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甘岭特功八连 |
释义 | 简介该连1931年创建于红军时期的鄂豫皖根据地,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辛店村,隶属95969部队。是空降兵第15军的尖子连队,曾参加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它原来是黄麻起义时的一支赤卫队,后来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警卫营第三连。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都曾屡建功勋,1952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开的全军组织工作会议材料中有如下描述: 八连有史以来都是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务,从来没打过败仗,也从未失过阵地,是一支打不烂拉不垮的连队。(八连连史记载) 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场小白庄战斗中,该连担任全团尖刀连,仅十分钟就突破黄维兵团一个主力师的阵地,强渡40多米宽的浍河后,占领小白庄,接着又连续攻下2个村庄,直到全连仅剩9人时,还攻克了第四个村庄,战斗结束后,全连补充到140余人,除了10余人是刚参军的子弟兵外,其他都是刚解放的。 4天后,八连受命担任全军尖刀连,突破双堆集的大门杨围子,纵队政委李成芳亲自动员,只要拿下12个地堡,撕开80米宽的突破口就算完成任务,全连集体记功。结果在炮火掩护下,八连仅用10多分钟就达成突破,拿下50余个地堡,撕开一条宽400米的突破口,为而后迅速歼灭黄维兵团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全连荣记集体二等功。 入朝后第五次战役沙五郎峙战斗中,半小时内连续攻下7个山头,被第十五军授予“出国作战第一功”的锦旗。 和平时期参加了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2008年汶川地震什邡、清平(93名官兵坚守绵竹清平乡40天,续写了“上甘岭”新传奇)等地抗震救灾。而在1998年长江抗洪时,该连上过央视新闻联播,受过最高首长接见,当时参战兵力是116人。 八连曾先后参加战斗150多次,集体立功11次,涌现出各级战斗英雄、功臣模范297名。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浴血奋战43天,坚守坑道14昼夜,歼敌1700余名,最终将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荣立集体特等功。1984年被空军党委授予“从严治军,文明带兵,特功八连”荣誉称号。 在空降兵某部特功八连,一面被敌人打出381个弹孔的战旗,曾被英勇的八连官兵插上了朝鲜上甘岭主峰。在八连的荣誉室里,至今珍存着一张战士们在上甘岭主峰簇拥着这面战旗的战地照。 这张发黄的老照片背后,是一场震惊世界的惨烈战斗———上甘岭一役。当时,敌人向八连防守的阵地投掷炸弹5000余枚,发射炮弹的密度是每秒钟6发。八连官兵以超生命极限的战斗韧劲,坚守坑道阵地14个昼夜,击退敌人的无数次进攻,连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最后将被敌人枪炮击出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的主峰。上世纪60年代,这面战旗作为中国革命历史文物,被上级有关部门征集,现存放于北京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八连的官兵人人都是一面旗,涌现出众多的英雄模范人物,从抗美援朝作战身负重伤、荣立战功后隐姓埋名33年的老英雄柴云振,到“英雄连长”李保成,“钢铁战士”崔含弼,“抗洪勇士”齐晓军,“空降尖兵”雷厉钢…… 2010年,“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在武汉市黄陂区空降兵第15军134团团部落成。荣誉室记录了“特功八连”从建制今所获得的光辉荣誉。 八连参加上甘岭战役经过上甘岭战役是八连战史中最为辉煌的一次战役,战后八连因战功卓著被荣记集体特等功。 1952年10月18日夜,连长李保成率领八连向上甘岭597.9高地运动,由于事先准备较好,仅以伤亡5人的代价,全部进入了1号坑道,为19日大反击奠定胜利基础(第15军军史评价)。 19日,八连相继攻取了第1、9号阵地,最后攻克主峰(3号阵地)。在战斗中,八连涌现出赖发均和龙世昌两位英雄战士,他们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毅然与敌同归于尽,用血肉之躯为战友扫清通往主峰的道路,战后均被追记为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同日,黄继光在攻克597.9高地6号阵地的战斗中牺牲,战后被追记为特等功臣、特级英雄,是志愿军历史上获得这项荣誉仅有的两人之一,另一人为杨根思)。 战至21日夜,八连仅剩16人(含伤员),但继续坚守在597.9高地上。而八连所在的1号坑道中共挤入了80多人(其中伤员55人),来自于16个不同的连队,坑道内一片混乱。同日,根据八连的报告,第一三四团派遣以二营教导员李安德为首,从师警卫连、第一三四团七连(即铁七连,是一三四团中战斗力仅次于八连的主力连队,在战役中两次打光重建,曾在弹尽援绝之后,全连壮烈牺牲,无一畏缩动摇者)等单位抽调的百十号人,摸进1号坑道。按照上级指示,以八连为核心组建坑道党支部,形成战斗核心,所有进入1号主坑道的部队,通通编入八连,归李保成指挥。 23日夜,在第一三五团五连协助下,八连对597.9高地东北山梁上的第2、8号阵地发起反击。由于五连攻击失利,八连失去策应,与敌反复争夺9次后,占领1号阵地,在拿下8号阵地后,八连仅剩5人,根本无法固守。是夜,李保成无奈放弃反击,带着十几个伤员退守1号坑道。五天内,八连第二次全连打光。副连长侯有昌在此役中右胸被敌机枪打得稀烂,被背回坑道后,整整四天,水米未进,也没哼过一声,第五天早上,这位铁打的汉子悄悄的死了(战后被追记为一等功臣)。 由于美军炮火封锁得厉害,八连指战员忍饥挨渴,坚持到第九天(27日夜)才闻到萝卜味儿。是夜,运输连指导员宋德兴带着两名运输员,终于冲破敌人炮火封锁,九死一生地将3袋萝卜和一些慰问品送进1号坑道,那一夜八连如逢盛宴。由于萝卜多吃上火,后改送苹果。第十五军后勤部星夜派人赶往平壤一带收购苹果,一共采购来63000多斤,可敌人炮火太猛烈,最终只有1个苹果进了坑道。(详见小学课本,《一个苹果》的故事)。 不断主动出击和对敌人破坏坑道的反击,使597.9高地1号坑道里的八连,平均每天有1个班的兵力消耗,这个连最多时补充到140多人,最少时,李保成身边只有5个战斗员。 10月30日,八连参加军组织的决定性大反击,攻打东北山梁第1、3号阵地,并参与后期的巩固阵地的战斗。 11月1日,八连受命后撤。战后师长崔建功则告诉李保成,14天中,他向1号坑道补充的兵员有800余人之多,相当一部分战士都没能冲过敌炮火封锁线,先后有三、四百人进入过1号坑道,战后仅有8人幸存(回撤途中,遭遇敌人炮火又牺牲2人)。在幸存的8人中,战前属于八连建制的仅有连长李保成、指导员王土根和一个小通讯员,下撤的战士普遍患有夜盲、风湿等病症。回撤路上,小通讯员随手抓一把土,就觉硌得厉害,拨了拨,竟从土里拨出了32粒弹屑;李保成随手拽过一截树干,这一根不到1米长的树干上,竟然嵌了100多块弹头和弹片。而王土根在数军旗上的弹洞。14天前,八连带着这面崭新的军旗上高地,每反击一次,红旗就插上阵地一次,一次次弹头崩、弹片穿,一面不到2平方米的红旗上布满了381个弹洞,这截树干和这面军旗成为八连参加上甘岭战役的最好见证。 八连是15军参加上甘岭的部队中重建次数最多的连队(战役中三次打光重建),其中四班曾4次重建,战役中先后有6次更换班长(均因前任班长重伤或牺牲)。 八连英模崔含弼 四川省西充县人,一九二七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四团第八连班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连接受了反击597.9高地的任务。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反击前全连要通过1500米长的封锁区,秘密进入坑道。他在封锁区内爬行八小时往返20余次,圆满完成了带领部队进入坑道的任务。在反击中,他所在排担任左翼突击任务,排长和副排长先后伤亡,他挺身而出担任指挥。战斗中,他炸毁敌人两个火力点,又使用敌人丢弃的机枪,掩护1名战士炸毁最后1个地堡,带领伤员打退敌人1个班到两个排的4次反扑。立特等功。 柴云振 (1930—— )一级战斗英雄、志愿军特等功臣。本名柴云正,出生在岳池县大佛乡一个贫苦农家。1948年柴云振参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柴云振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5月,柴云振所在部队十五军四十五师三营在朝鲜金化西南三十公里江原道芝浦地区的朴达峰,担负阻击北上敌军的任务(此战保卫了我志愿军前线指挥部和后方医院的安全,为志愿军兵团顺利北移赢得了时间,对巩固我军阵地起了关键的作用,战斗结束后,彭德怀司令员给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发了感谢电,志愿军总政治部于1952年发布第一号命令,授予柴云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负伤后转移至包头市部队医院。伤愈回到家乡隐姓埋名(志愿军总部发给柴云振的英雄勋章无人领取,朝鲜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挂起了英雄柴云振的“遗像”),邓小平全力协助,金日成数十年寻找英雄柴云振;经过33年艰苦寻找,于1984年在岳池县找到。1985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柴云振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团成员去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两次接见柴云振,并给他颁发了“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后来他被增补为岳池县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保成 上甘岭战役时的第八连连长李保成是1946年的老兵,淮海大战时就是尖刀排长,入朝前曾被选送到军校学习,回来后本来被分配到军警卫连当连长,可他嫌警卫连没仗打,死磨活缠还是回到了第八连,担任连长,是当时15军内最年轻的三个连长之一,。在上甘岭战役期间,李保成作为八连连长,是597.9高地最关键的1号阵地的主要指挥员,在高地上坚持14昼夜,在14天中,先后有三、四百人进入过1号坑道,战后仅有8人幸存(回撤途中,遭遇敌人炮火又牺牲2人),李保成是幸存者之一。最后在空降兵某军副参谋长任上离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