生命的同时也是在挽救她自己。她与崔湜之间有一层很深的超越了肉体的精神之爱。她们的爱是由诗开始的,他们通过诗相互传送彼此的爱慕,在诗中探求精神与爱情的真谛,也只有在诗中她才能使罪恶的肉身获得片刻的安宁与解脱,才有一种超越了肉体的精神上的提升。她从崔湜的诗中找到了她的另一个自我(拥有非凡才华高贵气质而又纯洁高尚的本真的自我),她对崔湜的爱实际上是她对另一个自我的爱。所以与其说她是在救崔湜不如说她是在救她自己,她放弃的是沉沦的肉身,而挽救的是精神上的自我。 上官婉儿一生都非常珍视生命,就是在她人生的最后一刻,她对生命还是无限的留恋的,只不过她在生存的泥潭中滑落的太深,已无人能够拯救她,包括她自己。文中有一段话非常能说明她对生的执著: “当李隆基正跳下马向她走来,当她已经意识朦胧,她知道,她也走完了她人生的路。然而她坚持着。她努力睁大眼睛,不想这么匆忙地就离去。她想她依然是清醒的,她也仍然还有智慧。正因为清醒她才感感觉到她的清醒正在缓缓地弃他而去。她方才知道,原来那清醒与生命是一道的。当生命已经离去,她又怎么可能拥有那匡世的清醒和智慧呢?她唯有告别。就告别了这对她来说无悔无愧的生命吧。” 这是上官婉儿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对人生的一种彻悟:生命是珍贵的,没有了生命的依托,生命的一切附丽———爱情 权力 金钱 欲望,还有 “匡世的清醒与智慧”只能随风而去,“死去原只万事空”;然而当生命再也不能挽救时,只要努力过,也就无悔无愧,毕竟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生命的过程之中。上官婉儿执著的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她活着,活着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这正如尼采所说:“人类之伟大处,正在于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之可爱处,正在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 ◎ 感慨上官婉儿用了两天的时间废寝忘食的读完了这本书,被书中的描写感动得流了太多的眼泪,以至于哭到双眼疼痛仍舍不得丢开,就这样跟着婉儿一起游历了那个辉煌的历史时代,随着主人公的命运一起沉沉浮浮,直到最后生命的终结。 我看的这个版本是四大才女系列,是由利宝编著的,从文章的章法结构上来说似乎不是很经典,处理方法较简单,也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似乎是想到那写到哪,这可能和多人编写有关。另外在交待历史故事的时候主观发挥太多,令人怀疑是否符合史实;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明显带有两头堵的意味,导致人物前后的立场出现矛盾。即使是这样,它还是感动了我,很久以前,我就想好好地了解一下这个人物了。能够对婉儿的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已经足够让我欣慰。 我有一个小小的“上官婉儿情结”,缘于当年偶然看到过的赵枚写的一篇随笔,就是讲她如何写上官婉儿这个历史人物的,那篇随笔的文字极其优美,风格轻灵婉约细腻,使我一直惦念着以后有机会定要拜读她的大作,谁知多年以后找到那本书的时候却一点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因为没有想到她的小说读起来会那么的晦涩,前后的文字风格迥然不同。如今,终于读到了一本写上官婉儿的书,真是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且在深深地感动中读完的,可似乎回味并不悠长,总有一种笔力不够遒劲的感觉。也许以后还应该再看看其他人的作品,换一个视角来观察这个人物,想必也会有一番不同的感觉。 在这本书里,我其实最喜欢的是前期出场的废太子李贤,武则天一共生有四个儿子,长子为弘,据说是因为触怒武则天而被毒死的;次子为沛王贤,被废之后的第二年被逼自杀;三子为英王显,前后做过两次皇帝,中间也曾被流放长达十四年之久;四子为相王旦,最为老实忠厚,做过名不副实的皇帝。李贤是因为在东宫私藏兵器铠甲而被定为谋叛罪的。在本书中,他被描写成一个放荡颓废的、思想锐利的、性格刚烈的、感情深沉的理想化的人物,他的悲剧缘于他对母亲政治野心的清醒地认识。他是第一个让婉儿动心的男子,也是多年之后婉儿心底最深的痛。对贤的出卖使她的心理出现了重大转折,从此她不再是那个纯洁天真的小姑娘了,从此她带着罪恶感在人性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尽管她才干突出,精通政治,但是她却在显当政的几年时间里擅权弄术,秽乱朝廷,以至最后激起众怒,终于在政变当中香消玉殒,一代佳人从此远去。 ◎ 书籍目录第01章 废后风波 第02章 上官仪之死 第03章 内文学馆的阳光 第04章 别叫皇后再看见你 第05章 太子李弘 第06章 偶像不能坍塌 第07章 李贤继任太子 第08章 举荐婉儿 第09章 皇后召见 第10章 皇室骚动 第11章 倾慕太子 第12章 太子的警告 第13章 太平府家宴 第14章 你不是那种女人 第15章 让我能抵御这强烈的爱 第16章 奉命送书 第17章 淫荡下流的一幕 第18章 肝胆相照 第19章 李贤赴长安 第20章 李显示爱 第21章 马厩里的秘密 第22章 谋反计划 第23章 李贤流放 第24章 李显闪亮登场 第25章 李显登基 第26章 错杀了贤 第27章 婉儿用智 第28章 波澜不惊 第29章 婉儿就是太后的利剑 第30章 则天女皇 第31章 薛怀义的下场 第32章 武三思报复 第33章 婉儿惨遭黥刑 第34章 不共戴天 第35章 修撰国史 第36章 狭路相逢 第37章 一颗复仇的心 第38章 同流合污 第39章 如履薄水 第40章 铤而走险 第41章 探视东宫 第42章 太平府密谋 第43章 身体就是政治 第44章 占尽先机 第45章 为武三思谋划 第46章 李显回京 第47章 走向另一个男人 第48章 母子相见 第49章 当庭羞辱 第50章 滴血的长剑 第51章 床上泯恩仇 第52章 金童玉女 第53章 旦的五个儿子 第54章 李隆基最初的女人 第55章 编辑《三教珠英》 第56章 一道迷人的闪亮 第57章 大家的婉儿 第58章 李显的承诺 第59章 又一次“大义灭亲” 第60章 你是个杀人狂! 第61章 患难之“友” 第62章 李唐的真龙天子 第63章 婉儿的权力 第64章 神龙革命 第65章 拯救武三思 第66章 上阳宫家宴 第67章 最尊贵最虚伪的家庭 第68章 江山变色 第69章 韦后闹殿 第70章 末日将临 第71章 再见崔湜 第72章 引为知己 第73章 崔湜左迁 第74章 婉儿出宫 第75章 婉儿宅邸的游宴 第76章 提高公主地位 第77章 贡献崔湜 第78章 皇子皇女争权 第79章 太子造反 第80章 枉为人父 第81章 劫后余生 第82章 崔湜背叛 第83章 皇帝自暴自弃 第84章 崔湜获罪 第85章 漂亮朋友 第86章 中宗暴死 第87章 韦皇后篡权 第88章 劝告崔湜 第89章 李隆基兵变 第90章 美丽的头颅 第91章 政变成功 第92章 在杀戮声中 5 郑怀兴创作的新编古装戏◎ 简介《上官婉儿》是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制作的一部古装高甲戏,创作于2002年,是一出具有悲剧色彩的正剧。该剧的舞美将以“花”为主体形象,紧扣“花”的变换和变化过程,细腻地表达了上官婉儿的心路历程。 由郑怀兴创作的新编古装戏《上官婉儿》,是一出具有悲剧色彩的正剧: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曾任宰相,因得罪武则天而被满门抄斩,只剩下怀有身孕的媳妇、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被没入深宫为奴。婉儿在宫中长大,自小好读书吟诗,太子李贤十分喜欢她。婉儿14岁时,因说武则天的诗句是抄袭古人的而受到追查。武则天在追查中发现了婉儿的才华,大为赏识,不嫌她是罪臣之后,爱惜她、调教她,提拔她到身边当侍从掌管机要。太子李贤被武则天废黜,流放巴州。婉儿托病暗暗出城送行,她既难舍李贤,又舍不得离开武则天,被武则天封为学士后,仍思念被流放的李贤。当她看到李贤从巴州寄来的讥讽武则天狠心残害诸子的诗篇《黄台瓜辞》时,忘情地弹唱起来,不料被武三思听到。武则天严厉追查《黄台瓜辞》,婉儿为了保护李贤兄弟,称诗是自己写的。武则天大怒,对婉儿施以黥刑后,又感后悔,屈尊去探望婉儿。深受感动的婉儿重新被武则天启用。武则天称帝后,让婉儿彩楼评诗,给了这位女学士极大的荣誉。然而在荣誉的背后,这两位处在政治巅峰上的女人,都感到了孤独与空虚。 该剧以上官婉儿与武则天之间君臣关系的微妙变迁为主线,展现出婉儿自由不羁的未凿天性,在逐渐向武则天皇权归附的过程中内心的痛苦,及封建时代文臣精神求索的艰难历程;以婉儿与李贤的爱情波折为副线,展示出婉儿的性格由纯真向世故的无奈转变,揭示了封建时代女性在个人情感与自身价值之间的两难处境。 ◎ 特色《上官婉儿》的表演样式介于传统戏与现代戏之间。它既保留了传统戏曲载歌载舞的程式,又超越了传统戏曲的行当。此次的导演是福建人艺的陈大联,他为该剧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舞台样式,在刻画人物心路历程上非常细腻。如第二场“送别”,婉儿为李贤送行,一对情人近在眼前却不能相见。为了充分体现人物复杂的内心层次,导演让二人来了一个“圆弧形”的大调度,表达两人内心的情感。第五场武则天追查《黄台瓜辞》的由来,导演让武则天从高平台上走下,一步一步地逼进,表现出武则天从震惊转为恼怒和威逼时的气势。陈大联说:“这出戏的风格虽然限制了体现高甲戏的特色,但我们还是极力挖掘出能展示出高甲丑特色的细节。如在‘送花舞’中,以最具代表性的‘傀儡丑’为基调,用比较夸张、滑稽的肢体语言,展现武家和李家的权利斗争,增添了喜剧效果。” 加工后的《上官婉儿》,以南音为基调;舞台灯光没有再现逼真的客观环境,而是着意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和细腻的主观世界。该剧的舞美设计造型风格简洁大方,舞台后区以“花板”作为全剧的主体形象,而唐代宫廷仕女的时尚品“团扇”,成了这台戏舞美的主形象,巨大扇面上的牡丹花时而开裂、时而拼接、时而变形,寓意着婉儿心灵的蜕变。 ◎ 舞美设计著名戏剧舞美设计黄永碤是本剧的舞美设计师,他紧扣剧本主题,着力挖掘剧作潜在思想意涵的同时,融入自己对历史、对人物、对事件的理解。他运用了新颖的设计手法,构建出一个花与诗的空间。《上官婉儿》舞美主体形象,是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以及工笔重彩的牡丹团扇,是设计师博采约取之后选择的。它不是简单化的、浅薄式的描绘,也不是停留在对外在环境装饰化、风格化的处理上,而是着力于一种内在化、诗化意象的表现上。 剧中主人公婉儿的生命经由一朵花的转换,使人领悟到它独特的内涵并获得盎然的诗意。舞台中央摆放一个巨大的团扇,两旁上空悬挂大大小小的团扇与之呼应,富含某些象征意味和哲学精神。随着剧情推进,巨大的团扇在舞台上移动、裂变、重现,为剧情展开、为情境变化而移动变化。在不经意间,通过导演和灯光的有机融合,舞美设计与演员表演相互交融在一起。其所选择的舞台形象,俨然是剧中主人公的心灵寄托和理想追求的外化。观众在欣赏演员的表演、关注人物的命运时,也从团扇中的花的变化中,隐约地看到了蕴藏着光与暗,美与丑、乐与悲、生与死、合与分等的意象,隐约地看出鲜亮与灰暗等正像是矛盾冲突的意象和情感色调。这一切都被组织在有机统一的戏剧情境之中,观众透过浅层的表面看到了更深刻更凝重的东西。 《上官婉儿》的导演陈大联曾说,此剧的舞美设计,好就好在没有沉迷于大唐宫廷建筑的表面细节营造,而是匠心独运地以空间后区的“花瓣”作为全剧主体象征隐喻形象,赋予该剧以物质的、可视、鲜明的外部样式。此设计堪称黄永碤舞美生涯中的一件精品。在第八届中国戏剧节、第二届中国舞美展上备受行家好评。 ◎ 演职人员总监制:罗才福 总策划:叶之桦 编 剧:郑怀兴 导 演:陈大联、陈炳聪 音乐设计:黄书贵、颜金火 舞美设计:黄永碤、傅仰彬 灯光设计:林宏恩、洪基煌 服装设计:蓝玲 司 鼓:王双庆 演 员 李 莉 饰 上官婉儿 吴晶晶饰 武则天 黄耀锋 饰 李 贤 肖忆松 饰 李 显 张丽娜 饰 郑 氏 林良禹 饰 武三思 纪亚福 饰 老黄门 庄伟文 饰 沈全期 柯碧旺 饰 宋之问 洪炳举 饰 小太监 6 电视剧《太平公主秘史》主要角色◎ 人物简介涂黎曼(中年)、孙耀琦(青年)饰 上官婉儿,唐代名臣上官仪之孙女,祖父和父亲被害时始出生。因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母女才得免死,被配入皇宫内庭。上官婉儿是陕州人,其曾祖上官弘为隋江都官盐移居扬州. 上官婉儿自幼才思敏捷,诗词出众,其诗词风格多与祖父上官仪相似,并将祖父绮丽浮艳的“上官体”发扬光大,一时名流多集其门。 14岁就为武则天掌诏命,参与政事,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上官婉儿本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因看武则天政绩显著,深得当时中下层官吏的拥护,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唐中宗李显在位时被封为昭容,她代朝庭评品天下诗文。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后为玄宗)发动政变,起兵诛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被李隆基命与韦皇后一并处斩,年仅46岁,剧中为上官婉儿自己在武则天坟墓前饮酒自尽。 后人称其为“巾帼首相”。开元初(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又褒扬她的文章,指令收集上官婉儿的著作,编录文集20卷,叫大手笔燕国公张说(悦)为其题篇作序。序中称上官婉儿“风雅之声,流于来叶”,对其文其人评价很高。 ◎ 演员简介◎ 孙耀琦英文名:yoki 昵称:耀琦、琦琦、琦宝、YOKI 、甜姐儿、琐儿、小金锁、陶陶 出生日期:1987年3月29日 血型:AB型 星座:白羊座 身高:172CM 体重:53kg 籍贯:山东 爱好:钢琴、游泳 职业:演员、主持人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表演系 经纪公司:上海创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粉丝名:奇异果 粉丝口号:金星闪耀,琦丽无比 圈内好友:海陆、李晟、张睿、李佳航、麦迪娜、王今铎、周放、赵丽颖、高梓淇、潘杰明等 ◎ 涂黎曼姓名:涂黎曼 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2000级话剧影视表演专业专科 最喜欢的演员:梁朝伟(原因:眼睛) 最喜欢的电影:《魂断蓝桥》(原因:音乐烘托剧情,衬托男女主人公永恒的爱情) 人生格言 涂黎曼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快乐就好。她说自己是个特别单纯的女孩子,“父母一直觉得我太简单,没法在演艺圈里工作。但是我和他们说,一切顺其自然,说不定傻人有傻福呢。”以前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涂黎曼会选择偷偷地哭,但现在她已经想通了,如果不开心的话,就算工作做得再好,戏再多再重,也没有意思。我喜欢演戏,是因为喜欢这个工作,我一直告诉自己要享受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