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党八音会
释义

是一种民间吹打乐,在山西省东南部于长治、晋城一带广为流传。它起始于夏商,形成于春秋,汉唐时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形式,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八音会是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主要使用鼓、锣、钹、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故名八音会。

八音会简介

八音会历史溯源

中国古代的人们发现能发出声音的材料非常多,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将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做出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并用这些乐器来进行简单的音乐演奏。在当时,能制作乐器的材料大约有八种:"金、石、土、木、匏、革、丝、竹",后来,人们就将各种乐器通称为"八音";"会"在这里指的是一种形式、一个平台,将各种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演奏音乐,就叫做"八音会"。

主要功能

八音会的主要功能是服务社会、服务民众,娱神、娱鬼,以及人自娱。如:宫廷官府的礼仪祭祀,迎来送往,喜庆宴乐;军队中的出征助威,班师凯旋;还有民间的迎神赛社、婚丧嫁娶、生儿育女、满月开锁、开业典礼等。

主要作用

古人认定音乐具有娱神、娱鬼和娱人的作用,但凡驱傩、祭祖、祀神等社会上的重大活动都离不开音乐。孔子的徒弟公孙尼在《乐记》中是这样说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旌谓之乐。"这就是音乐,这就是音乐的主要作用。

八音会生存的延续

北宋时期的音乐家陈在《乐书》中说:"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用"。说的也是一首很好的诗赋配上好的曲调,再加上各种乐器的伴奏,便有了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碎玉之奇声,人的灵魂也便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八音会"也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而得以生存和延续下来的。

上党地区的八音会,是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发源自长治市长子县,起源则已无从考证。但散存于书志笔记中零星记述,可大致推论它萌生于战国秦汉时期,脱胎唐代乐舞和宋金队戏,发展形成于明末清初。

早在五十年代初,长治地区发掘出"战国墓",出土了八个编钟和十六个编磬,这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商代就已经很注重音律了。

上党八音会形成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广为人知的秦赵渑池会,秦王要赵王"击缶"取乐,此时的赵、魏、韩三晋时期,民间歌谣与音乐也颇盛行,赵、魏、韩与各诸侯交往时,也礼乐相传。如此广泛的音乐交流,对我上党地区民间音乐的萌生是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影响的。

到了秦汉时,中华一流、国力强大、帝王作乐、朝山拜佛,因而宫廷音乐与庙堂音乐同生共存,互相借鉴吸收,丰富和发展自己。汉时的鼓吹乐就是以打击乐和吹奏乐(管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后传入汉室,宫廷给以加工,备皇家所用,就成了"皇门鼓吹"。晋崔豹《古今注》云:"汉乐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也"。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对鼓吹乐非常看重,专为皇家所用,后也把它当作特殊恩赐之物,以给臣下。恩赐范围渐渐扩大,自然就打开了由官方流入民间的通道,所以后来民间也就有了鼓吹乐,迎神祭祀、婚丧大礼都有鼓吹乐助兴。这些将鼓吹乐流布民间的事实,史书多有记载,从鼓吹乐以鼓、角、管等乐器为主,节奏热烈奔放、音响高亢宏亮群体演奏的特点看,少说,上党八音会是吸取了鼓吹乐的演奏形式和音乐特点的,也可以说,它对上党八音会的萌生与发展是起着直接影响的作用。

唐代的乐舞演奏就有了"正、散、雅、俗"之分,"正"乐乃官方礼仪之乐(也称雅乐),"散"乐则为民间之乐(即俗乐)。在白居易的《新乐府》《立部伎》中就有记载,唐玄宗李隆基精于音律,是击鼓能手,继位前为临淄王时,府中就蓄有散乐一班,作潞州别驾就大力提倡民间音乐。据潞安府志第三十九卷载:"唐时民间以元宗自潞州还京师制还京曲"。时在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李隆基回潞州,民众鼓乐歌舞相迎。由此看来,这"吹击"兼备的演奏,可为吹打的雏形。

宋金时期,民间音乐在上党地区更繁盛、更讲究,配伍也近似现今的八音会。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壁画"露台"表演图和高平西李门二仙庙宋代石刻"队戏图",以及宋金时上党地区有不少的舞楼(乐楼)足以说明,当年演奏乐曲的盛况不同凡响,也是八音会脱胎的条件完全具备的表现。

经汉唐以至宋元,民间乐舞说唱艺术已初显规模,对当时的宫廷音乐和戏剧说唱艺术也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北宋艺人孔三传(泽州人)就首创了"诸宫调"。

明清时期,应是八音会的形成时期,这时民间已传有各种曲谱,乐户也更加活跃,民国年间,仅晋城一县就有170户之多。李绿园所作的《岐路灯》故事,依托于明代嘉清,所写实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的世态民风,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书中就有"山西泽州锣戏"在河南开封演出的记载。为满足上党地区八音会击乐的需求,长子县西南呈的铜乐器生产作坊就是清初创建的,现今至少有600多年历史。

通过以上简析,上党八音会经过一千多年的修磨、溶汇、完善,而其真正的形成,界定在明末清初是可信的。

上党八音会活动

活动形式

上党八音会是民间音乐自发的群众组织形式,它活跃在民间各种娱乐场合,是一支无偿服务的乐队,起着相互帮忙和助兴的作用。然而在民间以家族组成的乐队就不叫"八音会",而叫"乐户",虽也出于民间,但演奏的乐谱各有侧重,在服务性质上基本是以追求经济利润来养家糊口的职业队伍,其活动情况与八音会基本相同。

上党地区盛行的八音会由来已久,非常普遍,只要有十几户的自然村庄就会有一伙八音会,大村有两三伙也不鲜见。这些八音会都有会名,人们总是以它所在的村庄或街坊称之。

八音会的打击乐为“武场”,吹管弦乐为“文场”。武场所用乐器有老鼓、板鼓、挂板、大锣、大钗、小钗、马锣、勾勾(亦称叫狗)。文场所用乐器有唢呐、小嗨、笙、竹笛、胡胡、二把、巨琴等。吹打为主弦乐为辅,文武皆备,配合默契。

最初八音会的主要活动是参加迎神赛社,乐手们身着长袍(夏穿大褂),乐队前面打有四杆三角大旗,旗中心写有"令"字或绣龙,旗的白裤跟前有一溜白布飘带,上写着县、村和会名,随后还有几支"马号",足有一米多长,碗小杆细无号嘴,不奏曲子只造气氛。只要开路马号"呜~~呜"的嘶鸣长音吹响,乐手们心神激荡,手执各种乐器边走边演奏,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所有来朝山进香的八音会,群众观赏如堵,这场面实际形成了民间音乐演奏大赛。演奏者全神贯注、十分投入。被人称赞的八音会神采飞扬、格外卖力,倍觉光彩。他们总希望年年保持这个荣誉。而被人冷落的八音会则不甘失败,总要狠下苦功,准备下次出人头地,这种竞争永无止境。

八音会的另一种活动是:村里有结婚、迁居、寿辰、周年就要吹打一番,称之为"闹房"、"暧房"和"庆寿"。有些地方死了人也请八音会去"闹丧"。在这些场合都要唱几出"围鼓戏",也称"坐场戏",手持乐器边演奏边唱剧中人的台词,有的能手一人能扮演几个角色,真是"精打细吹显高艺,喜怒哀乐动人心"。

场地乐器和内容

上党八音会主要演出场地是古庙会、节日庆典、街头舞台坐场吹打、婚丧嫁娶演出等。八音会的吹打乐器主要为吹奏类的唢呐、笙、口噙子、哑腔;拉弹类的高音呼胡、中音呼胡、老呼胡、板胡、二胡、扬琴、二弦等;打击类的老鼓、同鼓、扁鼓、手板、锣、梆子等。器乐套曲有《大十番》、《小十番》、《十样景》等31首。

艺术特色

上党八音会的具体艺术特色有以下两个方面:

吹打并重,热烈奔放

上党八音会在演奏中亦吹亦打,高亢激越,它的吹可以"文吹"也可以"武吹"。"文吹"是普通的吹奏,可以是一支民间小调,也可以是一支名曲,或是一段名唱段,或是整出戏文(包括不同行当念白),吹奏者通过吹、卡和老咪(口哨),让人从头至尾有声有色听个完整痛快,给以听觉的满足。"武吹"则不仅吹得好,而且还要外亮功夫。如口咬铡刀,刀的两端系盛满清水的水桶,刀上放花瓶或盛满水的碗,此时就要用鼻孔吹奏两支唢呐,有的鼻孔吹一支唢呐,但唢呐碗上插一支筷粗的细棍,顶端有个铁针,针上旋转着一个瓷碟,为让观众看得更清楚,演奏者特意站到桌子上,观众看了真是赞叹不已。这样的绝活一般是以"乐户"为主,当然好的八音会里也有。总之,知名度如何的八音会,拥有几个全行的好把式是至关重要的。是乐班中最为火爆热烈,也是最出彩的部份,击鼓者靠他高超的击技,轻击、连击、重擂、击边、刮鼓钉、鼓楗耍花互击等,打出各种鼓乐音色。打击乐中的锣、钗等,不仅声音嘹亮,而且上下翻动金打击乐光闪烁,演奏者随着乐曲的情绪或坐或站或跳,并有一定的亮相姿势,到高潮处,他们把手中的乐器抛向高空,随手又能接住,正赶上下一个节拍,这时也正是观(听)众鼓掌喝彩的地方。

八音会的吹打轮击形式,不仅使观(听)众欣赏到吹、打的高艺,也是文武演奏者互相衬托、互为稍息调整之机。

广纳兼容,发展自己

上党八音会在它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溶汇了宫廷、庙堂、戏曲、民歌、小曲等音乐精华,形成了它特有的随和大气和良好的底蕴,多向适应音乐特色的结果。无论哪种音乐,但凡引入稍事加工,转换调式、更换乐器,便觉合理合韵,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自己。历代乐人们,严格把握了一条原则,那就是:不管引入哪种音乐,都把强化本体所特有的"高亢、激越、热烈火爆"的音乐特色放在首位,这不仅使它能常奏常新、契合时宜,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它的乐器配备不断增加和创新提供了极好的展示机会。八音会中,除原有的乐器外,现又把铜管乐与现代的电声乐器都纳入到自己的乐器队伍中来。一支乐队,有十几人到二三十人,大规模的乐队就有百余或几百人,乐曲层次分明、气势宏伟、场面壮观。

上党八音会的传承

上党八音会形成发展于元明之际,成熟兴盛于明末清初。1949年后,晋城所辖境内八音会组织较为普及,特别兴盛。"文革"时期,八音会演奏活动被禁绝,几乎衰亡。1980年后,八音会又复苏兴旺了起来。近年来,上党八音会曾应文化部邀请进京在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演出。上党八音会还在山西省国际锣鼓节和全国"群星奖"比赛中获金奖。如今,上党地区不仅几乎村村有八音会,有的村会有两三伙甚至还有个体组织的八音会,能分能合,灵活多变,适应性强,而且还发展了一大批女子八音会,她们的出现,增加了乐队的生机,同时也为上党地区八音会和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增添了新军。

但是,前以民间组织为主的上党八音会,艺人老化,传承乏人,不少有艺术价值的东西正日渐流失,急需抢救、保护、发扬、光大。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上党八音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28:36